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

禮法!

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維繫國家存在和統治秩序的根本。

哪怕是蒙元、滿清,也要遵守的可怕事務!

它是判定道德標準和決定人們行事規則的真理。

就如現在,一個不孝子,一旦被發現,輕則掉腦袋,重則殺全家,而且他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將陷落到司空城旦的可怕地獄裡,永生永世,不準蓄髮。

髡頭是他們唯一的標準!

也如未來,宗族士紳,依靠禮法吃人,動輒浸豬籠。

看上去很野蠻對不對?

似乎,這禮法根本不足以支撐資本主義。

但,事實恰恰相反。

劉徹想起了後世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

你覺得它先進?

那只是你沒有看到它誕生時的恐怖場面。

而且,直到新世紀,西方的法律和體系以及價值觀,其實還是依靠古老的中世紀的道德觀念在維繫。

譬如,西方的司法系統,包括了它的整個法律體系,其實都是基於基友教而來。

甚至就連所謂的投票選舉,也是從基友教選教皇開始的。

經常看電視、電影,你就會發現,所有人,包括法官、陪審團、證人,都要先將手放在聖經上宣誓:秉承上帝的意志,我做出的證言(決定)是真實有效的,無愧於心的。

這就是西方的自由心證。

而在中國,不玩這一套。

自古以來就不玩這一套。

中國人玩什麼?

禮法!

你做的事情合不合禮法?

假如不合,皇帝勞資也等着被噴死吧。

至於一般人,若是染上不忠不孝不義的污名,基本上是沒救了。

不同的社會,決定了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價值觀,必將導致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和社會的迥異,必將帶來整個生態的劇烈變化。

就好像在自然界,不同的生態圈裡,有着不同的生物。

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是主宰。

在北美大地,美洲虎纔是王者。

而在亞洲,老虎纔是大哥!

但不管是獅子,還是美洲虎,或者老虎,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定要吃肉才能活命!

區別只在於,他們的獵物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罷了。

劉徹凝視着空蕩蕩的大殿,彷彿在那空曠之地,一頭三首怪獸,正闊步向他走來。

這怪物的每一個頭顱上,沾滿了鮮血,強勁有力的爪牙下,屍骨累累。

它的每一個頭顱,都是那麼的恐怖、可怕。

窮盡古往今來一切神話傳說,所有奇談怪志,也找不到比它更可怕更瘋狂的怪物了。

無可名狀的頭顱上,血盤大口已經張口,人間的所有罪惡,都在它的口腔裡化作酸液,將一切美好和道德腐蝕的一乾二淨。

它緩緩走到劉徹身邊,然後……

這頭足以摧毀世界的怪獸,溫順的低下它的三個頭顱,如同哈巴狗一樣的搖尾乞憐。

劉徹的嘴角微微露出笑容。

這也是東西方的必然不同。

在西方,孱弱的皇權和一盤散沙一般的領主貴族,從來都沒有統一過,所以,他們可以資本爲王,他們的國家甚至都可以是‘僞裝成國家的財團’。

而中國,從遠古至今,都是皇權的天下。

尚書說:夙興夜寐,以事一人。

詩經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所以,在中國,一切牛鬼蛇神,都只是權力的寵物而已。

在中國,永遠是權力控制資本,資本想要騎到當政者的腦袋上?

呵呵……

說句直白點的話,在中國,連資本家的命都是當政者的私人財產,還想作威作福?

做夢去吧!

刀槍劍戟會教你做人的。

這就像西方的資本再強大,也不敢挑戰那個上帝,也不敢說自己不信上帝。

米帝歷代大統領,誰敢不僞裝一下自己是個虔誠信徒?

微微看着這頭怪獸。

劉徹伸手撥弄了一下它的毛髮。

每一根都沾着血與淚,甚至還有亡魂在其中哀嚎。

即名爲資本,則註定逐利;既號爲宗族,則必定霸道;既化身爲禮法,則肯定冷酷。

我來到,我看見,我征服,我毀滅,我建設!

隨着劉徹的撥弄,它的三首巨頭,分別點亮無數顆血紅的複眼。

每一隻眼睛,都象徵着它的慾望和訴求。

只是這些眼睛,現在都還隱藏在朦朧之中,看不真切。

但,有那麼幾隻,現在劉徹已經認出來了。

貪婪、殘酷、征服、吞併還有奴役……

這些都是西方那頭怪獸未來的特徵。

只不過,在中國的這頭怪獸身上,這些特徵的表達方式很可能會改變。

最重要的是……

既然東方的怪獸,已經在孵化了。

那麼,等它真的出生。

那麼,這個世界,這個地球,必將被它主宰。

因爲,這個地球,只能容得下一頭這樣的怪獸!

一旦它出生,它爲了生長髮育,會吸取整個世界的養分,最終榨乾一切,使得其他競爭者胎死腹中。

就像後世那頭怪獸一般。

只有它存在。

餘者,早已經七零八落,凋落成爲腐泥……乃至於,連它附身的民族和文化,也消亡殆盡。

這就是這種怪獸的霸道之處。

唯我獨尊,獨我能存。

後世的地球,便是最保守的地區,也被它侵襲和控制。

微微揮手,這頭怪獸從劉徹眼前化作虛幻泡影,消失不見。

他站起身來,走到殿外,凝視這這個世界。

劉徹知道,他必須給這頭怪獸,套上幾個枷鎖,免得它因爲太強大,而毀滅一切。

因爲他很清楚,事實上,後世的大部分戰爭,背後都是因爲資本在作祟。

一戰如此,二戰如此。

錯非蘑菇鎮壓世界,三戰恐怕早就打起來了。

“給朕傳召廷尉及諸持書御史來見朕!”劉徹淡淡的吩咐一聲:“告知廷尉,朕要聽自呂后以來,漢律之中‘公室告’及‘非公室告’的所有律令,還要請持書御史們爲朕講解每一次變化的故事……”

“諾!”汲黯聞言,連忙恭身拜道,但心裡面卻滿是不安。

因爲,在漢室,皇帝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想要聽別人,特別是掌握相關職能的官員講故事。

一旦這樣做了,那就表示,皇帝打算對此進行改革。

打着歷史上的故事的旗號,予以調整。

而在現在的漢室,掌握了整個司法和審判體系,乃至於司法解釋權利的人是法家。

掌握了司法的法家,近些年來,已經開始肆無忌憚的修改法令,以期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法家做的這些事情,動靜不大。

通常只改動律法裡的幾個字,甚至連字都不改,只是調整文字的先後順序。

甚至,只是加一個標點符合進行區別。

但,他們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整個漢律到現在,都已經越來越讓人不舒服了。

而現在,天子要聽的又是‘公室告’和‘非公室告’這樣的事情。

這讓汲黯真是惶恐不已。

你要知道,在秦漢兩代,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就是貫徹始終的兩個司法名詞。

前者,大抵相當於後世的公訴。

由國家、官府進行控告。

但後者,卻不是民事訴訟。

而是法律規定禁止訴訟的內容。

譬如,臭名昭著的兩不聽之一的‘子告父母、妾告夫、奴婢告主,皆勿聽而棄告者市。’

子女告父母,妻妾告丈夫、奴婢告主人,官府都不會受理,假如一定要告,那原告就要被判處棄市之刑。

但事實上,這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關係,遠非字面意義理解的這麼簡單。

作爲空前繁榮和詳細到號稱連老百姓交朋友都要管一手的秦法,也沒有這麼簡單粗暴無腦,事實上整個系統規定非常詳細,詳細到什麼程度?不僅僅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適用範圍清清楚楚,而且,非公室告可以在某些特殊條件,轉爲公室告。

譬如,子告父母,依照秦法規定,假如父親確實犯了罪,而且爲公室告,那麼,子女有責任檢舉揭發,倘若不能檢舉揭發,那對不起,就要被連坐!

到了漢室,因爲黃老派崛起,法家衰落,所以,律法都經過了微調。

就跟今日法家做的事情一樣,改一下文字,調動一下順序,以此使得法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所以,在事實上,今日的漢律,是黃老派和法家相互妥協的結果。

黃老派政治家在過去數十年的最大成果,就是廢除了連坐和肉刑,這兩個秦法裡的大殺器,同時貫徹了小政府形態,與民休息,避免干涉百姓的家務事。

而在這個黃老派開始式微,法家將要崛起的今天。

黃老派,必然會誓死捍衛自己的政績。

而法家,早就已經打算反攻倒算了。

儒家近來也插了一手進來,在漢家的司法界和輿論界,最近三國演義上演的熱火朝天。

很多時候,他們爭論的只是律法裡的一個詞語的用法。

就像那個著名茴字到底有幾個寫法的笑話一般。

看上去執拗的可笑,但實則,隱藏在背後的是話語權和價值觀的博弈。

而現在,天子忽然召集廷尉和持書御史們,要聽漢律過往的所有涉及‘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律令調整。

這是要做什麼?

汲黯不知道,但他知道,一場大變就在眼前!(~^~)

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28節 竇嬰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159節 連橫(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364節 劇變(2)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87節 萬石君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363節 劇變(1)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506節 陷阱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357節 乞和第683節 壓力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734節 競爭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168節 藝術(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014節 切割第1280節 戰上谷(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361節 微服(4)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897節 租船(1)第1174節 矯正(1)第1266節 戰略(2)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593節 貪婪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430節 廟算(2)第529節 擦屁股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67節 安排第100節 網第1427節 在大夏(1)第480節 佈局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節 家宴(上)第1118節 腦洞(2)第1260節 動員(2)第852節 影響(2)第77節 上林苑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67節 安排第944節 萌芽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27節 選秀(2)第693節 制度(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344節 背鍋俠(4)第966節 省親(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560節 加稅?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51節 影響(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913節 不虧第1137節 朝覲者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029節 狂歡(3)第1415節 變遷第579節 夢兆(2)第1160節 連橫(2)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179節 直臣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40節 考舉?科舉?
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28節 竇嬰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159節 連橫(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364節 劇變(2)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87節 萬石君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363節 劇變(1)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506節 陷阱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357節 乞和第683節 壓力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734節 競爭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168節 藝術(2)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014節 切割第1280節 戰上谷(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361節 微服(4)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897節 租船(1)第1174節 矯正(1)第1266節 戰略(2)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593節 貪婪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430節 廟算(2)第529節 擦屁股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67節 安排第100節 網第1427節 在大夏(1)第480節 佈局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節 家宴(上)第1118節 腦洞(2)第1260節 動員(2)第852節 影響(2)第77節 上林苑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67節 安排第944節 萌芽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27節 選秀(2)第693節 制度(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344節 背鍋俠(4)第966節 省親(2)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560節 加稅?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51節 影響(1)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913節 不虧第1137節 朝覲者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029節 狂歡(3)第1415節 變遷第579節 夢兆(2)第1160節 連橫(2)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179節 直臣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40節 考舉?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