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

眼看着楊信將馬繼榮與田浩救了出來,唐軍機動兵力大增,車陣與北輪臺城的聯繫也暢通了,算是扳回了一局。反觀薩圖克則收縮戰線,北輪臺城上將士歡呼,彷彿勝利即將到來。

霍蘭一踉一蹌地奔回大帳,他肩上的傷勢並不嚴重,稍微處理了之後流血已經止住,入帳之後問爲什麼將自己所部撤回來,“我……我……我未必,就輸了!”

“我要的不是未必輸!”薩圖克的語氣就像生鐵一樣:“我的要的是贏!全贏!唐人冒出來的那個槍將確實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也沒想到張邁居然藏着這樣一路棋,不過放心吧!很快就有用着你的地方了!”

東面有人馳入軍中,是契丹的使者!

“有請!”

入內的是一個二十上下的契丹青年,長着一張國字臉,留着兩撇小鬍子,眉濃眼長,鼻樑隆準,進來後自報家門,卻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兀欲,漢名耶律阮者是也。

薩圖克對天敵——天策軍的情況摸得極熟,對隔了一層的契丹就沒能掌握足夠的情報了,雖然近一年來拼命惡補,然而也終究不能如對天策唐軍般曉若指掌,聽耶律阮自稱是耶律德光的侄子,卻不知道他的父親乃是被耶律德光逼得遠走漢地的耶律倍!耶律倍雖然已被迫出境,但他的親人卻還有許多留在契丹,但可想而知,耶律阮在耶律德光帳下的日子也不好過,如今在耶律察割麾下任職。但在薩圖克面前,剛剛初見他也沒準備泄露這方面的信息。

“原來是契丹皇族!”薩圖克臉上帶着春風般的熱情,道:“小汗以九死之餘,得到契丹大國援手,此番踏平北輪臺城之後,必將北庭盡數獻給契丹皇帝陛下,我回紇人馬將盡數撤入伊麗、碎葉,千秋萬代,永爲契丹藩屬。”

“現在沒必要說這些,”耶律阮冷冷道:“北輪臺城都還沒打下,張邁隨時都會回來,若到那時,你我怎麼結這個局?我察割叔叔聽說你這邊久久未能得手,所以要我來問你,眼下準備怎麼辦?”

霍蘭在外客面前從來都不開口,葛覽站起身來要答話,薩圖克以眼神止住,道:“請耶律將軍放心,這邊我自有打算,一定會按照原定計劃推行的。”

“放心?怕是難以放心!”耶律阮道:“敵將慕容春華聽說北輪臺城危急,留下劉黑虎固守東北,自率領四千騎兵來援,這個原在我們算中,我們以九千大軍在路上埋伏,其中更有兩千人乃是我契丹精銳中的精銳腹心部(皮室軍),可伏擊之下雖得小勝,卻居然未能將他擊潰!竟然被他退入附近一座空砦之中!我軍雖然將之圍困起來,對方雖然未能突圍,可我們也沒法得手,唐軍如此堅韌,這一仗可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薩圖克道:“那麼察割將軍準備如何?”

耶律阮道:“當初我們決意西征助你,或許真是一個錯誤。不過戰局已經進展到現在也就容不得退縮了!不管如何,也無論你付出多少代價,這一仗我們肯定要贏!否則的話若有什麼後果,你心裡清楚!”

霍蘭大怒起來,喝道:“你這是威……威脅……脅嗎!”

耶律阮冷冷道:“這不是威脅,這是實話!”

薩圖克斜眼看着這個契丹青年,道:“放心,張邁的這些部下雖然奸猾,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已在我的料中,剛纔只是稍有意外,但很快他們自己就會露出致命要害,那個時候不但我們會將唐人的獠牙卸下來,就連貴軍打不下來的慕容春華,我們也能一併解決!”

耶律阮將信將疑,但看薩圖克時卻覺得他並非虛張聲勢,這個西域雄主從眼神到表情都充滿了自信。

——————————————郭師庸李臏眼見楊信救出馬繼榮部,親自出城,與馬繼榮、田浩、楊信等會於城外,大讚徐從適箭法如神,郭威將車陣交給奚偉男也趕來相會。

衆人聚在一起,田浩道:“慕容副都督會被逼到告急,形勢必然危險,如今我們士氣如虹,不如一鼓作氣,趁機破敵。若將慕容副都督以及其麾下人馬也都接應過來,那時回紇與契丹便奈何不得我們了。”

李臏卻道:“我的意思,卻還是以穩妥爲上,不如且待元帥歸來我們再前後夾攻回紇,回紇一退,契丹也就無法久居。”

田浩道:“那怎麼行!這次回紇打得我們如此慘,殺了我們這麼多兄弟,豈能輕易放他們回去!我們不能太過畏縮,這一仗不是自保的問題,而是定要將回紇全殲於此!”

李臏雖然官階比田浩高,但他之前由於主張持重而出現多次失誤,這時再主張持重便底氣不足。

郭師庸問郭威道:“郭將軍以爲如何?”

郭威道:“必須先保不失,然後再議進取——我軍有兩不可失,一是北輪臺城,若北輪臺城一失則無疑阻擋回紇人十萬主力南下,二是輪臺道路口不可失,如今後方虛弱,若讓回紇衝過路口,哪怕薩圖克只是抽出萬騎,也有可能會將我後方搗得糜爛。因此北輪臺城仍當固守,我以車陣當位於城池東南之路口,一城一陣作犄角之勢,以當回紇。”

田浩道:“現在這兩件事情都已經完成,所以我認爲應該出兵進擊,救出副都督!從副都督所發出的信號看,圍困他的應該是契丹,回紇可測,契丹未可測,若是去得遲了,只怕我天策軍會折損一大將,那時候我們如何面對元帥歸來?”

衆議未決時,東面冒出了濃煙,看看距離,似乎就是慕容春華被圍困處,唐軍將領望見都有些緊張,其時已是黃昏,那濃煙沖天而起,但用千里鏡也望不見確切形勢,慕容秋華在城頭十分擔心。

馬繼榮道:“莫非契丹人在對副都督用火攻?”

郭師庸也擔心這個老戰友,遲疑着,問楊信:“楊校尉,你可還有一戰之力!”

楊信笑道:“我本來就是要去救慕容副都督的。”

郭師庸道:“好!如今天色已晚,現在趕過去必已入夜,夜裡去到怕會遇到伏擊,且入城休息一晚,明日行動。”

楊信欣然領命,田浩道:“我部殘存尚有六百騎,請一併前往,此議由我提出,請讓我任楊校尉的副將!”

衆人無不愕然,田浩以中郎將而領一府精銳,不但資歷老,而且軍階也比楊信高出四級,就算要去也該是楊信做副手,不料田浩竟然自請居副,那顯然是敬愛楊信的本事,有心避賢,諸將在愕然之後便明白過來,人人佩服。

徐從適怔在當地,低頭不語,心道:“天策軍這幾年能夠橫行西域,果然不是僥倖!且不說軍心、士氣、戰力,就是將領的這份胸襟別處就找不到。”

李臏道:“田將軍這提議讓人欽佩,只是若兩支軍馬都去了,若有閃失,恐怕我軍會重新陷入更大的困境!”

眼下銀槍敢死營已經被視爲北輪臺城最強野戰精銳,若與田浩部都去救慕容春華而出事,則唐軍不但士氣要受到打擊,而且會再一次陷入無野戰之兵可用的可怕境地。

郭師庸也自躊躇,郭威道:“此事確實有風險,不過敵衆我寡之下,兵力寧可集聚,不可分散。要麼就不要去救副都督,若要去救,便得集中全力去救。若怕閃失,便是一半精銳也去不得的!”

馬繼榮看了一眼郭威,道:“郭將軍所言有理!我亦以爲,要麼不救,若要去救就當獅子搏兔用全力!”

郭師庸遲疑着,看看西面又冒起的兩股濃煙,一握拳頭,道:“好!救人!”

當晚回城整頓,以銀槍敢死營爲主力,並田浩所部,又從馬繼榮部下中抽出數百兵馬,合爲三千人,以楊信爲主將,田浩爲行軍司馬,徐從適爲副將——對這等人事安排田浩的部下竟然都無意見,這些嶺西老兵的胸襟亦如他們的主將一般寬廣。

三千人都予酒予肉,飽餐一頓,又讓他們各自安歇,郭師庸道:“你們自顧休息,今晚就算回紇來攻也不必理會!”

不料這個晚上卻平靜地有些出奇,第二日旭日初昇,楊信先爬起來抹擦銀槍,徐從適走近道:“元帥既見我們這邊的烽火,只要不被攔住肯定會星夜趕回,遲得一日,回紇人的境況就危險三分,但薩圖克從昨天黃昏到現在竟然都未行動,這動止有異,只怕今天此去肯定會有陷阱!”他壓低了聲音道:“其實我們就這樣與回紇耗着也就算了,何必幹冒奇險去救慕容春華?這樣耗着,就算東面慕容春華出了大危險,也不過折了他一部,好過將我們這邊的小小優勢也跟着斷送了。”

楊信卻道:“在昨日之前,對於大軍決策我們都說不上話,空自議論也無用,但如今卻不同了,你且說說這次楊都督出發去襲河谷卻被包圍,還有張元帥趕去增援以至於後方空虛,究竟是否出於失誤?”

徐從適道:“你既然問我這話,想必心中必有主張。”

楊信道:“咱們雖然來自中原,但家族都在邊疆,我漢家對付漠北胡虜,最難對付的是什麼,想必你應該很清楚。”

“胡虜最難對付的,自然是倏來倏去,來去無蹤。”徐從適道:“我將求戰而彼不戰,我稍有鬆懈則彼趁機突入,我若出擊,則彼遁入邊遠,讓我們難以追襲。若要大舉追擊,則必須廣派兵力,窮搜大漠草原,用兵時短則必然無功,兵事曠日持久則國庫空虛,國庫空虛則內患又生,所謂戎狄易敗而難滅——這是對付胡虜最麻煩的地方。”

“是啊,易敗而難滅,”楊信道:“這是我漢家對付胡人千古難解之難題。從李牧到霍去病,其所以能夠建立奇功,都不在於破敵,而在於殲敵!”

徐從適道:“你是說,元帥和都督這次中計是故意的?”

“是不是故意的,咱們也說不清楚,但現在我們確實有一個機會與回紇全面決戰!”楊信道:“我聽說後方已經在舉債度日了。若此戰無功而畢,讓回紇退入嶺西,讓契丹退入漠北,誠然,回紇這個冬天只怕得餓殍遍野,契丹也將威望大損,但我們呢?怕是數年之內,也再沒有力氣組織起像這次這樣的大軍征伐了吧。三方仍然是三敗俱傷,而贏家,就是沒參與此次戰爭的人。”

徐從適嗯了一聲,沒有接口,但已經明白楊信的意思。

此次的結局如果真是契丹東撤,回紇西退,在回紇人主力未損的情況下,唐軍可未必能夠繼續冒着嚴寒遠征嶺西,當然要想進入漠北就更難了。回紇人無功而返,國力勢必大落,甚至薩圖克的地位也將動搖,然而滅族卻未必至於,那時候西域很可能會繼續維持着戰前的格局,有所變化的只是契丹、天策、回紇同時削弱,而與此同時,後唐卻勢必趁機坐大!

天下國勢之消長是有疊加效應的,一旦後唐得到天下之望,則各種人才、資源都會朝中原匯聚,進一步加強洛陽方面的優勢。

“我之削,便是敵之強!”楊信道:“我天策軍之勁敵,可不止是契丹、回紇而已!”

徐從適聽他說到“我天策軍”時,不知爲什麼忽然感到有些拗耳,但也知道楊信所言不錯。

三流兵將,只能注意到眼前的戰鬥,二流將領會考慮到整個戰局,而有着一流資質的奇才,卻能見微知著,在戰爭中還將眼光放到整個天下!

天策政權如今和後唐政權雖然處在蜜月期,但這種友好不見得真能永遠持續下去,雙方明裡是盟友,暗中也是勁敵,作爲天策軍的最高統帥,張邁要考慮的顯然不止是北庭這場戰役的勝敗,更要考慮諸**政格局的消長!

如果這場仗天策軍只是將漠北、嶺西的胡馬擊退,而導致天策軍實力銳減,且面對後唐時優勢大失,那麼對張邁而言,這場仗將是戰勝之敗!

楊信道:“所以我覺得如今的局面,不管是元帥有意造就,還是無意形成,都不能放過眼下這個機會!我們應該設法將回紇拖死在這裡,就算冒一點險,也要讓他們泥足深陷無法抽身,否則若讓回紇有進退的餘裕的話,他們一見元帥回援就逃之夭夭,那樣局面仍然不足以致全勝之局!”

徐從適道:“所以你是打算配合你所認爲的這個大勢了?”

“我覺得,郭威將軍應該是有意配合的。”楊信說道:“所以我想配合郭將軍!”

“但是你知不知道,這樣的局面對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徐從適道:“在元帥那裡,是要用局部的冒險來博一個全勝,而在我們這裡,可就是拿我們的性命來賭!在元帥那裡,他最多隻是失去了部分軍力,失去了若干部下,但在我們這裡,一個不小心,我們的命都要送掉的!”

“那又怎麼樣!”楊信慨然道:“這次我有三千鐵甲騎兵精銳,便是衝入十萬大軍之中也有機會殺回來!此去援救慕容副都督,未必就無法全身而退!將士既赴邊關,就當有馬革裹屍之準備!”他卻拍了拍徐從適的肩膀,道:“但你若還有回家的打算,我就不勉強你了,回頭我會幫你找個理由讓你留下。”

這時郭師庸已經傳令讓楊信準備出發,徐從適站在城牆邊上發呆,想着過去的種種,想着此來的任務,想着進入安隴之後的際遇,想着與楊信的兄弟之情,心中去留不定。

楊信卻已經集合兵馬,郭師庸又將自己備用的千里鏡送了給他,道:“路上好看道路,免受埋伏。”重視之心可想而知。

到了城門附近,三千人都集齊了,個個有慷慨赴難之準備,因不見徐從適,田浩問起,楊信正要替徐從適找個理由,便聽徐從適道:“我去挑羽箭,遲了集合,請恕罪!”

楊信見到了他心頭一陣狂喜,他與徐從適同是孤身在外,又有着相同的秘密,萬里跋涉互相扶持,情誼早已如同骨肉相連,雖然口中說不勉強徐從適,但見到了他心中還是猶如多了一股力量,楊徐二人對望一眼,一個眼神交流中已經包含了許許多多的訊息。

等徐從適走近,楊信才低聲笑道:“怎麼改變主意了?”

徐從適笑道:“君有定天下之略,將有致勝之策,士有赴死之志,這一仗贏盤甚大,我還是跟上去撿幾分功勞吧。”

兩人說話低聲,跟着卻放聲大笑,別人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只是見主將副將出陣之前笑逐顏開,個個也就信心大增!

楊信取出郭師庸給自己的千里鏡,道:“這個給你,你來用比我合適。”

彼此是連性命都可以託付的人,小小千裡鏡又算什麼?徐從適更不多言便接了,當下整頓兵馬,開往東方!

(未完待續)

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大遼立國之二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七十五章 劫營—三百對一萬五!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九十一章 汗血王座第三一九章 遼國西侵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一一九章 陣營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二三八章 無敵的底氣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二三七章 全滅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一一零章 鐮刀的威力上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七十章 野戰之城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七夕節求票第一四八章 我們唐軍又贏了!第一四五章 先西后東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二十章 大唐存否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五十六章 主動胡化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五章 元帥回來了?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五十三章 致命缺陷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七十一章 十萬騎兵頌唐詩第三章 搜兵第九十章 党項人的去向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一五四章 破春冰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六十章 少年俘虜營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八十七章 狙將挽狂瀾!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一二五章 東方的消息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十一章 圍攻焉耆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九十章 風至敦煌第一九二章 野守第一九五章 最後的陌刀?火龍舞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一六三章 伐交之二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二五八章 大會戰前夕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一八章 變通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
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十二章 陌刀之下無仁慈大遼立國之二第八十七章 高昌攻防第七十五章 劫營—三百對一萬五!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九十一章 汗血王座第三一九章 遼國西侵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一一九章 陣營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二三八章 無敵的底氣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二八六章 河北烽火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二三七章 全滅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一八六章 十州易幟!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一一零章 鐮刀的威力上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七十章 野戰之城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七夕節求票第一四八章 我們唐軍又贏了!第一四五章 先西后東第八十章 猛將之志第二十章 大唐存否第一一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五五章 激戰!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五十六章 主動胡化第二八五章 定州軍議第八十五章 元帥回來了?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五十三章 致命缺陷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七十一章 十萬騎兵頌唐詩第三章 搜兵第九十章 党項人的去向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一五四章 破春冰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六十章 少年俘虜營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八十七章 狙將挽狂瀾!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一二五章 東方的消息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十一章 圍攻焉耆第六十四章 肅州甲士第八十九章 後方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三十二章 聖戰者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九十章 風至敦煌第一九二章 野守第一九五章 最後的陌刀?火龍舞第一五八章 布哈拉易主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一六三章 伐交之二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二五八章 大會戰前夕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四十九章 羣龍再動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一八章 變通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