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

唐朝滅亡後二十七年,冬,張邁進駐涼州,此時的他已經牢牢掌控了安西以及河西的大部分,聲威所及,吐蕃、党項、回紇諸族也都產生了敬畏。

遠在怛羅斯的薩圖克這時當然還不知道張邁最近的情況,但他聽到張邁吞併沙瓜、逼退毗伽的消息之後就已經暗中向寧遠派出使者,再次表明對張邁的敬畏,並強調自己向阿爾斯蘭投降誠屬無奈之舉。吐蕃高原上,阿柴、脫思麻諸部也聞風而動,向涼州方向派出使者。党項李彝超回到定難後與諸叔伯兄弟商議,也暗中派人向張邁示好。

但這些使者全部都還沒有到達涼州,天寒地凍的,西北的道路又不好走,就是涼州城內也是積雪爲患。李文謙拿出了全部的存糧纔算勉強夠給進駐城內的唐軍餬口,不過城中百姓卻都不慌,因爲誰都曉得這種狀況是暫時的,只要捱過這個冬天,佔定了安隴的張邁當日不會讓涼州餓着。

番禾焚燬之後,河西五都尉分頭佔據涼州諸要地,薛雲飛佔據喜麟,曹昆佔據休屠,竇建男佔據白山戍,薛雲山佔據昌鬆,姜山跟躡着張希崇的尾巴遠略到黃河岸邊的烏蘭——這裡是靈武進入涼州的必經之地。至於涼州城內,雖然只剩下兵馬三千人,張邁卻是穩如泰山。

涼州不像被回紇佔領的甘州,由於有漢人政權留後,所以道一級和州一級的衙門還完好保存着,多年過去雖然未曾增築,但有人住的房屋就不容易老舊,且這畢竟是大唐帝國一道首府級別的建築物,根基十分紮實,只要不遇到火災屹立數百年也不成問題。所以張邁入城之後就以此作爲涼州政務廳以及各司衙門的所在地,下令甘州各司陸續遷入。

這一天,跟着鄭渭抵達涼州的老家人正在忙着清理有司分配給鄭渭的住所——這是一座有幾十年歷史的府邸,當初可能是某個富商的住處,但涼州破落以後,一度被吐蕃人佔爲己用,後來戰亂頻仍,甚至曾被牧民當做避風養豬的處所,鄭渭入住之前李文謙已經派人打掃過,不過鄭渭還是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糞臭,無奈之下只好命家人加緊打掃,自己先在後園搭一個大軍帳作爲臨時住所,他日間前往有司衙門辦公,晚間就住進這座大軍帳——繼續辦公。

可是這一日清晨,鄭渭纔要出門時,卻聽街道上都喧鬧了起來,他奇道:“今天是有什麼節慶麼?”他初來乍到,還不太瞭解涼州的習俗,就派了人去問,自己卻先到了政務廳處理公務,不久家人回來稟報,原來卻是張邁眼看城中積雪爲患,竟然親自提了掃把、鏟子,帶領了石拔、田瀚、衛飛、郭漳等將校,趕到大街掃雪。

威震天下的大將軍親自上街掃雪?這可是百年罕聞的事情!消息傳出全城轟動,一開始是家家戶戶都趕來看熱鬧,都:“那就是大將軍?”“那真的是大將軍?”得到肯定的回覆後更是駭異。

張邁掃雪掃到的坊間父老嚇得出來勸道:“大將軍,這掃雪乃是粗活,您卻是萬金之軀,這,這……如何使得!”張邁笑道:“什麼使不得!諺語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但我覺得,既然我住到了涼州城來,這裡就是我的家。我也希望全城軍民不要太分你我。如今大雪既然妨礙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該行動起來,掃雪鏟雪,將家園打掃乾淨了,日子纔好過。你們說是麼?至於說什麼粗活,我們本來就是粗人,正好乾粗活。現在沒仗打,我們就當勞動勞動筋骨。”

父老見了都甚汗顏,道:“街道不乾淨,這本是我等的責任,如今卻讓大將軍來費心勞力,我等心中如何能安?”因此發動了各家個戶,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能動得了的,都出來打掃街道,不多時全城都行動了起來,連沒輪到值的軍人也都出來幫忙。

負責涼州城防的邱子騫聽到消息,派人前來保護、遮攔,卻被張邁罵了回去:“你這是幹什麼?”

邱子騫道:“我軍進駐涼州不久,城內只怕尚未肅清,就怕人羣之中埋伏着一兩個回紇餘孽、吐蕃奸細,萬一這些人趁着人多口雜,對大將軍意圖不軌,那……那可就糟了。”

張邁冷笑道:“什麼回紇餘孽,吐蕃奸細,以後你少給我說這等話!現在涼州城內,不管以前是什麼族,只要以後遵紀守法,就都是我們大唐的子民,是我張邁的父老兄弟。我和涼州的父老兄弟呆在一起,能出什麼事情!再說你也不看看,我周圍都是什麼人——全都是百戰兵將,別說幾個奸細,就算是來一隊兵馬,我們也順手幹掉。”

石拔等都叫到:“就是,有我們在,怕什麼!”

邱子騫只好退去,卻還是安排了人埋伏在張邁掃雪處附近的各個屋頂——誠如張邁所言,有石拔等人在身邊,等閒冒出幾人幾十人來都近不得他身,不過冷箭卻是難防,因此他便作出如此應對措施來。

鄭渭聽了經過,笑道:“張龍驤就是會做人。”

果然,這一日之後,滿涼州的百姓對張邁無不稱頌,市井之間的氣氛也活躍了起來,雖在寒冬之中,卻人人覺得甚是溫暖安心,孩子們也就罷了,有一點年紀的卻都道:“咱們往後有福了。之前見這位大將軍如此聲威煊赫,我們還擔心是個窮兵黷武的人,現在看來,分明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聖君!他既然能夠外懾胡虜,又能內安百姓,往後我們可有好日子過了。”

這場掃雪掃了三日,由於全城出動,三日間不但掃完了街道,連許多的屋頂都清理了,第四日張邁聽說城中有些百姓頗受嚴寒之苦,便命石拔帶領沒有輪值的士兵出城伐薪燒炭,涼州百姓本來都在屋內避寒,聽到消息自發組織起來,共得二千餘人,隨着數百兵將出城勞作,不但半點賞賜也不求,其家中婦女還幫忙送飯。

這一輪下來,燒得木炭十幾萬斤,張邁命士兵送到各貧寒人家,送了一大半之後,尚剩下一小半可以補貼軍中所費。

這時候第一批開到涼州的鐵匠已經在坊間開爐打鐵,張邁卻在城的另一頭找了一塊地方,趁着冬日無事,教導起鄭渭帶來的那幫沙州少年,有涼州的小兒趴在窗戶外偷聽他也不趕,到了下午又到校場,點了未輪值的將校,總結過去兩年所經歷的戰爭,講演兵法,練習武藝。

所有這些事情他都公開進行,涼州城內的百姓有來看熱鬧的,也有看着看着、聽着聽着,忍不住加入其中,張邁更從中挑選了其中資質較佳者入學入伍,他不是涼州的政務官,卻已經幫助涼州的政務官將一座涼州城料理得井井有條。

盛世時人口聚於市井,戰亂時人口散於鄉山。涼州的人口基數本爲河西之冠,但大亂之餘,市井難以安身,所以城中之人先是散到市郊就食,後來市郊也亂了,便下流到各處鄉村,有的甚至隱匿到山林之間,賣身爲土豪、寺廟的農奴。

涼州城內本來有許多名寺大剎,但宗教場所必然依附着人口,人口一分散,和尚們也就得跟隨人流而散於四方,由於各處土豪篤信佛教,因此對有一定威望的僧侶都甚擁戴,這些僧侶駐錫各山各部,因此涼州以外的寺廟逐漸興盛起來,併成爲流散各地的百姓的保護傘,如此互爲因果,而使涼州諸縣優於州城,而山野鄉村的人口總數又遠過於諸縣。

及見河西漸定,又聽說張邁在涼州城內的種種德行,一些有眼光的高僧便率徒衆進駐涼州城,或選原先遺址,或擇破落寺廟,以“迴歸”爲名,趕緊要到這座有望重新成爲西北中樞的名城來圈地盤。

這些僧侶通常都不是空身而來,既然來到,必帶着徒衆,必帶着財物,甚至會帶來信徒。一座幾十人的寺廟,必須有上百人爲之提供衣食住行等諸般配套,若有數百和尚抵達,則相關的市井行當都會帶動起來。僧侶比例失控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負擔,但在某些時候,宗教卻是能夠在一些政治無法進入的領域發揮其難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張邁對這些主動親近的寺廟都展現出一種歡迎的姿態。

在春天到來之前,涼州城竟然就逆着天寒地凍而漸漸變得熱鬧起來,而這些是李文謙在一個月前所不敢想象的。

這一年即將過去,當張邁忙着掃雪、燒炭、教學的時候,鄭渭卻在庶務之餘,不分日夜地與郭師庸、慕容歸盈、孫超等人探討西北大唐官制的調整,乃至國號的擬定!

是的,儘管已經成爲連契丹、後唐也不敢忽視的重大軍政勢力,但到現在他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名城來稱呼自己。所謂安隴,所謂西北大唐,都只是在混亂期的權宜稱呼,按照大唐的舊制,安西、河西曾全部歸入隴右道,但鄭渭卻對“隴右”二字顯得很不滿意,慕容歸盈建議稱“雍”,孫超建議稱“涼”,張毅建議稱“秦”,但鄭渭卻覺得要麼太過狹隘,要麼不夠確切。

“這個稱謂,必須符合我們當前的情勢,”鄭渭說:“但是同時,他又必須是前途無量的!”

這一來可將老傢伙們都考倒了,既然符合當前的形勢?又要前途無量?他們有些不明白鄭渭的意思,鄭渭道:“大家還不明白麼?我們和薩曼訂交,名義是‘大唐安西大都護府’。我們在實質上是獨立的,但大將軍卻不想在名義上自絕於華夏。現在我們雖然又兼併了河西,但我想大將軍的這份心意應該還沒有改變。”

“那麼稱雍或者涼,不就可以了麼?”慕容歸盈說。

“這兩個稱呼都太狹隘了。而且這兩個稱呼,一定下來之後,可能往後就改不了了,且又會和大唐之號衝突。”鄭渭道:“我覺得還是不夠好。”

這時張中謀目光閃爍着,只是他站在父親後面,不敢說話,鄭渭注意到了,喚道:“中謀,你可是有什麼好想法?”

張中謀鼓起勇氣,從張毅的背後站出來,說:“我想,大將軍的意思,應該是不準備現在就稱皇稱霸吧。”

鄭渭點了點頭,道:“是,其實大將軍對這些名號並不重視,但天下人卻很重視,他自己也未必會想得很妥帖,所以我們必須幫他想好。”

張中謀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建國,而開府吧。”

“開府?”

“對,”張中謀道:“如今我軍不但疆域越來越大,而且兵將越來越多,如郭、楊、薛諸位將軍,放之於諸國都足以獨當一面!但現在卻還以中郎將之銜號之,只怕已經不合時宜了吧。”

衆人等人均點頭道:“正是。”鄭渭道:“確實應該重定軍銜了。中郎將之本意,乃是在將軍與都尉之間立一過渡之銜。當初我軍才得疏勒時,地狹兵少,所以便稱中郎將,實際上與大唐兵制本意不甚符合。之後大軍東進,先是拓地,要麼被圍,文武雙方憂心的都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所以此事拖到今日。”

張中謀道:“但現在,我們卻是有功夫來做這個事情了,因此我認爲,應該調整諸中郎將之銜號,凡於河西之戰中有大功者,當正式遷升爲將軍!而大將軍又在諸將軍之上,因此當建帥旗,稱元帥!”

“元帥麼?”鄭渭眼中露出讚賞來。

張毅卻皺眉道:“以大將軍之功勳,稱帥無不妥,只是這還是大將軍個人之稱號,與現在我們在討論的話題不搭邊。”

張中謀卻道:“不!這是相互有關的。大將軍既由驃騎大將軍再進一位,按我大唐制度,驃騎大將軍勳同國公,國公再進一級,便是王爵!以大將軍之功勳,可立帥旗,建天策府,號: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屋中所有熟悉大唐歷史的人都脫口驚呼出來!

天策上將可不是單純的“上將”!在大唐歷史上,那是隻有一個人才擔當過的特殊稱謂!在他之後,就沒有人敢用這個稱號,所以這個稱號雖然非皇帝,卻比皇帝還更加空前絕後!

而那個唯一的天策上將,便是還沒有成爲皇帝的天可汗——李世民!

(未完待續)

第五十四章 賞賜第七十四章 議和使者之一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一零七章 碎葉——大西征的起點!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八十九章 宗教戰爭導火索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一四九章 大唐滅亡了?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三二八章 打援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八十八章 汗血騎兵團之二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十九章 鄭渭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七十九章 西域縱橫之一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九十二章 飛師圍敦煌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八十五章 大唐英雌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四十章 第一日結束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一章 拆城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四十三章 宗教起義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十七章 宣戰第九十八章 如瘋如狂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八十八章 舊族的黃昏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一三六章 北庭分裂之二第二十二章 緩衝之國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一七二章 鏖戰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十一章 城外伏擊之一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五六章 水攻大捷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一四章 還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十九章 嶺西異動第三十章 下馬威第四十章 四面襲擾之二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四十八章 西征開始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
第五十四章 賞賜第七十四章 議和使者之一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一零七章 碎葉——大西征的起點!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八十九章 宗教戰爭導火索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一四九章 大唐滅亡了?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三二八章 打援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八十八章 汗血騎兵團之二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十九章 鄭渭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七十五章 棄否第七十九章 西域縱橫之一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九十二章 飛師圍敦煌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八十五章 大唐英雌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四十章 第一日結束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一章 拆城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四十三章 宗教起義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二二九章 國家的未來之三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十七章 宣戰第九十八章 如瘋如狂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九十六章 契丹王子第八十八章 舊族的黃昏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一三六章 北庭分裂之二第二十二章 緩衝之國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一二四章 士子西行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一七二章 鏖戰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八十六章 大宛王族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十一章 城外伏擊之一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五六章 水攻大捷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一四章 還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十九章 嶺西異動第三十章 下馬威第四十章 四面襲擾之二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四十八章 西征開始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二十一章 弄璋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