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名動

bookmark

多年操持業務,長孫皇后不敢說比照“房謀杜斷”,但在實務經驗以及管理資歷上,比地方大多數州刺史強了太多太多。

一個上州刺史管理的人事及業務,也未必能有長孫皇后手中掌握諸產業的規模來得大。

只是長孫皇后到底沒有真正插手過政務,她的管理思維,依舊停留在舊有的經驗上。不過這並不妨礙,於長孫皇后而言,她只要一手抓着錢袋子,一手抓着官帽子,事情就算不能變好,也不會變壞。

更何況,她老公還沒死呢。

“聖人,派去隆慶宮的人,回來了。”

“噢?事情辦得可算妥當?”

“舊年武漢做華潤銀元的家當,內府只要掏錢,連人帶物,都可以送來京城。還有一套永興象機,乃是二十一年造新款,比‘巨靈神’那一款還要強一些。”

“……”

長孫皇后琢磨過很多結果,就是沒想到張德那裡會這麼爽快。銀元,原本只是華潤號內部流通的“貨幣”,後來擴散到了華潤號的商業夥伴中,再後來,整個“忠義社”爲其撐腰,最後天下工商貿繁榮之地,都會用到銀元。

即便它不是官方貨幣,但的的確確在市場中,充當了大額面值的貨幣,是開元通寶的重要補充。

而鑄幣的利潤,單個來看不高,可隨着白銀大量增產,市面上流通的銀元數量已經相當可觀。

武漢方面從中撈了多少,朝廷早就眼饞到了極點。

只是早先的鑄幣嘗試,狠狠地抽了朝廷的臉,最終又不得不放下身段,委託武漢來幫忙鑄幣。

且不說技術如何,僅僅是貨幣設計都是一個古怪的學問,讓人不得不感慨“地上魔都”的功力深厚。

原本要推動這件事情的人是李皇帝,陡然李皇帝似乎身體不太舒服,這個事情就出現了變數。

鑄幣局的衙門班子是已經組建了的,但長孫皇后現在根本不用,重起爐竈,憑藉自己手中掌握的幾百萬兩白銀,玉手一揮,橫推中國……

“這廝眼中,到底甚麼厲害纔會在意?”

別說長孫皇后覺得奇怪,張德周圍的人也是替他肉疼,可老張自己淡定的很。“鑄幣稅”還真能握在自己手中不成?這是唐朝,這是中國,大唐不是阿妹你看,“忠義社”也不是白蓮花一般乾淨的fr。

“康德。”

收拾了疑慮,長孫皇后看着他,“鑄幣局遴選內監,你要親自過問。”

“陛下放心,奴婢絕不鬆懈。”

康德連忙回答,說罷,又問長孫皇后,“有一事,奴婢在想是否要告知陛下。”

“噢?何事?”

“柴二郎聽聞‘匯豐號’要落地北市,他便來打聽,問問看能不能從‘匯豐號’借上一筆錢。”

“柴家落拓至此了?”

長孫皇后以爲柴令武家裡大概是日子不好過,以至於都要舉債度日。

見皇后誤會,康德連忙道:“勳貴之家,豈能失了體面。是柴二郎在‘域外’有些營生,只是手頭缺錢,他又不敢問‘華潤號’開口,怕失了臉面。聽聞陛下這裡有,便起了心思。”

聽到康德的話,長孫皇后眼睛一亮,按捺諸了興趣,淡然道:“似有柴令武之輩的人,多麼?”

康德略作思考,想了想道:“多如牛毛,大多都是缺錢。”

“唔……”

缺錢一直是常態,長孫皇后是知道的,她手中捂着的現金越多,她的身份地位也就越穩固。

不過現在身份發生了轉變,一時間思考方式還有點患得患失。

片刻,她對康德道:“你酌令諸監調派精幹人員,可去諸地打探消息,以便‘匯豐號’立足。”

“是。”

宮中事物變化就算再怎麼千奇百怪,外朝也是鮮有過問,除非涉及到“國本”。要是哪天變換個太子皇后,外朝纔不會說這是皇帝家世跟我們沒有一根毛的關係。

然而這光景長孫皇后陡然要署理一些聯絡中外的事物,頓時引起了外朝的些許非議,只不過皇帝召見了弘文閣諸學士,把此事攤開來說,於是縱然有非議,也壓制在了下級官吏圈子中。

只要六部堂官不廢話,一切都好說。

弘文閣內,馬周看着新簽發的政令,上面除了皇帝印璽之外,還加蓋了皇后的印璽。神情有點複雜的馬周嘆了口氣,隨後也蓋了個章,然後命人派發下去。

“陛下作甚寧肯讓皇后從旁輔佐,也不願傳召太子?最不濟,魏王殿下尚在弘文閣內……”

“此乃聖裁,你豈敢揣摩?”

“嘿,這光景說恁多作甚?倒不如好好琢磨,跑去鑄幣局混個差事,那當真是個肥差。”

“呵……你若是自宮,倒是能混個肥差。也不想想,前後已經換了兩撥鑄幣局衙門的人,你當別人不想削尖了腦袋鑽進去?可此事是想做就做的嗎?‘匯豐號’的錢,外朝想要染指,門也沒有。”

“說到底,這些錢,是女聖私產,外朝用甚名堂來碰?”

說話間,弘文閣的中下級官吏們,都是心思飛起,這要是能沾染一點油水,簡直是一夜暴富。

只可惜,沒太大的門路。

不過也有人心情不錯,跟衆人笑呵呵道:“這鑄幣局就算進不得,又有何方?聽聞‘匯豐號’便是拿‘域外’‘海外’物業來抵押,也是能借上一筆。現如今,誰家在外邊還沒個親朋好友?”

“你以爲那是白撿的錢?要還的!再者,莫要生了歹念,想去騙‘匯豐號’的錢。你可知道,‘匯豐號’如今在北市的護衛,是甚麼來頭?那是羽林軍!但凡認賬的‘海外’‘域外’物業,皆有王師駐紮,你想賴賬……你倒是試試。”

“……”

衆人聽了,有心思不純的頓時尷尬地笑了笑:“豈敢如此?‘匯豐號’這利錢低的很,哪能借了不還?如今在海外的營生,只要賺了,這點利錢,也不算甚麼。”

各種說道泛起,心思更是複雜,那“匯豐號”還沒有正式開張,朝堂江湖之間,已經名聲響亮,傳得沸沸揚揚。

京城有些老於交易的巨賈豪商,此時也不得不讚嘆:“女聖陛下這一手,生意還沒做,名聲已經打響,當真是穩賺不賠。”

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十五章 功業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四章 流言第九章 抓不住第十二章 亂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一章 站街女第五十七章 旅遊指南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二章 名動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六十七章 瘋了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八十三章 猜測第一章 穩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十四章 筵席第七章 大舞臺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七十章 戰慄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九十二章 雙贏之法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八十七章 表哥有大志(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設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十二章 衝突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六十一章 俱靜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十六章 心靈港灣第六十三章 開拓第一章 定策第六十七章 彩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四十三章 照貓畫虎第七十章 分析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六十九章 非正常護院(三更)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
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十五章 功業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四章 流言第九章 抓不住第十二章 亂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一章 站街女第五十七章 旅遊指南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二章 名動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六十七章 瘋了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八十三章 猜測第一章 穩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十四章 筵席第七章 大舞臺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七十章 戰慄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九十二章 雙贏之法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八十七章 表哥有大志(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設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十二章 衝突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五十五章 田地產出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六十一章 俱靜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議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十六章 心靈港灣第六十三章 開拓第一章 定策第六十七章 彩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四十三章 照貓畫虎第七十章 分析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一章 保利營造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六十九章 非正常護院(三更)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