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衣錦還鄉

“陛下,趙王已經進入關中。”

漢京,北宮長樂宮中,李世民一身道袍,跪坐在太上老君的像前,手捧着一卷道德經。聞言,只是點點頭。

王承恩躬着身子繼續小聲稟報道,“太子日前已經頒詔,正式增加了封臣領地兵額並增加諸侯領地稅賦收入爲一半。御前會議上,三院宰輔大多同意。中書門下也已經用過印!”

“誰同意,誰反對?”

老君像前,李世民終於開了口。

“長孫相國與魏相國反對。”

“只有兩人反對嗎?”李世民似喃喃自語,然後又問,“還有呢?”

“還有,中書令房相目前向太子辭相,說已任滿兩任十年。”

王承恩瞧了瞧皇帝,見皇帝又閉了眼睛,便繼續道,“太子已經改任房相爲門下省侍中。”

“嗯。”李世民輕輕嗯了一聲,示意他繼續。

“殿下御前會議上任命長孫相國爲中書令,馬周改任尚書令。”

“高相呢?”

“高相以年老爲由乞骸骨致仕歸鄉,殿下挽留三次後已經接受高相辭呈。”

“還有,楊相也正式提出了辭呈,請求致仕歸鄉。太子殿下照例挽留之後,也接受其致仕。”

尚書令高士廉和尚書右僕射楊恭仁一起辭職,朝中又少了兩位老臣。

長孫無忌爲中書令、房玄齡爲侍中、馬周爲尚書令、魏徵爲翰林院承旨學士、李靖任樞密使。

朝廷的三院,長官也又換了人。

“陛下,中樞新出了一項制度,樞密院樞密使、南北衙諸帥、兵部尚書、五軍大都督,此諸職,皆須由武將擔任,且必須是由有赫赫戰功之武將擔任。而三省以及翰林院諸相,則必須有地方州縣主官經歷,且在三省六部任過侍郎、尚書職方能擔任。”

李世民聽到這裡眉頭皺了皺。

當初他設立樞密院的時候,規定是樞密使、兵部尚書這幾個職位,必須是由文官擔任。是由武轉文的文臣擔任。

而現在,太子監國,卻改了這條。改成朝廷的同軍事國銜的這九位宰輔,必須都是武職,而且還得是那種統過兵打過仗立下過赫赫戰功的武將。

這一條,使得以後朝廷三院二十七個宰輔中,有三分之一是高級武將。武人沒有文臣多,但在御前會議上,他們也會有一席之地。

而十八個文相,也有了詳細的規定,不但有一個職位只能連任兩任十年,而且還增加了必須得有地方州縣正官經歷,還得有中央省部侍郎尚書的經歷。

這讓宰相之職,變得更難取得。

想如過去一樣以低官拜相,難。

“這些是誰提議的?”

宰輔職位設立任期,五年一任,最多兩年,李世民認爲能接受,避免宰相長期佔據相位,產生權相。但前面的那些地方州縣正官職經歷,還要省部侍郎尚書經歷,就限制極嚴了。

好在大唐是羣相制,房玄齡當滿了十年中書令,還可以改任侍中。

雖然這樣有些彆扭,但李世民倒也覺得這還是有必要的。

“回陛下,這些都是太子親自提議的。”

李世民搖搖頭,他不覺得承乾能想到這些,他覺得這些應當是李超的提議。

“還有什麼消息?”

自從太子大婚之後,李世民已經深居長樂宮中不出,他甚至在宮裡建了一座道觀,每日大多時間在這殿裡道君面前誦讀經書。

皇帝除了王承恩,不見任何外面的人。

“朝廷正在調整天下各道州縣區劃,比如山南道將拆分爲河北道與漢中道。天下的州,將會被再精簡裁併爲二百州左右,縣也將裁併到一千個左右。諸侯們的領地將不再劃在朝廷的各道轄內,而是單列爲諸侯領地。”

調整行政區劃,精簡州縣,李世民倒也覺得算是承乾朝廷的一項不錯的新政。

朝廷的遼北道、山北道、嶺西道、西海道、大夏道、貴霜道等被罷撤,那些現在統統爲大唐的諸侯領地。

王承恩站在那裡,一件件一樁樁的向皇帝彙報着如今朝廷裡的最新動態。

許久之後,李世民揮手。

王承恩躬身退下。

獨自一人跪坐在那裡,李世民沉思了好一會,最後又拿起經卷,繼續看了起來。

過了秦嶺分水嶺,便是關中,李超還不知道的是,朝廷的最新區劃上,已經把關中道改爲陝西道,陝州以西地區。

十里長的軌道,使得這個翻越變的很簡單,這處山口很平坦,也不高。

家裡的一羣小孩子們對於幾匹馬能拉動一長串的車廂非常好奇,李超也滿足了他們,坐着軌道馬車走過了這段路。

這裡本來也就有專門往來兩邊河口碼頭的客車,有那種兩層的車廂,一車就能拉好幾十人,而且有好幾節車廂。

李超抱着八歲的十一郎李琮坐在上層,還能看風景。

十里路其實並不算遠,不過往來這裡的都是客商旅人,帶着不少行禮,下了船後,直接坐這車也方便省力。而且這種馬車多,一會一趟,還便宜。比起單獨租車租騾子什麼的,便宜的不是一點半點。

李琮坐在上層車廂,周邊都是開闊的,感覺非常新奇,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馬車開動,坐在上面其實挺舒適的。軌道馬車比普通的馬車要舒適的多,起碼沒那麼震,行駛的非常平穩。車廂也空間大,十里地,看着兩邊的風景,很快也就到了。

下車,就是灞水的河邊碼頭。

灞水已經重新疏通過,河上還設了船閘鬥級,使得水位可以通航。只不過每到一處船閘,過閘時沒那麼便利就是,得排隊過閘,這跟後世船過三峽一樣,只不過比那要簡單的多。

幸好朝廷沒有趁機在這些船閘處設收費站,要不然,排隊要定稅收稅要檢查,那就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了。

這邊的碼頭,也是一座很繁華的商鎮。

人來人往,旅店、飯館、茶樓、酒店,各種商鋪應有盡有。

不時能看到腰間帶劍的讀書人,身着白色儒衫經過。

走丹灞道,不需要再經藍田關,直接在這裡坐船順灞水可以直抵渭河。

“終於回到關中了。”

老爹站在碼頭邊,看着那條灞河,無盡感慨。這條灞河發源秦嶺,會流經藍田縣,經過灞上東沿,然後在長安東面匯入渭河。

對於這條河,老爹是很熟悉的,雖然張家溝是在灞上的西沿,靠近的是產河。

“嗯,終於回來了。”

近鄉情怯。

李超也莫名的生起這麼一種感覺,好像遊子飄泊在外久了,好像灞上真的成了他的家鄉。

上次離開是什麼時候,好像是十年前了。

他爲漢京營造使,還是山南道宣撫使、襄、鄧刺史。他爲朝廷遷都打前鋒,也爲大唐的大災荒籌措糧草。

自那出來後,他就沒回去過了。

自己也都成了一箇中年人了。

李超一行一出現在這邊,立即有人就來迎接了。

“老師,終於等到你們了。”

右軍大都督、絳郡王蘇定方趕上前來,他的身邊是西京留守、巴郡王屈突通,這兩位的衙門都在長安,算是文武搭檔。

另外陝西道宣撫使、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京兆府尹等一羣陝西道的高官也都來了。

李超的身份地位,本就足以讓他們全力接待的,何況李超這次來還掛了一個巡撫之銜。大唐的巡撫只有兩個人當過,一個是太子承乾,當初巡撫嶺南。第二個就是趙王了,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這可是巡撫七道啊。

巡撫雖是臨時差使,但卻是欽差大臣,有糾察地方官吏大權。要是他們怠慢了,李超到時一句話,說不定他們都要降職免官。

“大家何必這麼客氣,我這次來,也就是回家看看,巡撫、欽差這些,大家也不用當真。”李超笑着說道。

“趙王可不能這樣說,你可是財神爺啊,我們陝西聽說趙王西巡,第一站就是關中,我們可是非常高興。還想借借趙王的風,看能不能給我們陝西發展發展地方民生經濟。”

長安的官員,如今是以西京留守爲首,蘇定方這個大都督管的是軍,不是一個系統的。留守之下是宣撫使,然後是本道的三司使,再纔是長安所在的京兆府尹。

當官也是要考覈的,所謂一年一小考,兩年一中考,三年一大考。考不合格可是很麻煩的,若是小考不過,要在吏部留下壞評。若中考不過,就要降職,若是大考不過,甚至可能被免官。

而做爲地方官,考覈都是有硬標準的,如今最重要的幾條,還是地方安定和民生經濟。這兩樣是重中之重,這些年,關中雖從國都變成了陪都,但還是很安穩的,現在大家比的還是搞活民生經濟的本事。

自己轄下有多少工坊,一年創工商稅收多少,都不容易。想和過去一樣,當個糊塗官,幾乎不可能。

李超一入關中,長安的高官們就組團來了,就想着讓李超給關中搞點大項目。

看着他們那副認真的樣子,李超不由的哈哈大笑,嗯,如今的大唐地方官還是挺有上進心的嘛。

“先回灞上再說!”李超心情很好。

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1186章 退位禪讓第六十二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93章 樂極生悲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1537章 讓他跪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561章 選婿第904章第506章 飛鴿密奏第1097章 唐刀第1524章 腐儒第220章 羽林軍將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889章 亮劍第305章 拿本王的劍去召張超前來第1511章 殺第981章 受驚了第680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549章 新聞發言人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577章 太子日記第1475章 牛魔王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213章 白鹿鄉第一名士第536章 勿忘初心第952章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1469章 倭寇第1481章 紅利第604章 遭天遣第839章 奪兵權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470章 輸血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830章 御駕親臨第549章 漢京第1497章 魚我所欲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午後第1228章 反了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第431章 趙國公第1442章 劊子手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1227章 太子謀反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059章 帝王術第六十一章 VIP體驗第1332章 疑神疑鬼第1237章 我們也反了!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1455章 寵幸第1263章 張若華第694章 等一下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914章第1092章 出草第1082章 君臣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1155章 貞觀八年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1055章 武三娘第1313章 元寶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261章 秦瓊大戰尉遲恭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1339章 九頭鳥軍團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452章 三足鼎立第539章 軟腳蟹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755章 敬畏第771章 分家第767章 野豬皮第174章 博陵崔家爲十三娘添妝第1395章 立誓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771章 分家
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1186章 退位禪讓第六十二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193章 樂極生悲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1537章 讓他跪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561章 選婿第904章第506章 飛鴿密奏第1097章 唐刀第1524章 腐儒第220章 羽林軍將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889章 亮劍第305章 拿本王的劍去召張超前來第1511章 殺第981章 受驚了第680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549章 新聞發言人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577章 太子日記第1475章 牛魔王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213章 白鹿鄉第一名士第536章 勿忘初心第952章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1469章 倭寇第1481章 紅利第604章 遭天遣第839章 奪兵權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470章 輸血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830章 御駕親臨第549章 漢京第1497章 魚我所欲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午後第1228章 反了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第431章 趙國公第1442章 劊子手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1227章 太子謀反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059章 帝王術第六十一章 VIP體驗第1332章 疑神疑鬼第1237章 我們也反了!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1455章 寵幸第1263章 張若華第694章 等一下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914章第1092章 出草第1082章 君臣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1155章 貞觀八年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1055章 武三娘第1313章 元寶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261章 秦瓊大戰尉遲恭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1339章 九頭鳥軍團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452章 三足鼎立第539章 軟腳蟹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755章 敬畏第771章 分家第767章 野豬皮第174章 博陵崔家爲十三娘添妝第1395章 立誓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771章 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