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年正鑑》載
秋馳二十七年,浩陵帝荒淫無道,廢禁例七條,罷朝三月有餘,斂民賦以修酒池肉林,民怨四起,各地騷亂頻發。
草莽英雄卓信於東川舉伐浩之義旗,以上官雄爲將,組衛羽軍,招賢納士,羣豪影從,百姓擁戴。其勢之盛,浩軍不敵,棄中原帝都退居關中。
次年夏,江南百姓不堪奴役之苦,農夫周裕振臂揭竿,集江南有知之士、有勇之夫,起兵北伐。關中異姓王易政兵變,與江南農民軍聯手反帝,上官雄將衛羽軍增援。烽火三月,三路大軍兵臨城下,帝知局無可逆,遂以城降,自刎於城門之下。
卓信據中原肥沃富饒之地,自立爲王,定國號衛,以東川爲都。開國功臣上官雄武藝超羣,精奇門遁甲,善五行八卦,其下衛羽軍,所向披靡,以一當十。
ωωω●т tκa n●c o
關中爲易政所據,建寧國,改隨安爲信陽,定爲國都。雖無上官雄輩之驍將,然其兵將英勇善戰,精騎射,又以有知之士輔國,勢盛。
江南一帶自古以長江爲天險,水網四通八達,易守難攻。周裕據之,建楚國,以江鄆爲國都。物資豐腴,兵善水,佔盡地利人和。
衛之驍將,寧之精兵,楚之天險,令三國各有其長,相攻不下,形成鼎足之勢。
大浩皇朝滄桑二百七十年,歷九代,至此終結。
舊曆廢,民間始以公陽曆紀年。
(二)
公陽六年,衛寧兩國長達兩年的戰火以衛國的勝利宣告終結。
臘月初一,衛國都城東川城門大開,百姓夾道迎接凱旋歸來的軍隊,宮城下,衛國公一身朝服,率領着文武百官早早候於此地。
將士英氣煥發,戰馬精神抖擻,衛國的最強軍隊,凱旋歸來!
然而夾道的百姓並未歡呼擁戴,他們或是低頭沉默,或是小聲啜泣,或是滿臉惆悵,不約而同地朝隊列前方的兩具棺槨下跪磕頭。
上官家的兩位將軍,爲國捐軀,死得其所!
軍隊行到宮城方纔停下,兩具棺槨格外刺目。
衛國公步子穩了穩步子,走到棺槨旁,半晌,嘆了口氣,道:“上官啊,前方傳來你父子二人 戰亡的消息,孤不信,沒想到你們真的……你不是答應了孤會好好回來的嗎?衛羽軍傷亡慘重,若不是你二人,也不可能獲得這次凱旋,沒有了你,孤怎麼辦?衛國怎麼辦吶……”
“王,小心身子。”內侍上前扶住他。
衛國公推開他,朗聲道:“愛卿們,爲衛國的英雄,獻上至高至誠的大禮,送他們上路!”
衛國公福生,百姓下跪,那是衛國史上,給一國功臣的,最高敬禮!
轉角處,不知何時佔了位婦人,一身白衣,牽着個同樣穿着白衣的五六歲的小姑娘。
見衆人大禮行畢,她牽着小姑娘緩緩上前,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甚至沒有淚,只是一步一步,沉穩地走向兩具棺槨。那裡面,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
朝衛國公行了個大禮,她將兩具棺槨帶回府邸,帶回……家。
(三)
公陽六年臘月初七,上官家兩位將軍頭七的夜裡,將軍府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連天,整個都城亮如白晝。
上官家的夫人,在大火中,在棺槨旁,在自己女兒面前,拔劍自刎,被紅色的火焰吞噬。
大火直到天亮才撲滅,將軍府前,圍了不少老百姓。
昔日威武堂皇的將軍府,被一把大火燒得只剩下灰燼。
衛國公親自過來,入眼,便是如此一片狼藉。
官員見大王過來了,連忙上前俯首作揖,稟報道:“大火燒了足足三個時辰,整座將軍府現在已經成了一座廢墟。將軍府的下人們都逃出來了,發現了兩具屍體,一具是上官夫人的,還有一 具女屍,應該是府裡的奶孃的,聽下人們說奶孃去房裡抱兩個孩子,自己卻沒有出來”
衛國公點點頭,表示知曉,擺擺手讓官員退下。
四下打量了一番,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看到了兩個小姑娘,緊緊抱在一起,臉上是大火的餘燼,看上去有些髒兮兮的,但不妨礙辨認出小巧的五官。
年紀小一些的那個,便是那日出現在宮城的小姑娘,上官家的小姐,上官寧。
大一些的那個,聽聞將軍府的奶孃前來投靠的時候帶了個女兒,上官夫人見她乖巧,便給了自家女兒作丫環,想來便是她。
衛國公走到她二人面前,蹲下身子,伸手擦去上官寧臉上的灰,牽起她的小手,這才發現她的手上,緊緊拽着一塊桃花形的紅玉佩。
“寧兒可有傷着哪裡?”
上官寧一言不發地看着他。
“寧兒不認識我?”
上官寧輕輕的點了一下頭。
衛國公摸了一下她的頭,和聲道:“既然認識,那我帶寧兒到宮裡去住,可好?我宮裡的馥瑧公主也和你一般大,你們可以一起玩兒,怎麼樣?”
“那我可以帶上紅絡一起嗎?”她看了眼身邊的小姑娘。
衛國公笑了笑,再次摸了摸她的頭,道:“自然可以。”
上官家一門忠魂,兩位將軍戰死沙場爲國捐軀,上官夫人殉情而死,如今只剩下小女孩孤苦伶仃一個人,於情於理,都應該照拂。
這樣的傷痛,本不該她一個小孩子來承受。
翌日,衛國公頒下聖旨,鎮北大將軍上官雄爲開國功臣,護國有功,追封忠義候,加一品官爵,其夫人鄭氏忠貞不渝,追封一品夫人,合葬烈陵。上官雄之子上官平,征戰沙場保家衛國,追加官爵,葬烈陵。上官家遺孤上官寧,封莞寧郡主,享皇家尊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