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

天策七年,春。

這是一個不應該興兵的日子。中原連番大戰已經拖疲了整個國家的國力,更何況去年的關中大戰更是剛剛止息,春天更是萬物經過寒冬之後開始生長的季節,要想讓國家休養生息,就必須停止一切可能破壞農業生產的活動——更不要說興起大兵了!

但石敬瑭還是大舉行兵!因爲他有一個大義名分:收回燕雲!

燕雲當初“借給契丹收稅”(石敬瑭的說法),如今則要收回,收回國土,義不容辭也!

這時燕雲落入契丹手中爲時日淺,燕趙之士無日不盼國土重光,因此石敬瑭一在朝堂上提出此議,武將們便異口同聲,將文臣的聲音都壓下去了。

沒錢,那就籌集啊,沒糧,那就強徵!

有什麼事情,比國土光復、金甌無缺還重要的?就是苦了百姓一段時間,也必須收回燕雲,不然等契丹改變了主意,那時候要從河北平原、汾河河谷仰攻地勢較高的燕、雲諸州,可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付出多少代價了!

所以,石敬瑭的命令迅速得到了貫徹,就連馮道也勸不住。

大軍分三路出發:

第一路,出河北,爲東路,進駐幽州,由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杜重威統領,杜重威既是軍中宿將,又是石敬瑭的妹夫,正所謂既親且貴。

第二路,出河東,爲西路,準備進駐雲州,由太原留守石重貴統領,石重貴是石敬瑭的侄子。其父早逝,石敬瑭就將他收爲養子,河東是石敬瑭的發家之地,太原是整個河東的核心,石敬瑭兵發洛陽之後會將太原交給他掌管,信任程度不問可知。

第三路。仍出河北,但行軍路線卻位於兩路之間,爲中路,既定的目的地是燕、雲之間的蔚州,作爲東西兩路的接應——這一路人馬數量不到一萬人,卻是清一色的騎兵,核心部隊尤其有名,乃是三千白馬銀槍的騎兵部隊,尤其是主力千騎。乃是清一色的白馬,主帥高行周,其父乃是後世演義中有“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之稱的高思繼,高行周子承父業,威名赫赫,號稱中原騎將第一。

只可惜去年汗血騎兵團的表現太過突出,那是直破契丹、幾乎要擒胡主耶律德光的威勢啊!尤其是中原士人漸漸承認天策亦爲中國之後,更是在聲勢上將高行周壓得死死的。因有汗血騎兵團之稱,說書人口順。就將高行周所部稱爲“白馬銀槍團”,而且漸漸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甚至白馬銀槍團內部兵將也接受了這個名號。

這個名號聽來也煞是威風,奈何有汗血騎兵團在前,這白馬銀槍團的稱呼就有幾分附驥尾的山寨感覺,所以高行周面子上沒說什麼,內心深處卻對這個稱呼十分不滿。

三路人馬。東、中兩路就食於河北,河北遠離關中,在去年的關中大戰中受到的影響較小,倒還勉強可以支撐起兩路大軍,西路則是以太原留守軍隊爲主力。從太原到雲州,距離不遠,若不發生持久戰鬥,耗費糧食倒也還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之內——這個後勤補給方案,是馮道竭力爭取後的結果,即便如此,仍然要從山東調糧進入河北,從河南調糧進入河東,又從淮泗調糧進入河南,以彌補大軍行動所造成的糧食缺口。

這一動,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原各地登時紛擾,百姓還沒從去年的戰爭創傷中恢復,又再次陷入新一輪的苦難中了。

——————————

三路大軍,分路北進,到了燕雲之後,將由杜重威鎮守幽州,由石重貴鎮守雲州,若發生大戰役,則石重貴要受杜重威的節制。

杜重威從洛陽出發時,石敬瑭親握其手,嚀嚀叮囑他此去必要以規復領土爲最重,契丹有什麼要求必須儘量滿足。

——————————

當杜重威出發時,曹元忠和耶律屋質也從秦西出發了。張邁也是握着曹元忠的手,說的卻道:“此去契丹,一切相機行事。”

這時候的曹元忠,還不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問道:“遼主的意圖如果與我方條件有所差別,元忠能做什麼樣的主張?”他這是在問自己的權限了。

張邁道:“我們長遠的目標是海內一統,但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有時候走得慢反而走得遠。當前甘隴正在休養期間,是沒法發動大戰事的。只要能保住目前的戰略優勢,一段時期的平穩對我們更有力,等到我們蓄力完滿,那時候再雷霆爆發。”

曹元忠點了點頭,但目光中仍然有疑問——他要知道自己具體的權限。

張邁沉吟着,道:“若楊易和薛復有機會會師,你有機會見到楊易,就由楊易、薛復和你三人共議北面攻防大略,只要符合我們長遠目標,千里國土的進退都由你們三人共同決定!”

曹元忠道:“那在那之前呢?”

張邁笑道:“在我們的軍隊現在已經佔領的地區之外,隨你買賣。”

曹元忠大喜,這句話授予的權限可就大了!張邁都沒有要求他必取燕雲,這就給了他很大的挪移空間。當然,曹元忠野心也不小,在他看來片言而得燕雲,這場大功勞雖不如楊易,只怕還要壓薛復一頭了。

——————————

杜重威和耶律屋質雖然幾乎是同時出發,但軍隊行走的速度和使團行走的速度自然完全不同。

曹元忠知道洛陽那邊也在爭取燕雲,耶律屋質歸心也切,兩人在這一點上倒是同心,反正張邁沒要求要對耶律屋質的行動做多大的保密限制,他們乾脆就騎馬直奔黃河邊,然後坐船順流而下,這次比來時更快了,數日就抵達套北。再轉乘馬,沒多久就倒了平安城。

這一回薛覆沒讓耶律屋質進入城內,整個平安城已經進入半戰備狀態了,耶律屋質看在眼裡,卻假裝沒留意。

曹元忠入城,代張邁致犒勞之意。薛複道:“本來應該設宴好好款待曹兄的,不過我看曹兄現在也心不在此,不如就等大功告成之日,我們再置酒祝賀!”

曹元忠笑道:“好!”又看看周圍氛圍寬鬆,和從城外看起來劍拔弩張的情況大相徑庭,道:“薛將軍這整裝待發的樣子,是做給耶律屋質看的?”

薛復笑道:“我提前一日收到了元帥的來信,知道曹兄要入契丹議和,議和議和。打到他怕纔好和,所以故意擺出要打的樣子,到時候曹兄纔好跟契丹人要價。”

曹元忠見薛復雖笑,眉宇間卻還皺着,請薛復屏退旁人後,才道:“薛兄,此次小弟入契丹,你可要小弟怎麼配合你的戰略?”

他若要薛復的軍事行動配合他的交涉。定然招來薛復的反感,這麼一說。卻讓薛復欣然起來,但曹元忠仍然注意到薛復眉間的鎖釦沒完全打開。

“曹兄但按照元帥的吩咐行事就是了。我這邊會盡量配合曹兄的需要。”

曹元忠道:“薛兄,這段時間北面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薛復沉吟不語。

曹元忠道:“薛兄,你的戰事,我的交涉,是一文一武的配合。你若不肯明說,叫我如何入遼?”

薛復猶豫再三,這才壓低了聲音道:“汗血寶馬,出了問題。”

曹元忠驚道:“什麼!”

薛復嘆了一口氣,道:“跟我來。”帶着曹元忠騎馬出了平安城。來到陰山下一個隱蔽的牧場,這個牧場好大,放眼望去,青青嫩草已經吐芽,上千匹汗血寶馬散養在山坡下,許多牧人正分頭照料——這些牧人有一半以上就是汗血騎兵團的騎士,汗血騎兵團的構成比較特殊,基本上他們既是戰士,同時也是最熟悉汗血寶馬習性的牧人。

而被他們照料的汗血寶馬,就連曹元忠也看得出精神倦怠,沒什麼精神,驚道:“是馬疫嗎?”

“還不是很清楚。”薛複道:“可能是水土不服之故,也可能是去年長途奔襲得太過,從去年冬天到開春,汗血寶馬的精神勁一直不如從前,具體原因,還沒完全查出來。按我大宛畜醫國手的說法,今年之內最好別亂動,捱過了這一劫,以後興許就沒事了。但要是再勉強進行劇烈的戰鬥,只怕參加戰鬥的戰馬,十有**都要病倒!”

說到這裡,薛復的眉心鎖得更厲害了,長長一嘆,道:“去年入冬以後,敕勒川前往潢水的道路被冰雪封鎖,再則契丹還有一支人馬在雲州威脅我的側翼,當時我也無力北上,所以早將預定的作戰時機定在今天夏天——我估計楊易將軍也必如此。但現在出了這個問題,只怕汗血寶馬沒法參加此次潢水河畔圍剿契丹之役了。”

曹元忠這時知道薛復爲何眉宇之間難以歡愉了,問道:“消息掩蓋住了沒?”

薛複道:“出問題的汗血寶馬,接近三分之一左右,覆蓋面太大。其它汗血寶馬,也不知道是否病隱其中。我雖然已經儘量掩蓋,但也難保沒有蛛絲馬跡泄露出去。”

曹元忠道:“若是如此,那我燕雲之行的交涉之略,可就得重新斟酌了。”

薛複道:“我倒是覺得,應該強硬些。”

“強硬?”

薛複道:“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若是曹兄在遼主面前露怯,只怕反而會被窺破我們心虛。汗血寶馬雖不能戰,其它馬種仍足以支撐騎兵團的,只是未能如往昔之迅疾,戰力大減罷了。我守禦有餘,曹兄那邊要想片言而取燕雲,怕卻是難了。”

曹元忠哈哈一笑,道:“薛兄原來也精通外交之道啊,若你不是我天策大唐的方面大將,也來爭這使者的話,我這個閒人可就得讓賢了。”

薛復哈哈一笑,但笑歸笑,卻帶着幾分勉強,他是大宛的王子,汗血寶馬的血脈比他的性命還要重,這種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憂懷是僞裝不出來的。

——————————

曹元忠回到平安城已經是第二天。他也沒跟耶律屋質說什麼,兩人會面後各率隨從,由薛復派人護送,進入雲州境內。這時候杜重威才過秦州。

過了長城舊址後,耶律屋質笑道:“在此之前,我是客。到了這裡,曹兄就是客人了。我定然好好招待,使曹兄賓至如歸也。”

曹元忠臉色一整,不悅道:“這裡本來就是中國故土!我本來就是這裡的主人!耶律兄,你纔是客!只不過此地暫時被你們竊據罷了!”

旁邊幾個契丹人聽了都感不悅,心想在秦西任你們自大張狂也就罷了,來到我們的低頭還敢這麼無禮!

以往中原到契丹的使臣常常戰戰兢兢,因契丹是淺演之族,有些場合不大講道理。雖然斬殺使者的事情不曾發生,但也難以保證,至於肆意欺辱那是常有的事,所以桑維翰一進入契丹就像一條狗一樣俯首帖耳,這時再看到隨意到有些狂態的曹元忠,不免十分不習慣。

其實這倒也不見得是曹元忠的膽色強勝桑維翰多少,主要是兩人背後所依靠的國家的魄力不一樣罷了。

耶律屋質卻也不怪他,哈哈一笑。

——————————

隊伍還沒進入雲州。韓德樞已經與韓匡嗣帶領一干文官在城門口迎接——韓德樞比耶律屋質早回來了幾日,他有了洛陽之行。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已經一洗秦西歸來時的嫌疑,重新得到了信任,這時雖然沒有擔任晉北地區的實職,但地位已隱隱凌駕於韓匡嗣之上了。

耶律屋質將曹元忠安頓妥當之後,馬上召開只有二韓以及蕭轄裡參加的會議。蕭轄裡是軍方主腦,韓匡嗣是漢務之首,耶律屋質和韓德樞都是使者,但這個會議上倒是他兩人話語權最重。

耶律屋質不停詢問自己走後各方形勢,蕭轄裡除了告知敵我三方面的軍事佈局外。一句話也沒插口。

韓德樞道:“石晉的三路大軍都早已進發,中路的白馬銀槍團走得最快,但西路軍本在太原,所以來得最早,石重貴如今已經進駐雁門關了。他派來了使者,意思是要我們趕緊讓出雲州,好讓他們接掌。”

耶律屋質冷笑道:“當初的協議,是他替我們拖住天策,然後我們才交割燕雲,現在他們軍馬倒是派來了,卻隻字不提攻擊天策,直說要來接管燕雲,這算什麼盟約!”

這句話,隱隱有責備之意,韓德樞道:“按家父的意思,雲州其實不妨先給他們,一旦他們接掌雲州,自然要去承受來自天策的壓力。”這段時間他和韓延徽之間已經恢復了密集的通訊,已經能更清晰自己父親的戰略意圖。

耶律屋質雖然也是契丹族內罕有的智士,但契丹人就是契丹人,其秉性猶如豺狼,縱然有心以割讓土地來換取戰略空間,真叫他們吐出嘴裡的肉還是覺得抗拒。耶律屋質亦受這等心理影響,冷笑道:“回覆石重貴,他們必須出兵!真想兵不血刃就拿回燕雲?天底下沒這麼便宜的事!”

——————————

韓德樞微微皺眉,但看着蕭轄裡對耶律屋質的決定深以爲然的樣子,就決定不再爭下去,復問耶律屋質此行見聞,耶律屋質此刻不願多談,卻道:“天策那邊,調子定得很高。平安城在我經過時已經進入戰備狀態,似在整裝待發。”

蕭轄裡一驚,道:“莫非薛復真要不顧天時與馬力,在這馬匹不宜遠行的時節奔襲臨潢府?從敕勒川到潢水邊上,那是千里奔襲,他就不怕他一匹價值千金的汗血寶馬傷殘殆盡?”

耶律屋質道:“漢人的《孫子兵法》有句話,叫‘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先前楊易奇襲漠北,用的就是這條計謀。如今的薛復,我估計他是反過來用。”

“反過來用?”蕭轄裡問道。

韓德樞道:“耶律將軍是說,那薛復其實不想打,卻故意擺出一副要大打的樣子?”

“是,”耶律屋質道:“我要經過平安城,他肯定是預先知道的,既然知道我會到。若真的要打,反而大開內鬆外嚴,但我經過時他卻大張旗鼓,一副整軍待發的樣子,這分明是做給我看的。此外,汗血騎兵團或許還有隱憂。”

“隱憂?什麼隱憂?”

耶律屋質沉吟着。說道:“我西行其間得到了一個消息,似乎汗血寶馬換了疫病。”

屋內三人又驚又喜:“疫病?當真?”

“難說。”耶律屋質道:“但若汗血馬真的患了疫病,則薛復的很多不甚自然的舉措就都說得通了。至於真實情況如何,還要繼續試探曹元忠的底線纔可得知。就不提汗血寶馬的事情,我看張邁在秦西的作爲,應該有大振作之意。”

“大振作!”蕭轄裡微微一震,道:“那是要不顧一切強攻了?”

“不。”耶律屋質道:“既有大圖謀,所謀慮就更加長遠,既謀長遠。反而會更加穩重。所以我估摸着,從現在起,應該有一段時間我們遼、晉、唐三方,要進入一個比較緩和的時期了。”

“那我們要如何對待那曹元忠?”韓德樞道。

耶律屋質道:“待之以禮即可。”

“那他如果所要燕雲呢?”韓匡嗣道。

“燕雲,是我們釣引唐晉自相殘殺的一塊肉!”耶律屋質道:“若不是目前還需要防止汗血騎兵團進入臨潢府,需要雲州來威懾薛復北上的側翼,這雲中之地,送給天策都無妨!”

韓德樞道:“若使唐軍得雲州。晉軍得幽州,那時天策與石晉之間必然陷入內耗!我們大遼就可抽身事外。坐山觀虎鬥了。”

“正是。”耶律屋質道:“到最後最好就是這個局面,但現在雲州卻還不能給天策。且拖曹元忠一拖吧。”說到這裡,耶律屋質又冷笑道:“這也正好看看曹元忠是否着急,他若着急,那就是薛復那邊真有問題了。”

韓德樞道:“目前,我們卻可以先做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

韓德樞道:“雲州。可以先不給,但朔州,卻可以交出去無妨。”

耶律屋質一聽眼睛一亮,喜道:“妙計!妙計!汝不愧是韓藏明的兒子!”

——————————

曹元忠進入雲州的消息並非保密,很快就傳到了朔州和雁門關。

朔州如今已經被折德扆實際控制。晉北傾向於漢統的軍隊都聚集在此。不過此刻朔州的軍心卻有不穩的情況,這不是因爲契丹的威逼,實際上契丹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威逼朔州了,軍心不穩來自於朔州內部。

這個地方的軍隊,並沒有形成一個嚴格的統一體,折德扆雖然能影響各支部隊,卻無法直接控制指揮,他隻身入晉,自然也不可能進行整編。而這些軍隊,原本有很大一部分是隸屬於中原政權的,當折德扆高舉漢家大旗時,他們爲民族大義而歸附,但現在情勢卻有了新的發展——石敬瑭竟然宣佈契丹將歸還燕雲十六州,並且派遣了大軍前來接收——在這種情況下,朔州要何去何從?

雖然,如今張邁聲勢如日中,聲譽也遠較石敬瑭爲佳,但政治的事情,從事傾向於事實判斷的,晉北地區畢竟是中原政權所統轄,而石敬瑭又繼承了後唐的國統,不管張邁打出什麼旗號,說了什麼動人的言語,這就是事實,石敬瑭名聲最臭的,就是出賣燕雲,但如今他若能收回燕雲,就算不能完全抵消他的惡名,至少也讓燕雲地區的士民對他的惡感大大降低了。

至於說造李從珂的反——五代時期的人們誰在乎?

在這種情況下,石敬瑭要收回朔州,幾乎就是順理成章。

甚至朔州的軍隊,已經有打算打出大晉旗號的了。

折德扆甚至知道都有誰打算這麼做。

但是,他能怎麼辦?

衝上去把人殺了?

或許,以他的能耐能夠彈壓一時,但朔州的軍心很快就會大受打擊,甚至軍隊都會分裂。

在南晉北遼虎視眈眈之下,以朔州這點薄弱的兵力,自保都嫌不足,若是內部再亂,那是自蹈死地!

可是,要任形勢這麼發展下去,折德扆又心有不甘!

自己花了偌大的力氣,才造就如此聲勢,就要這樣將“規復故土”的美名拱手送給石敬瑭?

折德扆不甘心啊!

可就在他折德扆爲此憂心之時,一個消息如霹靂般傳來:蕭轄裡公開馳書雁門關,契丹決定先讓朔州!

——————————

——————————(未完待續。。)

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二十四章 焉耆大亂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三章 搜兵第一二八章 龍向西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一三六章 饑民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二十九章 “焉耆大捷”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一二四章 羣龍動之二第二四八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完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八十一章 亂陣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二十五章 兩筆賬之一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九十四章 疏勒往事之一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二七四章 會幟第八十八章 汗血騎兵團之二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二十章 豈有民弱而國能強!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一三七章 軒轅大會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二三一章 大遼立國之一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二二八章 國家的未來之二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七十三章 討張邁檄第四十五章 嬌客第三十四章 雄鷹再生之二第一四七章 以攻守城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十一章 圍攻焉耆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五章 元帥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一一二章 虞詐伐交第一五四章 自強而後國強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一零四章 火燎天原之一第一三四章 疏勒血戰夜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一四五章 先西后東第五十二章 畏唐威德之二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九十六章 疏勒往事之二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二七七章 君威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十三章 回紇使者第五十六章 揭羅大戰前夕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一五五章 激戰!
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四十八章 漢宣定胡碑之二第二十四章 焉耆大亂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三章 搜兵第一二八章 龍向西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一三章 河西五都尉第一三六章 饑民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二十九章 “焉耆大捷”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一二四章 羣龍動之二第二四八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完第三零三章 最後的陰謀第八十一章 亂陣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二十五章 兩筆賬之一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一一五章 交心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二一一章 鐵獸猙獰之二第二十二章 割地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九十四章 疏勒往事之一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二七四章 會幟第八十八章 汗血騎兵團之二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二十章 豈有民弱而國能強!第一二三章 將誅第一三七章 軒轅大會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二三一章 大遼立國之一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二二八章 國家的未來之二第二三三章 毀家爭勝第一三八章 晉北鉅變第七十三章 討張邁檄第四十五章 嬌客第三十四章 雄鷹再生之二第一四七章 以攻守城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十一章 圍攻焉耆第一零四章 血性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三十五章 車陣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五章 元帥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突破藥沙河第二十六章 冤獄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三章 將與令公會獵於龜茲焉耆間第一一二章 虞詐伐交第一五四章 自強而後國強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三十二章 套問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一零四章 火燎天原之一第一三四章 疏勒血戰夜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三十九章 四面襲擾之一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一四五章 先西后東第五十二章 畏唐威德之二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九十六章 疏勒往事之二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一三四章 攻佔之後第一五九章 這邊的家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二七七章 君威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十三章 回紇使者第五十六章 揭羅大戰前夕第十三章 真命雄主第一五五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