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教學署

伴隨着騎兵軍的趕赴武關,其餘幾支軍鎮也有了小小的變動。

第一軍換防至澠池駐紮,同時開墾荒地,作屯田之舉。第二軍駐紮藍田大營,於南部谷中準備屯田事宜。

第三軍駐紮武功,亦是開始屯田。河西第四軍補滿兵員,繼續駐紮狄道,於此屯田。同時,由第四軍軍將、河西都督蘇則,籌備涼州各郡郡兵整頓工作,組建涼州守備軍。

按照高誠的打算,一般城池不再設立郡國兵。鄉鎮亭裡自然是不需要兵力駐防,而縣邑之中則有當地官府組建衙役,負責城內治安即可,包括一郡郡治。

而守備軍則分兩師分別駐守要地,軍部設立與本州州治。各處要塞險隘,酌情安排守備。逢遇戰事,各縣邑抽調丁壯,向最近守備師靠攏,等待其餘各軍救援。如似匪徒賊寇,衙役不能平定後,報之守備軍,由守備軍處理。

於此同時,各郡縣皆籌建守備所,每逢夏冬閒暇之際,抽調當地適齡青壯,集中訓練戰陣。

涼州守備軍的防務很簡單,一個師負責河西四郡,一個師負責金城、隴西、漢陽、安定以及北地等郡。

其中,主要還是北地郡,這裡毗鄰草原,鮮卑隨時可能有犯,不得不防。

軍事上的一些調動還是比不上現在長安城內的大張旗鼓。

經高誠與鍾繇等人商議數日後,決定使各縣籌備縣學,置學師。郡治則籌建大學,置學官。鄉邑依舊以庠序、家族私學爲主,置學令。

同時,一條政令下達,才使得長安有些風起雲涌。

庠序、私學者,需考校《孝經》、《論語》擇其優異者入縣學。非縣學出身者,不可參與考校《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書,不可入大學。非大學出身者,不得考校五經、算術,不可入太學。非太學出身者,不得考校六藝,不可入朝堂。各學考校,皆依設科射策之法。

入學要求很低,根據學子年歲,以用適齡之學。不交學費,僅需予師長以束脩之禮即可。此外,於國相府籌建教學署,設博士祭酒,比兩千石。博士丞、令,比千石,掾屬比八百石。教學署負責全國學校事宜,一應開銷皆出國相府,地方官員不得干涉。

立學一事,困難重重。

這一點高誠很清楚,尤其是師資力量的不足,缺乏大量的地方學官、學師以及學令。甚至連太學的博士,也非常缺少。

但是,早定下來沒有錯。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學官、學師、學令,皆是國官,俸祿依次爲比八百石、比六百石、比四百石。

目前只能看看是否可以招斂衆多學子,來充當中底層師資力量。等到日後,再籌建師範學校。

還是那句話,先把架子搭起來,有的是時間來補。反正教育一事,乃百年之業,非是短短數年就能搞定的,慢慢來就是了。

這一通整頓,尤其是入學資格、做官資格的詔告一出,讓世家頓時遍體生寒。

教育的發展,對世家的威脅是最大的,沒有之一。世家之所能夠依靠世代爲官,保證家族的興盛,最關鍵就在於其掌握着知識。

不可否認,世家子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貧寒子弟很難與其爭鋒。

因爲這個時代,貧窮的人根本接受不到教育。別說那些黔首了,就算是寒門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也大大低於世家子弟。

誰也不知道王上是不是被封王建國的喜悅衝昏了頭腦,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另有籌謀。

但世家肯定不會坐觀事態超控。

涼州世家的代表人物楊衡沒有說話,因爲不論事態如何發展,楊家只要緊隨姜氏,靠攏在王上身邊,那就一定不會出錯。

再者說了,楊衡可不認爲那個一向被人認爲武夫的王上,會沒有腦子。這種招惹世家的舉動,其肯定有後手來防。

所以,楊氏摻合什麼?

楊衡很聰明,當之前王上對涼州世家有微詞的時候,自己就派楊阜到長安爲質。當楊阜迎娶大漢翁主的時候,楊衡便知道王上將先前的事揭過了。

委以自己內史要職的時候,楊衡二話不說,帶着楊氏嫡支,落戶長安。以前不比現在,涼州世家對於王上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了。現在的涼州世家,對於王上來說,更多的是用來平衡朝堂的權利罷了。

楊衡沒動,關中世家代表人物韋端、杜翕來了。

兩人於宣德殿覲見,呆了整整一個下午。

出來後,面帶笑容,彷彿打了一場大勝一般。

高誠看着兩人的背影,也是面帶笑意,自己已經贏了。

將那些大大小小的學官、學師、學令交給關中世家,自己穩賺不賠。現在只有世家,才能拿出這麼多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來充當大周國的師資力量。

教育交給世家,高誠不怕。因爲即便是再過個一千年,教育依舊只能由世家來充當先鋒,因爲只有他們擁有如此龐大的教育能力。

即便是科舉制鼎盛時期的明清兩朝,皇室依舊掌握不了大半的教育權利。甚至只能掛個皇家的名頭,搞個天子門生的噱頭,來爭奪人才。

結果嘛,不言而之。

但,先前已經說過,教育的普遍,纔是導致世家基礎崩塌的第一步。

高誠能想象得到這些世家,會如何利用教育權利,來將那些優秀才子納爲己有,爲家族鼎盛添光添彩。

可是,這些人,最終還是要步入朝堂,不然世家要他們何用?

只要進了大周的朝廷,當了大周的官,得利的不還是大周嘛。

皇權受到壓制?

不,以常理言之,皇權在朝堂擁有更大的權利。只要君主手腕夠硬,皇權就不會成爲弱勢一方。

再說了,就算不搞教育這嗎事,朝堂不還是照樣爭權奪利嘛!

甚至,教育的普遍,只會導致世家的力量,漸漸被人數更多的寒門子弟取代,從而漸漸轉變爲黨爭,進一步縮小世家的影響力。

何況,對付世家,一個普遍教育怎麼能夠,以後還有大招等着呢!

第642章 刺殺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281章 請才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126章 姑臧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662章 諸事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283章 絕食流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608章 廟算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897章 轉戰第584章 戰起第676章 逐利第29章 御兵驅蠻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6章 大權旁落第95章 北軍抵洛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488章 無題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919章 抵關第471章 話馨語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915章 定略(下)第537章 對峙第51章 朝會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9章 逃!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923章 江油城第645章 王氏第736章第53章 兵發關東第771章 制略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475章 休屠各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912章 破勢(終)第659章 科舉第547章 內亂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828章 進軍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543章 並國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60章 長社大勝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669章 退兵第378章 軍民一心第676章 逐利第660章 論第580章 謀劃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427章 緣起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671章 夜市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57章 退保長社第85章 夜入神都第768章 借卒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643章 休整第70章 帳內威逼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60章 長社大勝第768章 借卒第476章 訂盟第761章 辯計第608章 廟算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813章 計議第253章 殤第663章 援兵
第642章 刺殺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281章 請才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126章 姑臧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662章 諸事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283章 絕食流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608章 廟算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897章 轉戰第584章 戰起第676章 逐利第29章 御兵驅蠻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6章 大權旁落第95章 北軍抵洛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488章 無題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919章 抵關第471章 話馨語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915章 定略(下)第537章 對峙第51章 朝會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9章 逃!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923章 江油城第645章 王氏第736章第53章 兵發關東第771章 制略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293章 刀兵將動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475章 休屠各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912章 破勢(終)第659章 科舉第547章 內亂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828章 進軍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543章 並國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60章 長社大勝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669章 退兵第378章 軍民一心第676章 逐利第660章 論第580章 謀劃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427章 緣起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671章 夜市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57章 退保長社第85章 夜入神都第768章 借卒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643章 休整第70章 帳內威逼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60章 長社大勝第768章 借卒第476章 訂盟第761章 辯計第608章 廟算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813章 計議第253章 殤第663章 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