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

遊牧民族本無城郭建設之習慣,但與漢民族交往既久,商路漸通,漸漸也有仿效,但漢土百數十里即有城郭,漠北卻可能萬里之遙纔有都城。

北庭回紇遊牧習性極重,本身並無城防建設之意識,境內即使有城池,大多也是鳩佔鵲巢,佔領被征服者的固有城市,且佔領之後,便略無增築,只是坐享其成,甚至有所損削。

毗伽所在的這一部回紇,百數十年來保持着兩種生活習慣,冬天在高昌時盡情享受高昌本地居民所創造的物產與財富,到了夏天,則遷往天山北麓,在廣袤涼爽的草原上逐水草馳騁,可汗結金帳,牧民豎毛氈,整個民族在夏季並無定居之習性。若毗伽與阿爾斯蘭之間,也沒有固定的邊界線,只是兩族約定,以某河某山爲界,東邊之牧場屬毗伽,西邊之牧場屬阿爾斯蘭,兩族牧民各不國界,邊界之上,並無堡壘碉城之類的防禦工事。若遇外敵,則縱騎兵野戰,戰勝則追亡逐北,戰敗則後退深入草原,養好傷口,回頭再戰。

偌大一個庭州,如今較大的一座城池,乃是唐朝時留下的庭州州城,唐朝退出以後,佔領該城的遊牧民族因信仰佛教,便取了佛家一個用語,將之叫做浮屠城。

城市之優於農村,在於城市之中集中了各種方便的生活設施,使人可以不出市井便滿足各種生活所需要。但城市之中的各種生活生產設施,卻又需要所在區域的郊區有足夠的手工與農產品的支撐,庭州在北庭回紇的統治下生產模式逐漸變成較爲單一的遊牧生產,因北庭、嶺西兩批迴紇的隔斷,絲路商人又不再走天山以北的道路,城市設施逐漸失去了城郊農業與城內手工業的基礎,回紇人又不重視城防,因此設施日陋,城池日削,至於守城器具則數十年間幾未碰過。

可以說,天山以北方圓千里就是一個巨大牧場,契丹人東來也是結帳而居,這一日,隸屬於契丹西北路招討司的契丹將軍耶律勒泰骨接到消息,說有一隊騎兵侵入庭州東南部的草原,耶律勒泰骨早知道毗伽戰事不順,心中冷笑,罵道:“這羣回紇人,真是沒用。”

契丹自崛起以後,對於昔日的老大回紇人就變得很看不起,覺得乃是一個沒落而再無希望的民族。自古漠北強於西域,漠北的統治民族對西域民族有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因此毗伽雖然連連受困於張邁,耶律勒泰骨也只是認爲那是回紇人沒用的緣故。

“不去管他!”耶律勒泰骨說道:“這必定是張邁的騷擾,毗伽不是留了他兒子頡利守土麼,讓他忙活去。”

契丹人在北庭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耶律勒泰骨平時並不介入毗伽對北庭的治理,但他在這裡卻有着像太上皇那樣的地位,西北招討司設立在庭州的統治點也在浮屠城內,但耶律勒泰骨卻並不常住在城內,平日價也總是到處逐水草遊牧,他的大帳所在,也就是他的官署所在,只是到寒風漸漸凜冽時,才入城避風。

浮屠城內房屋破落低矮,有些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偌大的城池內部堆滿了一個個巨大的草堆,草堆間插着無數排欄,排欄之內皆是羊馬牲畜,馬糞牛糞到處都是,整個城市便如同一個巨大的畜圈,在沒有房屋的地方,若無人居時便空着,耶律勒泰骨入駐之後便在這些空地立起帳篷,在他來說,住帳篷可比住房屋舒適得多。

庭州城曾是大唐北庭都護府所在,城池的規模很是不小,由於缺少常住市民,夏天便成了一片城內草場,牧民們爲了方便,便將西南角一處城牆壘斷,引入金滿河的河水入城以便飲馬。

在北庭地區第一場小雪飄下的時候,東南方向所產生的騷亂升級了,原本只是一二百人的隊伍間插出現,讓人覺得只是騷擾,北庭的牧民見到有唐軍來紛紛走避,頡利的副將葛覽派出騎兵迎戰時,對方卻又避開。

但現在,在葛覽第三次派出騎兵驅逐敵人的時候,那五百騎兵卻有去無回!慕容歸盈用兵之迅猛不如楊易,靈活程度卻猶有過之,他從伊州進入庭州境內的時候,一開始用了疑兵使葛覽以爲對方只是騷擾,等待兵馬到齊才猛然擺出,以將近二十倍之衆設下埋伏,將葛覽派出的迎戰部隊一口氣吞了,竟使回紇軍匹馬不得返歸!

這一戰打得漂亮至極,同時也爭取到了一個時間差,打贏此戰之後九千騎兵快馬加鞭,疾馳至浮屠城三十里外!

等到葛覽反應過來,一批批的騎兵已經在浮屠城外來回馳騁。

“是大軍!”城內軍民都大吃一驚!

毗伽爲攻取高昌幾乎可以說是傾國而動,留在北庭的只剩下三四千騎兵以及全族老弱,那三四千衆除了分佈在四疆防範者,聚集在浮屠城內的就只剩下二千來人,牧民中的老弱婦女在過去幾個月裡辛苦勞作,割取了如山草料,本以爲這個冬天能歇上一歇,又盼着父兄丈夫早日歸來,不想等來卻是忽然出現的唐軍!

想到毗伽的主力還遠在天山以南,想到城內城外幾乎沒有足夠的兵力,想到方圓千里之內再無援軍可以求告,所有老弱婦女都嚇得哭了!

慕容春華馳馬上了浮屠城外的一座高丘,舉起千里鏡窺探城內的情景,放聲笑道:“這場大功跑不掉了。”

城內頡利卻慌得坐立難安,猛地跳起,道:“整頓兵馬,走!”

“走?”葛覽問:“去哪裡?”

“快去找父汗!”頡利道:“咱們才兩千多人,根本鬥不過對方!”

“王子,不能走!”葛覽道:“一定要挺住啊。對方兵馬將近一萬,如果浮屠城失守,天山以北就任其縱橫。到時候大汗南下的軍馬也會跟着成爲喪家之犬。所以我們一定要將他們擋住!一定要將他們擋住!”

“可是……”頡利道:“我們鬥不過對方啊!”

“王子,我們還有一支兵力可用的!”葛覽道。

“你是說……”

“對,只能趕緊請耶律將軍出兵了!”

耶律勒泰古也一早就注意到了城外的局勢,他甚至還派了人出城偵探,頡利及其麾下兵將都倉皇失措,但契丹人卻還很鎮定,他們有三千之衆,就兵力來說不如城外來犯兵馬,但契丹之兵比西域之兵,千騎可掃萬衆,所以他們倒也並不害怕,葛覽派出城外的偵查騎兵只敢遠遠一望,耶律勒泰古派出的十餘騎卻欺到了慕容春華登高窺敵之處。

慕容春華所在乃是大軍核心,豈容敵人欺近?不等慕容春華下令,早有兵將縱馬攔截,但那隊契丹騎兵竟然等到數倍於己之衆欺到三十步外這才退去,而且退兵之時還不忘回馬放箭——這對偵查兵竟然也有馳馬騎射的本事!且射且退,竟然全身回城。

慕容春華望見,稍微驚訝道:“浮屠城居然還有這樣的勁旅?”

而耶律勒泰古在城頭見到了唐軍的行動之後也微爲吃驚:“看來這個張邁確實有些本事,不是隻靠運氣而已。”

卻就見頡利匆匆跑來,求耶律勒泰古出兵卻敵。

耶律勒泰古能被委任爲契丹在北庭方面的駐守將領,卻也不是個不顧大局的人。平日價對頡利乃至毗伽頤指氣使,這時來了大敵卻沉住氣,心道:“來的這夥兵馬,來勢不小,若讓他們混一了天山南北,我契丹根本之地離此萬有餘里,再要西征可就難了。這次無論如何必須將之擊退,不是爲了毗伽,是爲了我族!”

口中冷冷道:“當日我天皇帝攻克浮屠城,卻饒過你們一族並未廢立,你的祖父曾說願爲我大契丹之西藩,代我契丹馴服西域,使天山南北十數國永爲契丹藩屬,我天皇帝見你們有這樣的氣魄這才答應,結果今日你們不但不能爲我契丹守土,還讓敵人逼到了這浮屠城下,這樣無能東西,我們還留你們做什麼!”

頡利嚇得連連頓首,道:“對方忽然來襲,我們是實在想不到,如果父汗在北庭的話,我們肯定不怕這區區萬把人馬,但現在卻還得有賴將軍虎威退敵,等到父汗回來,我一定將將軍的恩義一一稟報,來年也一定向契丹皇帝陛下加倍進貢。”

耶律勒泰古哼了一聲,道:“加倍進貢?你們回紇領土萎縮了幾倍,還能加倍進貢?”

葛覽站出一步說:“耶律將軍,現在好像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吧,如果你真的不出兵的話,那我們只好引兵西撤了,要是讓唐軍得了浮屠城,我怕到時候契丹別說貢品,就要連藩籬都丟了!”

耶律勒泰古怒道:“你這是什麼話,難道這還是我的錯不成!”

頡利連忙拉了葛覽一下,喝道:“葛覽將軍不得胡言亂語!”其實他們兩個一個匍匐求告,一個暗示威脅,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耶律勒泰古雖然不悅,卻也知道葛覽所言不差,哼了一聲說:“你們這就去整頓兵馬,準備出城迎戰吧。”

葛覽道:“現在?現在都快黃昏了。而且對方的兵力比我們多……”

“糊塗東西!”耶律勒泰古道:“兵力多又怎麼樣?他們忽然闖到這附近來,就是要對你們這羣膽小鬼造成威壓懾服的效果,但既是忽然出現,必然就是疾馳而來,既然是疾馳人馬必然睏倦,我們就是不能給對方休息的時間!”

葛覽卻道:“但對方既是疾馳而來,所帶糧草肯定不多,所以如果我們能守住城池,支持得幾日,他們糧盡之後就不得不退。”

耶律勒泰古冷笑道:“守城?守城豈是你我兩族所長,再說……”他指了指二十步外一處城牆破口,破口附近有一個老牧民正在瑟瑟發抖,說:“你認爲這樣的城池,這樣的老弱,可以守城嗎?不必說了,整頓兵馬,立刻出擊!”頓了頓又道:“我衝他中軍,你們在側翼掩襲,不要拖我的後腿。”

葛覽道:“是。”退了下去,頡利道:“真要出擊麼?”葛覽道:“出擊吧。契丹騎兵天下無敵,勒泰古既然提出他要衝中軍,就是真的有心出力。而且他說的也對,我們的人並不擅長守城,而且浮屠城內也沒什麼器械可用。”

頡利恨恨道:“浮屠城城防失修,他們契丹人也有責任。”

葛覽爲之默然,契丹雖然曾經打敗了北庭回紇,但由於距離太過遙遠,阿保機甚至沒辦法留下太多本族兵馬鎮守,所以最後沒有直接進行統治,而只是扶持其舊汗族統治間接統治這天山南北,然而耶律阿保機也好,述律平也好,對北庭回紇汗族也並不是完全信任,如果回紇人痛定思痛,在吃敗仗之後臥薪嚐膽,將浮屠城重新修建爲一座易守難攻的要塞,再設法將契丹留守在北-疆的留守兵馬驅逐,那契丹騎兵再要萬里東來,勝敗之數就難說了。

因此契丹人對北庭回紇的策略,就是要確保其天山以北沒有能夠抵禦騎兵馳騁的高牆深池,讓庭州千里之地都變成一片平曠的牧野,如此則萬一有變,契丹人仍可西進北庭,在西域有了一個根據地以後,再要進兵山南就容易多了。

因此浮屠城城防之荒廢,固與北庭回紇的習性有關,也與契丹的統治策略不無關係。

頡利對契丹人雖然不能無怨,這時大敵當前卻也只能協力對外。

慕容春華指揮騎兵,正要設法從城防薄弱處突入,忽然發現對方竟然打開城門,出城排列騎兵陣勢,竟然像不打算防守。

慕容春華微爲吃驚:“我們纔來,對方就要野戰?”

眼看敵軍一員大將跨着駿馬,從容逡巡於大軍之前,三千契丹騎兵隨後而出,行動不急不慢,卻自然而有一股殺伐氣勢,面對數倍於自己的唐軍也毫無懼色,方興未艾之契丹,畢竟非日暮西山的回紇可比!慕容春華一凜,心道:“這場功勞,看來也不好立!”

(未完待續)

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一一七章 顯戶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種替代第八十六章 大唐英雌之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一八八章 軍勢如棋第二十五章 火煉銀山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七十二章 這裡沒有張大都護第一四五章 會戰投筆崗 之二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二零章 百工至 百具隨第二一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九十八章 如瘋如狂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一七七章 亢龍有悔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一三五章 之一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一百章 威震中原第五十七章 龍驤鐵鎧營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一四章 龍戰於野之二第九十八章 澤北最後一戰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七夕節求票第七十四章 議和使者之一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一二三章 羣龍動第三零三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寫在章節後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六十章 少年俘虜營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一四一章 東方的新變化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一零五章 奪城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三章 搜兵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三一九章 遼國西侵第五十四章 賞賜第九章 小金山第二四五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三第一五六章 水攻大捷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
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一一七章 顯戶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種替代第八十六章 大唐英雌之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一八八章 軍勢如棋第二十五章 火煉銀山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一三三章 擂鼓西進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七十二章 這裡沒有張大都護第一四五章 會戰投筆崗 之二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二零章 百工至 百具隨第二一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九十八章 如瘋如狂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四十九章 狼牙營之一第一四三章 東都宰執第一二九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一七七章 亢龍有悔第八十章 玉門攻防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九十三章 我詐第一三五章 之一第一零九章 河西威權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六二章 驚破奇議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三十章 納貢不稱臣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一百章 威震中原第五十七章 龍驤鐵鎧營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一四章 龍戰於野之二第九十八章 澤北最後一戰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七夕節求票第七十四章 議和使者之一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一二三章 羣龍動第三零三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八十三章 車陣的威力寫在章節後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六十章 少年俘虜營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一四一章 東方的新變化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一零五章 奪城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六十一章 百帳風雲之一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三章 搜兵第十六章 上下同欲第二五六章 伏擊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一二四章 窺敵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三一九章 遼國西侵第五十四章 賞賜第九章 小金山第二四五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三第一五六章 水攻大捷第一二七章 火燒浮屠城之二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