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撒石灰

但人多,又有人說:“若此,我村耕地豈非隔成四塊?”

“復隨我來,”劉昌郝將他們往西邊帶了一段路:“既能從河上引水走,爲何不能於此開豁口,水從頭上走,人從水下過,何來隔阻之說?”

劉昌郝爲了引灌漚液,也建了類似的渠道,區別一是從半空走,一是從水上走。

“彩,劉有寧,你果有巧思,”孔押司忍不住喝起彩。

“孫耆長,我之提議若成,你們村幾乎所有耕地澆灌都得以解決,何惜工程之大?”

孫耆長正在遐想呢,不但他,許多孫嶺村的人都被劉昌郝說的心神搖拽,這個前景簡直太美妙了。籤朱契,付錢,還有交稅,劉昌郝將孔押司送上渡船,又送上了岸,在烏頭渡叫了一輛牛車,好幾十貫錢呢,不叫車子,孔押司也帶不走。

“勞煩押司。”

不但這次交易,說不定兩天後,還要一場大交易。

孔押司揮揮手說:“李大官人說你頗有智慧,我今日所見,果然不同凡響。”

他纔不會像孫嶺村那個老漢所說原來如此簡單,越是平凡,越能見到真智慧。甚至孔押司心裡面琢磨,能不能將劉昌郝這套辦法借鑑過來,整個尉氏不僅這片地區有崗陵,其他地區還有一些崗陵地形,只是這一片崗陵最爲廣大罷了。

“此許小聰明,不值一題,”劉昌郝說道。

他與武兆麟回家,帶着幾個勞力,買下來的耕地,還有一些作物未收割,不能就着這些作物,再拖一拖,有的人會播種夏糧,到時候算賬會更麻煩。劉昌郝帶着大夥在耕地邊緣先挖一條淺溝,就着挖出來的泥土堆壟,以做一個簡單的地界。秦瓦匠問:“孫嶺村會需多長時間建好?”

想想劉昌郝家去建山塘用了多少人力吧,按照劉昌郝的提議,其工程量將是劉家去年山塘的數倍、十倍。僅是從黑水河上游,一直打通到後山溪、圍山溪,就不知得用多少人力。

孫嶺村有不少人,然而那一家一戶沒有莊稼,平時也不是閒着的。

“人力易辦,今歲必建不好,明歲可否?明歲不成,後歲可否?一旦建成,不好說千年大計,至少是百年大計。非是人力,乃是協調。”

挖山塘……不能稱爲山塘了,只能稱爲堰、小湖,以及打通幾條河溪,皆比較好辦,所費的只是人力,扯皮不多,但到了田頭,修路、小田整大田、灌水渠、蓄水池,到時候不知會產生多少爭執。

齊心,只是相對於劉樑村的,真的齊心,爲什麼兼併比劉樑村還要厲害?

劉昌郝又說:“雖協調困難,終是能建好,然吾村……一輩子休想建成。”

正說着,孫耆長帶着孫嶺村幾個大戶過來。

其實這種小型水利很簡單,一是有水源,與一定的落差。水源不足,望洋興嘆。沒有一定的落差,同樣會麻煩。

二是得有一定的資金與足夠的人力,如果孫嶺村勞力充足,又捨得花錢,可以這麼做,將各條山溝進一步拓寬與挖深,就像都江堰那般,以山爲堤,以壑爲堰,效果會更好,連山灘都可以澆灌。

三是協調能力,協調得不好,再有幾個壞人搗鬼,即便朝廷主使,都會有麻煩,如程昉,幾乎稱得上王安石農田水利法得計的最大功臣,他在河北興修水利,河北臥着一頭兇虎——韓琦,明明有着大功勞,最後落得很慘的下場。

另外,還有一個正確的思路。

水源與落差有了,資金與人力與劉昌郝無關,協調,劉昌郝能協調孫嶺村?

交換的條件,便是他這條思路。

不過孫耆長與幾個大戶仍不大放心,求人了,只好虛心地來討教一些疑難。

勉強算是交易範圍,劉昌郝也一一做了解答。

第二天,劉昌郝繼續摘瓜,還要拼命三四天,臨近黃昏,他帶着幾個人來到劉家田地的北邊,這邊劉樑村也有一些田地,約爲五百畝左右。劉昌郝開始於中間撒石灰。許多人家正在幹活,有人惱了:“昌郝,你爲何在我家地裡撒石灰?”

“晚上,你們來我家。”

都不知道劉昌郝在搞什麼鬼,吃過晚飯,許多人來到劉昌郝家,有的未來,也讓劉昌郝派人將他們請了過來。看着一院子的人,劉昌郝有些感慨,想想去年剛回來時,有多悽慘,真的不同了。

劉昌郝說:“石灰線以西各家地,我買下來,丁等地每畝兩貫,丙等,三貫。”

這片地約爲兩百二十畝,涉及到二十七戶人家,現在買正正好,再過一段時間,夏糧播種下去,又要與租戶交涉。

價格很高,可許多人家不急等着用錢,誰願意賣地,大夥聽了一起不作聲。但不像孫嶺村,若不是孫耆長找上門說山塘,即便拿着錢,劉昌郝也不敢買孫嶺村的地,與膽量無關,兩個村子是世仇,憑什麼賣地給你,豈不是自討無趣。

劉昌郝早就料到了,買孫嶺村地是一個意外,這片地從去年就開始謀劃,劉昌郝說道:“不僅給你們錢……”

這一切,等於北邊那些耕地切掉了43%。餘下的是半水田,甲乙等旱地,以及一部分丙等地。幾乎是拉成直線切的,劉昌郝會沿着東邊的邊緣地帶挖一條長達四十餘丈,寬六七尺的深池子,再從山塘引水過來,以方便大夥澆灌,當然,它本身就是很好的地界。

“或有人說,我從你家蓄水塘擔水,然自今歲夏天,甜瓜下市,我將安排人手將其漸平也。”

有了山塘,下面的蓄水塘已經沒必要了,並且它每年還會納稅。但蓄水塘一旦平掉,意味着劉家兩邊耕地澆灌都會成問題。劉昌前說道:“昌郝,我家南邊亦有地。”

“我是漸平之,或兩年或三年,至時我或有他策,替你們化解澆灌之困。”

那是南邊的地,與這次交易無關,劉昌郝也不欲多說,隨後:“凡是售地之家,不論親疏,皆可安排人手進入作坊做工,以前被辭退者,亦能重回作坊,然我寬恕一次,不會寬恕二次,繼續偷懶耍滑者,我仍會辭退。且,今歲做工,時間會更長,獎勵亦會更豐厚。”

二十七戶人家,有不少人家已在劉家做工,但這些人家劉昌郝不會擔心,擔心的是與他家矛盾比較深的,沒有在作坊做工,以及極個別人進去,又被開除的幾戶。

故去年他在曬穀場發工錢,有的如張平,開始後悔,劉昌郝沒有表態,留的便是今天。

繼續。

秋後,劉昌郝會拿出一些半水田,甚至帶小拱棚育桑苗,凡是向劉昌郝家出售耕地的,每戶提供八百棵桑苗,按照劉昌郝家的標準,八百棵桑苗,能植七畝餘桑田。並且不是明年給,明年還會大夥育上一年,直到後年春天變成大苗,纔將它們交與各戶人家移載。

之所以許多人家不願意植桑,有三個原因,一是育桑苗之難,買桑苗又捨不得,桑苗問題解決了。

二是漫長的等待,劉昌郝衝莊木匠努了一下嘴,莊木匠那邊桑蠶業更發達,他說道:“我老家那邊於桑樹間套種黃豆,收效頗豐。”

但有兩條莊木匠不知道,一是套種黃豆不是耗地力,而是能養地。二是年年種植,也不大好,黃豆同樣地需要輪作。反正說了大夥也不大懂,劉昌郝索性不說,總比閒着強,他隨後說:“我會替你們購買優質豆種,若黃豆難以銷售,我也會替你們售豆。”

щшш⊙ttκд n⊙c o

懂的,也就是李闊海那邊的關係。

三是施肥,魯氏用的是笨辦法,覆淤泥,許多人嫌麻煩,到了植桑時,劉昌郝會用他四叔五叔家的地做示範,傳授一套簡易的施肥方法。

“爲何秋天育桑苗?”一個婦女問道。

“我水插月季、菊花,活乎?我‘種’牡丹,活乎?我種甜瓜,好乎?”

“論種植,爾等誰能及我?”

種花大夥都不懂,種瓜,許多人知道一些的,當初有人說劉昌郝種瓜是折騰,有人質疑劉昌郝將瓜蔓修剪得太單薄,結果人家送走了四趟瓜,瓜架下還吊着密密麻麻的甜瓜。不但產量高,劉昌郝將一些次品瓜送給各家各戶,也吃了,遠比自己種的瓜甜。

實際劉昌郝有些強詞奪理。

他育桑打算用嫁接法,無論芽接、枝接或是根接,最好放在驚蟄後進行,問題是春天忙得頭昏腦脹,那有心思顧得上育桑,只好放在秋天。

後面還有。

蠶養大,繅絲只是第一步,這一步能出售生絲,每斤約八百文錢,所用機械爲繅車,又叫繰車。次之到紡,紡成絲線,每斤約爲千文多點,所用機械爲紡車。次之爲織,織成布匹,以大絹計,一匹大絹少者十兩,多者能達到十二兩,每匹大絹售給商賈約爲千二百文錢。最後一條與大多數桑蠶戶無關了,染。

染後是謂彩絹,一看布料,二看圖案,優者每匹能接近三緡錢,普通的約爲兩緡錢,劉昌郝買的都是兩緡餘錢的彩絹。以及更高檔的綾、羅、綢、緞、綺、錦、繡等等,這些,從織這一環節便開始不同,也不是普通織戶能織出來的。

早先大夥所用的繅車、紡車、織車,都是手搖式,劉樑村仍全是手搖式,但外面已經出現效率更高的腳踏式織車與紡車。

春蠶開始,莊木匠注意到劉樑村這種狀況,他提出疑問。劉昌郝苦笑,原先劉樑村是一個封閉環境,若不是他祖母到來,甚至都沒有桑蠶戶,那來先進的紡織設備。

春蠶未下去,不過在京城能買到生絲,劉昌郝讓韋小二在京城買了一團生絲,不多,是做樣品的,然後將莊木匠做的新式紡車搬到院中,徐小娘親自劉昌郝先是加錢,丙等地加到四貫錢,丁等加到三貫,又說:“樑二叔父,劉三叔父,劉樑村地真如此值錢?吾家所種乃瓜乃花,需近地自種之。然汝家地多,所多之地亦是租,何必拘於此山窪?”

若是原來的劉樑村,處於半封閉狀態,那是沒辦法的。

現在路修好了,劉樑村買不到地,可以去“山外”買地,三四貫錢都能買到半水田,真正的水田,丙丁等旱地一年能得多少租子,半水田一年又能得多少租子。

與劉昌郝所說的載黑水河水一樣,還是腦袋沒有轉過來。

僅是一句,讓兩戶人家驚醒。其實兩個大戶與劉家關係不惡,不然劉昌郝開口提買地,人家早走了。你家人再多,難道逼着我賣地給你,劉四根也不行哪。

彎子轉了過來,也沒有爲難劉昌郝,迅速與劉昌郝簽下白契,至於那四個大禮,兩戶人家都是無所謂的。用這種紡車給大家做示範。

賣地給劉昌郝的,劉昌郝會讓莊木匠以後抽空,替每戶做一臺這種腳踏式紡車,至於織車,那得付莊木匠錢了,不過劉樑村的桑蠶也就到了紡這一步,織的人家一戶也沒有。

桑樹與新式紡車也很重要,家家植桑,劉樑村耕地便不會緊張。新式紡車等於增加了植桑的附加值,提高了村民植桑的積極性。

去年冬天,劉昌郝就與客戶說過,只是到現在纔將它拋出來,其區別又多了一份大禮,腳踏式紡車。

四份大禮,多數人家無法拒絕,有的人便看向另外兩戶人家。這兩戶人家皆算是村裡的大戶,地多,家境還可以,劉昌郝雖送了四份大禮,人家也不動心。

意思是明擺着的,你讓他們兩家賣地,我們也會賣地給你。

第六十章 石板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44章 落戶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178章 說不出第四章 箱子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38章 馬第149章 燕離(上)第192章 作死(二)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32章 戶帖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188章 父子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226章 風暴(下)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225章 風暴(中)第225章 風暴(中)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01章 免費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186章 恭賀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54章 文字(上)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35章 請客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146章 買村第183章 T字第133章 知曉第213章 瘴病第124章 鳳凰(上)第162章 見(三)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1章 作死(一)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83章 T字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22章 邸店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115章 喜事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23章 苦惱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193章 作死(三)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63章 見(四)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25章 鳳凰(下)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六十章 石板第126章 交換第161章 見(二)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五十七章 攔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7章 取之(上)第209章 農家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六十六章第195章 作死(五)第125章 鳳凰(下)第101章 免費第十三章 欠條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2章 作死(二)第200章 好算盤第十二章 豆油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60章 見(一)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12章 十將(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08章 猶豫不決
第六十章 石板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44章 落戶第九十九章 期盼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178章 說不出第四章 箱子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138章 馬第149章 燕離(上)第192章 作死(二)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32章 戶帖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188章 父子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226章 風暴(下)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225章 風暴(中)第225章 風暴(中)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01章 免費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186章 恭賀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154章 文字(上)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八十七章 快樂的時光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135章 請客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146章 買村第183章 T字第133章 知曉第213章 瘴病第124章 鳳凰(上)第162章 見(三)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1章 作死(一)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83章 T字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22章 邸店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115章 喜事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23章 苦惱第九十七章 開始(下)第193章 作死(三)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63章 見(四)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125章 鳳凰(下)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六十章 石板第126章 交換第161章 見(二)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五十七章 攔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17章 取之(上)第209章 農家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六十六章第195章 作死(五)第125章 鳳凰(下)第101章 免費第十三章 欠條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92章 作死(二)第200章 好算盤第十二章 豆油第九章 可惡(上)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60章 見(一)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112章 十將(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三十章 僱人(下)第208章 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