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座師

在張的眼裡,李承宗只是個可憐的孩子。玄武門李建成失敗後,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沒被放過,不過李承宗卻連那個時候都沒活到,他早夭了。

崇文館,張難得的空出些時間,來了履行自己這個傅的職責。

“把這個筆畫名稱表好好記牢。”

不過張的教育也很粗糙,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大唐第一套小學教材已經編好了,正在交給張家書坊努力刻印中。

李淵已經親自看過這套教材,對此十分滿意,話要刊印行。天下諸州縣官學,都要給,以爲開蒙課本。對此張很高興,因爲朝廷的第一批訂單,就是三萬套,每州最低一百套。以後看情況,可能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

雖然張給了朝廷最優惠的印刷價格,但頂不住量大,依然很賺錢。尤其是,這些教材書可都寫着張主編,那纔是真正揚名天下的好事。教材到天下數百州和下面的千餘縣,那時就真的天下何人不識君了。

崇文館小學的學生們提前領到了新課本,這些都是由學士們親自抄寫的,彌足珍貴。

李承宗是一年級學生,他的語文課是從筆畫名稱學起的,本來張原來了是打算讓學生們從拼音學起,最終想想還是先識字後寫字再學拼音,畢竟這樣比較符名正常的學習過程。

識字就是學三字經、千字文,還有一些簡單的詩詞歌謠。

學筆畫,同時還能跟書法課一起學,一邊學筆畫,一邊練筆畫。

李承宗很努力的握着筆寫着橫豎撇捺,這孩子雖然年輕,卻很有股子刻苦勁,雖然才六歲,可寫出來了的筆畫,比張的毛筆字還好的多。

張拿過他寫好的,仔細看了幾遍,都挑不出毛病。

“很好,今天老師再教你一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先把他背熟,然後老師給你講解其中的意思,到時你把再這裡面不認識的字好好抄寫記熟。

張把自己抄寫的這憫農詩交給李承宗,就算是佈置了家庭作業,然後很不客氣的就宣佈下課了,讓他回家。

李承宗很有禮物的給張行禮拜別。

收拾好幾本書,張站起來了伸了個懶腰,拍了拍屁股。

哎,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都又到旬末,明天終於又可以旬休一天了。自到崇文館上班以來,張最盼的就是旬休了,一月才三休,實在是太少了些。想他在白鹿書院,那可是制定了學五天休兩天的,一月都能休**天。

不過這段時間,張連旬休都沒能完整休過。

前兩次旬休,都得去翰林院裡編書。

朝廷已經立了好幾個項目,比如編寫九經正義,比如編寫南史北史等數朝官修史書,另外還要編武德字典,同時武德詞典的項目也正式確立了。

張慶幸自己沒有跟皇帝漏嘴說過四庫全書什麼的,要不然真要編一套四庫全書,或者編一套武德大典,那真正要命。

就算如此,張也是忙的要命,旬末要編書,晚上也要加班編字典,連個加班費都沒有。他還得自己抽空寫資治通鑑。

此外,他如今隔三差五的收到許多學者儒士們送來了的書稿,想要印書。一本本看,十分頭疼,有時張自己水平也有限,根本看不出好壞。

還好,他找到了兩個助手,馬周和岑文本。馬周雖是崇文館學士,沾了張的光,也當上了翰林學士。

張很不客氣的把這兩個崇文館的手下,調到自己手下,做了自己的館主助理和秘書。不但崇文館裡的許多事務,都要這兩人協助處理,就是編書,他也經常找這兩人幫忙。如今許多人投來了的書稿,張也直接交給他們兩人先看,他們覺得好的,張再看一遍。

其實也就是隨意的看看,大多數都是他們說好,就也說好。

不過因爲欽點了大唐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之一,因此最近張不但每天收到不少儒士們的書稿,還收到許多生徒和鄉貢的行卷。

大唐第一次科舉考試的制度,多還是採用的隋朝科舉制度。

шшш¸ttκǎ n¸¢○

這些制度十分簡單,讓張這個對明清時科舉更加熟悉的人,十分的鄙視。

比如唐朝的科舉一年就考一次,而且也不是多級考試製度。沒有什麼府試鄉試會試殿試,統統只有一個禮部試。

而且秀才居然是隋唐科舉裡面最難考的一個,還有一個專門的秀才科,一科只錄一兩個,比進士科含金量居然更高。

除了秀才科外,還有明經、進士等五十多個科目,簡直是嚇人。字寫的好,能來了參加明字科,算術學的好能來了參加明算科,律法學的好還能參加明法科。

若是對經典熟悉,參加明經。若對詩詞歌賦時策掌握的好,那對參加進士。

甚至還有一個童子科,張仔細瞭解了一下,簡直是嚇一跳,完全就是大唐版的中科大少年班。

朝廷規定,凡十歲以下,是以下,不是以上。十歲以下能通一經及孝經和論語的,就可以參加童子科考試。能背誦十卷的就可以授官,能背誦七卷的就可以授予出身。

這你敢信?

這意味着十歲以下的孩子,你只要能背熟三本書,考試的時候能背誦個七卷十卷的,就能得到出身,甚至能當官。

會背書就能當官啊,十歲以下就能當官啊。張想問,這當的是什麼官啊?

他的幾個親傳弟子,來恆來濟都有這本事,只是過了十歲年紀了。

李承宗也有這本事啊,才六歲呢。

總感覺大唐的科舉有點亂來的感覺,甚至就因爲李家把老子當成了祖先,於是科舉裡還特別加了一科,道舉試。道舉試不是考道路工程的,考的是道家思想,考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是爲了扶持道教的。

還有醫舉試,專門爲醫學人才準備的。

零零總總,一共五十多科。

這裡面,最重要的當屬四科,秀才、俊士、進士、明經。秀才和俊士都是那種千里挑一型的,因此每年都只錄取一兩個。

進士和明經,算是後世科舉中的兩個雛形吧,一個專考經,一個主考詩賦策問。其是進士科是百錄一,明經是十錄一。

而考明經的又多以士族子弟爲主,因爲他們家裡書多,打小有機會學習,家裡也有人傳授講經。普通寒門子弟沒這機會,學經一般也學不全,因此他們考進士科,做詩詞歌賦,做時務策問。

但因爲進士錄取少,因此往往又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五十歲考上進士,還說年輕有爲。三十歲考上明經,都稱太老了。

這也是一種對士族的傾斜。

張有時也不得不說,唐朝的政策還挺傾斜性的。

那些勳戚官僚子弟,一般都是不用參加科舉的,他們可以門蔭入仕,入仕的起點高,還容易。

地主士族子弟要入仕,一般就要難些,多數是直接有名被徵辟,或者參加科舉,考明經是個量身定製似的出仕路途。

只有那些普通的寒門子弟,想當官最難。

哪怕參加科舉,都完全不點優勢。他們沒有良好的家學,對經義的研究大不如士族子弟,因此多隻能參加進士科,可進士科的錄取比例卻是百比一,只有明經科的十分之一。

最最要命的還有一點,唐朝的科舉考試是不糊名的,甚至是不完全看成績的。

除了考試成績,考官還得看考生的出身和名氣。

因此士族子弟又佔了許多優勢。

考生們得到保舉,來京參加考試,爲了增加些名氣,便把自己的作品,詩詞策論等送到各個名士或者達官貴人手上,讓他們觀看點評,希望能借此揚名。

張現在就是長安文化圈裡的當紅名士,又被欽點了主考官。

於是乎,每天都有無數的士子過來投卷。

最讓張有些無語的是,還有許多醫舉科的人也來投卷,這些人都認爲張醫術高明,是一位神醫,紛紛把張認定是他們的代言人,一羣學醫的大夫們,天天來投捲來拜訪。

弄的張也只得閉門不見,真見不過來。

最搞笑的是有些道舉科的也來找張,我靠,你們難道沒聽說過我以前是跟和尚的嗎,你們這些道士找錯人了啊!

而隨着算盤如今在長安的流傳,許多來考明算科的,也紛紛來找張這位明瞭算盤的算術高手,想要跟他探討一下自己在算學上的研究現......

科舉改革看來勢在必行啊,這個艱鉅的任務看來還得我這個大學士扛起來了!

不過說起來,唐朝這種一年考五十多科的壯舉,也還是挺務實的。需要什麼人才,就專門開一科,這等於是專業招聘啊。

後來的那種科舉制度,雖然看起來選拔更公平合理,但卻使得那些讀書人只鑽石經義詩詞,已經不去學習真正的實務能力了,特別是明清的八股文,更是弄出了大批什麼也不會的腐儒學究。

“三郎,這有篇行卷很不錯,裡面有詩、詞、賦和策論各數篇,洋洋灑灑共有數萬字,都寫的很好,而且字也很不錯,你看看?”

岑文本拿着一個卷軸進來。

“哦,能讓景仁如此稱讚,看來定是位才子,拿來我看看。”

張接過卷軸,打開,一個名字郝然映入眼簾。

“孫伏珈!”(未完待續。)

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582章 帝師第522章 雙生第1296章 擅權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806章 招兵買馬第800章 領班第661章 李靖李績的突然出手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783章 一個也別想跑第1295章 大換封第1319章 全民分封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422章 先機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五十六章 把生米煮成熟飯第635章 丹江口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161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80章 請酒第1040章 弒君第847章 復國第1435章 捅破天第175章 休妻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1379章 摘桃子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1382章 改土歸流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921章 家徽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三十二章 灞上銀槍小霸王張超張文遠第119章 太子妃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473章 衙內第1380章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594章 金鳳凰第1477章 審判第1035章 大清洗第817章 承乾第313章 草船借箭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1506章 強權即是公理第674章 崔鶯鶯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492章 這也行?第1414章 光榮屬於大唐,偉大歸於中華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1143章 鐵桿莊稼第879章 捷報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266章 逼宮第404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1308章 美國公第301章 志願兵第1324章 密謀第十四章 拜師收徒第877章 唐旗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861章 燕雲節度使第726章 女婿上門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631章 李大帝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893章第370章 拜見大人第715章 吃醋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50章 帝師第1167章 割裂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461章 青銅峽第972章 石馬津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304章 早起收地籠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99章 聯合養牛第1472章 女皇
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582章 帝師第522章 雙生第1296章 擅權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806章 招兵買馬第800章 領班第661章 李靖李績的突然出手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783章 一個也別想跑第1295章 大換封第1319章 全民分封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422章 先機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五十六章 把生米煮成熟飯第635章 丹江口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161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80章 請酒第1040章 弒君第847章 復國第1435章 捅破天第175章 休妻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1379章 摘桃子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1382章 改土歸流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921章 家徽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三十二章 灞上銀槍小霸王張超張文遠第119章 太子妃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473章 衙內第1380章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594章 金鳳凰第1477章 審判第1035章 大清洗第817章 承乾第313章 草船借箭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420章 玄武門伏擊第1506章 強權即是公理第674章 崔鶯鶯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492章 這也行?第1414章 光榮屬於大唐,偉大歸於中華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1143章 鐵桿莊稼第879章 捷報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266章 逼宮第404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1308章 美國公第301章 志願兵第1324章 密謀第十四章 拜師收徒第877章 唐旗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861章 燕雲節度使第726章 女婿上門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631章 李大帝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893章第370章 拜見大人第715章 吃醋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50章 帝師第1167章 割裂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461章 青銅峽第972章 石馬津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304章 早起收地籠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99章 聯合養牛第1472章 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