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

想做就做,第二天一早劉德就起來,草草吃了點東西,就去了薄皇后的淑房殿,請到了薄皇后的懿旨,然後前往少府官邸。

少府在漢代是個畸形的怪獸。

少府的主官將作少府秩兩千石,位列九卿。

但同時,將作少府卻不受丞相的管轄,他直接聽命於天子。

少府能管的事情很多。

營造宮殿、陵寢,修繕道路,開鑿運河,甚至就連稅收工作它也能插一手!

它的職權更加龐大。

天下刑徒與服徭役的民夫,基本上都是歸少府管理。

天下山澤水池的產出與商人所需繳納的租稅,最終也是要交到少府手上。

少府究竟有多強,一個秦朝末年的著名事件就能說明。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秦王朝陷於毀滅邊緣,秦朝當時的少府章邯在此時挺身而出,發少府所有刑徒與奴產子,合計七十萬,組成軍隊,迅速的反撲過去,陳勝吳廣起義因此被鎮壓,要不是後來項羽在鉅鹿之戰擊敗了章邯,恐怕現在天下姓什麼還是個未知數。

漢承秦制,雖然在細節上進行了微調,但少府本身的職權並未縮減。

在漢代,禁軍和邊軍的武器裝備是少府轄下的軍工作坊所產出。

這些軍工作坊技術精湛,技工水平一流,像是著名的大黃弩、斬馬劍、連弩都是由少府轄下的作坊發明和製造的。

同時,少府手裡還掌握着大量的其他手工作坊。

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鑄錢作坊。

劉德跑來少府,當然是來挖牆腳的!

基本上,皇室成員甚至是皇室的家奴,遇到事情,跑來少府打秋風挖牆腳,那已經是一個傳統了。

像是以前孝文皇帝的寵臣鄧通,他的財富富可敵國,但他是怎麼辦到的?

答案就是拼命的挖少府牆腳。

拿着薄皇后的手書,劉德一路暢通無阻,直接見到了現任少府監成毅。

以劉德目前的身份,還是不夠資格直接對兩千石級別的將作少府發號施令的,就是連一千石的少府監,他也要扯個薄皇后的虎皮,才能直接見到。

見了成毅,劉德將薄皇后所書的手令遞過去,道:“明公,我奉皇后之命,請您將鄧通先前在長安城外所擁有的鑄幣作坊調撥一個出來!”

不得不說,鄧通就是倒黴蛋,一輩子辛辛苦苦的挖少府牆腳攢下來的財富與土地、商鋪、作坊,一朝換了天子,統統全部被沒收充公,然後物歸原主,又回到了少府名下。

劉德想要鑄幣,少不得就只能打鄧通留下的那些作坊的主意了。

要知道,當年鄧通名下的鑄錢作坊,可是能跟吳王劉濞名下龐大的鑄錢產業相媲美的。

甚至一度有人說,天下錢幣一半出自吳王,一半出自鄧通。

成毅接過劉德遞來的手令,將之與他手裡掌握的皇后符信對照之後,點點頭道:“殿下即有皇后的手諭,臣自然奉詔!”

成毅能如此聽話,並非是因爲劉德的皇子身份,乃是因爲,在實際上,少府官僚除了要向天子負責外,他們同時還要聽命於皇后、太后。

因爲少府在本質上其實是皇家的私人管家,代替皇室管理屬於皇家的田宅與財產。

薄皇后雖然皇后位置不穩,但終究是皇后,是有資格對少府官僚發號施令,甚至罷免一些她看不順眼的官員。

成毅說完就寫了道公文,在其上蓋印之後,交給劉德,笑着問道:“臣聽說殿下似乎有意選拔人才?”

劉德不禁看了他一眼,這風聲傳的還真快,這才一天不到,連少府監這個級別的大臣都聽說了!

但他接過公文只是笑笑,像這種事情,怎麼可以光明正大的討論呢?

再說,一個少府監就能讓他給面子,那要是丞相申屠嘉開口了,他是不是就得跪舔?

成毅似乎也是注意到了劉德的態度,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殿下,臣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臣有一位世侄,學問與人品都是不錯,而且家世清白,在地方素有名望,因此臣冒死向殿下舉薦之,請殿下明察!”

“他叫什麼名字?”劉德不置可否的問道。

“汲黯!”成毅回答道:“他乃是戰國時衛國名臣之後,其父汲公曾任職爲大夫,爲人正直,朝野多有讚譽!”

劉德聽到這個名字,瞳孔不禁擴大。

“踏破鐵鞋無覓處啊!”劉德在心裡感慨一聲,對成毅道:“如此,成少監,你便命他儘早來見我就是了……”

前世,劉徹朝中的大臣,許多都有着私德上的各種毛病。

像公孫弘,能力本事都是不錯,但奈何就是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傢伙,這種人用的好,那自然是好,用不好了,則可能會反噬自身,所以劉德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招徠公孫弘。

至於主父偃,則太貪了。

張湯呢,看着各方面都不錯,但是就是身爲法家,侷限性太強,背鍋不錯,但是拿來做門臉給天下人看就不夠了。

而汲黯正好就是劉徹的門臉。

前世,汲黯是名滿天下的正直大臣,爲人雖然有那麼一點迂腐,但瑕不掩瑜,是劉徹朝廷裡爲數不多真正被天下尊敬的大臣。

或許汲黯能力比不上公孫弘,機智不及主父偃,手腕比不過張湯。

但是他在劉徹的朝廷裡所起到的作用卻遠遠大於這三人。

原因很簡單,汲黯雖然迂腐了些,但是,敢於直諫,同時還善於直諫。

對於上位者來說,這樣的臣子彌足珍貴。

不誇張的說,沒有直諫的汲黯,怎麼在天下人面前建立起劉徹雄才大略,胸襟寬廣的形象?

汲黯之於劉徹,就如魏徵之於唐太宗。

作爲有志於當皇帝的劉德,自然也需要這樣的人才來襯托他的偉大與不凡!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

“我豈不就是專門挖劉徹牆腳了?”這個念頭只在劉德心頭一閃而過,旋即就被拋到了腦後。

成毅卻是大喜過望,道:“諾,臣會命他儘早來拜見殿下的!”

許是覺得劉德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面子,不給點回報,說不過去,他又道:“殿下,您拿着臣的這公文,去長安城外的南陵,哪裡有一個鄧通前年剛剛建好的作坊……”

…………

嗯,今天就這一更了,明天要早起去接車,不能太晚睡~~~

SO,那跟大家算一下欠賬。

本週總共欠大家4章,我會盡量在下週還清~~~~~~~~~

第1036節 出塞(1)第712節 影響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357節 乞和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326節 選秀(1)第658節 南巡(3)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801節 先鋒(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324節 佈置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43節 貓膩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560節 加稅?第841節 殲滅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306節 神器(1)第5節 推恩(上)第1162節 征途(2)第383節 詔諭第1548節 諸儒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825節 腹黑第1127節 波瀾(1)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30節 謊言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68節 祥瑞(1)第32節 入宮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674節 暖冬第1605節 說服(2)第1583節 敲竹槓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140節 家宴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156節 合縱(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49節 廷議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606節 決斷第1019節 好奴才第457節 契機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38節 收買(3)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987節 動員(2)第408節 考舉(1)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580節 情報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29節 探尋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385節 殺使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47節 陽弋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686節 平律(1)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
第1036節 出塞(1)第712節 影響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357節 乞和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326節 選秀(1)第658節 南巡(3)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801節 先鋒(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324節 佈置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43節 貓膩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560節 加稅?第841節 殲滅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306節 神器(1)第5節 推恩(上)第1162節 征途(2)第383節 詔諭第1548節 諸儒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825節 腹黑第1127節 波瀾(1)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30節 謊言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68節 祥瑞(1)第32節 入宮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674節 暖冬第1605節 說服(2)第1583節 敲竹槓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140節 家宴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1156節 合縱(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49節 廷議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606節 決斷第1019節 好奴才第457節 契機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438節 收買(3)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987節 動員(2)第408節 考舉(1)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580節 情報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929節 探尋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385節 殺使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147節 陽弋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686節 平律(1)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