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節 新世界(4)

第二天凌晨,天剛矇矇亮,張未央就從牀上爬起來了。

未央這個名字,在漢室是普及率最高的一個名字。

上至王侯,下至最底層的奴婢,很多人都會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爲未央。

所謂‘長相思,勿相忘,常貴富,樂未央’,未央二字,在如今,不止是皇帝的居所,更是吉祥如意,富貴長壽的象徵。

如今,張未央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的名字真是沒取錯!

“這裡,從今以後,就是吾家!”張未央看着房中的櫥櫃、案几、牆壁上的農具和肉乾,心裡面,幸福滿滿。 wWW ●Tтká n ●¢ o

當然,他很清楚,這一切,都是誰給的。

“要感謝大兄啊!”張未央看着熟睡在榻上的兄長,喃喃自語。

他很清楚,若不是大兄在護濊軍中服役,他根本不可能住到這樣的房子中,更別提,馬上就能分到土地了。

“二郎醒了啊……”忽然趟在牀上的大兄睜開了眼睛,笑眯眯的對着張未央說道:“早點起來也好,等會準備一下,跟爲兄出門,爲兄帶你去見見世面!”

“諾!”張未央高興的點頭。

對新化城這裡的一切,張未央都是一無所知,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一刻鐘後,兄弟兩人就穿戴整齊,洗刷完畢,走出了房門。

一出房門,張未央就發現,許多與他一路走來的移民同伴,也都在各自的親人的帶領,走出了房門。

“張伍長!”鄰居家的一位護濊軍士卒看到張未央的兄長,微微一愣後。立刻就跑步上前,行了個軍禮。

“免禮!”張未央看着自己的兄長帥氣的在胸前一擊,回禮問道:“王大郎,你也準備帶你細君去濊人村寨那裡嗎?不怕你家細君吃醋?”

對方尷尬的笑了笑,然後答道:“張伍長。總是要面對的嘛……更何況,大丈夫三妻四妾,本屬正常,且馬上就要分這麼多地了,要是不多加幾個人手,單靠內子跟兩個孩子。肯定忙不過來!”

張未央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兄長微笑着點頭,在對方的胸膛拍打了一下,哂笑着說:“不錯嘛!”

這讓張未央感覺,眼前的兄長,彷彿變了一個人。

猶記得兩年前。兄長應徵入伍前,兩兄弟都只是邯鄲城外的一個村莊裡,只能寄居在姨夫家裡,忍受着姨夫的責罵和鄙夷的少年郎。

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幼年的時候,就死於一場意外。

別無選擇的兩兄弟,只能投靠他們唯一的親戚姨夫,在姨夫家裡當牛做馬,獲取一點微不足道的食物充飢。

那時候。兄長的頭,永遠都是低着,永遠都不敢面對旁人。

但如今。兄長卻是始終高昂着頭,挺着胸膛,劍眉橫豎,彷彿那些故事與傳說中才出現的英雄一樣。

“二郎,想什麼呢?”張起回過頭,發現自己的弟弟有些呆呆的。不禁推搡了一下對方的肩膀,笑着攬着他道:“走嘍。走嘍!”

“我們去那裡?”張未央回過神來問道。

“北方十里,濊人的村莊!”張起淡淡的說道。過了一會,張起又補充道:“我們護濊軍的天堂!”然後他看着自己的弟弟,認真的道:“也可能是你的天堂!”

“天堂?”張未央有些不解。

小時候,父母在的時候,對張未央來說,家就是天堂。

但父母意外死去後,對張未央來說,天堂就已經消失了。

直到昨天,他才找回自己記憶中那個溫暖、安全、舒適有親人關心和愛護的天堂。

“二郎啊,你也不小了,是時候找個細君,成個家了!”張起看着弟弟認真的道。

“成家?”張未央凝神看着自己的兄長,不明所以。

張起摟着自己的弟弟,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道:“怎麼,覺得不可思議是不是?但爲兄要告訴,娶個細君,在這裡,在這新化,是很簡單的事情!”他指着自己,問着自己的弟弟:“二郎,你可知道,爲兄現在有幾個細君?”

張起伸出三根手指頭在自己弟弟面前晃了晃:“三個!”

“雖然都是濊人,姿色不如邯鄲女子,但勝在身強力壯,屁股大,能生養,最重要的是聽話!”張起得意洋洋的道:“平日在家中,爲兄就是天,就是一切,你的三位嫂嫂,都住在城裡面,等過幾天,我帶你去跟她們見個面……至於今天,二郎,你給我濊人的村寨那裡,找個女人回來,給你暖牀,做飯,打掃衛士!”

張未央感覺自己的腦子已經不夠用了。

他很難理解,爲什麼自己的兄長就篤定了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位細君?

張未央很清楚自己的條件。

身無長物,家無餘財,在邯鄲,在趙國,他這樣的男子,基本上不可能娶到細君。

趙地小娘的眼界,可都是非常高的。

家裡沒有百十畝地,錢櫃裡沒有個幾萬錢,休想娶到小娘,更不可能有媒人上門。

哪怕是他的姨夫的獨子,他的那位表兄,年過二十,也依然沒有成親。

可在這裡,在兄長口中,這細君彷彿是路邊的野草一樣,自己想摘就摘?

張未央撓撓頭,實在很難適應這樣的變化。

而自己兄長竟然有了三位細君!!!

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更是震得張未央久久無語。

良久,張未央才問道:“兄長,您真有三位嫂嫂?”

張起得意的點點頭:“嗯,是的!”然後他補充道:“雖然都不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只是侍妾……但那也是你的嫂嫂,記得,往後見了面。不可失了禮數!”

“這……”張未央感到難以置信,兩年前,兄長離開自己,去參軍時,窮的身上就只有一件縫縫補補的粗布麻衣。 ▲Tтkā n▲c o

兩年不見。兄長的變化太大了,大得讓張未央無法相信。

“怎麼不信啊?”張起收斂笑容,對自己的弟弟嚴肅的道:“擡起頭來,等下去了濊人那裡,你這個樣子,可是很難得到濊人小娘的歡喜的!”

“去年。大兄我就是不夠自信,結果,一個漂亮的濊人小娘,最後居然給甲屯的李大嘴給搶走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死了!”張起懊惱的說着。

兩兄弟說着,就已經走到了村寨口。

在村口,幾十名騎着馬的騎兵,全副武裝的在等着衆人。

“都尉來了,噤聲!”張起看了看那些騎兵,立刻止住原先的話題,對自己的弟弟吩咐道:“等會都尉要是要訓話。記住,千萬別亂說話,聽着。記在心裡,懂嗎?”

…………

薄世騎在戰馬身上,他的身後,是濊人的首領,大漢天子冊封的滄海君南宮信。

儘管,在地位上來說。南宮信是位比萬戶侯的天子親封之漢藩。

但實際上,單單從南宮信滿臉的討好上就能看出來。至少在新化,真正的主人是他薄世。

“漢濊一家之要。在漢濊通婚,主要是濊人女子與漢人男性之間的通婚!薄愛卿,此去新化城,一定要牢記這一點!”腦海中回憶起在長安陛辭時,天子的循循善誘,薄世臉上的笑容,就更加明顯了。

護濊軍成立以來,薄世堅決而徹底的貫徹了天子的命令。

到任的第一天,他就發佈了‘漢濊歸一令’。

根據他的‘漢濊歸一令’,濊人想要得到進入新化城附近三百里居住,並且得到漢朝的幫助,包括修建房屋、指導耕種以及使用各種漢室工具的權力,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爲漢軍效力,家中至少有一個男丁,加入到護濊軍中。

但護濊軍就算加上加強的兩個別部司馬,也只有不過三千人,其中,漢軍兩千四百人,留給濊人的只有六百人的空額。

雖然有消息說,今明兩年,隨着朝廷要在新化城以北一千里外建立一個全新的要塞——懷化城作爲漢室的新邊疆,護濊軍也會隨之擴充。

但,留給濊人的餘額也很少。

第二個辦法就是,家中至少有一個女性,嫁給了漢軍爲妻妾。

如今,走這條道路的濊人不知道有多少。

甚至,就連許多原本不服滄海君的濊人部族,也紛紛倒在這條法令下,哭着喊着,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軍。

因爲,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第一,漢軍的士卒都很健康,也很富裕。

至少,相對還在穿着魚皮硝制的衣服的濊人來說,每一個漢人,都是高富帥。

而且,護濊軍享受的待遇很好。

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士卒,每月除了軍餉外,還有三百錢的護濊津貼,另外,從十月到四月,護濊軍上下,每一個士卒還將享受額外的一百錢嚴冬補貼。

至於物資補給,薄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關係,保證了新化城,哪怕是在大雪封山之時,也能有充足的補給。

誰叫,薄世有個姨祖母是大漢皇太后呢?

甚至,在很多時候,新化城的補給物資,直接是從少府的儲備中調來的。

因此,駐紮在新化城的漢軍,在周圍數千裡的夷狄民族們看來,簡直是比自己部族的酋長的日子過的還要舒心的人。

他們一年四季,都不缺吃穿,鹽這種濊人部族的奢侈品,在新化城裡卻是堆積如山。

更重要的是,也是對濊人們擁有最致命誘惑的是:新化城城高牆厚,城市雖小,但城中的房屋,哪怕在冬天,也是暖洋洋的,不必擔心寒冬會奪走人的性命,也不用擔心,飢餓。

與漢軍一比,濊人多數部落,哪怕是酋長過的日子,也跟乞丐差不多。

濊人的女性會作何選擇,簡直不需要考慮。

至於第二,薄世要感謝他的前任,那個現在已經高升回長安的彭都尉,正是在彭都尉的領導下,護濊軍在新化城附近,搞了幾示範村寨,用於歸化和教化濊人。

經過去年冬天的考驗,絕大多數的濊人,都清楚了一點:漢人擁有能戰勝冬天的武器——他們建造的房屋以及房屋裡的取暖設施,能讓人在冬天,也跟夏天一樣,不必擔心寒冷。

如今,在這遼闊的黑土地上,在叢林中,在沼澤中,不止濊人,其他的夷狄部族,也紛紛湊了過來,紛紛都想歸化,住進漢人建造的房屋中。

在四月的時候,大地剛剛鬆凍,新化城每天都要迎來十幾個大小部族酋長的跪求。

這些人跪求神聖的大漢天子,將他的仁慈和恩賜,賜予可憐的‘心懷中國的藩國恩賜’。

所以‘漢濊歸一令’,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出臺的政策,不出臺這個政策,薄世根本沒有藉口拒絕那些可憐的酋長的懇求。

要知道,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放棄教化四夷,化夷爲夏這樣的功績。

只是,連薄世都沒想到,這個‘漢濊歸一令’的效果,好的讓他稱奇。

包括滄海君的部族在內的其他濊人部族,對於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軍,毫無心理壓力。

護濊軍中隊率以上的軍官,一夜之間全部成爲了搶手貨。

某位長的比較英俊的司馬,甚至同時被四個部落的酋長的八個女兒爭搶,最終,還是薄世出面,解決了這個公案——薄世的解決辦法是,建議那位司馬,乾脆全娶了……

當然,作爲護濊軍的最高軍官,同時還是漢室外戚,大漢天子的表哥,薄世自己也不得不接納了三位濊人美女。

甚至,遠在朝鮮的真番和馬韓王聽說後,也給他送來了三個國中貴族的女兒。

在請示了天子後,薄世只能是全部接受。

坦白說,相處久了,薄世覺得,這些夷狄女子,雖然在教養和文化以及性格方面,不似中國女子那麼討人喜歡,但,說實話,長的都不賴!

至於下面的士卒和低級軍官,則是感覺被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給砸到了。

在這遠離中國腹心的異鄉,濊人和其他部族的女子,用她們溫暖的身體和恭順的態度,滋潤着來自中國的軍人。

這使得護濊軍的士氣和戰鬥力大幅度提升。

哪一個士卒能拒絕得了這樣的好事?

至於濊人?

薄世覺得自己真的很難理解濊人的思維。

似乎在濊人,尤其是他們的上層貴族們看來,他們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軍後,他們也就成爲了一個真正的,不容置疑的漢人。

最近幾個月,薄世的那幾位老丈人就帶着薄世的小舅子們,有空就上門,跟薄世討論漢地典故和文化。

雖然,這些傢伙一知半解的模樣,很讓人無語。

但這至少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如今,薄世已經確信,這新化城方圓千里之內的數十萬夷狄,在未來十年內,都可以變成漢人。

說漢話,穿漢服,用漢禮,同時爲大漢服役、納稅的漢人。()

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799節 戰前(3)第427節 看望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1537節 居延(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419 長安諜影第913節 不虧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37節 收心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98節 緣由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9節 設計第206節 安排第853節 影響(3)第322節 研究第1350節 決戰(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168節 藝術(2)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86節 傳播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49節 廷議第408節 考舉(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760節 交易第1151節 教育第456節 三越第1589節 博弈(1)第326節 選秀(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598節 獎懲第8節 家宴(下)第50節 五銖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799節 戰前(3)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323節 疑慮第1504節 接班(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448節 孤兒軍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570節 人心(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76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803節 出關第877節 安排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227節 明道第275節 新思維(4)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302節 亂起!第1146節 使命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897節 租船(1)第438節 收買(3)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977節 老朋友第754節 遠航(3)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79節 構想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334節 戰場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91節 統治(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
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799節 戰前(3)第427節 看望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1537節 居延(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419 長安諜影第913節 不虧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37節 收心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98節 緣由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9節 設計第206節 安排第853節 影響(3)第322節 研究第1350節 決戰(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168節 藝術(2)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86節 傳播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149節 廷議第408節 考舉(1)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760節 交易第1151節 教育第456節 三越第1589節 博弈(1)第326節 選秀(1)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598節 獎懲第8節 家宴(下)第50節 五銖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799節 戰前(3)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323節 疑慮第1504節 接班(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448節 孤兒軍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570節 人心(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760節 交易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803節 出關第877節 安排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1227節 明道第275節 新思維(4)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302節 亂起!第1146節 使命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897節 租船(1)第438節 收買(3)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977節 老朋友第754節 遠航(3)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79節 構想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1334節 戰場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591節 統治(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