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節 反擊戰



和奕經這樣的人,龍居士當然不會跟他說大清的體制問題,而是將話題集中在大清官員普遍認可的武器方面,對奕經詳細陳述英夷的船如何堅,炮如何利。奕經對英夷的船炮早有耳聞,此時再聞,聽得臉色都變了。

連連問,何以擋之,何以擋之?

龍居士便道:“須新式大炮,新式火槍方可擋之。”奕經道:“遣人向佛郎機(西班牙)購買?”龍居士便道:“向外國購買,耗銀甚巨,且延誤時日。最好自造。”奕經:“國內之槍炮不堪使用。”龍居士道:“貧僧所攜天兵天將,多有機巧之人,可爲之代勞。”說罷便從懷中掏出圖紙。展開在奕經面前。

圖紙有二張,一是火槍,二是火炮。

火槍是英軍使用的制式火槍,火炮是英軍使用的制式火炮,造出來後性能與之相仿,在重量上還能更輕一些。

奕經得之如獲至寶。

龍居士道:“製造此等槍炮,非衡永郴桂道不可。它處製造,幾響之後,便會炸膛,不堪使用。”

奕經是聰明人,他明白了,國師這是要攬下這筆軍火生意啊。不過,既然這是能克敵制勝的利器,爲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打算,也不能不請旨拔款。

接着他問了一下火槍火炮的產量和造價。龍居士擔心清政府猜忌,產量往少了裡報,又極力陳述製造洋槍洋炮的不易。以方便擡價。最後商定的火槍是100兩銀子一支,火炮是5000兩銀子一門。當然,這是報給朝庭的價格。實際賣給奕經是打了8折的,這樣他就有20%的回扣可以拿。

奕經見這和尚挺“上道”的,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一席話談下來,便述了年齒,要和龍居士稱兄道弟起來。龍居士比奕經年長,但不齒他的爲人,便以出家人四大皆空爲由,仍以貧僧自稱,並不稱奕經爲“弟”。但這並不防礙奕經稱龍居士爲“國師兄”。

龍居士辦完事,就想回去,但架不住奕經的挽留。龍居士心想,鴉片戰爭的重頭戲是鎮江,最後簽約地點是南京的江面上,再加上兩淮鹽務和漕運,都在江蘇,於是多留了幾日。將這一帶的風俗民情,特別是漕運和漕丁的事考察了一遍。這才離開。

龍居士一走,朝庭催促奕經儘早行動的聖諭也到了。奕經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於1842年1月21日到達浙江嘉興。

至於採購1萬支新式步槍,1000門新式火炮之事的奏摺也被髮了回來。着奕經照圖紙自造,所需工匠,着國師辦理,所需的6百萬白銀,朝庭拔60萬兩,餘下從蘇、浙等省自籌。

看來,道光還是不放心將槍炮的製造權交給穿越集團,在銀子上也大打折扣。

對於道光帝的小氣,奕經早有心理準備,龍居士也沒指望道光帝成爲穿越集團的大客戶。所以,兩人在嘉興再次見面時,都心照不宣的各辦各的事。奕經從各省壓榨了200萬兩白銀。連同朝庭拔的60萬兩。湊成260萬兩。向龍居士買了1萬支槍,320門火炮。龍居士則要求穿越集團在這些武器上銘文上都打上,“浙江炮局”的字樣。讓這批槍炮看上去像是浙江產的。

到了1842年的2月,槍炮運到,清軍煥然一新。部隊換裝之後,奕經一檢

閱,自我感覺良好,便於2月10,移駐杭州。

在杭州,奕經感覺越來越好,甚至讓人提前寫了捷報,又請畫師畫了一幅以他爲中心的高奏凱歌的戰鬥畫。

3月初,各省援兵陸續到齊,在奕經麾下的總兵力達到7萬人,其中水師1萬人,另有鄉勇九萬餘人。

英軍方面侵華兵力也達到了整個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最高峰,其中步兵有二萬多人,比起歷史上的最高峰還要多1千人。其中4500人駐寧波,這也比歷史上要多。海軍方面與歷史上的相比沒有什麼變化。大概英軍覺得海軍已經足夠了,而陸軍則由於龍居士的出現,不斷的遭到打擊,感到兵力不足吧,所以有所增加。

混沌效應,在英軍的身上終於發揮出來了。

奕經將確定下進攻戰略之後,便抄了一份給龍居士送去,龍居士看過之後,只簡單的回了一句:“兵力過於分散,不可取,望大人集中兵力攻英夷一處。”

奕經冷笑,天朝大軍數倍於英夷,當水陸並進,四面開花,令英夷顧此失彼,我軍必能大勝。若集中在一處,英夷亦集中一處,其無後顧之憂,我軍如何能勝?於是不聽龍居士的勸告,仍在原方案進行佈署。

清軍的計劃是:

採取“明攻暗襲,同時並舉”的方針,一舉拿下寧波、定海和鎮海。

水路以鄭鼎臣爲主將,以乍浦爲基地,渡海潛伏舟山各島及定海城內外,先埋伏下來,聽令起兵。

陸路分爲兩支,一支2400百人,由總兵段永福指揮,在慈溪西南三十里之大隱山集結,準備進攻寧波;另一支1900餘人在慈溪西門外的大寶山集結,由副將朱貴指揮,匯合龍居士的“光頭軍”從背後夾擊寧波。

此外,還在寧波與港口英艦之間的梅嶼埋伏三千兵力,截擊英軍水兵。

餘步雲率兵兩千駐奉化;文蔚率兵兩千進駐慈溪;奕經領兵一千三百駐於紹興;特依順領兵一千二百餘人駐杭州南的萬松嶺作後路應援。

細看這樣的兵力部署,不難看出,不僅兵力過於分散,而且用於攻城的兵力實在太少,攻寧波城的只有段永福的2400人,朱貴的1900人,以及“光頭軍”的7000人。合計爲11300人。而駐守寧波的英軍步兵團有4500人,再加上隨時可以趕來支援的2個水兵團,總兵力有6000人。

水路方面,鄭鼎臣的水勇不過2000人,而英軍防守定海的有2500人,比進攻一方的人數還要多。

清軍雖有7萬綠營,九萬鄉勇,號稱二十萬人,卻只有總計13300人用於進攻,其他的絕大部份兵力都用於拱衛總部。

這樣的“身重拳輕”,明顯不符合最基本的用兵原則啊。

不過,奕經也不是真傻。對於他這樣的滿清皇族來說,任何時候都將防漢擺在第一位的。照防漢第一的邏輯出發,將主要兵力用於防守,以防可能出現的漢民趁亂造反,完全可以理解了。

奕經這樣做,又給龍居士出了一個難題,他要怎樣才能不給奕經當炮灰呢?

不出城,不派兵?那無法應對朱貴啊。奕經派朱貴帶1900繞到鎮海來,就是想用他的兵力迫使龍居士

出兵的。說不定,還給了朱貴以“先斬後奏”的指令。

不過,奕經明顯不知道“光頭軍”到底有多少人,如果他知道光頭軍有正規軍2000,民兵5000的話,他就不應該只派朱貴帶1900人來了。用這1900人來裹脅,龍居士的7000人,那真成了羊入虎口了。

雖然清軍有情報不準的疏忽,問題是這個疏忽不能利用,現在不是和清政府鬧翻臉的時候,所以不能打。

龍居士思考再三,決定從朱貴身上下手。他特地從粥棚裡的難民當中招了二千人(這是龍居士報給朝庭的民團人數),發給他們破舊號衣的斷槍爛刀,讓他們去取代“光頭軍”打仗。

當然,將他們當炮灰往英軍槍口中送,也不符合龍居士做人原則。他們並不需要真的作戰,只要和朱貴軍出城去遊行一番就行了。

朱貴是那種識實務的“大流”,不像能員幹吏那樣的催人奪命。其在能力上也是泛泛之輩,難以識破龍居士的糊弄。

這一切準備妥當之後,迎來了“虎年虎月虎時虎分”。

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各路開始了進攻。

最先進攻的是寧波,都司李燕標領兵四百,潛伏在寧波南門外,見到寧波城內起了火,知道是內應發動的,於是裡應外合,吶喊着衝入城中,直奔府署。英軍雖然大意了,直到李燕標衝了五分鐘才反應過來,但這也足夠了,一隊英軍擋在街道上,朝着清軍就是一輪齊射,清軍倒下十餘具屍體,大駭而退。

段永福進攻的西門,門城緊閉,西門無內應開門,進不去,只好架雲梯爬城牆,寧波城牆雖沒有廣州城那麼的高大,但也不矮,在英軍的火槍的攢射下,死傷無數。段永福組織火槍隊在城下對射。一直戰到天亮,這才轍退。

分散使用火槍隊,又是奕經的另一個特點了。如果他將1萬支火槍給集中起來使用,那威力是相當驚人的,但他分散給了各支隊伍。讓每一營都有一支“火槍隊”。每次作戰都是冷熱兵器混編。

穿越集團造的大炮,因爲使用的好鋼,造得比較輕巧,可以用於機動作戰,但是奕經仍將大炮當成了守城兵器,沒有將炮兵配屬給機動步兵。這又使得進攻部隊,缺乏攻城利器。

主攻的兩路都敗了,朱貴帶着“光頭軍”的奇襲部隊,自然也就無所作爲,遠遠的對着城牆,城上城下的互射一頓,便作鳥獸散去。

至於水陸,那基本就是一個笑話了。

鄭鼎臣雖有國恨家仇在身,但他的兵沒有經過訓練,不習水戰,又不是漁民子弟,一離開港頭就暈船,吐得稀里嘩啦。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法打仗。官兵們都害怕遇到英軍,於是駕着船,在沿海來回“示威”,定期呈報假戰報給奕經。

精心準備了四個月之久,傾大清八省之力,在整個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唯一的一次大反攻,就這樣以鬧劇收場。

清軍的鬧劇,讓英軍看到了軟弱,於是他的雄心被刺激起來了,發動了一波兇狠的反擊。

龍居士不願看到英軍像歷史上的那麼順利,更不希望看到英軍給中國的百姓造成太大的苦難。

所以,對於他來說,浙江戰役這才真正開始……

(本章完)

第056節 光頭營第046節 兵法杖法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104節 *戰爭第041節 魯一官第056節 光頭營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99節 連鎖反應第096節 利益集團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84節 漢奸問題第099節 連鎖反應第031節 風雨中第057節 集體領導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104節 *戰爭第019節 不可救藥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34節 魏源第074節 兵力不足第059節 奸商奸民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18節 慘烈的小勝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60節 束手就擒第045節 自悟杖法第105節 關門打狗第095節 三點意見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97節 過年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67節 一個賭注第103節 假傳聖旨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101節 文明鎖第034節 魏源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10節 步步緊逼第048節 顏伯燾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09節 白熾現身第095節 三點意見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7節 火箭颱風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105節 關門打狗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103節 假傳聖旨第070節 超級地雷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72節 統籌規劃第022節 火牛陣第049節 舌戰劉耀椿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06節 厚臉鐵嘴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52節 套中套第040節 佛爺天降第104節 *戰爭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23節 八卦陣第013節 三英聚首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75節 八大方案第076節 四大戰略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083節 送功收將第056節 光頭營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49節 舌戰劉耀椿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106節 龍椅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35節 神風瘟疫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66節 知己知彼第017節 屍塞門洞第078節 浙江武將第056節 光頭營第094節 忽悠也是戰略第028 火牛陣現身
第056節 光頭營第046節 兵法杖法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104節 *戰爭第041節 魯一官第056節 光頭營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99節 連鎖反應第096節 利益集團第015節 模擬演習第084節 漢奸問題第099節 連鎖反應第031節 風雨中第057節 集體領導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104節 *戰爭第019節 不可救藥第024節 老僧入定第034節 魏源第074節 兵力不足第059節 奸商奸民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18節 慘烈的小勝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60節 束手就擒第045節 自悟杖法第105節 關門打狗第095節 三點意見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2節 勝敗標準第097節 過年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067節 一個賭注第103節 假傳聖旨第062節 神仙日子第101節 文明鎖第034節 魏源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10節 步步緊逼第048節 顏伯燾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09節 白熾現身第095節 三點意見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7節 火箭颱風第065節 大炮地雷第105節 關門打狗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36節 新式武器第082節 黑衣光頭軍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61節 如覆薄冰第103節 假傳聖旨第070節 超級地雷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12節 從衆心理第072節 統籌規劃第022節 火牛陣第049節 舌戰劉耀椿第071節 新的戰略第038節 決死水師第006節 厚臉鐵嘴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52節 套中套第040節 佛爺天降第104節 *戰爭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88節 鎮江之戰第081節 大寶山之戰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23節 八卦陣第013節 三英聚首第100節 南海攻略第014節 中英貴族第075節 八大方案第076節 四大戰略第033節 大勝之後第083節 送功收將第056節 光頭營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49節 舌戰劉耀椿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090節 一八四二第051節 水師提督第106節 龍椅第005節 血戰英夷第050節 另闢蹊徑第091節 電梯問題第035節 神風瘟疫第089節 南京條約第066節 知己知彼第017節 屍塞門洞第078節 浙江武將第056節 光頭營第094節 忽悠也是戰略第028 火牛陣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