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夜,白沙瓦上空域月朗星稀,銀色的月光像一層輕紗一樣覆蓋在黑沉沉的大地上,因爲電力系統被破壞和燈火管制的原因,下方的城鎮影影重重,猶如鬼域。
白沙瓦空軍基地的兩條三千米跑道上亮如白晝。中方駐巴基斯坦軍事聯絡小組組長達吾欽·斯拉木正在機場的塔臺上,用望遠鏡焦急的觀察着北方的夜空。他的旁邊,同爲聯絡小組成員的玉山江·買買提正守在先期送進來的空軍9號數據鏈的終端旁,等着即將來到的飛機的聯絡。
按照計劃,空二師四團的殲-20a將保持全程無線電靜默和雷達靜默。白沙瓦空軍基地根本無法從雷達上得知對方到底到了什麼地方。
斯拉木擡起手腕看了看北斗授時的高精度手錶,距離編隊發來聯絡信號還有三分鐘。
三分鐘後,玉山江·買買提的終端上出現了一行亂碼,他打開自己貼身攜帶的混沌密碼機,將整行電文轉譯過來。?? 太陽的距離60
“白沙瓦,我編隊將於兩分鐘後到達指定位置。編隊將準時打開彈倉和起落架艙蓋,請白沙瓦基地進行降落導航。玫瑰!”
斯拉木鬆了一口氣,轉身對在旁邊等待的巴基斯坦空軍人員用普什圖語說:“目標已經進入指定航線,塔臺雷達開機,我方編隊已採取必要措施配合導航!”說完,他又對玉山江說:“通過數據鏈向玫瑰編隊發送巴方iff數據。”
寇希梅已經接替了自動駕駛系統,她的作戰任務計算機上顯示,編隊的座標已經和導航圖上的標定地點重合。位於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中方聯絡小組已經將巴方最新的iff數據通過數據鏈傳輸到每一架戰鬥機上。安裝完成之後,那個討厭的,一直在用刻板的女性聲音說——你被掃描的機載告警裝置終於閉上了嘴。
科德吉戰役在進入第三天之後,形式開始急轉直下。一開始進展順利的巴方進攻部隊的前進補給基地被一個印度人的裝甲分隊搗毀了,以這個裝甲分隊爲節點,印度陸軍第21打擊軍開始了一次高強度的機降作戰。ch-47“支奴幹”重型運輸直升機將大批的裝備反坦克導彈的步兵小組運往前線,同時吊運105口徑火炮組建前沿火力支撐。
後勤通道被切斷的巴方進攻鋒線攻擊受阻,同時的得不到有利的保障。抓住機會的印度前線指揮官將手裡掌握的所有戰役預備隊全壓了上去。在鏖戰了一個白天之後,巴方前鋒的**坦克基本被消耗殆盡,vt4和85-2ap坦克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配屬的機械化步兵在對方的優勢火力下傷亡慘重。
第二天,印度人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戰場制空權,對應的是巴基斯坦蘇庫爾地區空中力量損失了近百分之四十,戰鬥打得最艱苦的是第五中隊“獵鷹”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作戰飛機,包括從第二十六戰術中隊轉屬獵鷹中隊任中隊長熱那·納斯爾·沙赫扎德在內的十一名飛行員陣亡。整個一個獵鷹中隊僅僅剩下三架飛機可以執行任務。
不得不說,科德吉戰役,巴基斯坦方面打得極其慘烈。
而印度人也付出了比較沉重的代價。在同巴基斯坦第77獨立裝甲旅對抗的戰鬥中,共有三十二輛t90s被徹底摧毀,另外,向巴基斯坦縱深攻擊的賓德拉營十八輛坦克在第二天的戰鬥中被巴基斯坦的特種兵引導的a100遠程火箭炮營覆蓋,包括一架運輸給養和傷兵的米-8運輸直升機在內的十數輛坦克和裝甲車被嚴重損毀,人員死傷慘重。戰役中,印軍第三十三裝甲師在兩線作戰中損失了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坦克和裝甲車輛。
但是,印度人挺過來了,巴基斯坦人的損失卻無法補充。以拉希姆亞爾汗爲出擊陣地的巴基斯坦第一裝甲師和第十六步兵師在給予第三十三裝甲師重大殺傷後,卻不得不在印度人飛速補充上來的空中火力下後撤。而印度在克什米爾的大舉進攻,讓已經南下的zdk-03預警機和jf-20(殲-10b)不得不再次離開蘇庫爾前線,去保衛伊斯蘭堡。
同巴基斯坦的科德吉反擊戰受挫不同,印度人在克什米爾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帕奈克中將沒有辜負他山地戰專家的名頭。他將第五山地師和庫爾喀步兵營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臨時的空中突擊軍,在米-24/35的保護下,從一個山頭蛙跳到下一個山頭。只要是能夠佈置陣地的地方,mi-171都會弔運105mm火炮上去控制一大片範圍。部署在此處的巴基斯坦第9步兵師顯然對此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在印度人一百多架各型直升機的滾動突擊下,第9步兵師已經丟失了所有的前沿陣地,現在不得不依託一條崎嶇的山間公路獲得火力支援和後勤保障。頑強的巴基斯坦山地步兵們用血肉之軀和輕武器殊死的抵抗着印度人“一樹之高”的立體化打擊。
寇希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再次來到了巴基斯坦。五月十四日晚間或者說是五月十五日凌晨,寇希梅率領的上合組織聯合反恐部隊空中先遣支隊翻越了喜馬拉雅山脈,依靠強大的隱身優勢,從喀喇崑崙山口那個狹窄的空中走廊內,抵達了她們的前進駐地——巴基斯坦空軍指揮部所在地,白沙瓦。
先遣支隊是一個團的規模,中國空軍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團是二十架作戰飛機。同時在上次對蘇庫爾的高強度空中運輸中,已經向白沙瓦運送了殲-20a的全部檢修,保養設備,同機抵達的還有整個團的地勤人員和各型空空導彈。寇希梅他們的任務依然是確保伊斯蘭堡地區的制空權。
巴基斯坦的南方已經糜爛,但是北方必須要控制住,如果印度從克什米爾和南方兩面夾擊,真有可能在中國完成阿富汗通道之前解決巴基斯坦。
三個中隊的十二架殲-20a依次降落在白沙瓦基地的跑道上,隱藏在兩臺發動機之間的減速傘艙被彈出。降落完畢的飛機在手持熒光棒的地勤人員指引下緩緩的滑向新修建的加固機庫。
後兩個中隊的飛機降落時卻讓巴基斯坦的空軍人員兩眼放光。後面的這八架飛機看起來和殲-20a很像,但是眼尖的巴方空軍高層人員一眼就認出了這些雙座的戰鬥機跟殲-20a不是一種飛機。這些飛機的機翼明顯更大也更厚,後掠角也小了不少。最重要的是,這些飛機的機翼是可以摺疊的。雙發中間的尾勾更是明確的表明了這些飛機的身份。
cac的雙發重型隱身艦載機!
不消說,這是餘勇的主意。爲了儘快形成完整的戰鬥力,餘大炮仗從hhm-020“王玄策”號上的海航第七戰術航空團抽調了兩個中隊,編進了寇希梅的先遣隊。
這裡面就不得不說寇希梅的身份問題了。由於寇同章的原因,讓她變成了一個在空軍和海軍方面都能說的開的人。不然的話,以現在海航和空軍的關係,想讓他們擰成一股繩,恐怕有點難度。
軍種矛盾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尤其在美國,海軍公然聲稱空軍是二等人,他們纔是一等人。陸戰隊還好,陸軍根本就入不了等級。中國空軍和海軍都是陸軍生下來的,關係雖然沒這麼惡劣,但是其間結下的樑子也不少。?? 太陽的距離60
其中一個就是因爲四代重型艦載機的問題。在引進su-27之後,空軍和海軍的決策層的思路都開始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根據中國的戰略環境特點,要建立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就必須擁有雙發重型戰鬥機。
而在國內戰鬥機資源上,擔負這國土防空和向中南半島,西北方向制空重任的空軍無疑擁有最重的話語權。成飛的殲-10,沈飛的殲-11系列和殲-16,到四代的殲-20都是空軍的項目。
而同時期的海航則屬於二奶的地位,好多機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比如西飛的飛豹和被沈飛硬塞過來的殲-82。
進入新世紀,中國航母發展計劃浮出水面之後,海航的地位陡然提高。先是殲-15成爲重點工程,緊接着就是四代艦載機的選型。按照海軍的要求,殲-20上艦完全符合他們的任務指標。而且造船口早就放出話來,核動力超級航母+電磁彈射器完全沒有問題。
但這個時候空軍橫插了一槓子,其起因是成飛的產能問題。
按照成飛的計算,在產能擴張之後,成飛可以一年向空軍提供20-22架殲-20/殲-20s,另外還可以交付一些重型無人機和爲殲-10系列進行保養改進等工作。也就是空軍可以以一年一個團的速度裝備殲-20。
但是如果海航插進來的話,就算雙方共用一條生產線,並且大部分零部件通用,每年能給空軍的產能也不過三個中隊。
其後,兩軍種之間到底鬧出了什麼妖蛾子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四代重型艦載機的進度放緩,海航轉而去採購沈飛的310工程的深度改進型,也就是殲-21h型。雙方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這種事情餘大炮仗是絕對不會容忍的,他上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事情鬧到了軍委。而且一度和李華凌的前任關係非常之僵。但是成飛的產能就那麼多,雙方各不相讓,到最後弄到餘勇這個海軍司令被通報批評的地步。
最終,軍委對這件事情做了一次徹底的行政干預。直接命令中航集團沈飛公司抽調人員進入成飛學習裝配。同時成飛也抽調人員幫助沈飛建立生產線。成飛負責設計的第四代重型雙發艦載機得到了殲-24的正式編號。並且海航在採購每一架殲-24的時候,需要向成飛支付設計開發費用和向沈飛支付生產裝配費用。
就這樣,在軍委的高壓命令下,殲-24終於在2028年正式上艦成軍。
而且在設計上,成飛並沒有直接給殲-20a加尾勾和摺疊機翼了事,而是在深刻聽取了海軍的意見和要求後,對整機做了70多項修改。其中,機翼後掠角度縮小,前掠角增大,機翼面積增大並加厚,使其可以使用機翼油箱。同時內油從殲-20的12噸降低到10。5噸,超音速巡航也從10000米/1。83馬赫降低到10000米/1。48馬赫。這樣設計使得殲-24的彈倉深度從殲-20的802毫米增大到1000毫米,同時殲-24被設計成一種只有雙座型的雙重任務戰鬥機,這樣就彌補了殲-20在使用類似slam之類的主動控制空對地導彈時必須使用自動駕駛的缺陷。同時彈倉的加深讓殲-24在對地武器的選擇上彈性更大。
另一項改進則是將殲-20a的三元矢量噴口改爲只能俯仰的二元矩形噴口。雖然推力損失較大,但是隱身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這些改進來源於海軍對戰鬥機要求的不同。首先殲-20/a的任務是保障戰區上空的絕對制空權和攔截對方隱身戰鬥機,並獵殺對方預警機。尤其是在戰略上,殲-20a負責將整個中亞和日本列島納入打擊範圍,所以大航程,高巡航速度是必須的。而海軍則認爲艦載戰鬥機主要是對艦攻擊和由海到陸,任務彈性要大,載彈種類要豐富,同時超音速巡航速度和航程要求可以放寬,而側向和後向隱身要好。
最終,能夠通用殲-20生產線,並且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零件可以互換的殲-24成爲了一架完全符合海軍要求的首屈一指的艦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