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內閣首相

欽州。..

太子和李超率領着護法軍駛入欽州港的時候,欽州刺史率領欽州官吏在碼頭迎接,還有欽州議會的議員們也基本都來了。

欽州港城依然繁忙熱鬧,似乎並沒有受到這場變故的影響。

“殿下,我們堅決守護新法!”

欽州議長高聲說道。

在碼頭,承乾向本地的官民商人,還有士兵們講話。欽州的幾千府兵,此時也都轉入護法軍,甚至許多本地漢豪和俚酋,以及商會,都招募了許多人手,組成了鄉兵民團。

“人心可用!”承乾從碼頭前往城的時候,驚喜的說道。

在交州開始時的茫然,委屈,再到後來的憤怒,然後是如今的堅定,承乾也在迅速的變化着。

欽州刺史衙門。

承乾、李超、馬周還有楊師道等一羣人在議事。

“殿下,臣以爲眼下我們應當組建一個總領議事的機構,既方便指揮北伐,也利於管理嶺南地方。”馬周提出建議。

承乾表示贊成。

李超說現在不宜稱帝,承乾心裡其實還鬆了口氣,他並沒有想過稱帝,那似乎是太遙遠的事情,也是一步難以跨越的大步。

馬周建議按東宮官制,任命官員。

如太子三師三少和太子賓客等,還有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太子家令寺、率更寺,還有東宮六率。

東宮的各府坊寺,其實是仿朝廷原來的三省六部諸寺各衛,是一套精簡的小朝廷。如太子詹事府是仿央的尚書省,左春坊是仿書省,右春坊是仿門下省。六率是仿十二衛等。

既兵了,既要北伐,更要統領嶺南,沒有一套機構是不行的。

任命官職,明確事權,也有利於管理調度。

承乾問李超的意見,李超表示支持。

如今朝廷已不是過去的三省六部制,過去尚書省權重,如今則移到了書門下,更還有翰林院和樞密院分相權。

馬周則提議還是恢復過去三省樞制,不過以書和門下爲重。

“殿下,臣以爲原來的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的機構設置,並不太適合如今局勢。而朝廷的三院樞制也有些宰輔太多,事權太散。”李超這個時候卻並沒有馬同意馬周的提議。

馬周是打算直接用原來東宮那套機構,但李超有自己的另外考慮。

“老師有什麼更好的提議嗎?”承乾問。

“臣提議設立一個內閣!”

“內閣?”

“這個內閣,如同是過去的政事堂,以及後來的書門下,或者是如今朝廷的三院御前會議。內閣有一名首相,還有一名次相,再設立五到七名輔相。”李超緩緩道來。

各種機構的設立和廢除、改變、調整,都是有背後深層次的意義。如李世民十幾年來,讓朝廷的樞決策機構不斷變化一樣,他是爲的平衡,以及握權。

而李超現在提議設立另外的一套樞,設立內閣,當然也是爲了長遠打算。

要君主立憲,削弱皇權是必然,但相權其實也是央集權的一種,也是皇權的一種延伸。對於相權,也是要適當的加以控制的。

而且李超確實覺得李世民搞的三院,有些太複雜了。二十七個宰相,每次開大會一樣。

“詹事府、左右春坊、六率、諸寺等機構依然保留,但最終決策機構爲內閣,首相總領內閣以及諸府坊,次相與輔相們輔佐。”

這相當於把三院併到了一起,宰輔人數大減。

翰林院和樞密院也保留,但翰林學士和樞密使不再是宰相。

內閣擬票,翰林院批紅。不過翰林院學士只是皇帝的工作秘書,是按皇帝的旨意代批,雖然權責也還有,但已經不過原來可以草詔和參議軍機大事的翰林學士可了。

特別設立這個翰林批紅,也是考慮到太子年青,算不年輕,他也未必一個人能處理的了所有政事,畢竟內閣有七八個宰相。哪怕奏章都經過內閣給出建議,皇帝一個個看也忙不過來。

有一羣翰林學士做爲助手,幫助處理,給予建議以及按皇帝意見給出批閱結果,這也大有幫助。

至於翰林學士有了批紅之權,以後會不會專權,這個難說。沒有哪個制度是完美的,但內外相衡,也是必須的。

至於樞密院,不再爲宰相,爲內閣統領之下。專門負責的是軍事方面,樞密院握調兵權,兵部握統兵權,而太子擁有發兵權和選將權。

“請老師出任內閣首相!”承乾起身向李超拜首。

馬周和楊師道等人,也覺得李超的這個內閣制聽起來,如今朝廷的三院要好些。表面看,內閣制好像是過去書門下制,但細思又不同,畢竟內閣的票擬雖然重要,但皇帝還有一票否決權,對於內閣宰相們處理意見不同的,可以退回內閣重擬,或者直接批紅給出不同決定。

這個首相,除了李超,自然沒有其它人更適合。

李超推辭了幾下,便也順理成章的接下來了。

於是乎,李超現在是太師、內閣首相、趙王。

“殿下,太師。”馬周提出了一個意見,“我認爲既然設立內閣之後,沒必須再保留詹事府、和左右二春坊。可以直接由內閣統領諸部、寺、監、臺。”

楊師道則同意不再設詹事府和左右二春坊,但認爲御史臺不應當納入內閣之下。

“御史臺爲言官諫臣,是監督百官百官,應當在內閣統領之外。”

李超覺得這個說法不錯,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臣也贊成楊公之議。”

馬周也不反對。

於是內閣統領了幾乎央各部寺監,而御史臺和大理寺這兩個司法機構被置於外面。

шωш ▲ttκǎ n ▲c ○

“孤授馬周爲太子太師、內閣次相。”

“授楊師道爲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授褚亮爲太子少師、翰林院承旨學士。”

設立內閣,罷去詹事府左右春坊,機構職能全面調整。

也不叫東宮了,改稱監國朝廷。

承乾是監國太子,李超是監國內閣首相,馬周是次相。

樞密院的樞密使,授給的是去南洋的張仲堅。

“殿下,取消左右春坊之後,雖有御史臺監督百官,但臣以爲,封駁審覈之權,現在卻還空缺着。”新任翰林承旨學士說道。

過去的三省制,其實職責分明,書決策、門下審覈、尚書執行。而現在的內閣,相當於決策和執行一體,若是再把審覈封駁的權也給他們,那不合理了。而御史臺,是監督百官,與審覈封駁其實是兩回事。

李超微微一笑。

正好,楊師道不提,他也要提這事的。

“殿下,臣以也爲,審覈封駁非常重要,臣以爲可以將此權交給議會。”

過去,門下省與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也是說,現在內閣是一個決策樞,下面的各個部寺監是執行機構。

內閣做出的決策,皇帝有權否決,並讓修改或者皇帝直接提出另外意見。

但是,在原來的三省制裡,門下省其實皇帝擁有更高的否決權。所有的樞決策,以及皇帝的詔令旨意,最終都要送到門下省,經過他們的審覈,若是他們反對,則可以封回詔令。

退回去後,必須修改,或者放棄。要不然,沒有門下省的簽名,根本不擁有合法性。皇帝的旨意也是一樣,門下不簽名,那是旨,官員們有權不執行。

當然,若是皇帝頂牛,拒不修改,直接再把詔令打回門下。

那最終成了嚴重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門下省妥協,簽名通過。要麼皇帝把門下省官員解職,再任命其它人。不過這也有風險,萬一新任的人也不通過,這可真的非常嚴重了。

不過一般來說,發生這種事情的機率較小,都會妥協相商。

如今,李超要把這個封駁大臣,交給議會。

如果議會拿到這個權力,那可不再是一個擺設了,那會非常有實權。

“議會人數衆多,若事事交給他們封駁審覈,只怕耽誤時間。”楊師道說。

“其實這個好解決,可以在議員之,設立一個代表團或者是評審會。選出數人到十餘人,組成這個評審會,專門負責審議封駁。”

“又或者,可以在議院設立六科。每一科選出數人或十餘人組成一個科評審會,一科評審會對口內閣下六部的一部。專門審議與該部,相關的奏章、旨意、決策等。”

李超說的這個,其實是後世明朝的六科給事制度。

明朝設立了六科給事,對應六部。

明朝六科的官員品級很低,最高不過七品。但權力非常大,有封駁之權,輔助皇帝處理奏章。還有科抄和科參之權,即稽查六部事務。以及註銷之權,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的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最後由六科覈查後五日一註銷。

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頒之;有失,封還執奏。凡內外所章疏下,分類抄出,參署付部,駁正其違誤。

在議會裡設置六科,這相當於後世國會裡的各個委員會了。

內閣有六部,議會有六科,內閣有決策和行政大權,議會有監督和封駁之權。如此一來,議會可和內閣齊驅並駕了。

“是否單獨設立科院?”楊師道指出。

李超卻不容反對,“我覺得六科設在議會,由議員選出科議員好。”

承乾想了想,“也好,那按太師所提,議院設立六科,每科選任科議員,掌握封駁職權。”

本書來自:..///36/36154/

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361章 節度使第七十一章 拉起隊伍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364章 生不懼張文遠,死不畏閻羅王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207章 尊貴第135章 酒裡有毒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524章 腐儒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038章 謀殺第1254章 殺他個措手不及第1492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兩萬白袍滅棒子第1320章 長孫無忌的擔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八十九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1358章 宮廷侍衛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839章 奪兵權第505章 武舉第585章 廟會第967章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1438章 徐惠第396章 棄太子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1215章 狼煙起第914章第284章 奪妻第1488章 皇協軍第893章第1491章 太子妃第950章 萬世基業第1308章 美國公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95章 八媵八妾第415章 毒殺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710章 洗手做羹湯,交杯入洞房第1561章 賀太平第175章 休妻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643章 殺無赦第1324章 密謀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1255章 亡天下第172章 排場第301章 志願兵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1172章 征服第1466章 征服稅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459章 二哈第357章 戰利品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442章 劊子手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1574章 孝莊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1016章 孽畜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789章 坑殺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251章 拜年第650章 反了第625章 殺雞!
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361章 節度使第七十一章 拉起隊伍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364章 生不懼張文遠,死不畏閻羅王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207章 尊貴第135章 酒裡有毒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524章 腐儒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038章 謀殺第1254章 殺他個措手不及第1492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兩萬白袍滅棒子第1320章 長孫無忌的擔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八十九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1358章 宮廷侍衛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370章 兩敗俱傷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839章 奪兵權第505章 武舉第585章 廟會第967章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1438章 徐惠第396章 棄太子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1215章 狼煙起第914章第284章 奪妻第1488章 皇協軍第893章第1491章 太子妃第950章 萬世基業第1308章 美國公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95章 八媵八妾第415章 毒殺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710章 洗手做羹湯,交杯入洞房第1561章 賀太平第175章 休妻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643章 殺無赦第1324章 密謀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1255章 亡天下第172章 排場第301章 志願兵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712章 開始殺人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1172章 征服第1466章 征服稅第82章 管家、賬房第1459章 二哈第357章 戰利品第128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442章 劊子手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1574章 孝莊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384章 毛衣皮褲第1016章 孽畜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789章 坑殺第336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349章 任君採擷第251章 拜年第650章 反了第625章 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