第370章 王者歸來

遼東,卑沙城港口。

中原的三月,已經是煙花如海、芳菲競豔。但是遼東的三月,卻還倒着春寒,遼河上的冰也纔剛剛融化沒有多久。

大業十一年三月初三,傳說上古黃帝的生辰。這一天,和二月二龍擡頭一樣,在中原都是一個重要的曰子。三月三這一天,是郊遊踏青的曰子。只是此時的遼東到處都還是灰濛濛的,除了那遠處的青山有些青黛色,河邊草地發了些新芽有點綠意外,整個遼東的百姓都還彷彿在過着冬天。

陳克復披着白色貂皮大氅,站立在一艘大艦船之上。說大艦船,都有些不太合適。確切的說,此刻他腳下踩着的這艘船更應當用鉅艦來形容。

連陳克復剛踏上這船時,也十分的震驚。這船的名字就是在後世也十分有名,甚至用陳克復的眼光來看,這船都可以用巨無霸來形容。當曰他匯合了秦瓊後就立馬給遼東發飛鴿書信,然後一路直奔山東。當他到達那裡的一處秘密港口時,卻看到琉求王子虯髯客張仲堅正在那裡等他,除了他之外,毛喜、毛翊、李靖、王仁薛等等幾十名遼東文武已經親來山東接他。

原本陳克復還以爲他們是坐當初繳獲了遼東水師後得來的戰艦,可是當他看到夜幕中隱藏於海邊的卷鬍子海盜艦隊的船時,陳克復都沒有忍住驚訝。琉求國雖然是海上之國,但他們的水師卻比大隋低了一個檔次。

而此時陳克復看到的卻是整整一個艦隊,足足有近百艘戰艦,而且其中竟然有足足九艘巨大的五牙大戰艦。五牙者,既五層也。五牙大戰艦,這是代表着中原王朝當時最高的造船水平。

五牙大戰艦是當初楊素參與平陳之時,讓人研製出來的超級戰艦。史載:“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尺餘,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炸錳等各有等差。”

五牙戰艦全艦共有五層結構,上面每層還都如城樓一樣有碟牆。全艦長達近二十丈足有近六十米,高達十多丈三十多米。艦上安裝了6根木桅,每根木桅足有十五米高,頂系巨石,下設轆轤,戰鬥中和敵艦迫近時,可以迅速用轆轤把巨石放下,砸壞敵船。若一擊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敵艦四面包圍,還可以“六管齊下”,其戰鬥力之強,可見一斑。

當初楊素參與平陳之時,就是以這種戰艦擊敗了南陳水師,爲平陳奠定了基礎。最初之時,五牙大戰艦和黃龍戰艦都只是按內河水戰設計的。後來隋文帝徵高句麗時,十萬水師進攻浮海東進進攻平壤,結果卻遇颱風大多沉沒。

那次失敗後,朝廷又對五牙大戰艦、黃龍戰艦等戰艦進行了改進,把他們從單純的內河戰艦,改裝設計成了海上戰艦。隋後楊廣又兩徵高句麗,來護兒任水師元帥,兩次都成功登陸攻下漢城港口。在海上,不論是高句麗水師還是百濟、琉球、東瀛,都無可匹敵爭鋒。

之前來護兒之子來楷爲遼東水師統領,麾下有一百多艘戰艦,可是他的艦隊最強的也只是幾艘黃龍戰艦,連一艘五牙大戰艦也沒有。可是現在,張仲堅的卷鬍子海盜艦隊,居然擁有着整整九艘五牙大戰艦,就連僅次一級的黃龍戰艦也足有近三十艘。再加上那七八十艘海船,這已經是一支能縱橫東南亞海上無敵的超級戰艦。

改裝好的五牙大戰艦能載兵三千人,黃龍戰艦也能載兵一千人,就連其它再次一級的青龍戰艦也能載兵五百人。這樣的一個艦隊,如果滿載兵員,足足能一次姓運十萬大軍。哪怕減去一些運輸武器糧草的船隻,一次也最少能運送五六萬大軍。

虯髯客看着陳克復的驚訝,只笑着道,“這是我的全部家當,連琉球國的戰艦我也都帶來了。我的海商艦隊、海盜艦隊、琉求水師全部在此。”

雖然知道張仲堅幫自己有部份原因是因爲和隋朝的國仇,但是如果只是那樣,張仲堅根本不可能將全部的身家壓在自己的身上。

“你不用驚訝,我不但是一個王子、一個海盜,我也更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我的商隊從無到有,短短不到十年,就已經富可敵國,擁有着強大的海商艦隊,憑的就是我的眼光。這些曰子我在遼東四處看了看,遼東和中原確實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我相信最後遼東能笑到最後。這也算是我提前下的本吧!”

“那你想從我這得到什麼回報?”

虯髯客目視前方,眼神中有種說不出的孤婺,“我只是不希望我的子民,將來還被中原王朝視爲野人一樣,好奇時,就派人來抓個國王王子什麼的回中原觀賞。流求偏居海外,如此長久下去,只會最終於淪爲中原強盛王朝的奴隸。這些年我在中原遊歷,呆的越久,越對自己之前的坐井觀天感到哀嘆。你也知道,當年隋朝侵略我流球,王室早已經被屠戮一空,唯剩下我一人而已。不過我並無意琉球王位,現在我做的也不過是爲了琉求人的將來。”

雖然這話在陳克復聽來有些不太相信,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棄王位權利。但是張仲堅這麼多年都不肯回琉求繼位,卻又有些可信。但不管這話有幾分真假,虯髯客願意帶着這麼強大的一支水師來助他,卻也正是他求之不得的。雖然這支水師如果和大隋的水師比起來,實力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卻已經成功的彌補了遼東水師的弱小知處。有了這樣一支水師,今後遼東軍就能多出一個戰略選擇。而這樣的一個戰略選擇,有時卻是能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從山東出海到卑沙,其實不過短短兩個時辰的里程。

三月初的遼東海上還颳着冷風,站的久了,會吹的人臉都僵硬。但是陳克復一路上卻一直站在那裡,他明白,不管他願意不願意,堅持了這麼久,也終於無法再等下去。雖然如果再等等,也許到時他所面對的敵人會越小,自己也會越強大。但是時不我待,他已經無法等待下去。

經過此次東都之行後,馬上就要回到遼東,他也必須馬上做出反擊。早起兵雖然樹大招風,但如果成功了,卻也有巨大的好處,因爲天下不會太亂,只要打敗了楊廣,天下就重歸於他。而不用四分五裂,天下百姓水深火熱。不過收益雖大,但是風險卻又太高,如果不是沒得選,他還真不願意現在就動手。

海風吹拂,那寒冷的風不斷的將他熱血上涌的頭腦降溫。現在他的心中燃着一把大火,這把火太旺盛,如果不能控制,最後有可能會把自己也燒着。

之前他已經和毛喜談過,毛喜向他表示,自他身死的傳言傳回遼東,朝廷大軍兵逼遼東之後。遼東軍和遼東各地雖然有一些蠢蠢欲動,但早被調查司的人先一步掌握,最後在他的提議,毛翊、魯世深等陳家莊出身的心腹大將的支持下。他們先一步下手進行了清洗,殺了一些主事牽頭之人,抓捕關押了一大批有異動的人後,遼東各地也安撫了下來。

而軍隊中,李奔雷、胡海、劉鐵柱、張合等原禁衛軍出身的高級將領,雖然陳克復早就做過防備,進行了架空制肘,但是當初陳克復身死的消息傳到後,他們還有有些猶豫。最後反而是胡海最先下了決心和遼東軍保持一致,而李奔雷卻主動的將權利交還給了毛喜,保持了沉默。在魯世深擊敗了裴仁基,胡海擊敗了來楷後,其餘幾人也都選擇了遼東軍。

至於地方百姓,因爲遼東原住民的貴州豪強全早被清洗過了,後來又進行了大遷移。而之後的生活不少人都比原先過的好,所以對他們來說,上面的大事他們無心去管,也無力去管。而失去了那些能挑事的人後,原住民根本沒有半分異動。而那些遷移民,也大都是以軍隊的家眷等爲主,家中子弟站哪邊,他們肯定站哪邊。加上遼東特有的保甲聯保制度,遼東各地地方反而是最沒有問題的一塊。

眼下遼東內部安定,軍隊中的思想也統一了,可謂是得了地利、人和。打防禦戰,他沒有半點猶豫的。但是他現在一直還有些猶豫不定的是,此次起兵已經是絕對的了,但是打什麼旗號?

是直接匡復陳朝,稱王或者稱帝?

現在復陳,條件是有,但卻不一定就是最後的時機。他敢肯定,如果他復陳,那麼和楊廣之間再沒有半分餘地,必定決死相戰。而且現在復陳,可能百姓這一方面,特別是中原的百姓那一方面,人心很難一下子轉移過來,起兵難以名正言順。

特別是復陳之後,他要怎麼辦?他上面還是個便宜老爹,復陳朝的話,肯定是得讓他爹陳深當皇帝。這樣一來,陳家的那些族人也必定捲了進來。這讓基本上靠着的都是山東、河北兩地豪傑的他,有些難以決擇。陳深當皇帝,那麼遼東軍這一大團體,肯定會和陳族有衝突。遼東軍的根基是河北山東豪傑,而陳氏的根基其實是江南。

而如果他不打明旗號,那也不行。如今手下弟兄們都跟着反了,那自然是想博個功名富貴。現在大家反了,卻不能升官發財,那大家又有什麼奔頭?

想來想去,陳克復覺得他還是當起兵,甚至把聲勢搞大點也行。但是現階段還是不能直接復陳,也不要稱王。最好的還是仍然打着漠北道行軍大元帥的旗號好了。至於遼東,那當然是要割據的。而他的那些問下,他當然也是可以直接給他們升官的。

拍了一下額頭,陳克復輕嘆道,“對,就是這樣,我怎麼之前沒有想到呢。清君側、除殲佞。這個口號歷史上可是有很多人喊過的,而實際上喊這樣口號的人基本上都是造反。其中喊這口號喊的最響亮的莫過於後世的明成祖朱棣了,當年他就是打着這幌子搶了自己民侄子的江山。

喊這樣的口號其實是大有好處的,那就是這造反這事,搞成清除殲佞這樣正義的行爲。雖然實質沒變,但卻是能糊弄天下百姓。而歷史上,但凡起兵造反總得有這麼個名正言順的口號,好讓自己的行爲看起來正義。雖然這看似荒唐,但實際上的作用卻很大。如果百姓咬定你是謀反做亂,會遭唾棄,但如果是名正言順的義師,有時卻能得到幫助和認可。

對於陳克復來說,他雖然是南陳皇族,但怎麼說也是隋朝的大臣,曾經那麼受隋朝賞識看重。如果他就這麼反了,未免會讓天下人認爲他恩將仇報。但如果暫時不提復陳朝的事情,只說他自己是隋朝的忠臣,結果皇帝卻因誤信殲臣的話,而要加害自己。現在自己起兵,只爲天下人請誅殲佞小人,還天下清明,那說不定還能得到不少人的同情支持。

越想越覺得應當如此,歷朝歷代,那些普通的百姓對於謀反叛亂總是十分的反感厭惡的,如果自己被定義成了那種形像,那可對自己十分不好。畢竟他想要的還是天下江山,而不是在遼東當一個野人王。要想入中原,就得得人心。眼下楊廣雖然有些無道,但卻佔據大義。而他現在,就是要和楊廣爭奪人和。

“大帥,船已經到港了!”毛翊走過了輕聲道。

陳克復擡頭望去,果見不遠處的港口旌旗漫天,人潮如海,其中不但有着兵戈耀天的遼東雄兵,更有拖家帶口,牽子抱女的遼東百姓。此刻,早早得到消息聚攏到遼東的軍民百姓商販,足足有超過十萬人。每一個人都在翹首眺望,等着王者歸來!

(未完待續)

第509章 秋後清算第554章 大軍齊發第334章 龍歸大海第71章 流血流淚第209章 娶小老婆第500章 鳳翅金鏜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414章 大好頭顱第811章 亮劍第208章 雙管其下第663章 步步驚心第224章 程咬金!第87章 城內虛實第505章 樂壽伏兵第783章 或斬或貶 恩威並濟第831章 陳克復微服私訪 小李廣箭挑天子第258章 分發女人十七章 要厚道啊第79章 獨攬兵權第776章 破軍、貪狼、龍驤、雷霆,王牌盡出第110章 南面盟軍第165章 不如殺之第914章 以攻代守第540章 夜奪馬邑第788章 破軍洛陽登極即位,改元大陳神龍元年第524章 意欲伐唐第299章 打了再說第83章 磨刀霍霍第582章 風波詭譎第323章 放虎歸山第55章 聖心獨裁第229章 兵如蟻聚第388章 狼騎魅影第868章 席捲第204章 四大巨頭第561章 馬踏連營第787章 金鳳雲盤,禪位詔書第420章 絕地反擊第759章 血腥清洗第552章 得民之心第934章 入關第904章 無間第898章 我的馬槊早已經飢渴難耐了第626章 共謀李密第193章 契丹王位第361章 將帥會師第202章 破軍掛帥第831章 陳克復微服私訪 小李廣箭挑天子第10章 一戰而下第570章 封建邊疆第171章 戰野豬皮第673章 濟水雄兵第713章 攻破金堤第253章 遼河決戰第338章 步步驚心第466章 坐上龍椅第757章 一日九捷第651章 俘獲皇后第526章 衆人皆反第482章 霸王卸甲第570章 封建邊疆第60章 血流漂杵第613章 回馬一槍第951章 西進長安(五)第280章 玄霸之死第495章 竇家有女第681章 馬其頓陣第483章 顧命大臣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538章 借刀殺人第150章 自損三千第437章 暗夜搶糧第753章 四面出擊第345章 得人失心第576章 李唐絕境第103章 甕中捉鱉第74章 猶豫不決第87章 城內虛實第512章 天助我也第382章 李靖掛帥第86章 緊急軍情第639章 棄暗投明第337章 反目成仇第450章 少將羅成第430章 陳深稱帝第326章 破軍娶親第93章 掌殺人權第833章 挑戰頭狼第829章 疾風之狼第916章 齊王妃第206章 統帥七軍第761章 這樣打仗有違天和啊第863章 敗北第203章 權利分屬第139章 金山峽谷第23章 輕薄公子第314章 帝王權謀第315章 三原李靖第643章 五體投地第155章 擁兵自重
第509章 秋後清算第554章 大軍齊發第334章 龍歸大海第71章 流血流淚第209章 娶小老婆第500章 鳳翅金鏜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414章 大好頭顱第811章 亮劍第208章 雙管其下第663章 步步驚心第224章 程咬金!第87章 城內虛實第505章 樂壽伏兵第783章 或斬或貶 恩威並濟第831章 陳克復微服私訪 小李廣箭挑天子第258章 分發女人十七章 要厚道啊第79章 獨攬兵權第776章 破軍、貪狼、龍驤、雷霆,王牌盡出第110章 南面盟軍第165章 不如殺之第914章 以攻代守第540章 夜奪馬邑第788章 破軍洛陽登極即位,改元大陳神龍元年第524章 意欲伐唐第299章 打了再說第83章 磨刀霍霍第582章 風波詭譎第323章 放虎歸山第55章 聖心獨裁第229章 兵如蟻聚第388章 狼騎魅影第868章 席捲第204章 四大巨頭第561章 馬踏連營第787章 金鳳雲盤,禪位詔書第420章 絕地反擊第759章 血腥清洗第552章 得民之心第934章 入關第904章 無間第898章 我的馬槊早已經飢渴難耐了第626章 共謀李密第193章 契丹王位第361章 將帥會師第202章 破軍掛帥第831章 陳克復微服私訪 小李廣箭挑天子第10章 一戰而下第570章 封建邊疆第171章 戰野豬皮第673章 濟水雄兵第713章 攻破金堤第253章 遼河決戰第338章 步步驚心第466章 坐上龍椅第757章 一日九捷第651章 俘獲皇后第526章 衆人皆反第482章 霸王卸甲第570章 封建邊疆第60章 血流漂杵第613章 回馬一槍第951章 西進長安(五)第280章 玄霸之死第495章 竇家有女第681章 馬其頓陣第483章 顧命大臣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538章 借刀殺人第150章 自損三千第437章 暗夜搶糧第753章 四面出擊第345章 得人失心第576章 李唐絕境第103章 甕中捉鱉第74章 猶豫不決第87章 城內虛實第512章 天助我也第382章 李靖掛帥第86章 緊急軍情第639章 棄暗投明第337章 反目成仇第450章 少將羅成第430章 陳深稱帝第326章 破軍娶親第93章 掌殺人權第833章 挑戰頭狼第829章 疾風之狼第916章 齊王妃第206章 統帥七軍第761章 這樣打仗有違天和啊第863章 敗北第203章 權利分屬第139章 金山峽谷第23章 輕薄公子第314章 帝王權謀第315章 三原李靖第643章 五體投地第155章 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