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監軍。
李心裡暗笑,想不到李世民居然用太監監軍了。
一面是剛對自己晉封越王,另一面卻又派了個太監來監軍。雖然王太監人品不錯,李很熟悉,但畢竟是個太監。
“王觀軍容使,歡迎,有你在,將士們軍心更盛!”
聽見李稱他觀軍容使,新被皇帝賜名承恩的王太監臉上終於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一路上來的時候,他就很擔心李會不接受他這個監軍。
皇帝爲了避免李的不滿,還特意給他這個監軍選了個聽起來不太一樣的觀軍容使名頭,但不管怎麼說也依然是一個監軍。
李心裡在想着,李世民也算是開了大唐太監監軍之例了。雖然嚴格的說應當是開宦官監軍之例,大唐的太監並沒有幾個,只有那幾個宦官稱太監,其餘的並不叫太監。
不過宦官監軍漢代時就有了,只不過以前大唐還真沒有宦官監軍。
現在皇帝卻派了個太監來監軍。
是不信任嗎?
李覺得倒不至於,但表明了皇帝對自己的某些擔憂,也許經此次復辟之亂後,皇帝的危機感更強了,對於自己這樣的重臣,也開始加強了防範。
王太監卻一直在暗中觀察着李的反應。
晉封越王時的平靜,自己留下來做監軍後的淡然,李的表現平靜的有些讓人驚訝。他不相信李心裡一點不驚訝,只能說明李已經很會掩飾自己的內心了。
李,一個老府兵的嗣子,秦瓊的義子,一位隱世高僧的弟子。短短數年之間,卻已經是大唐最頂級的勳貴。
從老府兵之子,一介白身,到如今的封建國王。
雖然可以說唐初是造英雄的亂世之時,可這際遇之奇,也足以讓世人驚歎連連了。
玄武門之變,李是主謀,六大功之臣排第一。而這一次,李的表現,可圈可點,已經連滅了太上皇的兩路大軍,殲滅收降十萬。
平定東南。
僅僅是這功勞,就足夠功居第一了。
“越王,江夏城的李靖,你認爲他會降嗎?”
“難說。”李如實答道,李靖這人的表現李也看不太透。
很多關鍵之時,李靖總是做些出人意料的行爲。
比如李淵準備太原起兵之時,李靖早就現了,然後他沒想着要投李淵,也沒想着坐視,卻想着要去江都告密。還特意大費周折的給自己弄了個罪,讓人把自己押往江都去,最後在長安落到李淵手裡,差點送了命。
然後玄武門之變,李奉李世民之命去聯絡他。
結果李靖卻又要中立,他既不出來幫李世民,卻也沒向太子和李淵告密。
而這一次,李淵扣了他兒孫爲質,李靖就接受了李淵的加封和任命,掛帥出兵。但從他坐鎮江夏來看,李靖又不爲李淵真正重用信任,他也沒爲李淵賣命的打算。
他跟李暗通密信,可他在劉政會洪州之敗後,卻沒投降。
“越王認爲李靖會在江夏攔截我們嗎?”
李靖的用兵大家之名,還是很讓世人讚歎的。王太監希望李能夠早日趕到漢京城下,這樣也能讓皇帝那邊壓力大減,可以輕鬆出關。
李也不隱瞞他對李靖的猜測。
“若我預計的不差,李靖可能就在這一兩日撤回襄陽。劉政會大軍覆滅,李靖只五千兵是守不住江夏城的。他撤回襄陽,襄陽也還有些兵馬。兼之離漢京很近,可得漢京之後助守,倚堅城而守,他還有一戰之力。”
簡單的見面會。
李把王承恩介紹給諸將。
王承恩出任觀軍容使,李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天下勤王討逆觀軍容使,還是江南六道觀軍容使,他沒說,李也沒問,反正李直接跟那些將領們說了,王承恩是天使。
直接宣佈王承恩算是這支勤王軍的二號人物。
王承恩對李給的這個定位也很滿意,一直笑呵呵的不多說。
李要結束會議時,王承恩笑着對李道,“越王,咱家還有幾句話要說,可否?”
“王公公請說。”
王承恩站起來,對着諸將依然笑呵呵的點個頭。
“有越王統領勤王兵馬,咱家也是非常高興的。越王用兵如神,這是公認的。不過剛纔越王說要將俘虜的幾萬降兵解散,咱家倒是有點不同意見。如今復辟亂黨還未平定,漢京盤踞着大量亂軍,這個時候,兵馬還是很寶貴的。”
“依我之見,這四萬餘兵馬,不但不能解散,還得再徵召些洪饒等地兵馬。就編六萬之兵吧,剛好兩萬一軍,編爲三軍。”
王承恩提議要把降軍留下,還要補充一萬餘府兵,編爲六萬兵馬,一起帶領着北上勤王。
李笑笑。
“王公公的這個提議很好,漢京還未收復,此時多一兵就多份力量。王公公,不如由某統領麾下萬餘淮軍爲先鋒,而王公公親自統領這六萬兵馬爲後軍,如何?”
李的這個回覆,讓王承恩喜出意外。
假作推辭了幾下後,他笑着接下這三軍統領之職。
得到這六萬兵馬的統兵權後,王承恩喜滋滋的坐下來。
李直接把降軍的指揮權都交給了王承恩,他倒是無所謂的。甚至如果王承恩想要李手裡艦隊的指揮權,李也可以給他。
不過王承恩沒向艦隊伸手的意思,看着還是個很聰明的人。
大家都是皇帝的人,平定叛亂是第一目標。只要不影響這個目標,王承恩別說要降軍指揮權,就是要再招募個十萬八萬的,李都不管他。
軍議結束,李讓人準備好飯菜。
他讓人做了一頓全魚宴。
煎煮烹炸,很是豐富。
王承恩坐在那裡,胃口大開,吃的很猛。
“連日趕路,都是吃些乾糧,好久沒吃熱乎飯菜了。”
李陪着用菜,“王公公,現在降兵交給你來統領,我想,乾脆明日一早,我就揮兵進軍。趁劉政會新敗,漢京那邊來不及反應佈置,正好一路打過去,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王承恩一邊嚼着一個煎魚塊,一邊點頭。
“也好,也好,越王儘管先行,我稍後就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