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節 戰前(1)

李廣帶着衆人,離開獷平,繼續北上,在當天下午傍晚時分抵達了漁陽郡最大,同時也是漁陽東北部最重要的前敵軍塞——要陽都尉所。

要陽都尉所與漁陽的郡名一樣,都源於河流。

在要陽塞的南方,要水從塞前流過,形成一條天然的護城河,故此,燕人選擇在此築城。

同時,要陽塞還背靠着潮山山巒,潮水從山中流出,基本上,從南方來的敵人不可能攻擊到要陽。

另外,要陽塞與漁陽另外一個重鎮白檀互爲犄角。

在要水與濡水之間的廣闊山區,敵人只能選擇攻擊要陽或者白檀的其中一個。

而這立刻就會解放另外一個要塞的守軍。

當年燕國兵就是靠着這一手,耍的東胡人團團轉。

打要陽,白檀軍隊就可以順着濡水去捅菊花,打白檀,要陽守軍出要水,走直道,照樣能讓你欲仙欲死。

不過,現在,這些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不足,糧食不夠。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它們是在造襄長城的外圍塞城。

沒有燕山的遮蔽,也得不到長城的掩護。

所以,敵人很可能根本不管它們,直撲在長城的滑鹽和虒奚。

但偏偏,這兩個地方不可以放棄。

因爲,通過今天一整天的觀察,李廣已經明白,爲什麼燕秦至今,漢軍都要在造襄長城之外的這個地區設置重兵。

原因就在於,造襄長城,攻強守弱。

倘若放棄這兩個地方,其實虒奚和滑鹽就失去了輾轉騰挪的空間,會被敵人窒息而死!

但有了這裡,整條防線就活了過來。

從虒奚和滑鹽塞出發的漢軍,可以安全無虞的在廣闊山區活動,打擊任何想打擊的敵人。

而且,倘若棄守這兩個地方,對虒奚和滑鹽甚至漁陽塞的守軍,都會構成巨大威脅。

沒有了要陽塞和白檀塞控扼住潮山、潮水以及要水、濡水後。

匈奴人就可以藉着河流的便利,長驅直入。

匈奴的輜重,甚至都不需要人來運了。

他們完全可以在上游扎個筏子,讓木筏順流而下,不知道要省多少力氣!

李廣在巡視了一圈後,心裡面多多少少有了些眉目。

他對衆人道:“山河形勝,要陽可守而不能守!”

“準備做好撤離要陽和白檀百姓的準備,全部撤退到獷平之後的平谷縣!”李廣當機立斷:“現在就開始着手撤離,動員軍隊,深入村亭,幫助百姓撤離!”

“同時準備好柴禾和油脂,隨時準備焚城!”

“將軍!”要陽都尉陽時立刻就急了:“要陽和白檀不可棄啊!”

白檀縣縣令兼任白檀都尉的張奉更是紅了眼睛:“祖宗之地不可棄!將軍若棄白檀,請從俺屍體上跨過去!”

對燕人來說,故土家園之情是最難割捨的。

尤其是對於這些選擇留在這寒苦之地的軍官,更是如此。

若非深愛着家鄉,捨不得離開故土的山水,他們早就去安東了。

安東的護濊軍、各屯墾團還有那朝鮮國,全都是求賢若渴。

但他們卻不爲所動,選擇留下來。

這漁陽之地,雖然貧瘠,雖然寒苦,雖然困難。

但,這是他們的家鄉,是父老鄉親和祖輩生活的地方,是祖宗祠堂之地。

放棄了家鄉,等於放棄了對祖宗陵寢和宗族祠堂的保護。

只要想到祖先和宗族的先人陵寢可能會受到匈奴人的襲擾甚至破壞,他們就難受的想死!

就連漁陽塞都尉樑顯也說道:“將軍就不再考慮一下嗎?要知道,欲守長城,必守要陽和白檀,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教訓!”

“要陽和白檀若失,長城的虒奚和滑鹽兩塞,也就成爲了匈奴騎兵的活靶子……”樑顯誠懇的分析道:“還請將軍三思!”

李廣點點頭,道:“俺當然知道,要陽和白檀的重要性,俺也看過了地圖和舊日的檔案,非是那種不顧現實的人……”

李廣在長安做衛尉的時候,每次上朝,他的前方坐着的一直就是漢家元老俞候欒布。

作爲前輩,欒布也曾經給他講過一些漁陽、上谷和右北平的常識。

而欒布對燕薊長城的評價一直就是——攻強守弱!

如今,親眼看了長城和長城外的地理地貌和城池情況後,李廣更是已經理解了欒布當年說的話的意思。

他望着衆人,道:“俺說了,要陽可守而不能守……原因就是……此番來襲的虜騎,不是一萬兩萬,而是至少五萬甚至更多!”

“整個漁陽的男丁加起來,也可能沒有這麼多……”

“且虜騎先鋒,必定銳氣十足!”

“兵法說:一鼓作氣,再而衰,其次竭!”

“俺的想法是,避開匈奴的鋒芒,誘敵深入……”李廣笑着說道:“然後,我軍在這裡,給匈奴人來一下狠的!”

李廣舉着地圖,手指在要水和潮水交匯之處的山陵地帶重重一指:“一口就要吃掉匈奴人一個萬騎!”

“諸君,堅守城市,俺們可能要直面匈奴主力的鋒利,無數同袍和手足,將會戰死,而且,他們的死還將毫無意義!”李廣說道:“打純粹的防守戰,這是不行的,也不可能靠防守守住漁陽長城!”

“別說是這裡,就是雁門關,也不能靠純粹的防守守住……”

雁門關,是天下雄關!

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要塞。

但是,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裡,雁門關曾經數次被匈奴人攻破。

別說是雁門關,就連太原和晉陽這樣的大城市,也在平城之戰,曾經陷落在匈奴之手。

哪怕在過去,漢軍的高層也都清楚,靠着防守是守不住的。

必須在野戰中消滅或者擊潰敵人,才能守住城市!

不然的話,再堅固的城市,也會因爲包圍而陷落。

而且守城戰的損耗太大了!

完全就是拿着人命去填!

在今天,以進攻主導的漢軍之中,防守這種事情,已經很少有人去考慮了。

世所公認的一個事實是——防守無法帶來勝利,只能帶來無畏的損失。

類似過去漢匈之間,在長城一帶,蝟集數十萬大軍,彼此大眼瞪小眼,誰也奈何不得誰的事情,沒有人想再來了。

更何況,如今這個漁陽郡守還是李廣!

而且是壯年時期的李廣!

李廣的壯年時期,哪怕是在歷史上,漢匈之間騎兵力量完全不成正比的年代,他也敢於與匈奴野戰。

以至於當時的大鴻臚公孫昆邪要上書景帝:李廣才氣,天下無數,自負其能,數與虜戰,恐亡之。

在那樣的時候,李廣都已經自信到了敢於匈奴野戰,並且敢與匈奴騎兵進行騎射遊戰,而且,常常自己主動去找匈奴人的麻煩。

甚至故意挑釁,大膽到敢於只帶幾百人,就去射殺匈奴的射鵰者。

他的膽子,自然是極大的,胃口也是超級強的。

如今,他來了漁陽,又是在現在這個漢匈力量對比完全傾斜到了漢室這邊的時候。

шшш✿ Tтkan✿ ¢〇

他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在長城和長城外的城市裡蝟集重兵,跟匈奴人打一場常規的消耗戰。

那不是他的性格,也不是他會選擇去做的傻事!

“目前,漁陽有多少騎兵?”李廣問道。

“將軍,不足兩千……”漁陽都尉樑顯慚愧的道。

作爲邊塞,漁陽的騎兵數量,確實是如今的中國之恥。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漁陽人連肚子都吃不飽,哪來的財力和精力養騎兵?

這兩千騎,還是漁陽人在長安撒潑打滾,纔拿回來的經費和馬匹。

就這些經費,還差點被燕王挪用了……

總之,說起來都是淚!

“那有多少會騎馬的士兵?”李廣又問道。

“回稟將軍,會騎馬的士兵,大約有五千……”要陽都尉陽時驕傲的道,漁陽地廣人少,還窮,但,漁陽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地處邊塞,幾乎人人都在練習騎射。

地方上的豪強子弟們,更是人人都練得一手好本領!

而且,漁陽的兵源素質非常高。

不然,安東那邊也不會拼命過來挖牆腳了!

“這就可以了!”李廣一拍大腿,說道:“將所有會騎馬的士兵全部集中起來,戰馬的事情,俺來解決!”

其他人聽了,卻是有些不可思議。

想要再組成三千騎兵,至少還需要補充五千匹戰馬!

這可不容易!

更不提,戰馬也需要裝備,倉促之間,衆人都想不到從那裡可以得到這麼多的軍械和馬匹。

但李廣卻是拍着胸脯,說道:“諸君去準備就可以了!”

戰馬和軍械的問題,確實很麻煩。

但對李廣來說,也僅僅是麻煩而已。

以李廣所知,天子在馬邑之戰後,曾經在趙國和燕國,都開了馬場,用以養馬。

他做過衛尉,與太僕和少府衙門的人,多多少少有些交情,所以在來的路上,他已經派人前去這些馬場調馬了。

在他抵達漁陽時,趙國和燕國馬場裡的七千多匹已經裝備好的戰馬就已經在路上了。

這就是人脈的好處了!

但李廣並不想與衆人說這個事情,他並不願意對漁陽人講他的人脈有多廣,勢力有多大,那無益團結,更無益於作戰。(。)

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2節 密謀第507節 無題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520節 條件(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384節 反轉第357節 宣達司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52節 遠航(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193節 公示第445節 博弈(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583節 戰前(1)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29節 彌補疏漏第306節 神器(1)第489節 移民(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151節 教育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583節 敲竹槓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605節 戰略第1414節 相親(2)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170節 訛詐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313節 賞賜(2)第897節 租船(2)第21節 招攬人才第383節 詔諭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06節 洗牌第1456節 掀桌子(2)第342節 背鍋俠(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516節 緣由第607節 定策(1)第1404節 忐忑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207節 調查(1)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345節 兄弟們(1)第507節 無題第694節 制度(3)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794節 動員(1)第1602節 僵持(1)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615節 洗錢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69節 藝術(3)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906節 洗牌第1159節 連橫(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404節 無題
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2節 密謀第507節 無題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520節 條件(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73節 在安東(4)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384節 反轉第357節 宣達司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181節 講道理(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752節 遠航(1)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193節 公示第445節 博弈(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583節 戰前(1)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29節 彌補疏漏第306節 神器(1)第489節 移民(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151節 教育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583節 敲竹槓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605節 戰略第1414節 相親(2)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170節 訛詐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313節 賞賜(2)第897節 租船(2)第21節 招攬人才第383節 詔諭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906節 洗牌第1456節 掀桌子(2)第342節 背鍋俠(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516節 緣由第607節 定策(1)第1404節 忐忑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207節 調查(1)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345節 兄弟們(1)第507節 無題第694節 制度(3)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794節 動員(1)第1602節 僵持(1)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615節 洗錢第345節 兄弟們(1)第1169節 藝術(3)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906節 洗牌第1159節 連橫(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404節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