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太子當廢——

李世民扶額在案頭寫下皇太子有罪, 廢爲庶人云雲,心中冒出四個大字,太子當廢。

至於東宮易主, 易的是哪一位主他隱約有了頭緒。昨日李泰覲見, 號陶着替李承乾求情, 本是同根生希望自己從輕處置。自己只能說太子自然罪無可赦, 但自己如今最想立的儲君便是他。

索性今日就將一廢一立的詔書一齊寫了去, 也免去一些朝臣爭議。

李世民蘸蘸墨,剛要下筆,殿侍通報起居郎褚遂良覲見。

“傳。”

李世民看着男子風風火火走來走進殿內, 兩綹鬍鬚覆着脣長長垂下,隨着喘氣顫動。

“臣聞陛下有意立魏王?”

“愛卿何意?”

“臣懇請陛下另擇儲君。”

李世民怫然不悅, “昨日青雀投朕懷中, 說自己膝下唯有一子, 百年之後,願意爲了弟兄和睦忍痛殺子, 傳爲於晉王。怎麼,青雀如此嘔心瀝血爲朕着想,你還有何不滿?!”

“臣知道陛下聽不進臣的諫言,但饒是如此臣也要說,懇請陛下另立儲君!”

“你!”李世民覺得一口氣堵在胸口, 拂袖道:“青雀豈非人中龍鳳?論文采論忠孝論治國哪一點不是躍然衆人?褚遂良, 你到底有何不滿?”

“若真是完人, 魏王昨日就不會對陛下說出那番話語了。”褚遂良擡頭, 兩撮鬍鬚隨着口中的呼氣流一上一下。

“陛下, 臣不否認陛下所言皆爲事實,但試問可會陛下會殺死親生兒子讓賢於自己的兄弟?”

一語擊中李世民的痛處, 他慢慢放下筆,問道:“你究竟想說什麼?”

“臣只是希望陛下三思,切莫鑄成大錯。魏王既說百年之後殺子立弟,可此番話語難道不違反人倫嗎?”

人倫?在無人看見的角落,君王的雙手不自覺地收緊。

“坊間路叟尚且愛子如命,又怎有人願意爲了兄弟甘願使自己血脈斷絕?魏王說出這番話的居心,陛下不可不三思。”

“何況陛下昔日立太子承乾,卻復愛魏王,早已有逾禮數。嫡庶有別,陛下若日後立了魏王,那就莫要復愛晉王,唯有如此才能保晉王平安,如若不能,最後的下場只會是手足相殘,朝局大亂,而陛下就會成爲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朕……不能。”是的,他不能,也無法做到輕視李治。對於太子策反,按律當死,他尚且狠不下心,只是貶爲庶人,何況最肖像長孫皇后的李治。

褚遂良的諫言如石子般打來,讓他的胸腔霎時漣漪陣陣。李世民撫着黃白瑩潤的玉璽,久不能平。

他驀地憶起那日在大殿上怒斥李承乾爲何策反的情景——

李承乾說:“兒臣昔日貴爲儲君,就是東宮之主,可父皇何曾予兒臣厚待?魏王所用之物所住之所五一不在兒臣之上,有他一日何人會想起東宮?兒臣不過一介跛足之人,惟願父皇憐惜,若非魏王苦苦相逼兒臣何至於此!”

李世民眉弓如川,望着面前的褚遂良好不容易纔發聲:“依遂良之見,希望朕怎麼裁奪?”

沒登對方接話,他轉念一想又補了一句:“吳王如何?李恪那孩子倒是個仁愛之人,既勇且謀,若他爲儲君定不會殘害手足。”

褚遂良沒想到除去魏王又來個吳王,吳王的品性的確挑不出任何缺點,當儲君也是塊料,可壞就壞在他母妃乃是隋煬帝的妹妹,這點令人極不待見。

甘露殿外,李治正等着傳喚。想來父皇有要事處理,他繞道旁側打算靜靜恭候着,殿內一陣吵鬧。

父皇似乎發了好一陣子火,後來那吵鬧聲愈發激烈,不要說大殿內與父皇交流的人,就連隔着門窗的他也感受到令人心驚肉跳的怒火。

“不行!他不行!”李世民怒喝一聲,殿內的人似乎是覺得無法規勸了,匆匆離開。

李治沒想到褚遂良會突然出來,頓時一驚。

褚遂良見是李治,饒是一驚,但也沒說什麼。

“父皇……”李治不好多問,眼下就先順着父親的顏色。

李世民擺擺手,“雉奴,有什麼事快說罷。”

“是,”李治溫聲道:“實不相瞞,雉奴請求去往封地。”

大殿內,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李世民愕然半晌,艱難地開口:“雉奴,可是有誰脅迫你?”

“前日,四哥來尋兒臣,他說,”

“但說無妨。”李世民的心懸到了極點,就等一錘定音。

“……他說兒臣素日與李元昌交好,李元昌與太子密謀逼宮事敗,兒臣也必會遭受株連。父皇,兒臣絕無貳心,若因此被人誣陷,那兒臣寧願爲此退讓。”

“朕知道了。”李世民緊緊闔目,錘子終於定下來了。

“父皇莫要怪罪,雉奴只是一時心急,不知如何定奪。”

李世民緩緩睜眼,注視着面前的少年,泉水般澄澈的雙眼,只望一眼就好似淙淙溪音在腦中迴響。

果真是像極了長孫,他要守護的,他畢生所求的,不就是和她有關的一切麼。

李治總覺得父皇盯着自己,出神般看了良久,彷彿是要將他的魂也看透,又彷彿是要從他這具皮囊下將某個人生生扣出來。

不,自從母后離去,父皇從來都是這樣注視自己,不是麼。李治知道,父皇,又在想她了。

當李治退去,李世民將原本打算擬寫立太子的詔書就地作廢,只留下一卷。

——皇太子有罪,廢爲庶人。漢王元昌、吏部尚書侯君集並坐與連謀,伏誅。

至於青雀和雉奴,他的心已經漸漸偏向了一邊。

*****

蕭蘭因早早起身,房臥外蓮花形狀的更漏子聲音似乎比昨日緩了些,蕭蘭因命婢女加了水,自己走去用早膳。

她吃了些寒具,閒來無事在府上待着。太子的詔書已經昭告,如今只剩下東宮的位置還空着,不知爲何,陛下遲遲不定新的儲君。

一日不定她是不是就得一日關在家裡?蕭蘭因有些鬱悶,不能出門也難以見到李治,真想長個翅膀,一眼飛往太極宮去。

蕭蘭因無趣地輕搖團扇,雙眸圓溜溜地轉着,忽然心生一計,偷偷潛入蕭鍥的書房。

沒人,蕭蘭因一改小心翼翼的僞裝,頓時放開拳腳,將書房仔仔細細地搜刮了一遍,平日裡蕭鍥稀罕極的名家墨錠和宣州紙全都慘遭毒手,被蕭蘭因一一列在案上。

既然無法見到李治,寫些信去總是可以的,寄不寄另說,總比在府裡無事可做有意思。

她打量着父親的寶貝,蕭家乃是江東郡望,紙墨一向不缺好物,可是阿爹也太稀罕過頭了,紙墨的確有收藏意義,可有些明明是較劣的,阿爹也不捨得用,失去了用途,又難以和上好的紙墨媲美,反倒捨本逐末了。

既然蕭鍥不用,那就由身爲子女的她幫父親解決罷。蕭蘭因毫不心痛地提筆了。

約是半個時辰,信箋也折騰完了,她躺在席上又開始沉沉睡去。

而李治卻是一刻也不能眠,一連幾日明發不寐。

他向父皇請求去往封地,然而這份請求李世民並未接受。

只要遠離長安,遠離朝野是非,父皇就不會再視蕭蘭因爲威脅,他抱着這樣的信念請求前往封地,卻被父皇拒絕得乾脆。

李治想了想,決定今日再去甘露殿一次。

入了太極宮,他詢着小道來到甘露殿。那小道滿載他兒時的回憶,尚且是總角之童的他便愛坐在這小道上將《孝經》反反覆覆讀了許多遍,他長得討喜,父皇不忍趕走,宮女們也極爲喜愛。

父皇曾搶過他的書,逗弄他看了這麼久的《孝經》可有看出什麼名堂?

他只答:孝道始於事親,事君,立身。君子爲人臣應當爲國盡忠,對聖人順其美而匡救其惡。

父皇樂極,大笑着將自己抱起來,直誇他日後定是個能侍奉兄長與君王的好臣子,還說如若天下人人都似雉奴,哪還會有兄弟嫌隙同室操戈的悲劇。

李治走過當年的小道,想起那年父皇的話,不由得勾起嘴角。雛燕離巢,兒臣恐怕難以繼續替您盡孝了。

太子已倒,魏王的刀已經開始指向自己,那日魏王有意來找他說起李元昌一事,他何嘗不知這是威脅?

他們都是一母所生,魏王和自己是太子的胞弟,如若魏王坐上儲君之位,怎麼可能不懼怕自己成爲下一個李承乾。

一尺布,一斗粟,尚可存,兄弟二人卻得不相容。

他不走,留在長安也只會禍及自身,就算沒有蕭蘭因,自己遲早也會離去的。

終於要入殿了,李治心跳如鼓雷,隔着簾子正準備進去,一隻手將他毫無徵兆地抓着他的肩膀,將他猛地拉回。

背後的人臉上滿是溝壑,但雙目清明,目光炯然,一眼便能震懾住無數宵小。

“舅舅?!”

長孫無忌做個了噤聲的手勢,示意李治在簾外恭候着,徑自入了殿內。

李治只得在殿外等候,幢幢人影映在宮簾上,一君一臣,詭譎無比。

在兩位長輩的言辭之間,李治逐漸瞪大雙眸,瞳孔驟縮。

36.第 36 章23.棺材22.篦子38.第 38 章18.警告43.第 43 章25.王府40.第 40 章12.喬裝56.第 56 章43.第 43 章30.鬼市40.第 40 章39.第 39 章6.認出48.第 48 章53.第 53 章7.雷雨51.第 51 章35.第 35 章25.王府8.尹妃54.第 54 章31.第 31 章26.齊州22.篦子12.喬裝35.第 35 章24.變天40.第 40 章11.失蹤29.密信15.預知39.第 39 章30.鬼市1.楔子17.猜忌7.雷雨43.第 43 章28.打更8.尹妃10.火宅41.第 41 章9.地獄21.追尋27.懷疑37.第 37 章2.貞觀十六年31.第 31 章26.齊州20.徐蓉37.第 37 章22.篦子48.第 48 章43.第 43 章21.追尋53.第 53 章40.第 40 章2.貞觀十六年38.第 38 章1.楔子37.第 37 章49.第 49 章14.救美29.密信49.第 49 章19.吃醋8.尹妃30.鬼市1.楔子24.變天26.齊州11.失蹤46.第 46 章30.鬼市46.第 46 章25.王府36.第 36 章49.第 49 章49.第 49 章21.追尋29.密信1.楔子23.棺材39.第 39 章46.第 46 章31.第 31 章31.第 31 章43.第 43 章11.失蹤23.棺材2.貞觀十六年13.跟蹤3.夢魘38.第 38 章24.變天19.吃醋14.救美55.第 55 章
36.第 36 章23.棺材22.篦子38.第 38 章18.警告43.第 43 章25.王府40.第 40 章12.喬裝56.第 56 章43.第 43 章30.鬼市40.第 40 章39.第 39 章6.認出48.第 48 章53.第 53 章7.雷雨51.第 51 章35.第 35 章25.王府8.尹妃54.第 54 章31.第 31 章26.齊州22.篦子12.喬裝35.第 35 章24.變天40.第 40 章11.失蹤29.密信15.預知39.第 39 章30.鬼市1.楔子17.猜忌7.雷雨43.第 43 章28.打更8.尹妃10.火宅41.第 41 章9.地獄21.追尋27.懷疑37.第 37 章2.貞觀十六年31.第 31 章26.齊州20.徐蓉37.第 37 章22.篦子48.第 48 章43.第 43 章21.追尋53.第 53 章40.第 40 章2.貞觀十六年38.第 38 章1.楔子37.第 37 章49.第 49 章14.救美29.密信49.第 49 章19.吃醋8.尹妃30.鬼市1.楔子24.變天26.齊州11.失蹤46.第 46 章30.鬼市46.第 46 章25.王府36.第 36 章49.第 49 章49.第 49 章21.追尋29.密信1.楔子23.棺材39.第 39 章46.第 46 章31.第 31 章31.第 31 章43.第 43 章11.失蹤23.棺材2.貞觀十六年13.跟蹤3.夢魘38.第 38 章24.變天19.吃醋14.救美55.第 5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