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失蹤之事(七)

外傳 失蹤之事(七)

張慶沿着他的目光向後看去,只見到後位上坐着兩個人,皆是白衣烏冠,俊雅無比。

李京山目光收回,低首道:“張慶,你看到那個白衣青年了嗎?那人就是明教的青年才俊呂師囊!真沒想到說明教的重要人物在金陵,竟然就是呂師囊。”

張慶眨了眨眼睛,也是低聲道:“那他旁邊的那位中年文士又是誰?瞧來身份定不會低。”

李京山搖了搖頭,然後道:“今晚看來不能陪你喝酒到天明瞭!我要盯着這兩個人,等到明天我會去找你的。”

張慶頗爲感激地道:“兄弟,真是多謝你了!”

李京山哼了一聲嚷嚷道:“這酒怎麼還沒上來!”卻聽小二的聲音傳來:“酒到咧!”

張慶和李京山你一杯我一杯的心不在焉的喝着,一直在注意那兩個白衣人的動靜,但是那兩人一直都是低語,讓人無法知道虛實。

不一會兒,那兩個白衣人依次走出小酒鋪,李京山忙結了賬,對着張慶笑道:“記住了,你他媽的又欠老子一頓酒!”

張慶不禁笑道:“知道了,等到此事一完!我們定要不醉不歸!”

話音落下,李京山已經人影不見,張慶揹着手走了出去,遠處的歌音傳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金陵城的衙門和公堂是分開的,左右而鄰,互相照應。衙門口上並沒有放着大石獅或是其它的表示強悍、威猛的標誌,只有幾層臺階顯現出了衙門不可輕視。

衙門也分辦公、議事、食宿、雜事的各個地方,而這議事的便是在後院小水亭裡。

中秋剛過,天氣轉陰了,天上烏雲滲着青天,蓋着太陽,而且又起了風,雖說不大,但是若是身上衣衫單薄的話,不免感覺特別的冷。

張慶、劉建、吳青、李武石几人一起圍坐在亭中的石桌邊,經過昨天晚上一頓休息,諸人都是精神飽滿,準備論事了。

張慶剛一見面就向劉建道歉,態度謙恭,使得劉建頗爲不好意思,連連擺手說沒事沒事。其實他昨晚回到衙內還是很生氣的,加上昨夜中秋,百姓們在外面的歌聲、曲聲、鼓聲、雜耍聲也挺大的,所以直到半夜才睡着,但是一覺醒來後自己也心平氣和了。他本不是個小氣的人,所以這時已經把昨天的不愉快放下了。

衆人聽到張慶說明教的那個重要人物呂師囊在金陵,不由大吃一驚。吳青無不擔憂地道:“從種種跡象來看,王家小公子丟失一案不是像我們以爲的那樣,怕是有人設下的大圈套、大陷阱,明教定是有什麼圖謀,我們要小心行事啊!”

劉建站起身道:“事不宜遲,我們必須要抓捕那個呂師囊,審出小公子的下落!吳捕頭、李捕頭,你們速去帶人包圍他們下榻的酒樓,拿下呂師囊!”

張慶連忙阻止道:“劉老千萬不要急,此事幹系甚大,非比尋常。我們現在帶人去抓那呂師囊,定會打草驚蛇,得不償失啊!”

劉建雙目一瞪道:“有什麼事情比起找到小公子還要重要的!”

“是不是大宋國運也比不起那個小嬰兒!”一個話音傳了過來,接着一身粗服麻衣的李京山走進亭子裡,一屁股就坐在石凳上面。

劉建此時正惱有人打斷他呢,剛好見到是李京山,新仇舊恨一起上來了,不由道:“好你個李京山,你說什麼大宋國運?”

李京山不理會他,看向外面陰沉沉的天道:“看樣子要下雨了,唉!”

吳青見到劉建像是要爆發,忙插嘴問道:“李兄,你說大宋國運的意思是?”

李京山擡眼道:“昨夜我見到呂師囊後,心中奇怪,於是跟蹤他們至金陵客棧。結果還真發現了一件大事,你們一定沒有想到!”他神秘一笑:“原來昨晚和呂師囊在一起的那個白衣中年是明教教主,就是所謂的明王!”

衆人確實大吃一驚,但是也是高興不已,吳青喜道:“想不到明王也在,這樣的定可以查出小公子的下落,說不定可以一舉把明教剷除,消除所有的魔頭、賊人!”

李京山輕聲一笑,又道:“還有一個更是震驚,我見到了兩個番僧打扮的人和明王聚聊,我更是奇怪,這明教難道和西域吐蕃有什麼瓜葛嗎?但最後聽到明王老是蕭大人什麼的,我突然醒悟過來。”

張慶心中一動道:“是契丹人?”

李京山嘿嘿笑道:“不僅是契丹人,還是契丹的大官呢!是由契丹的南院宰輔親自委派的,至於他們來金陵的目的,我就不知道了。”

劉建冷哼道:“你既然都聽到他是契丹南院所派,難道還不知道他們的目的?”

李京山仔細地看了看劉建道:“喂,老頭,你怎麼一直和我不對頭?那兩個契丹人和明王在屋子裡就說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能說他們要做什麼!不過我好像隱約聽見說今日未時在南門接人,然後就回中京。你說這羣契丹狗會接什麼人?”

吳青和李武石對望一眼道:“難道是小公子!”

張慶皺眉道:“有可能是,但是我實在想不通契丹人爲什麼要劫走王家小公子。不過現在沒時間想那麼多了。吳捕頭麻煩你知會通判大人一下,調兵士嚴查南門,並加強東、西、北門的警戒。李捕頭,你帶領衙役、壯士、兵丁、弩手們從金陵客棧佈防,一直連到南門!劉老,也麻煩你和江南東路的廂軍、路軍的將領們知會一下,借一些身手不錯的將士來,麻煩你了!”

李京山不解道:“不就幾個人嗎?用得着這麼大張聲勢嗎?”

張慶肅然道:“契丹大官來到金陵,定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雖然不知道這裡面有什麼陰謀,但面對的是明教和契丹人,總要準備齊全才行!”

李京山一笑道:“哈哈,這京官果然威風啊。好!我也去給你們作打手去!”

張慶點頭道:“這樣也好,大家快點準備一下吧!”

吳青和李武石齊齊領命,快步走了出去。劉建也站了起來道:“老夫和江寧的幾位監軍們已經好久沒有來往了,看來這一次要老夫親自去一趟了。”

張慶向劉建道:“真是麻煩劉老了。”

李京山見到沒有其它人了,對張慶道:“契丹是不是有個叫耶律乙辛的?”

張慶一愣道:“不錯,此人以前是契丹的宰輔,總領契丹軍國重事,隻手遮天,無所不能。連契丹的太子和皇后都是死於他手,可想此人是多麼狠毒了。元豐初年的時候契丹王知道了這事,把他誅殺了。怎麼,你問這個幹什麼?”

李京山哼了一聲道:“原來是這樣,這兩個契丹的大官來這邊好像就是爲了這個人,難道他要接的人就是耶律乙辛?哎!當時他們說話不清楚,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要幹什麼?”

張慶一笑道:“耶律乙辛早死了,定不會是他了。”他拍了拍李京山的肩膀道:“別管這些了,我們也去佈置一下吧,等到下午收網的時候不能跑掉一個人!”

李京山搖了搖頭道:“算了,這事還是由你這個官去做吧!老子現在該去消遣消遣了,等到下午的時候我看有沒有時間幫你。”

張慶叫道:“你要去哪?”

李京山嘿嘿笑道:“當然是金陵最溫暖的溫暖鄉了……你還真信啊?我還沒有到白日**的地步,去喝點小酒解解悶。”

張慶不覺得失笑,正想坐下,忽然聽到有人跑進來道:“大人,驛站有急件到!”

張慶雖覺得奇怪,拿來一看,原來是刑部的急件,他忙拆開簡封,坐在石椅上。這信是刑部公文,急調張慶回京,要求放棄王安石小公子失蹤一案,所有先前被派出的官員、兵士們全部回京。

其時朝中發生了很大改變,大理寺查處葛聚鹽案時由於有各方面的壓力,致使每項調查都淺嘗輒止,加上江南士子的聲援,所以拖了近兩個月沒什麼進展,大理寺卿蘇諸慶爲了避免朝廷大臣找他麻煩,乾脆來個重病臥牀。

但是司馬光可不管你病不病的,直接讓都察院會同大理寺監理,三天必須定案!結果“重病之中”的蘇諸慶只好出來審案,找了幕僚寫了一份近五百頁的審理筆錄,最後定案爲:今查鹽場鹽案一事,非葛聚所擔當,屬奸商誣告,不足憑信。然葛聚能不足判大郡,得不足服大州,雖未聚斂,亦非檢點。故臣以爲罷聚判江寧府一職,以昭天下!

其實呂公著本意就是要得到江寧府這個位置,好方便自己安插人進去,這下葛聚下臺了,他也沒心情再要求好好清查了,直接在朝廷附議,並提出了判江寧的人選。

而葛聚雖丟掉了烏紗帽,但還是暗中慶幸的,因爲他所做的事情被查清楚後一定是死刑,所以他“長嘆一聲”,走出了大理寺。他經此一事,倒真的看開了一些,去了杭州開書院教授徒弟,也成爲一代大儒。

葛聚一案“水落石出”,得利的卻不是章淳一派,他們隨即就被呂公著纏住不放,非說章淳用人不察,該被外放。但是朝中站在章淳一邊的人不在少數,於是上朝議事變成了脣槍舌戰,你爭我吵的,連太皇太后都有些受不了。

司馬光沒有閒着,他正在打青苗法和免疫法的主意。剛開始御史中丞被換成範純仁後,司馬光就想借着御史臺的力量引導朝廷廢掉青苗法,但是由於遭到巨大阻力而不得不作罷。

但現在情形不一樣了,宰相蔡確惹惱了太皇太后,他的話太皇太后一概不聽,簡直是變相禁言,加上爲了反對司馬光的罷免新法,他乾脆稱病不上朝,太皇太后罵他爲“老匹夫”,這正好給司馬光一個契機廢除青苗、免疫、水裡均田諸法。

由於朝廷裡蔡確不在了,原來的那些被標榜爲變法派的大臣們立馬成爲散沙,刑部覺得再浪費人手到金陵找王家小公子實在沒什麼意思了,再說新舊兩黨爭鬥將近,呂公著、司馬光等人正是執掌政權,所以也不能讓他們以爲刑部是王安石一派的,於是立馬調令金陵辦案人員回京。

張慶自然不知道這些,看到這個急件,不由地奇怪起來,於是立馬修書一封,向刑部說明遇到的事情,並且象徵性地請示了一下。

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31章 達成交易第28章 大汗遭刺外傳:失蹤之事(九)外傳:失蹤之事(五)第52章 初入遼境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72章 如此結案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76章 細語嫣然(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9章 救人要緊第52章 初入遼境第57章 逃亡途中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61章 居安仁吉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63章 奇怪事件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09章 人心難測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80章 丹清照人外傳:失蹤之事(四)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7章 不見答圖(上)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9章 救人要緊引子第55章 大人物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27章 月明之夜第99章 除夕之夜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2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
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61章 出揚州記(上)(第2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3節)第31章 達成交易第28章 大汗遭刺外傳:失蹤之事(九)外傳:失蹤之事(五)第52章 初入遼境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29章 書房所思第128章 因禍反擊(下)(第3節)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4節)外傳:失蹤之事(八)第110章 秘閣修書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72章 如此結案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63章 出揚州記(下)(第5節)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節)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44章 失糧之事(第4節)第136章 好事連來(第2節)第55章 大人物第126章 小縣物語(第4節)第38章 說服薩滿(下)第77章 太學三舍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76章 細語嫣然(下)第132章 泄洪前後(下)(第1節)第75章 細語嫣然(上)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45章 風雲變換(第4節)第117章 初臨揚州第84章 朦朧月下(上)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4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3節)第14章 自薦西行(下)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3節)第143章 危險試驗(第1節)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46章 不可思議(第4節)第50章 先定後婚第148章 風雲乍變(上)(第1節)第121章 死牢鑰匙第93章 再遇端王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節)第32章 大汗合不勒(上)第9章 救人要緊第52章 初入遼境第57章 逃亡途中第86章 個性學正第150章 金陵得失(上)第61章 居安仁吉第37章 說服薩滿(上)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2節)第114章 章淳離京第63章 奇怪事件第26章 責任誰擔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3節)第109章 人心難測外傳:失蹤之事(五)第122章 明教報仇(第1節)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89章 文人之論(上)第80章 丹清照人外傳:失蹤之事(四)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2章 扎軍之夜(第2節)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38章 唯別而已(第3節)第131章 泄洪前後(上)(第1節)第82章 同室之緣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1節)第17章 不見答圖(上)第149章 風雲乍變(下)(第1節)第9章 救人要緊引子第55章 大人物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27章 月明之夜第99章 除夕之夜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節)第159章 成事之後(第2節)第134章 何謂奸商(第1節)第147章 風臨江南(第2節)第41章 別勒古臺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節)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160章 解決之道(第3節)第79章 經義策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