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

沒有抵抗就沒有殺害……趙曦給段氏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趙曦也希望大理沒有抵抗,大理段家人能看清形勢。該當和尚的當和尚,該入土的入土,也能讓章惇不要背太多的殺孽,讓那些烏蠻、白蠻的在心裡上能接受國朝統治。

然而,一個生髮了野心的君王,怎麼可能會束手就擒?

段氏執掌大理,這麼多年過來,到了段廉義這一代,因爲大宋幫忙除掉了高、楊、董三家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段廉義的野心。

大理現在所有的部落,幾乎都尊段家……

兩次南征,大宋所表現出來的戰力,讓大理的各部落對大宋還是有些畏懼的。加上段氏又跟大宋成了姻親······這一點在大理部落中以爲很有用。

所以,雖然段思廉有點傀儡的感覺,可段廉義以爲這是大理一統的大好時機。那些部落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配合段家人了。

由此便有了些野心。

姑表親,好歹有點親。二皇子游歷大理,自然是居住在王宮的,便有了各自內心憤懣的傾訴,也就有了些想法,然後就嘗試着去實現。

“從斧頭砍在大渡河的那一刻,大宋跟大理就註定了是友好鄰邦······只是兒不言父過,又怎樣能以這樣的形式來控制大理呢?孃親不敢言,舅舅不敢出聲,唉·····表兄也是難爲了。只是孤······也只是個親王······”

這是二皇子閒聊時,一開始表達出來的意思。然後,交流就深入了,想法就多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二皇子的計劃很周密,並且好像大理並沒有什麼損失,甚至連責任都搭不上······

他不懂,有些事不需要這些,只需要上國大宋認爲就可以了。

“章帥,大理部落有向中心羊苴咩城集結趨向,這會給大軍造成進軍上的阻礙······俠來大理時日尚短,不足以合縱。”

章惇不是蠢人,率大軍過東川府後,首先找到了一直在大理境內晃悠的鄭俠,只是鄭俠說的話,好像對大軍並沒有多大作用。

“那些烏蠻、白蠻對段氏的好感如何?”

“談不上好感,也談不上劣感。據俠瞭解,是因爲段氏乃國朝皇家姻親,在大理之地,姻親關係要相當牢固,幾乎是攻守同盟的關係,所以,本質上是段氏借大宋之名讓部落有了歸心······”

“也就是說,現在我大宋的到來,可以瓦解段氏統領部落的局面?”

鄭俠所說的情況,對於章惇來說倒是個新情況。章惇雖然不在意殺多少大理人,有少殺點的可能,他還是會少殺的。

他的目標不是樞密院,也不是單純的統帥,能避免有被人詬病的污點,他還是會去避免的。王韶做主帥,和自己親自做主帥是兩碼事。

這也是他一進入大理境內,就迅速聯繫鄭俠的原因。

“不是,或者說不確定。據探知的情況來看,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在各部落中有些說法,說是官家考驗皇子能力,從而造成了皇子之間的爭鬥。”

“在皇子之間的爭鬥中,因爲太子有武將的孃舅家,而二皇子僅僅是大理王室的血統,所以,纔有了大軍壓境的情形。說這並不是大宋朝廷的意思,是太子一系的行爲。”

“傳言這次南征的十萬軍伍,是太子能借用武將一系的最大能量,只要大理衆部落能護住二皇子不敗,必有厚報······”

大理人真的這麼好蒙?章惇有些哭笑不得。

這麼明顯的拉墊背、找炮灰的鼓動說辭,大理的這些部落真就信了?可鄭俠在大理境內遊蕩幾個月,不應該會被那些蠻人欺騙吧?

“事實上,大理的各部落似乎很認可這樣的說辭。大理的這些年,除了國朝干預後稍微穩定,其他時間一直就是段氏、楊氏、高氏幾家的紛爭,大理各地的部落也是經常被拉攏的對象。”

“這樣伎倆用多了,也都習慣這樣去思考了。擱以前或許不會有人在意,段氏這次大方的給出兵的部落每家五十支火槍······”

鄭俠確實功夫做到家了,而且相當的詳細,就是段氏許諾的內容都清楚了。

也是,現在要說什麼最稀罕,對於其他朝廷而言,國朝的火器確實誘惑相當大。

“介夫以爲如何?”

章惇誠信請教。如果自己的副帥,一句話,只需要碾壓過去就得了,沒那麼多閒心思考慮大理部落怎麼想。

可自己是主帥,把大理殺的血流漂杵,對於自己的仕途有百害無一利。

“章帥,此時別無他法,唯有有震之以威!”

得,佐官的心思看來都一樣。

章惇沒心思繼續跟鄭俠扯了。要是真想震之以威,自根本沒必要關心大理各部落的情況,順昌逆亡,只需要壓過去就行。

之所以徵詢鄭俠的意見,官家在出徵前這樣的交代,同時,朝廷也有詔令,在大戰之前讓鄭俠歸建,在軍伍任職。還有就是,章惇成主帥了,做事不能再那麼直接。

“章帥,此乃俠幾個月探知的情況,註明了大理各部落的傾向和相互關係,包括原本屬於段、高、楊哪家的勢力範圍,以及誰與誰有那些關係等等······”

鄭俠看章惇端茶,知道自己該告辭了。便把自己撰寫的文案交給了章惇······

章惇一直到鄭俠出了帥帳,都沒緩過勁來······幾個意思?自己本來需要的就是這個,扯半天一直在攛掇直接殺過去,臨了了,反倒才提供有用的物事。

估計一旦自己決定就這樣殺過去,這鄭介夫恐怕不會拿出這玩意兒了。

自己在徵詢鄭介夫,鄭介夫估計也在考驗自己吧?看來西征時的那些言論,在朝堂並不是什麼秘密,也就是自己已經有了一個狠辣的名頭了。

這個鄭介夫,倒是個真君子。

章惇轉過心思來看鄭俠留給他的那些文案,才發現這鄭介夫所下的功夫不是一點兩點。這個文案中,對大理的部落做了詳細的分析,親宋的、忤逆的、唯利是圖的、段氏死忠者等等,甚至包括這次向羊苴咩城增援的兵力都有詳細說明。

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五八章 繁亂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一七章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三八七章第二六二章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
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五八章 繁亂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一七章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三八七章第二六二章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