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廷議(二)

秦東正式決定要實施保甲法,畢竟這有利於統治下層民衆,官員們自然不會反對,即使有個別官員反對,也只是針對連坐法,不過這種反對的聲音很快被大多數官員淹沒了。

這時又有官員道:“阿古爾大人,你剛纔說還有一個辦法,不知道是什麼辦法呢?”

阿古爾一字一句道:“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衆官員面面相覷,不知所以,秦東實時問道:“阿古爾國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阿古爾又道:“又可稱爲‘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官就是官員,紳就是紳士、地主。意思就是說,官紳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樣服差役,也要同普通百姓一樣交稅!”

秦東原本以爲當阿古爾將這條新政說出來之後,最反對的應該是匈奴族的官員或者是斯基爾族官員,畢竟他們是本土官員,不僅勢力龐大,而且根深蒂固,可是出於他意料的是最先站出來反對的竟然是鍾暉這個漢官。

只見鍾暉站出來對阿古爾怒目而視大怒道:“簡直是胡言亂語,豈有此理!百姓是百姓,官紳是官紳,官紳怎麼能與下層百姓一樣服差役和交賦稅?官紳作爲幫助大王統治底層民衆的助手,應當享受優厚的待遇,這也是對底層民衆的一種鞭策,要想過上好日子,就要努力成爲官紳,讓他們有一個好盼頭,而如果讓官紳和民衆一樣當差和納糧,那官紳和民衆還有什麼區別?官紳還有什麼優越感?如何有動力幫助大王治理地方?”

這時佩特烏斯站出來道:“大王,對於鍾大人的言論,下官不敢苟同!”

“哦?”秦東問道:“不知道佩特烏斯大人有什麼要說的呢?”

佩特烏斯是外籍官員,而非本土官員。在這裡的根基不深,不過他也最早跟隨秦東的一批官員之一,而且地位還頗高,按理說他應該緊跟秦東的步伐,不應該輕易站出來發表意見。不過現在的情況似乎有些怪異,連佩特烏斯都站出來說話了,這說明“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條新政所造成的震盪卻是非常大。

佩特烏斯道:“大王,下官原本是羅馬的官員,就是因爲看不慣羅馬那些官員不把民衆當人看。看不慣羅馬的政治腐敗才遠離羅馬來到這裡在大王麾下效力,下官既然來這裡就應當爲大王、爲匈奴帝國的民衆效力,下官以爲下層民衆也是人,他們之所以是下層民衆,只是因爲他們的出身問題,如果他們出身在官宦家庭。他們也會是官紳階層,這一點,想必大王和諸位同僚不會反對吧?”

秦東沒有說話,其他官員也沒有說話,事實就是這樣,在這個時代,底層民衆想要竄到上層幾乎不可能。也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很少很少,而且秦東這種特例除外。

佩特烏斯繼續道:“下官就不明白了,爲什麼要讓下層民衆服差役和交稅,而官紳卻不需要服差役和交稅?憑什麼?難道就因爲他們種了帝國的田地?難道你們住的房子就不是帝國的嗎?他們每一個人都要交人頭稅,而你們爲什麼不要交人頭稅?這人頭稅交得讓民衆們都不敢生孩子了,因爲生了孩子就要交人頭稅,這也是爲什麼整個歐巴羅的人口都這麼少的原因之一!當然人口少的原因不止這一個,還有其他原因,例如生產力低下。生多了孩子養不活。歸根結底,反對實施官紳一體納稅的官員就是不想交錢,沒有其他的原因,下官贊同阿古爾大人的提議,實施官紳一體納稅的法令。下官第一個交稅!”

在古代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一樣,基本上都要收人頭稅,而且在社會基本組織結構上,東方社會是以戶爲單位,而西方則是以個人爲單位。

“官紳一體納糧”原出於清朝雍正時期的三條新政之一。其他兩條是“攤丁入畝”與“火耗歸公”。清朝雍正即位後,清朝形勢其實十分不妙,因爲康熙晚年阿哥爭位禍起蕭牆,官場貪污成風,朝廷賦稅收入減少;邊疆又有少數民族反叛,戰亂不止!所以康熙留給雍正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雍正初年,國庫可用之銀竟然不足六百萬兩,而要解決邊疆叛亂所需軍費就要千萬之巨,還要維修黃河大堤,維持朝廷日常開支用度等等?...爲解決上述問題雍正決定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三條新政。

古代的賦稅制度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現在是商品經濟的社會,商品流通活躍,政府只需在商品的生產、流通這些環節徵收賦稅即可。如現在市場上的每一件商品在生產和出廠流通時都是收過稅的,而這些稅收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即普通人民的身上。現在的稅種是五花八門,有什麼印花稅、城建稅、教育稅....反正很多。小到在超市買一支筆,在飯店吃一頓飯,買個車票,大到買房買車,所花的錢裡都包括了很種的稅收!但是古代不一樣,商品流通不活躍,沒有什麼規模的工廠,有些老百姓恐怕一輩子都不會花錢買什麼東西,這些稅收不起來。要收稅,只要由官府到老百姓家裡去收!另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他們是不當差不交稅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不是真要他們服兵役和徭役,反正就要官紳交錢!這當然官紳是不願意的,所以實行起來很困難!不過當時雍正任用了能幹的官員將這條新政執行到底,才收到了效果。

官紳一體納糧是剝奪官員和紳士的免役稅特權,不能爲中央財政直接增收,但避免了貧下中農這些應稅戶,把自已的田地納入官戶親戚之中,交點地租但免了更大筆的地稅。這種情況過去被稱爲“土地兼併”,真正是權貴政治的結果。

鍾暉想反駁佩特烏斯的言論,但又不知道如何反駁,佩特烏斯這番言論本身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讓他找不到反駁的切入點,直氣得他鬍子都翹起來了。

費爾頓在這時又說話了,他這次持反對意見,“大王,臣不贊同佩特烏斯大人的意見,人是有等級的,社會階層是有等級的,這一點放在歐巴羅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還有南方的汪達爾王國、西哥特王國,包括東哥特人和格皮德人都是有等級的,這種等級是天神制定的,既然人有等級,那麼官紳作爲人類上層人士不用當差不用交稅也是理所當然,官員們日夜爲帝國操勞,爲大王效力,爲民衆們的生活謀劃,拿到薪水卻很少,如果還要交稅,這讓官員們怎麼生活,官員們怎麼養活他們的家人?所以臣反對官紳一體納糧!”

當費爾頓說完,秦東算是聽出來了,費爾頓之所以反對並非是他爲其他反對此事的官員出頭,而是因爲他本身是一個清官,只拿薪水養家的那種,如果這種官員都要交稅,以現在的薪水來說,他們養家就很困難了,因此費爾頓纔會反對。

直到現在匈奴族的官員們都很少有人站出來說話,畢竟阿古爾先說了,阿古爾的官職最高,匈奴族的官員也不好出言反對他,而費爾頓卻沒有這層顧慮,他是斯基爾人,他反對之後,不少官員都跟着反對官紳一體納糧這個新政。

爭論持續到現在,反對和支持的官員在人數比例上也很明顯了,反對的人自然是多數,贊成的官員佔少數,而不反對也不贊成的也有相當一部分。

秦東已經不準備在這件事情上再脫下去了,他的時間有限,現在已經進入了秋季,軍隊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北征鄧直昔克,如果再在此事拖下去,他就沒有精力指揮北征作戰了。

秦東擡手道:“好了,都別吵了!反對和支持的人都有,沒有發表意見的人也有不少,這件事情到底要怎麼解決了餓?本王剛纔聽了,官紳一體納糧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爲了防止土地兼併,防止偷稅漏稅,土地兼併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各個政權和王朝的心腹大患,而官紳一體納糧可以有效的阻止,本王認爲應當採納,不過也不能不顧忌官員們的感受,癱貪官們有錢,他們不在乎交一點稅,可是有些忠心王事、清廉的官員卻交不起賦稅,交了稅就養不活家人了。

這樣吧,從下月起施行官紳一體納糧,包括本王和大單于在內,以及全體王室成員都要繳納賦稅,爲了補償清廉的官員,從現在起,官員的薪水提高五成,另外在設置一項勤政、清廉獎金,各官署部門實施考勤制度,但凡每月不缺勤的官員都有全勤獎,對於清廉的官員也設置清廉獎金,這需要上一級的官衙考察審覈!諸位以爲如何?”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連最反對的費爾頓都不反對了,只有鍾暉這個受了儒家思想的人還是固執己見。

秦東當然不會爲了這麼一個人再兩外滿足他什麼要求,既然絕大多數官員都不反對了,他當即宣佈實施官紳一體納糧的法令。

第100章 奪權第269章 封鎖消息第380章 征討烏爾幹(四)第99章 追殺第449章 歐多西亞公主第446章 皇權的威嚴第360章 幕後主謀第433章 功虧一簣第167章 女伯爵第85章 千夫長之死第324章 追擊第206章 失敗第446章 皇權的威嚴第398章 東巡(三)第303章 暴利食鹽第45章 前後夾擊第214章 破城第91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347章 宰肥羊第31章 降第208章 陣前對話第434章 黨爭第23章 屠殺第198章 空城計?第41章 真實意第409章 一萬僕從軍第108章 邊境自由貿易區第433章 功虧一簣第113章 颶風盜第116章 心戰第353章 遠交近攻第25章 敵蹤現第426章 法蘭克擲斧兵(二)第422章 撤退第312章 廷議(二)第378章 征討烏爾幹(二)第135章 收買內應第175章 對手巴特第220章 斷尾第237章 嫌隙第384章 退位第59章 發展規劃第142章 以一敵二第316章 捉迷藏的把戲被粉碎第25章 敵蹤現第385章 君臨天下(一)第231章 開府建牙第41章 真實意第77章 奴隸變成自由民第415章 用戰俘做攻城炮灰第1章 奴隸小兵第170章 戰獅王第412章 收買蠻族當槍手第435章 改國號“大秦帝國”第378章 征討烏爾幹(二)第68章 野蠻女奴第143章 人形泰山第349章 投石彈砸城堡第79章 攔截第114章 九大山寨聯合第388章 君臨天下(四)第348章 東征戰爭正式爆發第442章 皇宮命案第380章 征討烏爾幹(四)第227章 晉升萬夫長第387章 君臨天下(三)第457章 招降(二)第156章 教會也插手第205章 夜半攻山寨第34章 漁獵第424 突變第468章 自相殘殺第69章 造弓箭第410章 統率力(一)第403章 兵臨維也納第129章 黑店第35章 騎射戰術第18章 又一百金磅第62章 貪婪的千夫長第88章 倉促整編第180章 離開前的部署第398章 東巡(三)第285章 鼓舞士氣第156章 教會也插手第40章 隱藏實力第386章 君臨天下(二)第149章 義結金蘭第142章 以一敵二第158章 大殿交鋒第438章 又亂了第42章 戰術顯威第24章 洪流第92章 戰前部署第315章 兵分四路第195章 攻城(一)第439章 中毒第411章 統率力(二)第206章 失敗第196章 攻城(二)
第100章 奪權第269章 封鎖消息第380章 征討烏爾幹(四)第99章 追殺第449章 歐多西亞公主第446章 皇權的威嚴第360章 幕後主謀第433章 功虧一簣第167章 女伯爵第85章 千夫長之死第324章 追擊第206章 失敗第446章 皇權的威嚴第398章 東巡(三)第303章 暴利食鹽第45章 前後夾擊第214章 破城第91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347章 宰肥羊第31章 降第208章 陣前對話第434章 黨爭第23章 屠殺第198章 空城計?第41章 真實意第409章 一萬僕從軍第108章 邊境自由貿易區第433章 功虧一簣第113章 颶風盜第116章 心戰第353章 遠交近攻第25章 敵蹤現第426章 法蘭克擲斧兵(二)第422章 撤退第312章 廷議(二)第378章 征討烏爾幹(二)第135章 收買內應第175章 對手巴特第220章 斷尾第237章 嫌隙第384章 退位第59章 發展規劃第142章 以一敵二第316章 捉迷藏的把戲被粉碎第25章 敵蹤現第385章 君臨天下(一)第231章 開府建牙第41章 真實意第77章 奴隸變成自由民第415章 用戰俘做攻城炮灰第1章 奴隸小兵第170章 戰獅王第412章 收買蠻族當槍手第435章 改國號“大秦帝國”第378章 征討烏爾幹(二)第68章 野蠻女奴第143章 人形泰山第349章 投石彈砸城堡第79章 攔截第114章 九大山寨聯合第388章 君臨天下(四)第348章 東征戰爭正式爆發第442章 皇宮命案第380章 征討烏爾幹(四)第227章 晉升萬夫長第387章 君臨天下(三)第457章 招降(二)第156章 教會也插手第205章 夜半攻山寨第34章 漁獵第424 突變第468章 自相殘殺第69章 造弓箭第410章 統率力(一)第403章 兵臨維也納第129章 黑店第35章 騎射戰術第18章 又一百金磅第62章 貪婪的千夫長第88章 倉促整編第180章 離開前的部署第398章 東巡(三)第285章 鼓舞士氣第156章 教會也插手第40章 隱藏實力第386章 君臨天下(二)第149章 義結金蘭第142章 以一敵二第158章 大殿交鋒第438章 又亂了第42章 戰術顯威第24章 洪流第92章 戰前部署第315章 兵分四路第195章 攻城(一)第439章 中毒第411章 統率力(二)第206章 失敗第196章 攻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