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轉移

俱蘭城的城門白天依舊開着,只是有士兵把守而已。

怛羅斯那邊還不知道俱蘭城被唐軍佔領,塞坎派來告訴巴加“阿里在下巴兒思遭遇伏擊”的使者想也沒想就衝了進來,結果自然是自投羅網。

“看來怛羅斯那邊已經知道下巴兒思的事情了。”

這其實是好事,說明之前張邁的推測都是正確的,怛羅斯方面的情報消息,比安西唐軍晚了好幾天,而這個條件,幾乎成了唐軍打敗回紇最重要的優勢,唐軍到目前爲止,所有行動都搶先回紇一步,就如下棋得了先手,唐軍實力雖弱卻着着領先,而回紇那邊實力雖強卻着着受制。

到目前爲止,塞坎都還被張邁牽着鼻子走呢。

只是接下來的行動該如何進行呢?

“據俘虜招供的消息,塞坎雖然貪婪、暴虐,但很會用兵。”連夜召開的軍事會議上,首先開口的是郭師庸,他關於塞坎的評價,除了有安九拷問到的消息之外,也從俱蘭城商戶口裡得到了一些印證。“雖然我們連續贏了他幾次,但實際上都還未正面交鋒過,都是奇襲,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再說,怛羅斯的兵力雖然有所削弱,但仍然比我們強大。”

“那麼,能否考慮依靠俱蘭城城和對方打上一仗呢?”郭洛說。這一天裡他巡視了整個俱蘭城的城防,發現這座城池東面南面依山,西北臨水,城池的規模和牢固程度都比新碎葉強多了,是個可供防守的據點。而且現在唐軍的兵力也比新碎葉城時強大了許多,如果將燈下谷的可用兵力都調過來,要守住俱蘭這樣一座中等偏下的城池是剛剛好。

“俱蘭城只怕不能久住。”楊定邦卻提出了與郭洛相反的意見,他說:“這裡和新碎葉不同,城內的居民對我們充滿了狐疑,而我們也沒有足夠充裕的時間和條件來和他們打好關係,一旦大兵壓境,我們非但不能指望他們幫忙守城,甚至還得防着他們造反,在內外交攻的情況下守城是很危險的。”

尤其是今天晚上的這個宴會,更讓諸將對俱蘭城居民的期待都打消了。

說到這裡楊定邦看了看張邁,如今張邁在唐軍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難撼動了。

“那麼楊校尉的意思是?”張邁沒有立即表態,反過來徵求楊定邦的意見。

“我認爲既然我們這次出谷的目的既是東歸,手段既是遊騎遊擊,就無需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這次俱蘭城的物資到手以後,馬上撤走。還有,下巴兒思那邊還滯留的人也趕緊召回,回燈下谷。”楊定邦在心裡想了一會才說,顯得很謹慎。

“楊校尉說的有理。”張邁對這些中老年將領總表現出應有的尊重,所以開口贊成道,實際上往下巴兒思的使者他昨天上午就派出去了,劉岸等人此刻多半已經在來俱蘭城的路上了。

楊易道:“那我們如果撤出俱蘭城,以後該怎麼進行?繼續打游擊嗎?”

可是,真正的游擊戰和運動戰,是需要有羣衆基礎的啊。如果老是來了就搶,搶完了就走,那就完全是流寇的行爲,會讓整個西域所有的人都反感安西唐軍,往後安西唐軍到了哪裡都會遇到強烈的抵抗,那對唐軍東歸的計劃是很不利的。

在碎葉河以北時,張邁爲激勵士氣,高叫着“劫掠”、“劫掠”,但出發之後才發現現實的情況遠比意料中要複雜,出乎意料的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壞的一面比如部分地區的人對大唐的認同遠比他預料的要淡漠得多,好的一面則是他發現許多沒有唐裔血統的人也有爭取過來的可能性。

種族繁雜的中亞地區,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人口占據絕對多數。有衆多的人口甚至沒有明確的民族歸屬概念。

回紇人羈縻着十幾個草原民族,控制着草原,以鐵騎武力佔據着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統治權,但他們不善經商,不會務農,高層依靠武力吸食着各族的鮮血,底層則依舊過着貧苦艱辛的遊牧生活,且其內部的族系矛盾也很嚴重。

昭武九姓歷史悠久,人口衆多,在商業、農業、牧業上都有建樹,卻缺乏政治和軍事上的保障。

其他如已經亡國的波斯人、遷徙到此的印度人,以及數十種張邁至今沒能弄清楚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犬牙交錯,形成十分複雜的局面。唐民後裔此時已淪爲衆多不主要的族羣之一了。

在宗教方面,由於大食君主及其割據政權君主的強制性推動,天方教已經在薩曼全境取得國教的地位,並影響到周邊地區,佛教則仍然還有一些據點,許多回紇人則信仰祆教,明教也還暗伏潛流,且天方教內部也有嚴酷的教派之爭。

這些都讓張邁覺得,儘管這片土地的華夏影響力已被摧殘得十分厲害,但事情仍有可爲。因爲華夏文化本身具有一種統合任何種族、任何宗教的內在張力。

現實情況和在碎葉河北閉門造車的預測完全不同,但也隱藏着可以制勝的機會。

шшш● ttκǎ n● C 〇

可具體到眼前的話,則楊定邦的分析亦有道理。

俱蘭城西面有塞坎,這也罷了,如果只計算怛羅斯的兵力,唐軍合八營之力背城一戰也許還扛得住,問題是東面的八剌沙袞,那裡可有數萬、甚至十幾萬的回紇騎兵啊!一旦八剌沙袞得到消息,席捲而來,以安西唐軍如今的家底,別說一座俱蘭城,就算是一座絕險的要塞也守不住。

在個別戰場上,可以奇襲取勝,但戰爭打到最後的話,還是要看真正的實力!

後方,後方……唐軍仍然還是欠缺一個後方!欠缺一個穩固的地盤,一個可持續的補給來源。

“唉,真是吃力啊。”忽然之間張邁空前嚮往起中原來,如果有大唐做背書,提供人口、物資甚至哪怕只是國威上的支持,安西唐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空落落的,做什麼都無着力處。那些商戶雖然懼怕着唐軍,但張邁明白得很,許多人心裡只是將唐軍當作一夥強盜而已。

“甚至鄭渭,大概也是這麼想吧。”

不過,現在一切都只能按照眼前已有的這點條件來行事了。

“我也贊成楊都尉的決定,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是不能與回紇硬碰。”張邁說。

得到俱蘭城對唐軍來說是一個有些喜出望外的戰果,但要是爲此而被牽絆住,失去了唐軍賴以制勝的靈動,那就不值得了。

楊定邦見張邁肯定自己的判斷,甚是欣然,諸將當即商議起戰略轉移事宜,楊定邦預計,怛羅斯那邊就算髮兵應該也得在五日以後,樂觀的話甚至可能十幾天乃至半個月後纔有反應,“所以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退走。”

第一批轉移爲後勤隊伍,由郭師庸主持大局,將物資陸續遷往燈下谷,以振武營作爲保護隊伍,從即日起陸續出發。

шшш ▪ttkan ▪co

第二批爲豹韜營主力,押解五百多名等待改造的俘虜,兩日後出發。

在此期間,龍驤營必須完成其發動民衆、增募兵員的計劃,在五天之內作爲第三批人馬撤出俱蘭城。

最後則由機動力最強的驍騎營與鷹揚營殿後。這兩個營是清一色的輕騎兵,沒有負擔,驍騎營訓練有素,鷹揚營行動迅疾,在安守敬與楊易的率領下就算撞上了怛羅斯的主力,也有全身而退的能耐。

命令發出後,安西遊騎軍就忙碌了起來,唐軍的真正目的與去向,只有副校尉以上級別和若干隊正知道,俱蘭城的人見這些唐軍忙忙碌碌、來來去去,都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後勤營撤出下巴兒思時,劉岸以“邀請加入”的名義向奈爾沙希家要了一個人質,老奈爾沙希的小兒子阿布勒·伊本·奈爾沙希雖然是自願接受“邀請”,但唐軍一撤出下巴兒思,奈爾沙希家馬上對外宣稱阿布勒是被“劫走”的,而這在某個角度來說也是事實。

與此同時,龍驤營與鷹揚營的將士則穿起新的衣服,拿着剛剛配給的武器,深入到城中各處,尋找着目標。

“兄弟們,到城內城外去,去找牧民、農奴、苦力或者商鋪中的夥計,去找那些樸實、有力量又想改變生活現狀的男子!”張邁對已經升爲副火長的小石頭、馬小春他們說:“告訴他們你們這段時間的際遇,還有你們的體會,如果他們願意跟我們走,那麼就推薦他們入伍。”

俱蘭城中的貧苦人,生活狀況比起當日藏碑谷的“唐奴”那是不遑多讓,也是三餐不繼、衣不蔽體。

這些龍驤營的士兵大多數都沒什麼口才,然而發生在龍驤營士兵身上的變化卻勝於言辭的鼓動,還在藏碑谷的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過着吃不飽穿不暖、日受辱夜受罵的生活,有些人甚至還戴着腳鐐,如今鐐痕還未消失,而現在他們卻已經穿上了新衣服、吃上了飽飯,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俱蘭城的許多窮漢子見到他們,心想:“難道我還比不上他們嗎?不,我比他們強!”

亦有人想:“有飯吃,還發衣服?可以去試試,不行的話最多逃走。”

可是還有更多的人並不相信這夥“強盜”,直到目前爲止,安西唐軍都尚未建立起她在西域地區的公信力來——這可是比打十場大勝仗都難的事情,加上這次又不是強制徵兵,因此招到的這些人,要麼就是質樸到直愚,要麼就是抱着投機思想而來。

三天下來,共有四百多人被龍驤營的將士打動,但張邁並不打算濫增兵——唐軍的糧食也很吃緊啊,他又帶領郭洛他們,進行了兩輪的挑選淘汰,最後留下了兩百七十多人,加上之前從俘虜中挑選出來的幾十名強健男子,共三百人出頭,組成一個預備兵營。

“又多了一個營啊,”郭洛楊易都有些欣喜,不過這仍然無法改變這個地區胡漢實力的對比。

“還是得有一個重大的突破啊!”張邁心裡明白這一點,雖然這時他心中卻還無法形成全盤的可行戰略。

“我們,還缺少些東西。或許,是還缺少什麼人。”

張邁腦中浮現出兩個人的身影:一個是鄭渭,一個是謀落烏勒。他隱隱覺得這兩個人身上隱藏着巨大的力量。

“如果他們能真心加入,那或許能幫我打開這個死結!”————————————————今晚我儘量趕回來,趕不回來明天三更補上。^_^請大家繼續支持《唐騎》。

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三章 燈下谷第三零八章 一路向西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一三一章 血塗門之三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一零三章 雲間哨堡第一三零章 目標——俱蘭城!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二八三章 白馬歸心 下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五十六章 主動胡化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一七二章 鏖戰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九十一章 河東有變!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十九章 龜茲的春天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五章 設阱人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九十四章 疏勒往事之一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一五七章 血馬星箭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八十一章 西域縱橫之三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二八章 火燒浮屠城之三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攻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二三八章 無敵的底氣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一九六章 渡渭奇襲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二九三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六十章 馬賊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第一四七章 以攻守城第一六七章 和平的威脅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三一七章 東京政變之二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二十章 大唐存否第十三章 戰後修煉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二零章 十月飛雪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一六零章 貨殖府後人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七十五章 劫營—三百對一萬五!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一二零章 涼州蕃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八章 沙陀故土
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三章 燈下谷第三零八章 一路向西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一三一章 血塗門之三第五十章 狼牙營之二第一零三章 雲間哨堡第一三零章 目標——俱蘭城!第一四三章 戮胡十萬成我名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二八三章 白馬歸心 下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五十六章 主動胡化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四章 鄭家往事第八十七章 汗血騎兵團之一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一七二章 鏖戰第九十七章 回敦煌去!第九十一章 河東有變!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十九章 龜茲的春天第七十九章 將不厭詐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九十四章 西征開始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五章 設阱人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九十四章 疏勒往事之一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一五七章 血馬星箭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八十一章 西域縱橫之三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二八章 火燒浮屠城之三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攻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二三八章 無敵的底氣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一九六章 渡渭奇襲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壹壹壹章 爲自己活着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二九三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六十章 馬賊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第一四七章 以攻守城第一六七章 和平的威脅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二八九章 鄴都易幟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三一七章 東京政變之二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二十章 大唐存否第十三章 戰後修煉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二零章 十月飛雪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五十九章 血矛鐵印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一六零章 貨殖府後人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皮室第七十五章 劫營—三百對一萬五!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一二零章 涼州蕃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八章 沙陀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