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節 薄世回京

坐在馬車之中,薄世凝望着長安城的城牆,思緒不禁發散出去。

自元德二年,受命爲新化令、護濊別部校尉開始,他在安東經營五年,期間遭遇了種種困難和磨難。

但他都挺了過來。

並且取得了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績。

今日之新化,常住人口幾近十萬,其中,超過一半是歸化的濊人、馬韓人、真番人、扶余人、鮮卑人、烏恆人。

這些過去的夷狄,如今都已經衣冠中國,讀聖賢書,行諸夏禮。

不過呢,薄世自己也知道。

自己其實也沒做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不過是選賢任能,從善如流罷了。

地方上有事?那你們地方上的人自己先商量,協商不行,他再出面。

這也本是黃老派的傳統治理之策。

與民休息清靜無爲,若非必要,絕不干涉百姓的私生活;只要百姓不觸犯法律,他們愛幹嘛幹嘛。

想淘金就去淘金,想捕魚就去捕魚,想開荒就去開荒。

山澤鹽池和礦山江河,全部開發,不設任何限制。

甚至在後期,連遊俠們聯合起來,出境去抓捕和圍剿生番野人的部族,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他們不犯法(在安東治下),管他們呢!

官府只需要維持正常秩序,穩定社會治安和經濟就可以了。

但這三年多來,安東的變化,卻漸漸超乎了他的想象。

甚至超出了他的控制。

雜家思想大行其道,用衆和貴衆之說,充斥官衙和民間。

無數人大喊着‘賢愚在心,不在貴賤,信欺在性,不在親疏’。

然後開始了各種自治、自洽和自我協商。

作爲都督,薄世當然不能不管,也不可以不管。

因爲這明顯超出了國家法律的允許範疇之內,更可能使得地方勢力坐大。

但,作爲黃老思想的擁泵,他的本意,卻也不想幹預太多。

於是,乾脆就玩了個‘公議’之制。

地方自治?可以!

但要官府點頭,且由官府主導。

不能讓其他人自說自話,自行其是。

最初,薄世以爲如此一來,應該就可以讓安東之地迴歸正道,使民風淳樸,即使不能做到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應該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但怎知……

想着今日安東的局面,薄世也是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感覺有些膽戰心驚。

“也不知是對是錯啊……”薄世嘆了口氣,心裡有些擔憂。

今天的安東,在黃金和鯨魚以及屯墾團的相互作用下,非但沒有出現什麼‘民風淳樸’,恰恰相反,民風彪悍至極。

地方上豪傑遍地,山林之中,好漢如雲。

安東地區的人民,無論他來自哪裡,基本都是篤信着‘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與家人的命運’或者‘勤奮就可以讓生活更好’。

所以,安東人的性格,說的好聽點,叫‘慷慨激昂’‘胸有鴻鵠之志’,說的難聽點,其實就是膽大妄爲。

在元德三年到元德四年,安東淘金潮最瘋狂的時候,除了屯墾團和各大主要城市外,其餘地方,一度混亂不堪,罪案四起,光天化日之下,也有殺人越貨和搶劫劫剪的事情發生。

當時,都護府只能束手無策。

因爲根本沒有辦法管這些事情。

遊俠們本就衝動,到了安東,沒有了管制和官府的鐵拳,更是無法無天。

哪怕是薄世這個都督,對這種情況也是束手無策。

只能派遣軍隊,沿着主要道路巡邏。

至於荒郊野外……

那些地方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沒有人能知道。

到了元德四年夏天,馬邑之戰進行的時候,安東的商賈和地方上的貴族,終於無法忍耐遊俠們的囂張了。

他們聯手要求都護府衙門嚴打一切非法活動。

由此,出臺了《備盜賊令》,這部經由公議後出臺的安東地方法規,在沿引了漢律的《賊律》的相關條文的同時,對各類惡性治安案件,予以更強力度的打擊。

對於遊俠犯罪,更是幾乎零容忍。

完完全全,就是拿着法家對待犯罪的態度,對於一切行爲違法之事,採取嚴厲打擊。

以至於,現在的安東地方官府,在治安問題上,幾乎比法家還法家。

主政的雜家士子和受到雜家影響的官員們,嚴格執行了一切法律法規。

特別是刀間出任了安東都護府備盜賊都尉一職後,這個過去的遊俠巨頭,針對遊俠的特性,發起了所謂的‘懸賞’。

一時間,整個安東一地雞毛,到元德五年,曾經勢大難制,不可一世的遊俠們被徹底打沒了脾氣。

所有敢於反抗和敢於違法的人,統統成爲了屍體。

其中一半以上,是被遊俠自己殺掉的。

沒辦法,財帛動人心,特別是當某些人的腦袋,成爲了行走的黃金之後。

他們的下場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只是……

薄世搖搖頭,今日的安東,根本就是一個怪獸,一個無法被辨認的實體。

民政上,地方官府和基層,用的是黃老無爲思想和儒家的某些理念在管理。

治安上,用的是法家的政策和方法。

而屯墾團之制,又是耕戰的究極形態。

至於經濟上,特別是商業貿易之上,用的卻是一種薄世也不明白的東西。

今日的安東,已經淪爲金錢的奴隸——儘管薄世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

因爲佔據安東地區人口多數和掌握着話語權的人,都是從中國各地遷徙到安東的移民。

這些人,有的過去是中國各郡國都頭疼無比的刺頭,是橫行市井的混世魔王,也有來自各個列侯家族的二世祖、紈絝子和混世魔王,更有着大量失意、落魄文人,乃至於罪犯刑徒。

這些人,本就沒有什麼道德和羞恥感。

追逐金錢的慾望,強烈無比。

尤其是遊俠們和列侯子弟們,他們本就是爲了黃金而來。

當安東開發加速,這些人迅速佔據了大量社會資源和地位,進而成爲了安東社會的中上層。

是以,安東的經濟,尤其是商品經濟粗放而狂野,猶如脫繮的野馬。

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不敢去嘗試的。

只要有錢賺,他們壓根就不在乎,自己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麼性質?

爲了錢,遊俠們在荒郊野外與淘金河之中大戰連連,死者無算,屍骸填滿山谷。

爲了錢,一支支馬隊,在鮮卑人、烏恆人、丁零人的帶領下,深入冰原,圍捕那些生番野人,將之擄回安東,還美其名曰:使之得聖天子之澤。

爲了錢,安東人可以上山與虎豹熊狼肉搏,可以下海與鯨魚鯊魚搏鬥。

安東的每一個五銖錢上,都沾滿了血與淚。

而這所有的一切,卻又共同構築了安東的形象。

安東人重視紀律與秩序,但同時充滿冒險精神,敢於冒險並且勇於冒險。

只要他們認爲時機適當,他們就會踐踏法律和道德,去做那些他們認爲值得嘗試的冒險。

www⊙ttkan⊙¢O

安東的社會,既祥和,又充滿了黑暗與骯髒。

某些農村和屯墾團,雞犬相聞,民至老死而不鬥氣。

但在城市之中,卻又是喧譁鼎沸,人人爭先恐後,競相尋求機會。

但偏偏,他薄世,在這些問題上最有發言權的人,卻不能對別人說這些問題,甚至不能吐槽。

因爲,這些是他的政績。

別管好的壞的,都是他任內的事情。

這讓薄世很尷尬,也很苦惱。

馬車漸漸抵達長安城的城牆範圍,薄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最後回望一眼遙遠的安東,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有生之年,都不大可能再回安東了。

儘管,他深愛和眷念着那片熱土。

甚至,就連安東冬天的嚴寒,也讓他感到沉醉和着迷,那千里冰封,山舞銀蛇的壯觀場面,是他永生的記憶。

但國家和朝堂,是不可能再允許他回到安東的。

除非安東出了大亂子,非得他這個首任都督去救火不成!

走下馬車,外面的陽光刺眼,空氣酷熱。

此時,已經是漢元德七年的夏六月中旬了。

長安城,正處於一年一度,最爲繁忙和熱鬧的時間。

數不清的來自天下各地的考舉士子,正匯聚長安,爲自己和家族的未來而拼搏。

這些士子之中,有不少來自安東的子弟。

而他們顯然也聽說了薄世今日歸京,所以,薄世一下馬車,遠方的道路上,就傳來了陣陣歡呼聲和整齊的祝福:“君候公侯萬代!都督青雲直上!”

對安東人來說,薄世這個都督,是他們記憶裡永遠的美好畫面。

他不貪,不攬權,還很親和。

無論是上層的貴族,還是中層的商賈、遊俠,或者底層的百姓,薄世都能與他們做朋友,聊天吹牛逼。

但只有薄世自己才知道,他的所作所爲,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

爲了政績,他不得不與雜家合作。

爲了名聲,他不得不與安東的遊俠和貴族虛與委蛇。

甚至,他還不得不按照天子的指令,去做很多他不情願的事情。

譬如,扶持雜家,譬如,實行派遣工制度,譬如讓陳嬌和陳須兄弟爲非作歹,自行其是。

但其他人不知道啊,所以,在他們印象裡,薄世的形象向來很好。

特別是當他卸任時,許多人甚至不知所措。

無數人擔心新來的都督可能會‘毀盡善政,而用苛政’。許多商賈和遊俠都是戰戰兢兢,甚至已經有人準備逃離安東,免得被牽連進風波里。

薄世望着這些人,微微稽首一拜,然後就走向前方。

前方,數十名官吏,已經整整齊齊的站在了一個涼亭旁,見到薄世,他們連忙迎上前來,紛紛拜道:“卑職等拜見明府!”

兩個月前,長安官場劇震,整個內史衙門,幾乎都被牽連進去了。

甚至連內史都畏罪自殺。

但兩個月後,時間似乎撫平了一切創傷。

至少,對於長安官場來說是這樣的。

大量的關中基層的年輕官員,被抽調到了新的京兆尹衙門,從天下郡國抽調來的精英走馬上任,帶着這些年輕人,在僅存的百餘名舊內史官僚的輔佐下,重建了長安的官場秩序。

同時也給長安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煥發出了昌盛的生機。

過去,長安的各個衙門和各有司,特別是實權部門,基本被舊官僚特別是士大夫家族所壟斷。

很多職位,雖然不是世襲,但事實就是世襲。

祖父是XX令,父親是XX令,兒子也是XX令,這樣的現象甚至一度成爲了主流。

至於明明都已經七老八十,還不肯致仕,死也要死在崗位上的官員,更是數都數不清楚。

但現在,整個長安的九卿各衙門,都像被一場颶風吹過一般。

曾經牢不可破的森林,現在已經被吹的七零八落。

曾經緊密的利益集團,如今破碎成一個個碎片。

颶風中心的內史衙門,更是幾乎被連根拔起。

新生的京兆尹系統,則在壞死和腐朽的內史衙門的屍體上抽出了新枝丫。

官是新官,吏是新吏。

年輕、有進取心、有責任心。

在回京的路上,薄世已經看過了自己的所有主要副手的資料和檔案。

他知道,此番天子,爲了重整長安的官僚系統和素質,可謂是下了血本了!

長安令,是從河東郡調來的楊暉。

此人,是先帝之時,第一次考舉的百人名單之中的人。

雖然排名比較靠後,但這些年來,成績突出。

他在河東郡歷任了大陽縣薔夫、都郵、大陽令等諸多職位,一路從基層爬到了千石的河東郡主薄一職。

特別是前期的那些職位,每一個都是在收拾爛攤子——當年,大陽縣是天下公認的泥潭。

但楊暉卻從這個泥潭爬了出來,還使得大陽的情況迅速好轉,無論是戶口還是田畝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他每年的考績也都是最!

所以,天子特地將他從河東郡調到長安,擔任首任長安令,也是薄世將來最重要的副手。

所以薄世對這些僚屬一拱手,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道:“河東楊公何在?”

一個年紀與薄世差不多的官員聞言,出列拜道:“不才楊暉,敬拜明府!”

“善!”薄世一看着楊暉,立刻就滿意的點點頭,僅僅從此人的外貌和精氣神上來看,薄世就知道,他就是自己需要的那種人——精明、能幹,熟悉基層事務,可以爲他主持大部分工作!

而黃老派的官員,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把事情交給專家!

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548節 諸儒第634節 新學派(3)第538節 無題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573節 戰和(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53節 條候第357節 宣達司第361節 微服(4)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121節 影響(1)第1516節 緣由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383節 詔諭第549節 比爛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774節 承諾(1)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25節 腹黑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401節 法統(1)第519節 盤算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48節 殺放囚(2)第111節 彙報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224節 觸動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55節 收買第1314節 震動第465節 大朝儀(5)第929節 探尋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431節 廟算(3)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37節 收心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83節 考驗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213節 宮變第943節 微行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734節 競爭第1475節 見聞(1)第944節 萌芽第209節 調查(3)第552節 誘餌第795節 動員(2)第542節 酷吏(2)第691節 文治(2)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84節 蠢貨第119節 送溫暖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468節 家宴(2)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932節 廣關(1)第770節 返航第642節 廟算(4)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2節 抓捕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260節 動員(2)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674節 暖冬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657節 南巡(2)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95節 人選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
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526節 匈奴的抉擇(1)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548節 諸儒第634節 新學派(3)第538節 無題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573節 戰和(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53節 條候第357節 宣達司第361節 微服(4)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121節 影響(1)第1516節 緣由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383節 詔諭第549節 比爛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774節 承諾(1)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25節 腹黑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401節 法統(1)第519節 盤算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48節 殺放囚(2)第111節 彙報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224節 觸動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55節 收買第1314節 震動第465節 大朝儀(5)第929節 探尋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431節 廟算(3)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37節 收心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83節 考驗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213節 宮變第943節 微行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734節 競爭第1475節 見聞(1)第944節 萌芽第209節 調查(3)第552節 誘餌第795節 動員(2)第542節 酷吏(2)第691節 文治(2)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84節 蠢貨第119節 送溫暖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468節 家宴(2)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932節 廣關(1)第770節 返航第642節 廟算(4)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2節 抓捕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260節 動員(2)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674節 暖冬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657節 南巡(2)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95節 人選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