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召.編故事(上)

一把大雪落下,這時候落雪才正常,沈氏看着外面的雪花,說:“你爲何去河東?”

若是按照劉昌郝原來所說的,即便今年契單多,現在鞭炮也做好了,但因爲去了河東,一切推遲。這時候天氣冷,效率又開始下降,雖然能來得及,終是有風險。

萬一遇到大寒的天氣呢?

若是現在做好了,不一定會運到京城,但放在庫房裡,什麼時候運都可以,即便大寒,想要完全冰封惠民河,也需要兩三天,便沒有任何風險。

劉昌郝能說什麼?

我去了河東,“保衛河東”?

“大娘娘,我孟浪了。”

沈氏也不好說什麼,雖然這時代的人比較早熟,但終歸是十七歲的人,已經做得很好了。

“你啊,自持聰明,卻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

“大娘娘說的對。”對沈氏,劉昌郝真的抱着尊敬的心情,別看她不是前身的親生母親,但也將劉昌郝視爲半子。不但沈氏,樑三元,樑小乙皆不差。否則樑小乙揀兵時,劉昌郝拿了不少錢賄賂,卻一直讓朱三提都不要提。金錢是有價的,情義卻是無價的。

“你啊,其實你才類似你大母,嘴確心軟。”

但沈氏說錯了,劉昌郝不是嘴硬心軟,而是有着自己的道德觀,或者這麼說,魯氏善乃是真善,劉昌郝善乃是僞善,有着許多算計的善。兩人說完,劉昌郝進了作坊,說:“自今天起,每天工錢加二十文錢。”

應當來得及,不過最好早完工,纔會安全。

加工錢了,作坊女工肯定開心了。

劉昌郝回家看書。

雪越下越大,但就是在這個雪天,朱三忽然帶來了一個尊貴的客人。

兩人下馬,朱三帶着這個人進了劉昌郝的家。謝氏茫然地看着這個中年人,朱三介紹道:“他乃中書堂吏李二郎。”

“何處堂吏?”

“中書。”

謝四娘立即站不穩,朱三隻好不顧忌諱,一把將謝四娘扶住。孔押司等人是胥吏,中書堂吏也是胥吏,兩者等級是截然不同的,後者的錄用不亞於科舉,皆是從千萬人當中挑選出來的,許多中書堂吏往往被皇帝看中,一旦看中,立遷爲知州或知軍。別看人家是平民身着,真論起來,尉氏的知縣也不如一箇中書堂吏。

好在劉昌郝聽到了聲音,從火坑上下來,來到客廳,朱三繼續做介紹。

“見過李二郎,”劉昌郝作揖道。

“勿用客氣,你是劉西坡?”

“李二郎,你且出來看,”劉昌郝指了指西南邊原來自家的四座土山:“那四座長着許多松柏的土山,乃是我傢俬山,先父與家母素信佛,我著三字經,隨意取了一個號,西坡居士。然我名不是劉西坡,乃叫劉昌郝,字有寧。”

“原來如此。”

兩人進屋。

謝四娘說:“昌郝,你爲何不買好茶葉。”

“三娘子,勿用,有熱茶即可,”李二郎又打量着劉家,好多書,客廳都放着書,房門是打開的,也能看到裡面的書更多。但李二郎不奇怪,才情如此,不看書怎麼可能?

不但他注意到劉昌郝的詩詞,在中書,每當劉昌郝有新詩詞出來,中書各個大佬也會注意,甚至還有議論,但都說寫的好,只是有人譏諷,劉昌郝用詩詞賣錢,不是真隱士。那怕你寫了一萬首類似《卜算子.驛外斷橋外》的詞,都洗脫不了你用之賺錢的嫌疑。

能進入中書,那一個人是差了的?劉昌郝這點小心思,是瞞不了這些大佬法眼的。

但各個大佬也不得不承認劉昌郝的才情。

另外讓他們欣賞的是,劉昌郝雖有用詩詞賺錢的嫌疑,詩詞三觀皆正,且風格多變,幾乎能稱爲喜笑怒罵皆文章。

李二郎也欣賞歎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比黃花瘦,這些句子,是怎麼寫出來的。不要看人家的屋宅“簡陋”,衣着樸素,這些人是蟄伏狀態,一旦錄用,必登青雲。至少未科舉,便已入各個大佬的法眼,甚至陛下的法眼。一是估量着劉昌郝的前程,二是他是真心的歎服,因此李二郎也不敢擺架子。

中書啊,一個讓宋朝九成九九九的人頭暈的詞眼,謝四娘立即給李二郎燒茶,李二郎遞過一份文書。

劉昌郝看了看,是召他去中書的文書。

“請問李二郎,可爲黃嵬山之事?”

“正是。”

“欲是黃嵬山之事,我還要帶一樣物事去京城,李二郎,麻煩你隨我來,”劉昌郝將李二郎帶到裡房,裡房裡沒有多少錢了,但放着一些扁平形的大盒子。劉昌郝小心地拿下一個盒子,卸掉木框,說:“就是它們。”

“這些皆是?”

“合拼起來,便是河東路中北部地區,以及契丹境內的一些疆域的完整的地形圖。”

“一定要帶到中書,不對,你去河東察看多久時間?”

劉昌郝一把將他嘴脣捂住,低聲說:“我家就我一獨子,我娘娘身體一直不大好,勿要讓她知道我去過河東前線。”

但不止是這個原因,去了河東多久,也不大好說。不能說我看了十幾天,便察看了河東所有地形。

兩個人走出來,謝四娘問:“昌郝,爲何又說河東?”

她只是性格有些柔弱,不是傻,總覺得這個河東不簡單。

“沒,沒什麼。”

李二郎喝茶,朱三將劉昌郝拉到外邊:“劉有寧,你休想隱於劉樑村了。”

找他的人一個比一個來頭大,先是軍器庫,後是市易務,這兩個還好一點,現在連中書也驚動了,朱三也是小胳膊小腿的,有點頂不住的架勢。劉昌郝正色說:“我前些日子便言過,勿要低估王相公操守,我說了,中書各位相公注意了,故派人來相詢,也僅僅是問一問,勿要多想。”

“應是如此。”

不過三次來人,一次比一次來頭大,但一次比一次態度好。讓劉昌郝也造成一種錯覺,太監終是太監,那怕宋朝的太監要好得多,也只是相比於前朝的,實際還是一個囂張跋扈的羣體。終是割了蛋蛋,終於尋常人不同,那怕是司馬遷,言論性格也變得偏烈。漢武帝割掉了司馬遷的蛋蛋,司馬遷便割掉許多後人的蛋蛋,黃老無爲思想害苦了多少文人,讓這個古老的國度錯過了多少機遇。

“劉西坡,如何運走?”

劉昌郝拆開了,以李二郎的見識,自然知道它的寶貴,但這把大雪下的……劉昌郝答道:“李二郎,勿用擔心,向南四里路便是惠民河,我用船將其運走,不知中書急乎?”

“急,然明天抵達也能來得及。”

“我速派人去僱船,明天下午便能抵達中書,然我能進宣德門?”

“你持此文書,自有人通稟。”

“好。”

“能否出來?”

“行。”

ωωω¤ тт kán¤ C〇 兩人走了出來,雪繼續下着,兩人便站在榆樹下,李二郎問:“劉有寧,觀君亦樸素,房宅亦簡陋,爲何將詩詞貼於鞭炮之上?”

不但鞭炮上,甜瓜上也貼了一首詩。

簡單啊,貼了便會好賣,便會多賺錢,但不能這麼回答,李二郎馬上回去,說不定明天早上會有一些人盤問,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想要“保衛河東”成功,必須得讓朝廷採納自己的方案。自己終是一個平民百姓,各方面得讓這些大佬加分……劉昌郝想着想着,便想出一個主意。

“我曾祖父乃是步軍都頭,犧牲於三川口,我祖父是馬軍軍使,犧牲於定川砦。”

“原來坊間流言乃是真的。”

“京城有些流言,我亦聽聞,亦真亦假吧,不要全信之。先父擔任押錄,船翻人亡,我小叔父勸我娘娘帶着我去縣城,一爲求學,二爲娘娘易看病。然去年家裡遭遇變故,幾乎破家蕩產,我只好帶着娘娘回來。”

花谷久的事,劉昌郝沒有說,說了,容易讓人產生要脅之嫌,當下的任務不是花谷久,乃是河東。

劉昌郝一筆帶過後,又說:“我小叔父一家至今下落不明,家裡孤兒寡母,反正發生了一些事,我便將耕地收了回來,又請了一些流民爲客戶,那邊便是我家客戶。”

李二郎看去:“咦,比你家宅子還好。”

“多是異地他鄉百姓,我不善待之,何能安心居於我家?”

“然也不是爲客戶之故,李二郎,可否陪我走走。”

“好。”

劉昌郝回家拿來三把油紙傘,劉樑村皆是油布傘,不過油紙傘更輕更美觀,劉昌郝在京城當成禮物,陸續買了百餘把,各戶人家送了一兩把。他與李朱二人冒着風雨,打着油紙傘出去。

路上,劉昌郝說:“二郎,你且看周圍各座土丘,皆荒蕪矣。我祖父犧牲後,短短几年,丈夫去世,兒子去世,我曾祖母心情悲憤之下,亦離開人世。我大母心灰意冷,帶着我父親與小叔返回劉樑村。”

“當時劉樑村因爲環境封閉,耕作落後,我大母始植桑,有人仿佼,我大母亦耐心授之。我大母燒木炭,鄉親亦仿效,然山皆不大,草木有限,我大母尋思,只伐不載,終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那四座山上植樹造林。我父親長大成人,大婚後不久,胥吏上門,讓我家納稅,亦徵山林之稅。”

“朝廷也無奈也。”

“我也知道,無論是女戶,或是烈士戶,已有十餘年不納稅了,讓朝廷如何?我說的乃是山林,原本村裡有許多人想仿效,然見官府納稅,皆不敢植樹,越伐越荒。村裡老人皆說,幾十年前,各條山溪水仍多矣,然今,除了幾條主溪,餘下小溪幾乎不見水。”

“長久下去,此山窪亦要成爲荒地,故我有一想法,多圈一些土丘,廣植花樹,一爲觀賞,二爲護住這方水土,它們不但是荒山,亦貧瘠,想要植花樹。沾到山便說不清,得買山,得請無數勞力除草、載種,興修水利道路,以及買苗育苗,肥料,等等,會花掉無數錢帛。”

“原來如此,”李二郎似乎明白了,不過劉昌郝也不算是撒謊,他問:“有流言說君在種牡丹。”

“看到這些拱棚乎,這邊乃是菊花,那邊皆是牡丹,”劉昌郝將李二郎帶到牡丹苗圃,揭開棚門:“此乃去年接頭,西邊則是今年的接頭。”

“開花乎?”

“今年有些接頭有花芽,我讓人皆剪掉,今明兩個年皆不讓其開花,以免消耗母株養分,後年便可以盛開也。”

後年也不會由着它們盛開,一株只能讓它開一朵花,不過數量多,到時候也會好看。

“能開好乎?”

“待會我告訴你,”劉昌郝帶着他繼續向前走,腦海裡卻在琢磨着一個故事。

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65章 反常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20章 傳奇(上)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65章 反常178章 說不出第112章 十將(下)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12章 十將(下)第十九章 種花第150章 燕離(下)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八十章 僞證第149章 燕離(上)第214章 首戰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60章 見(一)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09章 蛻變(下)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179章 魏武卒第224章 風暴(上)第100章 朝天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12章 十將(下)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09章 蛻變(下)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十二章 豆油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17章 取之(上)第188章 父子第131章 大佃戶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18章 取之(下)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92章 作死(二)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225章 風暴(中)第160章 見(一)第183章 T字第183章 T字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212章 三年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25章 鳳凰(下)第111章 十將(上)第四章 箱子第109章 蛻變(下)第103章 鞭貴第六十六章第191章 作死(一)第186章 恭賀第163章 見(四)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32章 戶帖第186章 恭賀第185章 小水利第224章 風暴(上)第111章 十將(上)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七章 五色瓜第163章 見(四)第八十章 僞證第八章 傳家寶第115章 喜事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133章 知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7章 鳳鳳第163章 見(四)
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65章 反常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20章 傳奇(上)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65章 反常178章 說不出第112章 十將(下)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112章 十將(下)第十九章 種花第150章 燕離(下)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八十章 僞證第149章 燕離(上)第214章 首戰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60章 見(一)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09章 蛻變(下)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179章 魏武卒第224章 風暴(上)第100章 朝天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12章 十將(下)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09章 蛻變(下)第九十二章 藏手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十二章 豆油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17章 取之(上)第188章 父子第131章 大佃戶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18章 取之(下)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92章 作死(二)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225章 風暴(中)第160章 見(一)第183章 T字第183章 T字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212章 三年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25章 鳳凰(下)第111章 十將(上)第四章 箱子第109章 蛻變(下)第103章 鞭貴第六十六章第191章 作死(一)第186章 恭賀第163章 見(四)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32章 戶帖第186章 恭賀第185章 小水利第224章 風暴(上)第111章 十將(上)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七章 五色瓜第163章 見(四)第八十章 僞證第八章 傳家寶第115章 喜事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133章 知曉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167章 鳳鳳第163章 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