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僞證

“阿孃,我還小啊。”

宋朝天聖令規定法定婚齡,男孩子十五歲,女孩子十三歲便可以結婚。是虛歲!十三歲乃是十二歲,十一週歲,上小學六年級或初一的年齡!

隨着耕地越來越緊張,加上厚嫁厚娶的風俗,逼得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將婚齡往後推,如劉樑村,一般女孩子到了十七八歲,男孩子接近二十歲,纔開始談婚論嫁,也有更早的,還有不少更遲的,甚至有窮人家將自家的女兒僱給大戶人家做幾年小妾,再將其出嫁。

劉昌郝年齡確實小了一點。

二媽說:“你不小了,你娘娘身體不好,家裡事多,須找一個娘子。”

其實是謝四孃的意思,隨着契單增加,家裡經濟不會有問題了,她的病到了冬天又開始發作,讓她擔心自己說不行就不行,便託劉昌郝二媽打聽,至少得找一個門當戶對,長相不能太差的女孩子,劉昌郝二媽很快在黃村尋到一個叫娟娟的女孩子,各方面還行,故讓二媽勸了好幾天,直到昨天,人家才答應下來。

劉昌郝呆了一會,說:“我去看看。”

這是必須的,萬一不中意呢。

或者萬一中了意,頂多提前啪啪了……

上完墳,幾家人回來,劉樑村許多人卻在翹首期盼,明天各個保丁要回來了,心態真的不好,就不想想劉四根與樑永正兩家聯親,會有什麼後果?

第二天上午大夥陸續回來,秦父他們也回來了,但走在前面的是韓大虎。

“昌郝,我替我們村謝過。”

他人雖在教場,能聽到鄉里的一些消息,他在棘嶺寨娶的荊二孃也在作坊裡上工。實際他家拿錢並不多,以前請男工,他大兒子才十四歲,不好意思來混工錢,只有他一個人斷斷續續地來做活。臨了,劉昌郝多給了錢,韓大虎硬是不要。這次請女工,他有一個女兒,才八九歲大呢,如何來上工,還是一個人來上工。

不過相對來說,他家在棘嶺寨算是條件稍好的,與保正錢無關,而是漸漸對這一帶地形熟悉後,敢去崗陵深處打獵,加上箭法好,生活條件才稍稍改善。

但他是一個比較熱心的人,當初棘嶺寨收留了他,還有當年他被縣裡關進了大牢,劉昌郝祖母魯氏救了一把急,村子裡幫了不小的忙,只是棘嶺寨更窮,經濟上出力不大罷了,所以他對棘嶺寨各家各戶的事也比較上心。

故劉昌郝稱他爲陽光版郭解。

劉昌郝前面請男工,後面請女工,不敢說從此過上好日子,至少許多人家,今明兩年不爲飽發愁,甚至能逐漸解決“溫”的問題。

“韓叔父,勿用客氣,各取所需。”

“秦瓦匠呢?”

“在修引水渠。”

“我們一道過去。”

大夥正在修引水渠,還有一小段,不過修完了,後面還有更漫長的灌水渠,有的忙,正月都未必能閒下來。唯獨的好處,劉昌郝將這片山一起買了下來,想怎麼修就怎麼修。

劉昌郝將秦瓦匠叫來,韓大虎說:“秦瓦匠,你阿父受杖,乃我之過。”

“與你無關。”

那麼多人呢,韓大虎不可能天天只盯着劉昌郝家七名客戶。

“你心中不平,然重打,必受官司,輕打,於事無補。前幾日,樑永正向你阿父賠禮,又找到我,欲賠你十貫錢,化解此事。”

“我短此十貫錢!”秦瓦匠怒道。

他真不缺十貫錢,放過糧,也知不對,立即將家裡貴重細軟與錢一起收拾好,裝上騾車,連夜跑路。不過人家是災民,一起穿着破破爛爛地流向他鄉乞食,他一家衣着光鮮、駕着騾車跑路,得多顯眼?逃到縣城,發覺不對,先找到典當房,將騾子、車子、貴重的衣服或其他行李一起典當,又將所有的錢換成金子,換上破爛的衣服加入流亡大軍。

至於路上的場務,誰個查?

不但至京城的場務,劉昌郝帶他們回來,那個場務也來查,然而拘攔人探頭一看,一船流民,急忙駕着小船逃走。

他手裡有近二十兩金子,金子就是錢。

前段時間劉昌郝有些缺錢,有好幾次,秦瓦匠想借一些金子給劉昌郝,然而自己是客戶唉,不大好意思開口。他琢磨着莊木匠手裡也有一些金子,只有金銀才易帶,但估計沒有自己多,畢竟莊木匠爲了娶美豔的徐小娘子,花了不少錢。

“你準備如何打?”韓大虎問。

秦瓦匠語塞了。

重打,自己身上是揹着官司的,不能真讓張德奎出手哉。

輕打,確實是於事無補。

他扭頭看着劉昌郝。

劉昌郝說:“秦大父乃是爲我受杖,我不好勸你。還是當初之言,你若大打,我備錢,出人,且讓張叔父出手,替你泄恨,然而你切莫出手。”

然而你切莫出手?韓大虎眉毛跳了跳,啊哈,這廝看來也是一個有來路的貨色。

讓張德奎出手?這怎麼行呢。

韓大虎又說:“打幾拳若能震懾,或能打之,然不能震懾,打之亦無益,劉昌郝,你去劉昌隆宅子……”

未等他說完,劉昌郝便搖了搖頭。

若是劉昌隆的案子能翻,劉四根與劉仲高都得會處以發配充軍之刑。他家的大腦還是劉四根,劉四根以罪犯身份編入廂軍勞改,劉昌郝又在崛起,即便劉四根能熬過去,幾年後回來,早就物似人非,至少他家想在村裡稱王稱霸是不可能的。

但是劉昌郝想過這個問題,一是過去了兩年多時間,想翻案很困難。

二是當初劉樑村許多人迫於劉四根的淫威,替劉促高做了僞證。爲什麼那天晚上劉昌郝四人夜探鬼宅,將劉昌隆兩戶鄰居嚇着,樑得進兩家皆做了僞證,最後才活活逼死劉昌隆夫妻兩。

劉昌郝肯定不會顧這些做僞證的村民感想,可一旦翻案,只能去開封府翻案,開封府派人下來調查,這些人多半還會繼續做僞證。

在縣城裡,樑小乙說,告他們,宋夫子也說過,如何告,沾到了花家,縣裡幾個官員,重壓下來,以劉樑村村民的德性,不是羅生門,而是六七成人會昧着良心直接說假話,做僞證,一樣的道理……

劉四根不敢賭,可實際翻案成功的機率都不足三成。

秦瓦匠也漸漸回味過來,劉昌郝幾乎無限制地支持他的決定,包括準備了錢,甚至動用李闊海的關係,替他出氣,其原因還是自己一家是劉昌郝請來的,自己的父親是因爲劉昌郝才受杖的,但作爲劉昌郝本心,卻不支持他“大打”。

小打呢,韓大虎在教場已經打過,自己也掀了人家的鍋碗瓢盆,不過還是氣啊,他便說:“讓他親自來向我父賠罪。”

不動手,那就好辦。

韓大虎去劉樑村叫來樑永正。

不能說樑永正與劉仲臣沒腦子,並且劉仲臣用心更歹毒,他知道教頭打了劉昌郝家的客戶,不管打了那一個,韓大虎必出面,鬧將起來,他從中趁機挑唆,讓韓大虎與教頭公開對峙,矛盾激化,不好說將韓大虎發配充軍,但操作得當,能將他的大保正拿下。

他高估教頭的膽量,低估了韓大虎的智慧,韓大虎雖恫嚇了,白天未動手,乃是夜晚潛入教頭的帳篷,卡住教頭的脖子,換成白天,下不了臺階,教頭只好如劉仲臣的意,與韓大虎強行對峙。

沒有得逞,劉昌郝家人多,更可怕的是韓大虎說了一句:“你們不怕秦瓦匠向我學習?”

學他什麼?

秦瓦匠乃是流民啊,萬一月黑風高摸到劉仲臣或樑永正家,隨後連夜逃跑,上哪兒找去?又來了這麼長時間,皆知道秦瓦匠不但塊頭大,脾氣也不大好。

劉仲臣因爲劉四根賣山,算是勉強揭過,樑永正卻慫了。

秦瓦匠看着地上的錢,對李大強等人說:“你們分分。”

隨後給了樑永正一記老拳,說:“我饒過你一遭,下回再犯,我必斷你的手足!”

劉昌郝也上前拍了拍樑永正的臉:“我家與劉四根家恩恩怨怨,你最好莫要插手,你非要插手,到時不要怪我不客氣。”

不說其他的,天天讓幾個客戶跑到樑家,將鍋碗瓢盆扔一扔,樑永正一家日子休想過得安生。

樑永正灰溜溜地走了,劉樑村人長嘆一口氣,多好的大戲,居然虎頭蛇尾般結束了。

韓大虎則鬆了一口氣,低聲對劉昌郝說:“你已知兩家聯親,不僅聯親,明日兩家便於烏頭渡插釵。”

他回來第一件事便是找劉昌郝,打的不重,官府來了都無輒,就怕秦瓦匠出手沒輕重,一旦鬧大,樑永正會找人,劉四根也會找人,官府不但會拘拿秦瓦匠,甚至會找劉昌郝的麻煩。

劉昌郝沒想其他,只想到一個詞,又撞車了。

宋朝婚姻規矩多,先是媒婆上門提親,女方會認真聽取男方家庭與本人情況,感覺滿意,先下草帖子,再下細帖子,上面詳細寫了男女雙方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人的姓名,本人姓名、家產、生辰八字,細帖子上還要寫上聘禮,以及女方隨嫁的房奩、金銀首飾、產業與田土。

普通人家沒有這麼繁瑣,過程卻差不多,只是稍稍簡化,先是媒婆上門提親,女方認可,媒婆拿來男方的生辰八字,兩家請算命先生過來,或者去看命鋪子,看看兩人的生辰八字合不合。

合了媒婆再替代男方,與女方協商聘禮與嫁妝。

接下來一步比較民主,大人同意了,還需小人同意。

協商得差不多,男女雙方本人約定某處見個面。若是女方不樂意,直接走人。若是男方不樂意,則給女方兩匹綵緞壓驚。

緞是很高級的絲織物,綵緞更貴,普通人家拿不出,但會拿出兩匹彩絹或布織物,必須是染色或刺繡過的,不能是素色(白色)絹布。

畢竟是男方找上門提親的,當成對女方的補償。

黃家家庭狀況還可以,劉昌郝這邊花錢似乎沒有了譜,聘禮嫁妝的都好說。

謝四娘害怕自己病怏怏的樣子給兒子減分,沒有去,讓二媽陪着劉昌郝去了烏頭渡。

約好的是在一家酒肆二樓雅房碰面,劉昌郝與他二媽上了二樓,然後真撞車了。

PS:寫了好幾回烏頭渡,順便說一下鎮。

魏唐的鎮又叫軍鎮,駐軍,權利不小。

宋朝也于軍事重要、交通要緊之處置鎮,然而從開始便有意識與魏唐的鎮甄別開來,也設鎮將,甚至還駐紮着幾十名軍士,不過鎮將不許鄉村、只許郭內(鎮內)依舊勾當城鎮煙火(少量民事權)。隨後又用文臣權知鎮事兼理煙火(監酒稅等,小蘇被貶便是此職),鎮將之權徹底架空。因爲軍事功能下降,宋初湖州24鎮到了元豐時僅剩6鎮,但商業功能卻在上升,由是出現了一些新“鎮”,如尉氏(朱家曲鎮於書中烏頭渡南邊),臨古河,商販舟車皆會於此,居民繁雜,宛若江鄉。這些鎮乃是由繁榮的商業造就,民事與軍事地位則會進一步下降。

草市或墟市功能更簡單,就是純粹的商業交易場所,小者遇墟日(趕集日)纔會有人,無墟日時甚至無人無商,不過大者也不能小視,能與中等規模的“鎮”彷彿。其區別是,無軍事權與民事權,不駐紮正式的官員,總體上規模略小,商業性質與鎮基本是一樣的。

元豐時宋朝鎮數共計1875個,每鎮均擁兩百多戶,草市墟市則更多,大大小小能有一兩萬個。

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六十章 石板第121章 傳奇(下)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206章 賣弄(下)第八章 傳家寶第二十一章 蒙學178章 說不出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213章 瘴病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204章 南征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64章 定論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十九章 種花第122章 邸店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26章 交換第四章 箱子第六十章 石板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38章 馬第130章 撒石灰第123章 苦惱第三章 苗苗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33章 知曉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01 虎吃狼第109章 蛻變(下)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202章 萬畝第116章 予之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204章 南征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49章 燕離(上)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128章 一千兩第160章 見(一)第116章 予之第100章 朝天第129章 導水第179章 魏武卒第180章 解鎖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31章 大佃戶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204章 南征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177章 農學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三章 苗苗第五十七章 攔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57章 愛惜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209章 農家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206章 賣弄(下)第185章 小水利第129章 導水第212章 三年第五十七章 攔第145章 花木第204章 南征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15章 喜事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六章 團行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210章 敵意第162章 見(三)第164章 定論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29章 導水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
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六十章 石板第121章 傳奇(下)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206章 賣弄(下)第八章 傳家寶第二十一章 蒙學178章 說不出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213章 瘴病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204章 南征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64章 定論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十九章 種花第122章 邸店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26章 交換第四章 箱子第六十章 石板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38章 馬第130章 撒石灰第123章 苦惱第三章 苗苗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36章 同歸於盡(上)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33章 知曉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01 虎吃狼第109章 蛻變(下)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202章 萬畝第116章 予之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204章 南征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49章 燕離(上)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128章 一千兩第160章 見(一)第116章 予之第100章 朝天第129章 導水第179章 魏武卒第180章 解鎖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31章 大佃戶第207章 李廣誤期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42章 河東河東(四)第204章 南征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177章 農學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三章 苗苗第五十七章 攔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57章 愛惜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五十九章 肥料之王第209章 農家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206章 賣弄(下)第185章 小水利第129章 導水第212章 三年第五十七章 攔第145章 花木第204章 南征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15章 喜事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六章 團行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23章 迎春宴(四)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210章 敵意第162章 見(三)第164章 定論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29章 導水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