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節 南京條約



鎮江一陷落,漕運便告急,江南八省的糧餉以及兩淮的鹽都無法運到北京去,沒有糧餉官員們的俸祿,士兵的軍餉,都沒有着落,整個帝國就有崩潰的危險。道光着急,三大臣伊里布、耆英、牛鑑比皇帝更着急。鎮江是在他們的手中失陷的啊。而且英軍一進攻,鎮江連一天都沒有守住便丟掉了。這與他們在戰前,信誓旦旦的死守鎮江,完全不同。三人爲了委過,極力吹捧鎮江守軍如何的英勇,副都統海齡自殺又是如何的悲壯,總之一句話,不是臣不行,而是敵人太厲害。

道光有感於海齡的英雄事蹟,下旨給海齡封了一個"民族英雄"的稱號,優爲厚撫。

但這無濟於是,鎮江必須趕緊光復,派誰呢?

此時,無論朝野,大家心中都明白,想要光復鎮江非"光頭軍"不可。但是,光頭軍已經名震天下了,整個浙江北部都成了她的地盤,如果再將光復鎮江事交給他,那麼光頭軍的勢力將延伸到蘇南。假如"光頭軍"光復鎮江之後不走,強留在鎮江,那豈不是將朝庭的咽喉交給一支居心叵測的軍隊?照這樣下去,朝庭恐怕都不得不聽光頭軍的指揮了。

所以,朝庭從戰略上的考慮,絕對不會將這個任務交給光頭軍。

朝庭是這麼想,伊里布、耆英和牛鑑也這麼想,但形勢又逼得他們不得不做出違心的選擇。如今的天下,除了"光頭軍",還能有哪一支軍隊,可以"光復"鎮江呢?

八旗?綠營?鄉團?在洋槍洋炮面前,全都不頂事啊。

道光帝終日發愁,長吁短嘆。菜飯不思,身體越來越弱,顴骨越來越突出,其臉形都變成了葫蘆狀。看上去,形同一具殭屍。

調到尚書房成爲皇帝近侍太監的張勝之,倒是有了主意,但苦於《大清律》--太監不得干政,干政就是死罪。無法在皇帝面前明說。

這一日,他想了個辦法。在打掃完尚書房後,沒有退出去,而是候在一邊。道光帝入房批閱奏摺時,見到了他。

這些日子,道光帝越來越覺得離不開這個張太監了。張勝之在六千太監羣中,絕對是鶴立雞羣的一個,他留給道光帝的印像,全都是好印像:氣宇軒昂,談吐文雅,赤膽忠心,辦事牢靠。

不過,道光帝稱得上是個"明君",兼之閱人無數,對人性的瞭解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雖喜歡這個張太監,但並不寵他。見其沒退走,這樣他就有可能在自己批閱奏摺的時候,或者接見大臣時,看到或者聽到大清朝政,於是黑了臉,龍顏大怒,道:"該死的奴才,你爲何還在此?不要以爲聯最近寵你,你就恃寵而驕了,太監偷聽軍國大政可是死罪,你可知道?"

張勝之嚇得面如金紙(裝的),跪了下去,汗如雨下道:"奴才知罪。奴才見聖上,日夜興嘆,茶飯不思,形銷骨立,心想定聖上定是爲國事發愁,卻又不知是何爲事,故而走了神,忘記退下去了。"

道光帝聽張勝之這些話,以還爲他不知道天下的事,只是出於忠心,所以沒再責怪他的過失,而是仰天長嘆道:"天下臣工若是都如你這般爲聯分憂,聯何憂之有?英夷自前年作亂以來,從廣州打到福建,又從又福建入侵蘇浙,每到一處,攻必克,戰必勝,大清雖有百萬雄師,卻束手無策,空糜朝庭餉銀。實在是可恨!前幾日又丟了鎮江,至使今年漕糧不能北運,天下震動!可恨,可恨!"

"皇上,英夷都是三頭六臂麼?爲何王師束手?"張勝之故意裝傻。

"船堅炮利爾!"道光帝可不承認是體制問題,和那些膚淺的官員一樣,還以爲只是槍炮不如人。

"皇上,爲何大清不能學英夷的制軍之道,購洋槍洋炮,編練新軍,師夷長技以制夷呢?"張勝之趁機說出了他的建議。

"放肆!大清乃天朝上國,學夷人做法,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了去!?"

張勝之連連嗑頭,謝罪。

道光揮手讓他退下去。

張勝之走出尚書房,心想,編練新軍的概念已經在道光帝的心中播下了種子,雖然現在他沒有采納,但是

道光帝是想有所作爲的明君,那顆種子一定會在他的心中發芽生長。

當朝庭重臣,個個束手無策的時候,遲早會接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如此,在軍隊裡混的兄弟何博就有可能因爲懂西洋操典而被重用了。自己再於道光帝身邊再活動活動,提升他不難。再加上已經有了舉人身份的兄弟沈天樂。就能形成中央、地方、軍隊三頭局面。假以時日,三人互相支援,要掌握這大清江山完全是有希望的。

十幾日後,道光突擊檢閱了皇家禁衛軍--"九門"軍隊。神機營、步兵營、驍騎營、親兵營、前鋒營等五大兵種,全都沒有準備,結果手忙腳亂,出盡了洋相。射擊科目十有九脫靶,武進土出生的統領竟然從小就是個跛子,騎兵操演跌下馬來的十有二三。統計出來的官兵數字也嚴重不符,吃空餉嚴重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號稱天下精銳的禁衛軍都如此,那麼駐紮在地方的八旗、綠營是一副什麼樣子,也就可想而知了。道光帝龍顏大怒。可拿這些人又沒辦法。京城的安危還得靠他們守衛呢。最終只好雷聲大,雨點小,處份了那個跛子統領完事。

這事,促使道光帝有了編練新軍的打算。但是,從無到有拉起一支軍隊,要費很多的銀子,銀子從何而來呢?砍掉那些不堪使用的八旗、綠營?省下軍費?也是困難重重。

八旗不用說了,那是祖制,牽涉到衆多王公大臣的利益,風聲一吹出去,一大羣臣子便哭爹喊孃的成天跪在太廟,到先祖那去告道光帝了。綠營牽涉更廣。再者,新軍由於戰鬥力強,如果將綠營提升爲新軍,那將導致無法駕御。

道光帝的擔憂看上去可笑,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上,清政府最終就是毀在新軍的手中的。袁世凱奉慈祥之令在小站練兵,是爲北洋軍的雛形,後來正是這個袁世凱帶着北洋新軍,逼迫薄儀退位。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

清王朝的腐朽不僅表現在吏治腐敗上,更重要的是行政決策的緩慢和無法慣徹,就在道光雷霆震怒的時候,又傳來了"鎮江大捷"消息,伊里布、耆英、牛鑑三大臣,調"光頭軍"入江蘇。"光頭軍"不負衆望,只一日便攻入鎮江,英夷"望風而逃",被光頭軍追擊到江面上。"斬首百餘,擊毀英艦一艘!"

照這個捷報看來,英夷該夾着尾巴逃走了?

其實不然。

下一封奏摺隔日就到了。

英夷圍攻江寧(南京)!

道光帝這一次不敢抵抗了,照這樣子下去,重鎮江寧肯定也是守不住的,等到地方大員實在沒招,又請"光頭軍"去"光復"的話,那南京也會成爲"光頭軍"的地盤。南京是江南根本之地,若丟掉,那麼大清的半壁江山,長江以南的各省,浙、閩、粵、贑、湘,都要變了顏色。

於是道光帝下旨,授予伊里布和耆英辦理和議之事。

在道光的眼中看來,他是以勝利之師進行和議,所以可以擺出懷柔的高姿態。

他在《著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上諭》中作了幾點指示。

一、 英夷索求賠償煙價和軍費之事,給予拒絕。

二、 英夷索求平行禮(即英國國王要和道光皇帝平行),可以通融

三、開放濱海地以作貿易之事,可以考慮。至於英夷索要貿易之地,也可"將香港暫行賞借"。

道光寫完上諭,又擔心三大臣不能理解透徹,一味主戰,壞了國家大事,在上諭後特別加上一句:"務須慎持國體,俯順夷情",以早日實現和平。"不必慮有掣肘,以致中存畏忌,仍於事無益也"。(注1)讓三大臣不用擔心言官的掣肘,放開手腳投降。

道光帝完全多慮了,三大臣走得比道光更遠,他們早摸透了道光的心事,早早的就和英軍眉來眼去,暗中媾和了。

駐守南京的是江寧將軍德珠布,這人八十多歲了(又是一員老將!)最後一點力量都用於御女了(有六房小妾),守城自然無力。他看到英艦一出現在江面上就上了兩個摺子,一折說,江寧,缺人缺糧,"實難抵禦","萬

分危急"。另一折說,江寧八旗缺藥缺槍,向牛鑑大人要,牛大人卻是"茫然",江寧是根本重地,若有失"不堪設想"。

看到這樣的摺子,道光知道,若是要打,一定是守不住的,於是在賠償和軍費上作出了退步,同意看在英夷遠來不易的份上,"賞賜"些銀兩。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牛鑑三大臣,登上了停在南京江面上的英艦"康華麗"號,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

這一份《南京條約》與另一時空的相差不大。要點如下:

一、中英兩國互相保護對方的僑民。

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家眷,寄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

三、割讓香港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

四、賠償英商鴉片損失600萬銀元,十三行的商欠300萬銀元,水陸軍費洋銀1200萬元。總計2100萬銀元。英軍考慮到清政府一時拿不出這麼多的銀子,准許從1842到1845年,分期償付。

五、漢奸"恩准免罪"。

五、英軍暫居浙江舟山。舟山被作爲英軍的"人質",直到條約全部執行,賠償全部付清的1845年,英軍才退去。

六、充許英商在五口租借土地,僱傭中國人爲代理投資辦廠。

最後一條,本該是第二次鴉戰戰爭中清政府被打敗後,割地賠款中的內容,之所以提前出現,是因爲龍居士活動的結果。因爲穿越集團不是百分之百控制地方,想要興工商,很困難,受到的當地政府的干擾太大了。需要借洋人這張虎皮。換句說話,龍居士在此,又當了一回"挾洋自重"的"漢奸"。

歷時二年多,讓清政府耗費3000多萬兩白銀的軍費,死傷數萬人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總算結束了。

盤點得失,英軍當數第一受益者,不僅如願以償的"通了商",拿到了香港,軍費也有人買單。以後鴉片也可以自由的進入中國了。第二受益者自然是穿越集團。打着"扶清滅洋"的旗幟,將勢力擴展到了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四省。五個通商口岸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只有福州不在穿越集團的掌控之下。

不過這第一和第二受益者是相對而言的,英商很快就發現,由於中國民族工業的高速崛起和愛國運動的暴發,英國貨根本賣不出去,而帶有暴利的鴉片煙因爲民間力量在抵制也是一兩都賣不出去,最終只好賤賣給了天兵天將,被他們製成了瑪非鎮痛劑,然後高價返銷給了英國。

實際上穿越集團賣給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上帝丸"(海洛因、搖頭丸等),也主要是用鴉片製成的。當時的歐洲和英國都是禁毒的,但是面對這種打着上帝旗幟的藥品,不知其危害,而放任自流了一段時間,被捲走了大量的金銀。所以,沒幾年時間,鴉片戰爭的最大贏家就換成了穿越集團。

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清政府,破財、失土、辱國、丟掉了民心。此後江河日下,搖搖欲墜。

條約簽定後,中英雙方代表,集體到前艙去喝酒,爲中國皇帝與英國女王陛下的健康而乾杯,並且鳴炮以慶。完事之後,中方代表垂頭喪氣的離開,璞鼎查和巴加在甲板上目送着三大臣的小船遠去。

璞鼎查意氣風發的道:"古老帝國的大門被我們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皇帝的高於一切的統治,將一去不復返!女王陛下萬歲!"

巴加想起了那支神秘莫測的"天兵天將",不無憂慮的道:"現在高興得還太早,也許有朝一日,他們的軍艦會開到英吉利海峽,同樣用大炮轟開我們的大門。"

"愚昧落後的辮子軍麼?"璞鼎查想像了一下,一羣穿着海軍軍服,前額剃光,腦後辮子飛楊的中國水兵形像,輕蔑的笑了。

"不,我說的是光頭軍。"

"他們……"江風吹來,帶來了溼冷的空氣,璞鼎查打了一個哆嗦。

(本章完)

第039節 裝B最高境界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08節 雨中血戰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72節 統籌規劃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34節 魏源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26節 爛泥坑坑妖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22節 火牛陣第083節 送功收將第019節 不可救藥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31節 風雨中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44節 時空感應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75節 八大方案第074節 兵力不足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87節 張勝之第004節 化腐朽爲神奇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97節 過年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31節 風雨中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43節 黃麒英第070節 超級地雷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22節 火牛陣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56節 光頭營第096節 利益集團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21節 火牛八卦暴雨陣第076節 四大戰略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07節 咒死畢霞第080節 反擊戰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10節 步步緊逼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102節 銀行風暴第104節 *戰爭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54節 難民潮第106節 龍椅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98節 金元帝國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30節 活捉臥烏古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77節 揚威將軍第048節 顏伯燾第101節 文明鎖第023節 八卦陣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27節 火炮對火槍第104節 *戰爭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46節 兵法杖法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43節 黃麒英第006節 厚臉鐵嘴第037節 火箭颱風第060節 束手就擒第039節 裝B最高境界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021節 火牛八卦暴雨陣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57節 集體領導第043節 黃麒英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48節 顏伯燾第056節 光頭營第028 火牛陣現身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08節 雨中血戰
第039節 裝B最高境界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08節 雨中血戰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72節 統籌規劃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34節 魏源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26節 爛泥坑坑妖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22節 火牛陣第083節 送功收將第019節 不可救藥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31節 風雨中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44節 時空感應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75節 八大方案第074節 兵力不足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87節 張勝之第004節 化腐朽爲神奇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97節 過年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31節 風雨中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43節 黃麒英第070節 超級地雷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22節 火牛陣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56節 光頭營第096節 利益集團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21節 火牛八卦暴雨陣第076節 四大戰略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07節 咒死畢霞第080節 反擊戰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10節 步步緊逼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102節 銀行風暴第104節 *戰爭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64節 抗戰石雷第054節 難民潮第106節 龍椅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98節 金元帝國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30節 活捉臥烏古第093節 圓桌會議第077節 揚威將軍第048節 顏伯燾第101節 文明鎖第023節 八卦陣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27節 火炮對火槍第104節 *戰爭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46節 兵法杖法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43節 黃麒英第006節 厚臉鐵嘴第037節 火箭颱風第060節 束手就擒第039節 裝B最高境界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021節 火牛八卦暴雨陣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57節 集體領導第043節 黃麒英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48節 顏伯燾第056節 光頭營第028 火牛陣現身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47節 廈門石壁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08節 雨中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