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

bookmark

“這個鐵,像鋼,比鐵好用。”

“先生,這鐵彷彿貞觀十五年長安挖出來的前漢鐵器啊。”

“要是用來做管子,肯定好。”

例行的江夏鋼鐵廠視察,陪同的廠領導和技術骨幹紛紛表示要力爭上游再創佳績。但老張這回過來,壓根沒打算和他們閒扯,而是有個學生,在永興煤礦的分廠,開了個小小的腦洞,然後……然後弄出來一個微妙的東西。

“五郎。”

“學生在。”

“我們邊走邊說。”

“是。”

熊淬火原先叫熊初五,家中行五,有四個兄長。嫡親兄弟就一個,另外幾個都是堂兄。家裡原先是山民,薄地山地有六百來畝,沒有水澆地,他母親是獠寨出來的,早先日子不能說太糟,畢竟還有比他們更糟的。

因緣際會,他那個獠寨出來的母親,居然硬是把他這個年紀剛好的兒子,送到了沔州“技校”。

整個江漢,有此等氣魄和想法的獠寨女子,少之又少。

但到底熊初五還是順利畢了業,順利通過了江夏鋼鐵廠的考覈,成爲了鋼鐵廠的一個技術員。

“有實驗報告嗎?”

“先生,有的。”

如今名叫熊淬火的熊初五把烏漆嘛黑的實驗報告遞給了張德,老張掃了一遍之後,就知道這貨開了個什麼樣的腦洞。

“你加了‘燧石’?”

“不是一般的‘燧石’,得是南昌貨。山東‘燧石’便不行,依學生之間,定是這‘燧石’成份中,有不同之處。只是眼下手段有限,還不能探查出來。”

“先歸檔就是,往後繼續試,然後先把南昌‘燧石’定下來,看看是哪裡產的,到時候買了那個礦。”

“是,先生。”

學生們開了腦洞,於是,球墨鑄鐵誕生了。

雖然指標肯定一塌糊塗,但這玩意兒好用啊。

至於產量,肯定只和高爐規模和南昌“燧石”有關。老張大概能估計出南昌“燧石”是什麼,甚至產地在哪裡也清楚,但終究涉及到“鐵”,事情就不好辦。套兩三個馬甲換幾個不同項目,總歸是要的。

興許就得弄個江夏管道廠出來,然後目的就是這點球墨鑄鐵。

老張雖然很高興,但還沒有高興到不能自已,貞觀十七年的當下,生鐵品質不要太差,就已經足夠了。

一般精銳部隊的甲葉,熟鐵片綽綽有餘,周圍蠻子有幾個能破防的?按照絲路上最優質的天竺鋼,這玩意兒的產量全看老天,只有技術上的意義。

因爲北天竺那個能產此鋼的土邦,每年產量,也不過是五百斤左右。一批次所產鋼錠,都是兩斤左右的圓球,原先大部分都是出口到波斯,長孫衝在河中時,將這種鋼命名爲大馬士革鋼,是因爲同行者蘇拉,認定這是在大馬士革見過的。

而實際上,這些鋼材料的產地,在波斯以東。

絲路重開之後,有了勃律山口作爲通道,天竺鋼可以從勃律山口進入磧南、且末,然後出口陽關,在敦煌就能交易。

敦煌宮宮監是給皇帝辦事的,基本上出口到唐朝的幾百斤天竺鋼,都是全部吃下。

貞觀十七年的當下,有多少鋼錠,李世民都幹消化。更何況,也沒多少。

眼下石城鋼鐵廠所產的鋼,基本也是這種坩堝鍊鋼法,產量低,主要就是維持中央軍的精銳皇家部隊裝備。說白了就是羽林軍,現在就要加一個收稅的……

邊軍也只有西軍和北軍能裝備一些,但大部分還是唱“鐵甲依舊在”,甚至唱“皮甲依舊在”,還有“布甲依舊在”,小部分“無甲依舊在”……

數量龐大的軍隊,人人帶甲,那真是閉着眼睛都能懟死世界。

學生開的這個腦洞,主要是工件鑄造更加牢靠,武漢地區的小小“產業升級”,還是可以做到的。能替代太多木石銅鐵的工件,成本上來說,就是如何把南昌“燧石”變得更加便宜一些。

至於運費,船運的運費,那能叫運費麼?

是不是真的石墨球狀,老張也沒必要去判斷,加工鑄造指標只要提高,那就可以持續,此時深抓指標的人,不是他。

“這‘新鐵’要好用麼?”

“對照來看,肯定是要好用,能省不少青銅件,比如軸承……呃,雪娘呢?”

一看崔娘子一副呆滯的表情,老張就知道說這個就是扯淡,尋了個由頭,便去找女兒玩。

因爲天氣熱,只要得空或者下班,老張都願意往臨漳山流竄。山裡陰涼不說,別院還建了游泳池,引的還是山泉水,游泳降暑,簡直不要太爽。

在泳池廊檐下瞧見阿奴正帶着張洛水打水仗,張德笑了笑,便轉身去了書房,倒不是他不想一起戲水,實在是要業務積壓太多,不得不抓緊時間批覆。

除了武漢地區的行政業務,華潤號、船隊、西域溝通……積壓的問題,需要他來判斷拍板的事情,數量都是成百上千。這還是他已經有了大量會計團隊、幕僚團隊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業務量。

對照起來,老張真心覺得李董是個天生工作狂。

“噢?居然在崖州站穩了腳跟?”

“民兵”船隊已經穩定住了“千里石塘”的航線,香料、母料、礦產、海產……這是一條收益頗豐的航線,但探險隊是不會滿足的,船隊陸續替換的水手們,往往都想搏一個三代富貴出來。

甚至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王萬歲麾下有一條船,竟然就“叛逃”扶桑,然後“攻城略地”,居然就自立“一國”。

前後打了兩場,“滅國”之後,雖然大部分“叛徒”都被沉海餵魚,但不少人還是流竄到了扶桑東北,跟“野人”混在一起,做起了“土王”。

這個事情對王萬歲來說很大,但對張德來說,簡直是司空見慣。哪怕是關中,也時不時有黑戶突然冒出來,帶着幾十號人,自號什麼將軍或者什麼天王,盤踞一地,等着官府來剿滅。

只是那次問題出在了船隊之中,讓名聲響亮的王萬歲,有些羞愧罷了。

“金礦?又是金礦?”

張德一愣,“民兵”船隊在崖州、儋州、廣州陸續發了幾個消息回來,時間是一個月前。消息上說,是在婆羅乃之國以南,翻山穿嶺,乃得見大海。

“唔……”

鋪開地圖,對照了一下“民兵”們所說的婆羅乃,張德確定這就是“文萊”,“文萊”本身是有金礦的,但顯然“民兵”們說的不是這裡的金礦。

“他們居然沒有航行到島南,而是登陸之後,陸地穿行?這算什麼,海軍陸戰隊的修行?”

稍稍吐了個槽,老張又琢磨起來,“看來是想駐紮啊,那這裡的金礦,一定規模不小,而且品相不差。”

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八十六章 一驚一乍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一章 放手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五章 跑官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十二章 商議第四十八章 忠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二十章 由頭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十一章 站隊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五十章 功績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三十三章 靈車漂移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七十八章 復出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十八章 投資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八章 省內直屬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遙控器(求票)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十章 名額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十二章 睡吧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四十六章 “寒門”崛起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功績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六十二章 果實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一章 挫傷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十二章 商議第四十四章 紅口白牙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九十章 功勞靠撿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
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八十六章 一驚一乍第十四章 另外一個孩子第一章 放手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五章 跑官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十二章 商議第四十八章 忠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二十章 由頭第三十幾章 純潔的友誼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十一章 站隊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五十章 功績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三十三章 靈車漂移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七十八章 復出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十八章 投資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八章 省內直屬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九十章 填人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遙控器(求票)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五十八章 看破說破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十章 名額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二章 浪裡白條第十二章 睡吧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四十六章 “寒門”崛起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功績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六十二章 果實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一章 挫傷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十二章 商議第四十四章 紅口白牙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九十章 功勞靠撿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