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后惱怒

鏡子後面,確實有字。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李世民一眼就認出來,那字是李的。李也算是大唐的名士了,著書立說修史還編報,學問那是沒的說的,可偏偏那筆字,實在不怎麼樣。雖然說李還創出了張體字,老張體、張體、新張體、仿張體,成爲雕版的最佳字體,也算是在書法一道上開宗立派了。

但,開宗立派歸開宗立派,李的字就是寫的一般。

他的那字別人也是仿不來的,特別好認。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一字一句唸誦着。

唸完後,李世民怔怔出神。

良久,李世民一拍大腿。

“好句,金玉良言啊。”李世民真的很喜歡這三句話,別的地方大臣送天子鏡,真的只是送面鏡子。唯有這個李,送來一面鏡子,不但是與衆不同的稀世寶鏡,而且居然還送了這麼三句金玉良言。

他一下子覺得,比起這三句話,那名貴無比的琉璃寶鏡似乎也遠遠不如了。

“好句,好名啊!”

長孫氏左手牽着李泰右手牽着李麗質,剛一踏進大殿,就聽到丈夫在那裡亢奮的喊好句。她笑着問,“陛下,不知又讀到哪位先賢聖哲的至理名言啊?”

“啊,觀音婢你來了,快來。李三給朕送來了一面天子鏡!”

長孫氏牽着兩個兒女過來,身邊還跟着太子承乾。

看到這面鏡子的第一眼,長孫氏也被震住了。

她面色有些複雜的觀看着這面寶鏡,真是把人照的分毫畢現的寶鏡,從未見過,肯定價值萬金。

“陛下,臣妾請陛下毀去此鏡!”長孫氏突然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

“爲何?”

“此鏡太過奢華,陛下今日若收下此鏡,那他日天下臣工,都認爲陛下愛好奢華,然後投其所愛,只知蒐羅此等奢侈之物以取樂君上,而不是認真治理地方報效皇恩。”長孫氏說道。

李世民笑了。

“陛下,臣妾不是開玩笑,不但應當毀去此鏡,還應當下旨申斥李。他得陛下信任,授其爲朔方節度使之職,怎麼能想着蒐羅寶鏡獻上,他忘了本職。”

李承乾在一邊聽的直皺眉。

“母后,這鏡子如此漂亮,爲何要毀掉,太可惜了。不如賞賜給兒臣吧!”

“哈哈哈,太子倒是識貨。”李世民哈哈大笑。

長孫氏被他們父子倆給氣的沒脾氣。

“陛下!”

“觀音婢勿惱,你先來看看這幾句題詞。”

長孫皇后這纔看到,原來鏡後還有幾句題詞。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觀音婢,你覺得這三句話如何?”

長孫皇后驚訝,“這字似乎是文遠所寫?”

“沒錯,這寶鏡是文遠所獻,這詞也是文遠所題。”

長孫皇帝皺眉,有些迷惑了,看這詞,李不是那種不明大是大非之人。可他爲何又要送一面如此貴重的寶鏡給皇帝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陛下,這裡還有一封信。”

“哦,拿來朕看看。”

信折開,依然是李的字跡。

“有趣,還有一詩。”

“父皇,李平章又做了什麼詩啊?”魏王李泰在一旁問,這個小胖子依然還是跟小胖球,但已經長大了許多,但依然深得皇帝皇后的寵愛。

“青雀,你來讀,你不是最喜歡李三的詩嘛。”

李泰接過,搖頭晃腦的讀了起來。

“百鍊鏡鎔範非常規,日辰處所靈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鑄,五月五日日午時。瓊粉金膏磨瑩已,化爲一片秋潭水。鏡成將獻蓬萊宮,揚州長史手自封。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人人呼爲天子鏡,我有一言聞萬歲。陛下常以人爲鏡,鑑古鑑今不鑑容。四海安危居掌內,百王治亂懸心中。乃知天子別有鏡,不是揚州百鍊銅。”

“青雀,你說,李三這寫的是什麼意思啊?”

“父皇,兒臣知道,李平章此詩表面寫鏡,其實是說父皇以人爲鏡,陛下照的是歷史和現狀,而不是用來照自己的容貌如何?這是在稱讚陛下的。”

“哈哈哈,說的好,想不到我家青雀,不過四歲,就有如此智慧。”

“父皇,這後面還有一段話呢。李平章說,此鏡名琉璃寶鏡獻與天子,爲端午之貢。又說,此鏡若陛下嫌過於奢侈,那麼可以送往李記拍賣行拍賣,此鏡必能換萬貫之財,陛下賣了此鏡,可拿這萬貫賞賜給長安的百官和將士們。”

李世民聽了搖頭,“此鏡價值萬貫不爲過。不過如此寶鏡,真有人願意買嗎?”

長孫氏在一邊道,“天下富豪大賈不計其數,再名貴奢侈之物,也有人願意一擲千金的。此鏡確實寶物,但如李所說,不如送往拍賣行賣了。得錢賞賜百官將士,一來天下人皆知陛下不是喜愛奢侈之物的君王,二來也讓京中百官和將士們都沾點君恩雨露。”

李世民看着這面寶鏡,還真有些不捨。

“父皇,這面寶鏡賜給兒臣吧,兒臣想要。”李承乾一雙眼睛只盯着這面鏡子,根本移不開了。

李世民皺眉。

他低頭望向太子。

“你真想要這面鏡子?”

“嗯。”

“那你可知這面鏡子價值多少?”

“父皇剛剛說價值萬貫。”

“那你可知一萬貫是多少?”

“一千萬錢。”

李世民再次搖頭。

“一千萬錢,你知道一千萬錢堆到這裡會是多少嗎?”

“兒臣知道,一個開元通寶正好一錢,一千錢是六斤四兩。一千萬錢,就是六萬兩千五百斤。”

“你沒說是六萬四千斤,朕倒是有些欣慰。但是,你既然知道一萬貫,是六萬兩千五百斤,堆在這能堆成一座錢山,你爲何還想要這面鏡子?”

李承乾不說話了。

“太子,你也不算小了,當明白事理。這面鏡子確實好,也非常值錢。你身爲太子,應當看到的不是這面鏡子的奢華,而是這面鏡子真正的用處和價值。如李所說,這面鏡子應當拿去賣掉,換成一萬貫錢,有這一萬貫錢,你可以救濟孤寡,賞賜非常和將士,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不是把鏡子收藏在自己的宮殿之中自己天天觀賞把玩。”

李泰在一邊道,“父皇,兒臣也要把我宮中的鏡子都拿去拍賣,賣了錢拿給父皇去賞賜百官和將士。”

李世民聽了非常驚訝,十分欣慰。

“青雀說的好,不過你宮中的鏡子還是留着吧。承乾,你要多跟青雀學習,青雀比你小的多,可卻比你懂事的多。”

長孫氏並沒有爲太子說話。

“陛下,承乾年歲漸長,越需要一個好老師了。陛下請李綱教導太子,可是李綱年歲太大了,都八十多歲了。裴世矩也是個有學問的,但也都七十多歲了。陛下還是應當爲太子再擇一良師。”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雖然都兼了東宮官,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空去教導太子,只是掛個名而已。現在李世民主要還是讓李綱和裴世矩教導太子功課。

但這兩個雖然學問高,可一個八十多一個七十多,確實年紀太大了。

“皇后覺得朝中哪個比較適合做太子老師?”

長孫氏想了想,“臣妾覺得文遠就不錯,之前他也教導過承乾,就不錯的。文遠年輕,教孩子也懂的因材施教,教課也不古板教條。加之,文遠也是朝中少有的有才之人,有才學又不迂腐,他還是太子少保、太子少詹事呢。”

wωw¤ttκΛ n¤¢ O

李世民也點頭。

“李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可現在李在朔方。朔方初定,也還離不開他啊。暫時李還回不來,過幾年吧,等朔方過幾年穩定了些,那時召李入朝,讓他來教導太子。現在嘛,你看魏玄成如何?”

“魏徵?”長孫皇帝怔了下。

“陛下,臣妾覺得如果請魏徵教導太子,還不如請馬周。魏徵從前輔佐過廢太子,半途而去,沒有盡忠盡責。倒是馬周,以前一直跟着李,還曾是白鹿書院的副山長,是個有才之人,且曾經跟隨李很久,行事很有幾分李之風。”

“馬周現在是洮州刺史,也在外任職。”

“那陛下就調他入京就是,太子身爲一國儲君,教導之事可不能耽誤了。”

李世民點點頭,“嗯,這倒也是,那就調馬週迴京,授馬周爲中書舍人,兼太子中允。”

中書舍人和太子中允都是正五品,馬周現在是洮州刺史,那是個上州刺史,正三品。這調入京反而是降階使用。

不過馬周入京,散階本品還是正三品不變。

而且太子中允是東宮左春坊的次長官,中書舍人更是中書省重要的官員,掌制詔,就是擬草詔旨。中書省六位中書舍人,一人對應六部中一的部。

在大唐,國家的權利是通過皇帝頒詔令執行的。

大體說來,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書,是決策機構。中書令由皇帝處領旨,或將宰相們議決之事,交給中書舍人起草詔令。

中書舍人有六個,在起草詔令的過程中,可心互相商量,並允許,各執所見,雜署其名,這稱之爲五花判事。

中書省其實就是個專門頒紅頭文件的部門,其它的事情它也不管。中書令在皇帝那裡領受意圖,回到省衙,就把皇帝的講話精神傳達給自己的得力部下中書舍人們。

中書令和中書侍郎是不幹具體工作的,起草文件這樣的活就得由這六位中書舍人幹。

因此皇帝的講話精神,就得由這六人來負責起草,根據皇帝指示的類別,將草稿交給對應的其中一箇中書舍人,六個舍人剛好對應六部。

這個中書舍人就要依據皇帝的指示精神和中書令的指導綱領,以皇帝的口吻起草一份詔書。草稿擬成後,中書令一般會對草詔審覈潤色修改,形成正式的範本,然後再呈遞到皇帝的案砂。

如果皇帝認爲這份詔書領會了他的意圖,那就御筆在詔書上批一個敕字就行了。

☢ тт kǎn☢ co

因此可以說,中書舍人雖然品級不算高,正五品,但卻絕對是中樞的要員。能當上中書舍人的,一般都是前途無量的,將來是很有機會做宰相的。

李世民把馬周選爲中書舍人,因此絕不是降職使用,恰恰相反,這是委以重任了。

坐上中書舍人的位置,那就算的上是儲相了!

把馬周調回了朝廷,洮州刺史倒又空出來了,“讓許敬宗接任洮州刺史吧!”(未完待續。)

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39章 隨軍第1198章 宰相們的態度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192章 心機姑娘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885章 回馬槍第79章 紙和書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889章 亮劍第790章 自污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706章 相爺大氣第1574章 孝莊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攤牌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1238章 張超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1102章 一份大禮第191章 吃醋第1325章 聞風而動第166章 下馬威第1586章 僱傭軍第1141章 迷妹第720章 降唐第324章 孤要殺了張三第331章 去洮州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823章 李太尉第442章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992章 轉移家眷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277章 陷阱第1151章 殖民地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857章 老匹夫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545章 貶爲庶人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111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222章 秦瓊與魏徵第256章 張體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1265章 終身大事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186章 點石成金第582章 帝師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307章 臨陣磨槍第515章 又是這個李超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914章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567章 江西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1005章 封王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834章 真相第1422章 先機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105章 徵召第893章第83章 我要把這裡全買下來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152章 朕開了一個壞頭第295章 你喊破喉嚨也沒有用的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1214章 灞上李家擁兵十五萬第1363章 遍地黃金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1472章 女皇第739章 求和第727章 家祭第1488章 皇協軍第1206章 十二天王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327章 二十抽一第1025章 王者榮耀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
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39章 隨軍第1198章 宰相們的態度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192章 心機姑娘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885章 回馬槍第79章 紙和書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889章 亮劍第790章 自污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706章 相爺大氣第1574章 孝莊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攤牌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1238章 張超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1102章 一份大禮第191章 吃醋第1325章 聞風而動第166章 下馬威第1586章 僱傭軍第1141章 迷妹第720章 降唐第324章 孤要殺了張三第331章 去洮州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823章 李太尉第442章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992章 轉移家眷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277章 陷阱第1151章 殖民地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857章 老匹夫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545章 貶爲庶人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111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222章 秦瓊與魏徵第256章 張體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1265章 終身大事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186章 點石成金第582章 帝師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307章 臨陣磨槍第515章 又是這個李超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914章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567章 江西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1005章 封王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834章 真相第1422章 先機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105章 徵召第893章第83章 我要把這裡全買下來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152章 朕開了一個壞頭第295章 你喊破喉嚨也沒有用的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1214章 灞上李家擁兵十五萬第1363章 遍地黃金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1472章 女皇第739章 求和第727章 家祭第1488章 皇協軍第1206章 十二天王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327章 二十抽一第1025章 王者榮耀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