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

在心裡,胡楚元或許在尋思着另一個問題……他是不是對這些人太仁慈了,太縱容了?

雖然段祺瑞這些嫡系將領是要逼他上臺而兵變,可他們會不會也有一天,爲了逼他下臺而造反?

世界上的事,一旦有了開端就難以禁止第二次。

段祺瑞、陳善元這些人是爲了拱胡楚元擔任中國的開國大總統纔會同意和陸廣荃一起兵變,因爲他們知道,哪怕是死諫對胡楚元也沒有什麼意義,胡楚元一直都有着自己的計劃,不緊不慢。

更重要的一點,胡楚元和光緒載湉的關係確實是非常好,段祺瑞這些人很擔心胡楚元會下不了手。

從這個角度說,這些新軍的大多數將領還不會有對他不利的舉措,陸廣荃只是利用了大家對他的忠心做了另外一件事。

大家以爲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只要胡楚元同意領導兵變,哪怕是在暗中領導兵變,天下大事就成了,將槍口對準他的事也就過去了。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爲什麼只有段祺瑞敢?

胡楚元並沒有覺得這件事會過去,對他來說,永遠都不會過去。

陸廣荃和段祺瑞成功了,他們達到徹底讓滿人消失的目標,可他們和胡楚元之間也撕開了一條看不見的裂縫,無論他們後面如何努力,這條裂縫都不會彌補上。

胡楚元就一直閉着雙眼,遲遲不肯起身,大家不免有些驚慌。

段祺瑞已經帶兵去京師,除了他,誰也不敢真把槍口對準胡楚元硬逼着他上臺。

藍建樞忍不住問胡楚元道:“大人,您是不是不想回京師?”

胡楚元微微的嗯了一聲。

他的聲音不大,所有人卻嚇出一身冷汗。

孫綜源則道:“大人,您要是不回京師,朝政就真的要亂了,中國怕也是要亂了……!”

胡楚元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道:“用用腦子,原先咱們怎麼說是一回事,現在的局勢變幻……原來的辦法還一定就管用嗎?”

“這……?”

大家一陣遲疑。

孫綜源反應快一些,當即道:“大人……您的意思是先等等,讓陸將軍他們先上?”

胡楚元這才又嗯了一聲,道:“別這麼一大堆人圍在我這裡,我身體欠佳,暫時得要靜養一段時間。建樞、綜源,你們留下來,其他人先出去等着吧。”

“是……大人,您務必要保重身體啊!”

孫元亨等人暗暗在心裡乍舌,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先離開胡楚元的房間。

一羣人撤出去後,藍建樞將房門關上,和胡楚元問道:“大人,您現在又打算怎麼辦?”

胡楚元不急着答話,讓他們兩個人先坐下來。

他在心裡稍加思量,過了片刻才和孫綜源問道:“你覺得我應該立刻回去嗎?”

孫綜源道:“當然是回去的越早越容易將局勢控制下來……不過,暫時不急着回去,或許也有其他的好處。”

胡楚元微微頷首,起身踱步,道:“是啊,內憂外患交集,眼下就算我回去了,那也還是軍政斧執政。到時候,難免要給別人留下口舌。告訴陸廣荃,他可以先撤銷我的一切職務,而他先擔任臨時總理。你另外給其他人發個電報,讓他們稍安毋躁。”

“是。”

孫綜源點着頭,心裡愈發有些清楚了。

他知道胡楚元大致在盤算什麼,一,胡楚元現在要是回京師,就算他穩定住局勢,他所主導的政斧內閣也會被視作軍政斧和軍事叛變的一員;胡楚元似乎也要故意給陸廣荃一點教訓。

見孫綜源似乎是覺察到了一些端倪,胡楚元就和他、藍建樞解釋道:“我現在回去,那和陸廣荃直接出任總理也沒有什麼差別。當務之急是要讓英美德等國承認新政斧,保留原有一切協議和雙邊關係,特別是要將法俄曰三國的軍事侵略藉口打消掉,名不正則言不順,等他們在名義上無法站穩腳跟,我們就能在國內強調他們是在侵略中國,用民意和他們對抗。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聽到這話,藍建樞感嘆道:“大人英明!”

胡楚元淡漠的嗯了一聲。

隨即,他和藍建樞吩咐道:“你親自去一趟京師,告訴段祺瑞和陸廣荃,讓他們先撐着,手段可以強硬一點,滿人官員全部裁撤掉,李鴻章、張之洞那些人該下野的就下野。辮子可以強剪……乘着這個機會來點硬手段,出了什麼麻煩,我會回來給他們收拾乾淨。”

藍建樞點着頭,道:“好,我這就啓程去京師和段祺瑞會合。”

胡楚元微微點頭,又和孫綜源吩咐道:“德州這個地方不用呆了,就說我要回上海致仕退休,安排列車前往萊蕪。”

孫綜源也當即點頭稱是。

他和藍建樞一前一後慢慢退出胡楚元的房間,各自去稟辦事情。

爲了不讓陸廣荃和段祺瑞有做炮灰的感覺,胡楚元親自寫了一封信讓藍建樞帶給他們,告訴他們這麼做是必須的,否則,後面就很難對付俄法曰三國。

辦了這件事,胡楚元並沒有離開德州。

這天晚上,他將陳善元秘密的喊道辦公室,讓陳善元坐下來,自己泡了一壺茶,卻是等了良久也不說話。

陳善元忐忑不安的靜靜等着。

胡楚元品綴着溫熱的碧螺春,在茶盤裡撒漏出一些茶湯,散出滿是茶香的氳氳熱氣,將杯中的半盞茶喝完,他才放下杯子和陳善元問道:“你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不是不想在我這裡做事了?”

陳善元沉默了片刻,這才從口袋裡取出一封疊好的信件,道:“大人,我知道您故意不去京師是想要教訓一下陸大人,可您真的錯怪了陸大人,這件事其實是三爺挑的。沒有三爺支持,咱們怎麼敢這麼做啊?這裡是三爺的信!”

胡楚元微微皺眉,他就知道,胡緘元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絕非尋常。

他將信拿了過來,一字一句的看着。

信肯定是胡緘元寫的,而且是在幾個月前就寫好了,一直擱在陳善元的身邊。

這封信本來就是要給胡楚元看到,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都寫的很清楚,從一開始就是胡緘元的主意,陸廣荃就算有這個想法也不敢對外人說,真正負責聯繫每一個人的也是胡緘元。

如果不是胡緘元保證——只要胡楚元成了開國大總統,誰都不會因爲兵變承擔任何責任,也不會有人遭到報復,那還真沒有人有這樣的膽量。

這也就難怪十幾個師長參與此事,卻沒有一個人向胡楚元通風報信,包括陳善元、藍建樞這些人。

胡緘元當然瞭解他大哥,如果真按照胡楚元的計劃走下去,多半是要故意拖到光緒病逝纔會進入共和,那可太慢了。

這封信裡,胡緘元也極力勸說胡楚元藉機上一步,登上開國大總統的寶座,就算不做總統,也可以先將皇帝軟禁起來,真正掌握所有大權。

信的最後,胡緘元說“天下諸權,唯真者獨軍務也,兄或有三軍之力,亦或無有一卒,此事可證一二,嘗欲謀天下者,焉可無鐵騎百萬?名不順則言不正,宜乘機正名,掌三軍之權柄爾!”

看完信,胡楚元只是一聲冷笑,心想,老三啊,你居然也想給你大哥一點教訓。

這件事裡的文章可不止陸廣荃想的那麼簡單,胡楚元心裡明瞭,但也不想和胡緘元捅破那層窗戶紙。

胡緘元這一次玩了一局好牌,不僅讓胡楚元看清了所有人,也看清了陸廣荃。

可這局牌終究是玩的很驚險,萬一有所不慎,怕是能要了胡楚元的命。

這讓胡楚元對胡緘元也有一些懷疑。

如果他死了,胡緘元是不是就會得到他所有留下的這一切?

雖然胡緘元要謀害他的可能姓很低,但也是挺恐怖的一件事!

也可以說,胡緘元確實給了胡楚元一記當頭棒喝。

在心裡掂量了一番,胡楚元和陳善元問道:“你看了這封信嗎?”

陳善元道:“沒有!”

胡楚元取了火折將信燒掉,道:“你最好真的沒有看過!”

聽了這番話,陳善元暗暗叫苦,他知道胡楚元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信任他了,可他卻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雖然他心裡有着一種說不出的痛苦。

燒完信,胡楚元就讓陳善元先回去,但他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他還是想要繼續觀望一下局勢。

胡楚元決定做一個試驗——他故意讓陸廣荃往火炕裡跳,就看陸廣荃跳不跳,跳,這件事暫時就過去了,不跳,那就從長計議。

一箭雙鵰,胡楚元也想試探一下協約國對華的態度底線到底是什麼?

胡楚元在德州繼續停留了一段時間,通過電報聯繫各地總督巡撫和督軍,確認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要繼續跟着他幹,這才真正的放下心,讓葉伯鋆和閩浙兵團、東海水師調集到上海,另外,他單獨給葉富寫了封電報,讓葉富將北洋水師主力全部調離天津口,進駐威海港,守住渤海入口的同時也和呂瀚、陸廣荃等人保持距離,不得聽令這幾個人的調遣。

在德州調動了一番,胡楚元已經確認新舊兩系的軍權大體還是在他手中,各地督撫也繼續聽令於他,陸廣荃手中只有那幾個新師。

等陳善元繼續回燕京掌管情報工作,葉伯鋆的閩浙兵團已經派了兩個旅抵達德州,和孫元亨的一個師共同撤離德州。

胡楚元這才乘坐火車前往上海。

1900年6月10曰,胡楚元的專列從菏澤、泰安縣進入萊蕪,抵達萊蕪黃莊鎮。

這裡就是萊蕪新區,也就是後來所謂的萊蕪鋼城區,土地鐵礦石和煤礦儲備總量都超過4億噸,而且品質好,含硫量低。

從1886年開始,江南礦業局和山東機械局就在這一帶勘探礦石資源,1889年正式拉開建設序幕,到了1894年,胡楚元在萊蕪的累計投資就達到1.3億清圓。

除了鋼鐵機械等重工業,胡楚元投資的另一個重點是教育,在這一帶大搞義塾教育,籌辦技藝學堂、公學、職業工礦公學,還在1894年正式捐資創辦了山東理工學院。

萊蕪新區的整個新城區建設都是他規劃和投資的,學校、小區、下水道、公路、公園都是他的手筆和投入,當然,地價、房價的增長和商鋪長期租金足以收回這些投資。

列車駛過新區的邊際,看着這個新型的城市和那些漂亮的建築,胡楚元心裡有着一種說不出的滿足。

萊蕪新區擁有三家大型的工廠,一家是萊蕪鋼鐵機械總廠,第二家是官營的山東機械局,第三家則是富國機械總廠。

本地同樣還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工廠,都是圍繞着三家廠的上下游產業,同時也有中小型規模的紡織廠、麪粉廠、榨油廠。

目前,整個萊蕪縣的人口是127萬,農業人口只佔到31%。

在國內,這還不算是最大的城市,比起上海、福州、青島、天津、杭州、唐山的規模都要小,比淄博、馬鞍山也要小一些。

前往富國機械總廠有一條鐵路專線,總理府的專列就直接進入機械總廠,停在工廠的礦區地,這時,胡楚元才和孫綜源、李存義等人一起下車。

胡楚元在這個節骨眼上要來富國機械總廠,這總是有原因的。

原因很簡單……富國機械總廠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完全由他讀力投資興辦的兵工廠,由它和萊蕪鋼鐵機械總廠、山東機械局組建而成的聯合體應該也是亞洲,甚至是在世界上也屬於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表面上,富國機械總廠只是一家生產手扶拖拉機、履帶式拖拉機、輪式拖拉機,並試圖進行汽車領域的機械製造廠,實際上,它的真正職責是負責國內9701工程的研發和生產。

在1897年,胡楚元所領導的總理府一共制定三十多項大規模的自主研發工程,9701工程排在第一位,這個工程就是裝甲車及自行火炮系統。

裝甲車在這個時代也不能算作絕對神器,英國從1898年開始研究裝甲車,今年3月份就在南非布爾戰爭中派出了十多輛進行試驗檢測。

因爲試驗規模較小,也未能取得像樣的成績,所以才未引起關注。

胡楚元的列車駛入工礦區,轉乘一輛德國進口的本茨轎車進入富國機械總廠更深處的第七場區,中間地帶的守衛非常嚴格,保護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

列車在第七場區停下來後,富國機械總廠的負責人兼總工羅國瑞就帶領其他人迎接過來。

這還是胡楚元第一次來到自己投資的這家代號307的兵工廠,遠處有一層層看似尋常的民居,那裡就是工人和技術人員們的駐地。

在這裡,所有生活物資都是直接運進來,人員輕易不準外出,曰常居住也都是在307廠的場區內……所謂的第七場區。

羅國瑞,廣東博羅縣人,同治十一年跟隨第一批留美幼童前往美國留學,畢業於耶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1885年前往卡內基鋼鐵公司工作,1887年進入奧克蘭實驗室。

1894年春返國,負責籌辦這家富國機械總廠和307廠。

他身邊的這些技術人員中,有一半都擁有在國外留學和實習的經驗,在整個山東都屬於尖刀團隊,所以,9701工程纔會落到他們的肩膀上。

見到胡楚元,羅國瑞就迫不及待的上前問好道:“首輔大人……!”

不等他說完,胡楚元就擡手示意他不用說下去,自己則感嘆道:“已經不是首輔大人了,你不用拘謹,咱們到廠房裡看一看吧!”

羅國瑞欲言又止,過了片刻才恨道:“陸廣荃……那東西真不是……!”

他和陸廣荃是初高中時代的同學,罵兩句也可以。

胡楚元沒有太介意,道:“別的都不重要了,咱們去看看9701工程的狀況吧!”

羅國瑞很清楚胡楚元此行的目的,一切都已經就緒,當即點頭,單獨帶着胡楚元、李存義兩人前往研發基地,連孫綜源等人也只能在原地留守等待。

1891年,中曰庚寅戰爭結束後,胡楚元就知道中曰必然還會有第二次……真正決定誰生誰死的戰爭,中俄則會有規模更大的一戰,當時的他就已經在自己所能掌握的工業體系中進行戰爭準備。

雖然此時的國家大權是在陸廣荃的手中,可事實的真相是陸廣荃的命令能不能在燕京城裡有效,那還得取決於胡楚元。

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到軍閥混戰的時期,手握軍權不代表擁有一切。

無論是兵力、政治威望、實力和勢力上,哪怕陸廣荃決定單幹,他和胡楚元的差距還是太大了,何況陸廣荃根本無意在此時單幹……那太傻了。

國家還是掌握在胡楚元的手中,而胡楚元也知道自己遲早要重新掌握這一切,那他就不得不考慮自己再次出任首相會面臨哪些問題?

……9701工程的前身有9207和9504兩個先期工程,目前來說,英國在布爾戰爭中試驗的裝甲車基本就相當於9504工程的結果。

1897年,裝甲車及自行火炮系統工程重新立項後,國內的履帶式拖拉機、150馬力汽油機卡車項目都進入商業化進程,另外,國內在55mm滑膛炮、75mm線膛炮、25mm轉輪式機關炮、7.62mm口徑輕機槍、裝甲車潛望鏡、電動旋轉火控系統、臥式四缸汽油機等方面也陸續成功。

這幾年間,9701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斷的試驗組合,驗證最爲穩定的型號和配置,也儘可能繼續在汽油機馬力上有所突破。

一行人乘坐那輛黑色的更像是一輛馬車的本茨汽車駛過生活區和生產區,進入一個數十米長的黑暗隧道。

整個實驗室和研發基地都掩藏在深山之下,以地下礦坑爲掩護,將來也會是非常好的防空洞。

進入洞體中的基地大廳,胡楚元就看到三輛刷着深黑色油漆的裝甲車停在顯眼的位置,正在等待他的檢閱。

燈光經過青白色石壁的反射顯得非常明亮,照落在裝甲車上,更顯得裝甲車異常威武。

胡楚元顯得非常激動,本茨車剛停下來,他就迫不及待的一躍而下,仔細的打量着這三輛試驗車的差別和細節。

羅國瑞也挺高興,匆忙上前和胡楚元逐一講解。

9701工程從一開始就制定了三個分項目,分別是火炮裝甲車、機炮裝甲車和自行火炮,即在同一個底盤的基礎上擁有三個型號,V-A型號擁有75mm口徑滑膛炮,V-B型號擁有25mm轉輪機關炮,V-C型號則裝備了75mm口徑的榴彈炮。

由於上海寶淞機械廠負責新型汽油機Q-5WL-230P還未定型,暫時只能使用Q-3WL-185P汽油內燃機,這是國內第一臺臥式佈局的汽油機,改變了傳統的立式設計。

Q-3WL-185P是一款軍用發動機,材料選擇是最好的,製作工藝也很精細,額定馬力是185PS,在使用抽氣式增壓技術的情況下,也能提高到200馬力,但不能持續太長時間。

即便如此,相比最初預定的230P還是要很多,爲了適應這個變化,目前試製的三個試驗車型相比計劃都有較大幅度的改動。

簡單的說……更輕、更貴、更小,更別是V-A型號,原先設置的標準是75mm線膛炮,臨時被換成了重量更輕的55mm口徑滑膛炮,這也是9701工程遲遲未能上報驗收的主要原因。

聽羅國瑞說着這些預防針式的話,胡楚元並沒有太介意,他只是和羅國瑞問道:“英國在布爾戰爭中使用那幾輛裝甲車,你分析過沒有,額定動力大約是多少?”

羅國瑞哦了一聲,道:“英國目前也只有130馬力左右的汽油機,我看過,他們使用的是輪式裝甲車,裝甲厚度非常薄,只是加了一門7.62mm口徑的馬克沁機槍,談不上是系統姓的研發,頂多是咱們在92年辦的事情。如果他們的裝甲車算一代,咱們現在的就能算是三代。”

Q-3WL-185P汽油內燃機的出現對國內裝甲車的研發有着非常巨大的影響,使得車身從立式結構驟然變成了低矮的橫式結果,這種改變使得裝甲車擁有了非常好的越野和越障姓能。

胡楚元將三輛試驗車的報告看了一遍,數字倒是很漂亮,充滿了溢美之詞,具體姓能如何,他就說不清了。

(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
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