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意氣少年之時,年輕的嬰陽王攜帶左右侍從的豪門子弟在薩水上游玩,登船高歌,曾經對着濤濤不絕的江水,許下諾言。
“臣記得,大王想要成爲秦皇漢武一樣的盛世之君!要開疆拓土,文治武功,成爲名垂青史的的賢德之君。”乙支文信被嬰陽王勾起了當年的回憶,也深有感觸的想起當年的事情來。
“不錯。中原視我等爲蠻夷,可我高句麗自朱蒙大君開始,便以中原別支的身份自居。天下紛亂,晉失其鹿,人人得而逐之。歷史上以一隅之地,一統天下的英雄何其多,本王也有心效之,有何不可?”
“大王已經做的很好了,甚至臣可以毫無疑問的說,大王是我高句麗有史以來的第一君王。”乙支文信說這話自然是有底氣的,嬰陽王時期,高句麗南敗新羅,又與百濟結盟,鞏固在三韓半島的新領土。同時,積極參與北邊疆土的擴張,先後將靺鞨的幾個小部落納入管轄,國境線甚至與契丹、室韋接壤。
領土之廣,百姓之衆,遠超其他君主在位之時。
其實若給嬰陽王足夠多的時間,若是中原的的內亂再持續幾十年,他完全有理由相信,眼前這個人能將偏居一隅的高句麗改造成一個龐大的帝國。
或許可以南下牧馬,鑄鼎中原。
“哼,若是中原南北再亂上幾十年,孤王確實有這個可能。”嬰陽王淡淡的道。對於第一君王這個評價,他想接受,可是又謙虛了一把。
他的目光射出一縷精光,緊盯着乙支文信,道:“當年你若不回西部,若是留在孤王身邊,你知道的,有你和淵蓋祚做孤的左膀右臂,我們三個人聯手,吞併契丹、靺鞨都不是難事。”
他還是恨啊。
以前年少輕狂不懂事,因爲一些事情壞了友誼,就再也回不去了。
曾經要好到穿一條褲子的玩伴,長大後,卻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歧,走上了互相防備的道路。
難道這天下就真的沒有純粹的友誼了嗎?
“家父去世,家族凋零,臣只能回遼東。”乙支文信開口說道。能清晰的看到,乙支文信在這個問題上,似乎並不願意多說。
“你以爲你能瞞的過孤王,你發誓再不回王都,絕不是因爲家族之事,孤看你就是對杜娘之事耿耿於心。”
嬰陽王盯着乙支文信,冷冷的道。
乙支文信沉默起來,不過臉色卻難得的出現了一絲波動。
幾十年韜光養晦,從以前的意氣少年,到如今權重一方的老成持重,乙支文信的臉色已經很少有變化了。
“當年你與杜娘相戀,本是極美滿的姻緣。可是你要知道,你與杜娘是走不到一起的。父王倚重杜氏,杜氏又是王都頂級豪門,因此杜氏就算要聯姻,也只能選擇王室,杜氏之女要嫁人,也只能嫁入王室。所以從一開始,你們的姻緣就是不被祝福的。”
乙支文信沉默下來,嬰陽王說的不錯,在當時那種情境之下,王室確實是比乙支家族更好的選擇。
當然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所以,乙支家族身爲五部褥薩之一,手握西境數十萬兵馬。當時正是父王改革朝政,加強中央集權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父王,還是身爲父王謀主的杜氏,都不會在這個時候做出與國政相悖之事。你應該知道,無論是我王室,還是杜氏,都不會容忍地方五部的人勢力坐大。”
高句麗五部本是高句麗發展早期最重要的政權形式,可是隨着高句麗土地面積的擴張,人口的增加,以及管理越來越複雜。原本構成高句麗統治基礎的五部漸漸地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尤其是五部制度與中央集權的天然矛盾,讓王室很是頭疼,所以如何抑制五部勢力的膨脹,便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項重要內容。
王室要加強中央集權,五部也成爲集權的阻礙。於是王室通過各種方式逐漸削弱五部之權。五部大人、褥薩也逐漸成爲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如果不帶中央官職的話,影響力實在有限的緊。
當時高句麗先王正在進行集權改革,不可能坐視當時首屈一指的大族杜氏與地方豪門西部大人、褥薩乙支文信聯姻,這對王室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威脅。
不過,因爲乙支文信當時已經在戰場上闖下名聲,爲了安撫乙支文信極其背後的五部勢力,雖然王室不同意杜氏嫁女,可也沒有干預兩人的私下往來。這也直接釀成了後來發生的悲劇。
先王崩逝之後,登上王位的嬰陽王卻第一時間發佈詔書,一改往日先王時期平緩過渡,慢慢削弱的國策,一紙詔令,將杜氏之女迎入宮中爲後。同時,還將淵蓋祚的妹妹也迎入宮中爲妃,這算是赤裸裸的重用淵蓋家族了。
初爲高句麗王的嬰陽王選擇了淵蓋祚,而放棄了乙支文信。
不僅僅是兩人性格的差異,也是二人做法的差異。
乙支文信在當時並不支持絕對的中央集權,樹立王室權威;而淵蓋祚則是極力支持削弱五部,建立如同中原王朝那樣的國度。
乙支文信當時還在南線的新羅戰場,剛剛擊敗新羅大軍。等他收到消息,急忙趕回王都,兩個相愛之人,再相見時,已經是別人的妻子,已經是君臣了。
而且更令他悲傷至極的是,自己的心愛之人已經成爲一個再也見不到的牌位。
“王上,其實王上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句話,只不過是藉口而已。”乙支文信盯着嬰陽王,他太瞭解眼前這個人。
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一起,一起睡覺,一起吃飯,一起騎射,一起長大。作爲嬰陽王的兩大伴讀之一,他和淵蓋祚以質子的身份在王都爲嬰陽王伴讀,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嬰陽王的性子。
這可不是一個什麼陽光公子,在他的內心深處,有着最深的城府,最兇狠的手段,否則他能變成如今這個赫赫有名的高句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