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出手

承乾手握一枚金元寶陷入沉思。

一枚金元寶含金八錢,卻價值銅元寶百貫。而實際黃金的價值,卻僅是一兩金十貫左右,比過去黃金一兩直八貫銅錢,稍漲了一點。

但金元寶和黃金,卻依然是八倍價格之差。

通過鑄幣,把黃金鑄成金幣,除去人工成本加上銅成本等,依然是六七倍的利潤。

過去黃金少,這鑄金幣的利潤還不顯,可如今隨着不斷有金礦被發現,以及從海外貿易交換回來的黃金,讓大唐的黃金儲量大增,鑄造的金幣量也大增。

每鑄一枚金幣,能賺六七十貫錢。

鑄金幣,簡直成了最暴利的產業,甚至比朝廷專賣鹽酒不差多少。朝廷的鹽稅,是在鹽價上加價十倍。而這鑄金幣,也有七倍之利。

如此高的鑄幣利潤,被人稱爲鑄幣稅,但現在這鑄幣權卻並不完全掌握在朝廷手裡,朝廷流失大量的鑄幣稅。

銀元寶和銅元寶也差不多,銀幣比銀值錢,銅幣也一樣值錢,當二十的銅元寶,實際上更是達到十幾倍的利潤,比賣鹽還賺錢。

每年朝廷因開放鑄幣,而流失的收入,不知道多少。而流失的這些收入,大多數卻是流進了張家的口袋。

因爲鑄幣技術雖然現在不止張家一家有,朝廷和幾大銀行也都從張家這裡買了技術,可是,光有技術不夠,還得有黃金白銀有銅料。

張家有最大的私營銀行,還有最大的典當業、保險業,加上他們龐大的商業產業,張家不但有錢,而且金銀銅也不缺。

錢錢錢,朝廷要強大,必須有錢。

一年億貫的財稅,可承乾並不滿足。

鑄幣歷來多爲官鑄,也常偶有開放私鑄。但多數時期,都是官鑄,甚至歷朝都頒佈不少律令,盜鑄諸金錢罪皆死,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入爲官奴婢。

過去私鑄,靠的是降低成色而獲利。又獲者把銅錢熔鑄銅器以得利。

而如今,則是因爲採用過去類似重寶這種,以少標多的方式來提高幣值,官方減少含金銀銅量。

張家等不是私鑄,是獲得過朝廷允許的鑄幣。他們堂堂正正的鑄幣,賺取暴利。

“陛下,長孫相國和高議長到。”

“嗯。”

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甥舅倆進來。

“臣拜見陛下。”

承乾招呼着兩人坐下,一位是舅父,一位是舅公,也是他如今比較信任的兩人。爲了避免朝堂上盡是張黨,現在皇帝特別倚重與張超關係不算好的長孫等人。

他把手裡的金元寶遞給長孫。

“舅父,如今朝廷一年金元寶的鑄幣量是多少?”

“這幾年,每年都在十萬枚金幣以上,今年統一發行新的金元寶,目前估計半年時間已經鑄造發行了差不多三十萬枚。”長孫無忌回答道。

半年多點的時間,發行了三十多萬枚金幣,這是相當驚人的。一枚金幣用金八錢,三十萬金幣就得用黃金二十四萬兩。

在貞觀以前,朝廷每年的黃金和白銀的開採量,僅爲萬兩左右。這些年,發現了不少金礦銀礦,開採量也大增。

半年多時間鑄了三十多萬枚金幣,值銅錢三千多萬貫了。通過鑄幣,利潤就達到不下兩千萬。

不過三十多萬金元寶,由朝廷鑄幣局鑄造發行的,卻只有個零頭。

只有幾萬枚,朝廷賺到的鑄幣稅也才幾百萬貫而已。

真正的大頭,卻是張家等鑄幣廠生產的。僅張家一家,就鑄幣了超過二十萬枚金元寶,超過一千五百萬貫利潤。

這簡直是搶錢。

搶朝廷的錢,公然的搶錢。

哪怕朝廷還要從張家徵一筆特別鑄幣稅,高達兩成,那也纔拿回三百萬貫。張家依然有一千二百萬貫的利潤,再徵他兩成的營業所得稅,也只再拿回三百萬,張家依然還有九百萬的利潤呢。

這錢給張家,那是讓他又有更多錢招兵買馬了啊。

承乾心不安啊。

“舅父,自古以來,鑄幣之權都應當歸屬朝廷。私人鑄幣,這不符合規矩。”

朝廷連鹽都要加稅十倍,鑄幣這麼賺錢,豈能給私人?

過去鑄幣,金幣比黃金多值了點錢,也僅是用兩成銅代替兩成金,賺了兩成差價,減去加工費用等,利潤只有一成左右。

而現在,利潤起碼七倍,這是暴漲七十倍啊。

朝廷怎麼還能交給私人呢?

長孫無忌眼前一亮。

張家勢力極強,有個關鍵就是他們有錢。現在皇帝提出要收回鑄幣權,那也是削弱張家財勢的一個不錯辦法。

而且這事情也站的住腳,畢竟自古以來,鑄幣權就在朝廷手中嘛。

“禁私人鑄幣,也禁私人藏儲大量金銀銅,設定一個底限,超過者須售賣給朝廷。”

如果僅是收回鑄幣權,而朝廷手裡沒金銀銅那也不行。

還得設一個線,就如鹽鐵專營專賣一樣。

金銀銅礦還是允許私人開採,跟鐵礦一樣,但開採出來的金銀銅必須要納課,且只能專賣給朝廷。那些外貿商人帶回來的金銀,也不得超過私人可擁有的上限,多餘的要賣給朝廷。

這樣朝廷收回了鑄幣權,又有了鑄幣的材料。

壟斷鑄幣權,也收到了所有鑄幣稅。

若是保持每年起碼三十萬金幣鑄造量,那朝廷光是這金幣鑄幣稅,一年都能收入兩千萬貫。

朝廷現在的財收中,鹽專賣一年得四千萬,茶酒糖一年得兩千萬,商稅關稅兩千萬,朝廷的兩稅正稅大約折三千萬左右。

收入過億,但工商關稅和專賣稅佔大頭。

另外,皇家也有不少經營,主要是搞些和買和賣,弄些壟斷經營,也有自己的商隊船隊,還有在張家等大商行裡佔的股份等。這些收入都是算在皇家的內庫裡面,不計入國庫,承乾一年的內庫收入大約也有兩千萬。

說來承乾這個皇帝還是比較有錢的,國庫收入頗豐,自己的小金庫也一直很不錯。

可誰嫌錢多呢。

再說,皇帝花錢的地方也多,各種賞賜,經常要皇帝自掏腰包的。特別是皇家宗室諸王分封,他們分封邊地,又不如其它諸侯那樣有錢,朝廷也不會掏多少錢給這些封王,還是得承乾給自己兄弟兒子們掏錢,爲他們建設領地。

如果鑄金幣一年能獲利兩千萬,這當然要收回來。

銀幣現在的鑄造量也差不多,比金幣稍多些,一年能鑄個一百萬左右,但銀幣沒那麼值錢,鑄一枚得利七倍,也只七貫左右。一百萬枚,也才得利七百萬。

倒是銅錢,利潤高。

當二十銅錢,當十銅錢,當五銅錢,當二銅錢。

“自今年發行銅元寶來,我們回收了大量舊銅錢,目前已經總共鑄造了約十億個銅元寶。”

其中大約五億當二銅錢,三億當五銅錢,一億當十銅錢,一億當二十銅錢。

十億個各種面額銅錢,也不過摺合四百五十萬貫錢。利潤雖高,但還是不如金幣賺錢。

如果保持現在的鑄幣量,鑄幣權全都收歸朝廷,那朝廷一年能得到三千萬左右的鑄幣稅。

這幾乎能趕上食鹽專賣的收入了。

而張家一年也要減少起碼兩千萬的收入,就算是稅後,也要少一千六百萬。

承乾認爲非常有必要。

一直以來,他都愁困不已,現在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將鑄幣權收歸朝廷所有,通過發行含金量少,而面額高的金幣,以及銀幣、當十銅錢等,直接搶錢。

搶的是誰的錢?

當然是那些最有錢人的錢。

這是一種很不要臉的手段,但他認爲非常可行。

如張超,他就是通過各種技術和規模壟斷市場賺錢,比如張家的造船廠,他家的鋼鐵廠還有他家的銀行、典當等。

高士廉提醒皇帝,這會有風險。

一來,本來元寶貨幣發行,是因爲當初紙鈔信用受損,而朝廷的金銀銅儲量不足,所以不得以下才通過減少成色,和提高面值這種方式,來拯救貨幣信用。按當初的計劃,以後朝廷等形勢好轉,會發行新的貨幣,到時增加成色,以及降低面額,來保障貨幣的信用。

畢竟,金幣比黃金價高七八倍,這裡面是有嚴重隱患的。

原先大家有技術有黃金的都能鑄幣,現在只能朝廷鑄了,如張家損失這麼大,他又偏偏有技術私鑄。

那如果張超自己私下鑄造,朝廷能制止的了嗎?

而且就算張家不私鑄,那按之前的約定,是要等這波過去後,朝廷就要再發行新貨幣的,這次的元寶貨幣,其實只算是救市的過渡貨幣。

“幣值虛高,甚至有可能再次危及到紙鈔的信用。一旦紙鈔信用再次出現動搖,那可是非常危險的。”

紙鈔能通行,最大原因是朝廷宣佈紙鈔隨時能兌換成金銀銅鈔。而過去銅錢能被接受,是因爲銅錢本身值錢,甚至要是融化銅錢去鑄銅錢,還能更值錢,銅錢裡含的銅甚至超過幣值,這纔有後來的省陌,直接按銅錢的本身價值算,不用按幣值算,因此一貫錢,實際只有七八百文,因爲七八百個銅錢就能值一貫錢了。

現在朝廷搞的這套元寶錢,一個銅錢能當二當五當十甚至當二十,這相當於實際上銅錢貶值了。朝廷的金幣,更是隻有實際價值的八分之一。

很多東西都是有市場規律的,若是亂來,肯定要出問題。近的有去年的擠兌風潮和通貨膨脹風波,往遠了說,有王莽改制的各種幣制改革,不但貨幣總類多,同樣也有高面值低實值的情況。

王莽和太上皇的幣值後來可都是出了大問題的。

“要抑制諸侯,不如朝廷現在就開始停止鑄造元寶幣,開始發行新幣,這樣鑄幣利潤大減,也一樣能遏制諸侯從中得利,而且還有助於安穩市場。”

承乾想了想,現在市場挺好的,若是就此放棄元寶幣,張超固然賺不到那麼多錢,可他不也賺不到了嗎?

他直接收回鑄幣權,那所有的鑄幣暴利可就都是他的了。

高士廉還在勸,可承乾已經聽不下去了。

“就算要改革錢幣,也不急於這一時。朕先收回鑄幣權,然後等幾年後,再發行新幣也不遲,朝令夕改,也並不合適。”

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605章 殺富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1352章 怕老婆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794章 我只認李超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348章 不過又是一個李密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767章 野豬皮第1394章 何不代唐第867章 志願軍第275章 說媒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416章 朕一定給你個交代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59章 趙四娘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885章 回馬槍第1544章 拔劍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1576章 鴉片戰爭第1404章 殺帥第1127章 分一杯羹第1272章 山頭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283章 座師第331章 去洮州第1299章 削藩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四十二章 義薄雲天張三郎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1520章 二世第879章 捷報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955章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1261章 秦瓊大戰尉遲恭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1201章 廣積糧第654章 撒撇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958章 第四更送上!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900章 黑太子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913章 跪求保底月票!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66章 免死金牌第364章 生不懼張文遠,死不畏閻羅王第898章第635章 丹江口第623章 懲罰第787章 嘿嘿嘿!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1474章 版圖第910章 再次感謝墨翠黨盟主的兩萬賞!第823章 李太尉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217章 三代之後,真千古一帝第1494章 魏徵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1595章 蠻女多情第472章 賞不折扣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十九章 開門紅第1470章 輸血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946章 朕虧了第1586章 僱傭軍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357章 戰利品第653章 夜郎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1121章 暴風雨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
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605章 殺富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1352章 怕老婆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794章 我只認李超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348章 不過又是一個李密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767章 野豬皮第1394章 何不代唐第867章 志願軍第275章 說媒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416章 朕一定給你個交代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59章 趙四娘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885章 回馬槍第1544章 拔劍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1576章 鴉片戰爭第1404章 殺帥第1127章 分一杯羹第1272章 山頭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940章 隆重推薦:楊小逍拔刀記!第283章 座師第331章 去洮州第1299章 削藩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四十二章 義薄雲天張三郎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1520章 二世第879章 捷報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955章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1261章 秦瓊大戰尉遲恭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1201章 廣積糧第654章 撒撇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958章 第四更送上!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900章 黑太子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913章 跪求保底月票!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66章 免死金牌第364章 生不懼張文遠,死不畏閻羅王第898章第635章 丹江口第623章 懲罰第787章 嘿嘿嘿!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十章 落戶大唐第1474章 版圖第910章 再次感謝墨翠黨盟主的兩萬賞!第823章 李太尉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217章 三代之後,真千古一帝第1494章 魏徵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1595章 蠻女多情第472章 賞不折扣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十九章 開門紅第1470章 輸血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946章 朕虧了第1586章 僱傭軍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1267章 快開門啊第357章 戰利品第653章 夜郎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1121章 暴風雨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