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

bookmark

能夠督建“環渤海高速公路”,不管是哪個朝代,不敢說位列三公,“九卿”之一肯定要混一個。就算不是正牌“九卿”,比照“九卿”也是起碼的。

巡撫使?那是什麼東東?沒聽說過!

旁人爲薛大鼎抱不平的光景,“薛書記”自己倒是很淡定,老闆李世民不是沒給他選擇,回中央做個高官於他而言,毫無難度,一句話的事情。但選擇“留守”遼東,卻是“薛書記”自己的選擇。

無它,有利可圖。

“使君,怎地就願意留在這‘苦寒之地’?”

“‘苦寒’個甚麼?入冬是不燒炭還是少了火炕?出行是沒有馬騾還是少了耙犁?便是甚麼都沒有,我薛大鼎還有御賜的熊皮來防寒,怕甚麼。”

薛大鼎看着張利,風采很是瀟灑,讓張三哥這個見慣了“時髦人物”的,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薛公着實不輸帥過城北徐公的張公。

“老夫問操之要人,爲的還是修路。這東段又不是隻有兩條,除了通海,還要通鴨綠水。皇帝還在‘巡狩遼東’的光景,那鴨綠水的路,算是修了。死了很多人,河口那墳頭不知道有多少枯骨。”

言罷,抖擻精神的“薛書記”倒也沒顯露什麼惆悵,反而起身往外走了兩步,纔回頭又道,“如今要修的,就是平壤城到漢州的路。還有漢州到熊州的路。”

“不過……”

語氣一頓,薛大鼎眉目有些擔心,“眼下朝鮮道東南還有小邦小國,諸如‘展漆山國’之流,滅國容易剿平難。倘使修路,便是個磨人的法子。北地用人,要麼只會修路,要麼只會打仗,但有一二個既能修路又能打仗的,此刻都在西域,哪裡調得過來。”

聽到這裡,張三哥一愣,瞧薛公這意思,怕不是還要跟土著幹架?不是說朝鮮道的蠻夷都已經全部乾死了嗎?怎麼還有餘孽的?

其實張利並不知道,朝鮮道並非只有高句麗、百濟、新羅,其餘諸如黑齒部之類的土著,也是自立爲國的。還有海上島嶼,只要有人,便是一國,這和倭地極爲相似。

新羅被反手幹趴下,那女王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裡去,更遑論公主王子之流,於是也成了朝鮮道管轄的地界。

只可惜皇帝眼裡盯着的,從來不是白菜棒子鹹魚帶子,沒有金山銀海,豈能“巡狩遼東”?

皇帝在鴨綠水釣魚那會兒,土著們聽得唐朝大皇帝在側,連個大喘氣都不敢。待唐朝大皇帝前腳剛走,便有人舉旗吶喊,似乎是要折騰一番。

朝鮮道行軍總管又不是省油的燈,上去一通修理,或打或殺,倒也痛快,只可惜這些蠢蛋也是不長記性,流竄了一番,又起來熱鬧。

如今攀着一個“展漆山國”,便在臨海的“釜山”嘯聚,共有山大王一十八人,聲勢不敢說大,卻也不算小。

放在之前,那也就是幾隊人馬過去,三下五除二就了賬,當兵的賺人頭,做生意的也賺“人頭”。

可也趕巧了,牛總管調派着人馬登陸扶桑,這種小雞小狗,哪裡回去理會,倒是顯得他們有些能耐。連扶余種的老鐵,都屁顛屁顛過去幫忙做個“參將”,似乎是要給唐朝人一點點顏色看看。

牛進達是懶得搭理,可“薛書記”卻不一樣,他雖然只是“遼東巡撫使”,可皇帝還偷偷地塞了一個“朝鮮道黜置大使”,儼然就是要在朝鮮道好好地梳理一番州縣吏治。誰做官誰不做官,便是他說了算。

不過大概是修地球上了癮,“薛書記”成了個唯gdp論的頂級官僚,上來就琢磨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把朝鮮道的民力徹底榨乾!

但他老薛也不是榨汁機,一把年紀能當幾個人用?手頭合用的好漢都在中原,願意跟他闖蕩的狠人也不多,於是乎便想到從外邊借人。

這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張德張操之那裡。

武漢當年是個什麼情況,“薛書記”還是知道的。李道宗被封“江夏王”那會兒,遍地的鱷魚,滿山的“獠寨”。武漢創業之時,那是下水斬蛟龍,上山除蠻獠,戰天鬥地人人佩服。

十數年奮鬥,纔有二百萬雄州傲視天下。

倘若真要尋幾個合用的英傑,唯武漢不作他想。

於是“薛書記”就把要求告知了還在長安的張德,老張也是爽快,點了幾人,便打包派了個快遞,送到了遼東。

南人北上,適應水土就是個難題,好在張三哥數人都是走南闖北過的,抵抗力一等一的強,適應性讓北人也是讚不絕口。只看張三哥吃着龍蝦喝牛奶跟沒事兒人一樣,便是和中原老鐵大不相同啊。

“使君,南方蠻夷和北地到底還是有些不同。獠寨的法子用在遼東、朝鮮……能不能相通,還不好說啊。”

張三哥雖說知道此來肯定升官發財,但他是個務實的人,也不會跟“薛書記”吹牛逼,如實講了自己的看法。

見張利如此,薛大鼎更是滿意,連連點頭:“三郎放心,老夫非是要一日建功,汝安心就是。這熊州至‘釜山’的路,終歸是要修的。也不瞞你,老夫受了欽命,要配合杜東海……”

聽到薛大鼎說到“杜東海”,張利頓時反應過來。這是新設的衙門“宣政總制院”副總制杜構啊,如今杜相公家的大公子,可是“東海宣政院”的一把手。莫不是這“東海宣政院”……是要放在那個甚麼“釜山”?

忽地,張利眼睛瞄到了堂前一副輿圖上,這輿圖形制不是朝廷規制,用的是武漢的路數。畢竟武漢製圖多用等高線,放朝廷那邊,等於是“看不懂”的塗鴉,對官吏們來講,這就沒有逾制,沒有逾制,那就放心的用就是。

稍微看了一眼,張三哥頓時明白了過來,那“釜山”被人用紅筆瞄了出來,這地界,將將好就在“鯨海海峽”的一頭,而另外一頭,不是倭地還是哪裡?更要緊的,兩岸中間,儼然還有大島,簡直是一座天然門戶!

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四十四章 麻煩事第三十章 謀生第十章 江夏王第十八章 進獻第七十三章 看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五十一章 量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七十四章 打錢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七章 種樹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九章 不順第七十九章 老國公尋歡又作樂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六章 上意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五章 大丈夫第二章 名動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九十一章 看天子裝逼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二十七章 讀書的方法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十章 毒啊第八十一章 閒王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三章 躁動第五十一章 量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二十一章 就是這麼直接第九十九章 一個意外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
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四十四章 麻煩事第三十章 謀生第十章 江夏王第十八章 進獻第七十三章 看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五十一章 量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六十七章 老幹部(第四更)第十三章 話不能亂說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十九章 高手過招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七十四章 打錢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四十八章 變化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七章 種樹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十章 罕見策略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八十六章 打聽消息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九章 不順第七十九章 老國公尋歡又作樂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六章 上意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五章 大丈夫第二章 名動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九十一章 看天子裝逼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二十七章 讀書的方法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十章 毒啊第八十一章 閒王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八十二章 損招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三章 躁動第五十一章 量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二十一章 就是這麼直接第九十九章 一個意外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