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風暴(下)

“石公,能否提前透露京城消息?”劉昌郝拱手道。

大約的,劉昌郝能想明白,不用說,肯定爲了吳充郭逵的事,然而具體發生什麼,劉昌郝真猜不出來,石得一能提前說,至少心裡有一個準備。

無需隱瞞,石得一說了大概的過程。

石得一從高孔目嘴中得到真相後,沒有爲難高孔目,之前同樣沒有爲難,兩人是在一傢俬密茶樓裡見面的。

他帶着高孔目的口供,立即回宮。

趙頊大驚,連忙將王珪召進宮,讓王珪看了高孔目的口供。

老王當時心中大樂,難道這就是傳說的躺贏?

但他不敢表面出來,假裝沉思。

趙頊怒道:“當朝首相,三軍主將,開封府尹,真行啊。”

王安石下去,爲什麼趙頊先用吳充,後用王珪?

先是王安石爲何下去,各有各的說法,總之,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了無新意……失去了利用價值。

中間呂惠卿曾做了幾個月的首相,但人品差,引起新舊兩黨同時的排斥,不過推出一個爭議更大、斂財效果不大好的手實法。

但王安石重新拜相,從民間到上層,積累了巨大的怨氣,又失去利用價值,甚至在某些問題上,還與趙頊發生了爭歧,加上王雱之死,王安石灰心,便同意了王安石辭相。

之所以用吳充,是吳充表面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容易利用起來做擋箭牌,並且吳充又是文彥博、王安石的親家,因此有了吳充擋在前面,能減少從朝堂到民間的爭議。

後來的王珪還是如此,直到趙頊臨死,才陸續將章惇與蔡確提撥上位,以保護他的兒子以及變法的延續。

在這種錯綜複雜的環境下,老王卻坐穩了首相,一直到病死爲止,豈能是史書裡的三旨宰相?

因此一聽,便會意吳充這麼幹,犯了宋朝,至少犯了趙頊最大的忌諱。

許仁書說此子當死,這時候老王不會顧劉昌郝會不會被吳充害死了,他迅速在心裡面理清事情的輕重關係,說:“陛下,先召孫固進殿詢問,縱是真,亦不能高調處執,可下詔書,將孫固調往密、秀、明某處,再將蔡確調爲開封府尹。”

密州、秀州、明州皆是宋朝比較富庶的大州,然而這三州皆有一個共同特點,位於海濱,遠離朝堂與邊境,雖富卻沒有多少甲兵,也很難與朝堂聯繫。偏偏這三州不差,孫固又確實犯了錯,隨便調往三州那一州,都不會引起爭議,如此安排,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之所以調蔡確,乃是之前吳充名聲還行,加上是首相,朝堂許多大臣附從,只有蔡確表示了反對。

但這句話是有深意的,爲什麼第一個提開封府尹的人選,萬一有變,開封府尹是誰則會成爲關鍵中的關鍵!

一句話,便徹底將吳充踩死了。

趙頊沒有想這麼多,他問:“蔡確願意乎?”

蔡確權知諫院兼判司農寺,知諫院有彈劾權,司農村有着財權,可謂是位高權重,別看開封府尹貴,兩相對調,實際上蔡確還吃了一些虧。

老王又踩了一句:“事急從權也。”

趙頊便召孫固詢問。

孫固喟然長嘆,這件事如何能隱秘呢,不可能的,而且他也氣惱郭逵,吳充接到郭逵信已有好幾天了,前線居然沒有公開的奏疏上報朝廷。他只說了幾句話。

盜賊四起矣,乃太苛民之故。

吳充以傔客託臣,臣帶其傔客去劉樑村固有錯矣,然沒有歹心,否則臣不會帶孔目官一道前往。

郭逵滯留有誤,乃是不知瘧疾之理也,吳充與郭逵更不敢將幾十萬軍民視爲兒戲,否則不會有富良江大捷。

吳充反對徵南,臣亦反對徵南,且看今年,若無徵南,朝廷可以寬賦免稅,便不會有如此多盜賊。

劉昌郝猜測雖與事實略吻合,僅是巧合,若準,去年爲何不戒告朝廷也?

吳充託臣勸說,臣亦同意,因爲盜賊四起,民情不穩,不想朝堂動盪也,雖有錯,然非是私心。

陛下若繼續以爲臣有錯,請免臣官職。

也不能完全說他是推脫之言,有的確實是他心裡話,如徵南,他乃是發自內心的反對,至於盜賊四起,無論劉昌郝怎麼說,也確實與王安石苛政、徵南、旱情有關。

趙頊也沒心情去思考,承認去了劉樑村就行,立即下詔將孫固貶爲秀州知州,雖貶,貶的也不厲害,且看許將,貶成了蘄州知州,秀州乃是後來的嘉興、上海,宋朝時已經是一個很富裕的大州了,蘄州纔多大點地盤,雖有山,是可怕的大別山,有水,江東圩暫時的還未開發到蘄州來。

劉昌郝聽了默然。

雖然這個處罰不太委屈孫固,但孫固想在趙頊朝上位是不可能了,至於元佑時,元佑時朝爭黨爭得有多兇戾?下去了,以這個孫固的性格,元佑朝也休想上位。

但也是自己種的瓜自己吃,他說不帶有私心,當真沒有私心?還是有的,又是維護了吳充,遭貶也是理所當然。

趙頊以蔡確爲開封府尹,然後下詔,召郭逵、李舜舉、趙禼、燕達火速進京。這也是王珪的提議,開封府不能有失,吳充暫時不動,次之,將四將火速調回,吳充雖在朝堂上有耳目,然不能控制開封府,郭逵手中又無兵權,趙頊想怎麼按就怎麼按了。

那有如此嚴重?但不這樣說,吳充如何下去,老王自己如何進一步上位?

搞笑的是,孫固剛離開京城,郭逵的奏報也來到京城。

富良江如何,趙頊真不清楚,眼下他所知道的,只是劉昌郝前幾天的推測,吳充是知道了,但趙頊未問。他忍着怒氣,將奏報看完,果然與劉昌郝推測的一模一樣。

看完越想越怒,氣極之下,將奏報扔到地上。

關鍵是朝堂諸臣不明究裡。

許多大臣仍在爭執,陳繹下去乃是有過,許將下去也是有過,爲什麼孫固會下去,雖然調往秀州,卻幾乎是押犯人一樣,迅速地令孫固離開京城,陛下,你不能意氣用事。想一想,短短半年時間,換了幾個開封府尹。雖然開封府尹位置關鍵,任期皆不長,不能半年換掉三個開封府尹吧。

王韶又站出來了,上奏說,朝廷本不當徵南,然徵了,無奈也,富良江一役,郭逵所做火候剛好,陛下爲何怒扔其奏?陛下欲繼續徵南乎?糧草無繼,三軍戴瘴,渡江東向,縱勝之,能餘幾將士?且收交州城,交趾必有叛亂,如何平乎,如何安乎?且盜賊四起,民間有怨,契丹重壓,欲得河東咽喉,熙河又有叛,四處用兵,朝廷何承其重?朝廷其害乃是西夏契丹,爲何本末顛倒也?

這時候,許多大臣已經反應過來,郭逵滯留必有鬼,甚至有聰明的人,想到了這個鬼便是吳充。

但沒有證據,能奈吳充如何?

另外還有許多舊黨如同孫固一樣,確實就是“和平派”,一起附從王韶上書。

劉昌郝聽了嘆口氣。

無論狄青或王韶,或岳飛,包括張亢,皆能打,但這四人,玩政治真的不行。

如果這次王韶理智的不上書奏,不久,吳充可能就會下去,吳充下去了,王韶便不會附從。

那時候他也許會茫然,不知道怎麼辦,不過王珪上位後,不像吳充那樣腹黑,至少王韶是有大功的,後來便不會在洪州、鄂州間輾轉,多半會被當成王德用那樣的吉祥物“供”起來,不太有失意,背疽不會惡化,那麼五路代夏時,王韶還有翻身的機會。

太急了,不能忍幾天,果然奏上後,趙頊大怒,提前一個月,將王韶貶到了洪州。

王韶被貶,朝堂上各個大佬終於清醒。

本來能輕鬆收復交趾的,但沒有收復。

況且是近二十萬民軍的傷亡,九成半不是戰死的,而是死於因滯留所產生的瘧疾,這死的有多冤。岐溝關之敗,因曹彬指揮有誤,也死了不少將軍民夫,但那是指揮有誤,曹彬本人卻沒有任何玩兵不進的想法,更沒有將幾十萬軍民性命視爲兒戲的念頭。

不去想不要緊,一想,近二十萬條人命,認真追究起來,會颳起怎樣的風暴?

還有一條是石得一不知道的,後來有一個傳說,高滔滔夢見神人對她說,太平宰相項安節。趙頊密求諸臣,無有姓名。

吳充上位後,頸生瘰癤,怎麼也治不好,一日上朝,項上腫如拳,高滔滔見之對趙頊說,此真項安癤也。還有蔣之奇爲六路發運使,項上大贅,忌人視之,至金山寺,僧人了元說,衝卿在前,頴叔在後,蔣之奇大喜。

這是朱彧的筆記,不可當真,不說吳充上朝,高滔滔如何得見,難道這時候高滔滔就開始垂簾聽政?就說蔣之奇,若論才幹,那是吊打吳充、歐陽修,甚至現在朝堂上九成九的大佬,但一生也不過在各地飄零,未入兩府,何來的太平宰相?

不過雖是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有一條是真的,那就是吳充的上位,高滔滔很喜歡。

高滔滔在內宮隱隱聽到一些消息後,詢問趙頊,高滔滔也默然了,那怕她不喜戰爭,但打了,不能將幾十萬條人命當成兒戲,故沉默良久才問,爲何留之。

也就是高滔滔聽後,都改變了她的想法,不想讓吳充繼續擔任首宰。

趙頊答道,等郭逵來京詢問後,再做處置。

高滔滔說,善。

但劉昌郝聽了,想法不一樣,吳充下去就行了,千萬不要讓這場大風暴刮起來……

第十五章 租子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93章 作死(三)第160章 見(一)第149章 燕離(上)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204章 南征第115章 喜事第203章 提花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十九章 種花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17章 敢死隊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224章 風暴(上)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111章 十將(上)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145章 花木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217章 敢死隊第219章 附從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93章 作死(三)第104章 甜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十三章 欠條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49章 燕離(上)第113章 燕子第225章 風暴(中)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28章 一千兩第107章 搞事情第104章 甜第四章 箱子第十章 可惡(下)第183章 T字第109章 蛻變(下)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206章 賣弄(下)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五章 任務條第132章 戶帖第155章 文字(下)第154章 文字(上)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09章 蛻變(下)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204章 南征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191章 作死(一)第132章 戶帖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156章 隱瞞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45章 花木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44章 落戶178章 說不出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188章 父子第196章 作死(六)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十二章 豆油第十二章 豆油第208章 猶豫不決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213章 瘴病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218章 荒誕第177章 農學第217章 敢死隊
第十五章 租子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93章 作死(三)第160章 見(一)第149章 燕離(上)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204章 南征第115章 喜事第203章 提花第九十八章 彼之毒藥,我之良草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十九章 種花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17章 敢死隊第211章 茂材異等第224章 風暴(上)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111章 十將(上)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145章 花木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217章 敢死隊第219章 附從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93章 作死(三)第104章 甜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十三章 欠條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49章 燕離(上)第113章 燕子第225章 風暴(中)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28章 一千兩第107章 搞事情第104章 甜第四章 箱子第十章 可惡(下)第183章 T字第109章 蛻變(下)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206章 賣弄(下)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五章 任務條第132章 戶帖第155章 文字(下)第154章 文字(上)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09章 蛻變(下)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204章 南征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191章 作死(一)第132章 戶帖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156章 隱瞞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45章 花木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第144章 落戶178章 說不出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188章 父子第196章 作死(六)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十二章 豆油第十二章 豆油第208章 猶豫不決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213章 瘴病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218章 荒誕第177章 農學第217章 敢死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