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

這個在雒陽漸漸開始興盛的學派,是思孟學派的一個變種。

簡單的來說,就是把子思和孟子的思想和理論,進行一些精加工後就粉墨登場了。

整個學派的核心理論就是民貴。

至於君輕?

不好意思,提都沒有人提。

開始的時候,雒陽的各大家族和豪強,對這個學派沒有什麼好感。

民貴?

尼瑪,你想要泥腿子騎勞資頭上撒尿?

門都沒有!

就那些黔首、庶民,乖乖的受我們這些雅人的剝削和奴役纔對頭!

但是,隨着郅都上任後,一刀刀全都是砍在豪強富商大地主的身上。

面對法家掀起的‘暴政’,各個豪強都是戰戰兢兢。

在這個時候,有幾個聰明人,開始撿起那個曾經棄之如敝履的‘民貴’思想了。

然後,更多的人也回過味來了。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雷姆特。

所謂思想,所謂政治觀念,所謂意識形態,其實完全看你是怎麼解讀的。

這就好比後世金三胖的太陽帝國,居然能從《資本論》裡找到金家王朝世代統治,主題思想光榮正確的理論基礎和結論……

既然是民貴了,那,統治者當然就不能隨意的根據自己喜好,制定法律,冷酷對待民衆了。

要‘愛民如子’。那就要用懷柔手段來對待‘民衆’。

隨隨便便就打打殺殺,動不動就族、誅、腰斬,那是要不得的!

豈不聞。昔在唐虞,畫像而民不犯?

統治階級只要樹立好榜樣了,下面的人民,自然會爲榜樣的力量所折服,進而溫文恭謙,造福鄉鄰?

這些回過味來的聰明人,立刻就對從思孟學派身上改進後的學派。表達出了十二萬分的熱情。

不止勒令自己的子弟,全部要學習‘民貴’思想。認真檢討過往得失。

自己更是親自下場,爲‘民貴’思想搖旗吶喊。

畢竟,當今天子就不止一次下詔,明示天下:天生蒸民。爲之置君以養治之。

既然如此,‘民貴’就是理所應當了。

地方官和執法機構,應該充分領聖天子的意思,加強學習,貫徹天子的詔書精神嘛。

比較有意思的是——河南郡郡守,號稱蒼鷹的郅都,似乎真的在這個‘民貴’思想前退讓了,止步了。

有心人很快就發現:但凡那些接受了‘民貴’思想,並將之視爲家學的家族。河南郡官府,秋毫無犯!

於是,大家就紛紛轉換門牆。大力吹捧和鼓吹‘民貴’之道。

有着這些豪強、富商和官僚的加入。

這個過去默默無聞,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學派,立刻就迎來了空前的發展和膨脹。

數不清的地方名流、社會賢達,紛紛加入,並且對這個學派的思想和理論。進行了‘指導’與‘擴充’。

這些人,當然不是吃乾飯的。

理論水平和知識底蘊。都不是以前那幾個閉門造車的窮酸所能媲美的。

很快,這個小學派就完成了換皮。

主導者和領袖人物,都換成了河南郡地方上的名流。

甚至,幾位河南甚至河內、河東的列侯,也站出來表示,自己很喜歡‘民貴’的理論。

而一直活躍在河南、河內的儒家的一個大派系——穀梁派的幾位領袖,也站出來表示,‘民貴思想’是符合《春秋》大義的。

至此,這個小學派,立刻就成爲了河南郡的顯學。

成爲了時髦,成爲了潮流。

一個知識分子、讀書人,倘若沒讀過這個學派的著作和理論書籍,那出門都要被人笑話。

而從長安來的白紙和雒陽東宮中少府下面的印刷坊,更爲這個學派快速推廣和傳播自己的理論,奠下了厚實的基礎。

不過半個月,這個學派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號爲‘重民學’。

其相關的理論著作和思想論述,也迅速從一個月前,幾乎爲零的局面,瞬間變成一個擁有數十本相關著作,上百篇從不同角度闡述‘民貴’重要性的文章的大學派。

這些人繞來繞去,扯着上古三代,歷代賢王和周公的名義,大談特談,‘以民爲本’‘生民最貴’。

不知道的人,還以爲狼不吃羊了,改吃草了。

但,郅都對這一切,都看的很明白。

他拿着手上,那幾本新鮮出爐,剛剛被印刷出來的‘重民派’論述,冷笑兩聲:“儒生就是花花腸子多,這繞來繞去,還不就是一句話:我們很重要,我們很有用,我們是國家的基石,你要對我們好!”

“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五蠹之屬!”郅都咬着牙齒道:“真不知陛下,爲何特意讓我對他們留心,還要手下留情……”

“明公只管按照陛下命令行事就可以了……”郅都身邊,一位頭戴儒冠的士子低頭笑道:“陛下明見萬里,想必聖意自有謀劃……”

若有重民派的大員在此,肯定一眼就能認出,此人,就是先前重民學的發起人和領導者,去歲從長安落榜後回家讀書,打算來年再戰的雒陽楊氏庶子楊威。

郅都聞言,無奈的點點頭,拿起筆,在一紙公文上簽字,然後取出郡守印,加蓋印信,叫來一位親信,吩咐道:“去,張貼於城中各處露布下!”

“諾!”那人領命而去。

不久,在雒陽城中各個繁華地段的露布下,就出現了一篇河南郡郡守衙門的公文。

這篇公文的出現,立刻再次引爆了整個河南郡郡中各大豪強、地主,對於‘重民學’的熱情。

這篇公文,先是巴巴拉拉了幾句郡守郅都受命天子牧狩河南以來的種種緊張和擔憂的心理,生怕自己乾的不好,有負天子之託一類的文字。

然後就話鋒一轉,提起了當今天子之前的幾道強調‘生民’‘養民’的詔書。

這些詔書,當然是大大的好啦。

而他郅都也注意到了,目前河南郡士林中風行的‘民貴’思想。

郅都認爲,這個思想很好,值得提倡,天下士民,都是天子的臣民,作爲郡守,他的責任,就是要照顧和治理好這些天子的子民,讓人人都過上好日子,如何如何的。

最後,郅都就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

在公文的最後,郅都說:仁不矣遠,義不辭難。今天下雖登封,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然,去歲旱災,今歲水災,流民數以千計,春耕在即,而乏糧種、農具與田地之民,比比皆是。陛下仁善,雖已命吾,下敖倉之糧,取少府之鐵供之,然,官府行事,未免疏漏,聞知郡中賢達,皆以‘重民’爲念,乃下行文,告於郡中父老:凡有吏民士紳,取財以賑民者,各縣有司,俱報以聞,所耗錢糧,皆俱舉於文書,計於竹帛,吾將於歲末,親覽所有,所耗錢財部分,充入貲算財賦,免納該部所有稅賦。

看完這個公文,整個河南郡的大戶人家,心都在滴血。

很明顯,這位蒼鷹,這是變着法的在逼大家出錢出糧,賑濟災民和貧民。

雖然這部分支出,可以衝抵部分稅賦。

但畢竟不是所有的支出都能衝抵稅款。

僅僅只是,拿出去的這部分錢財,可以在收稅的時候,從總額中扣除這部分錢糧的納稅額度。

換句話說,花出去的錢糧,一萬錢,能衝抵的稅賦,其實只有幾百錢而已。

只能算是一個安慰獎罷了。

但沒有人敢不服從,不出血。

大家又不傻,看的很明白。

郡守衙門的意思太清楚了:你們不是喊着‘民貴’要以民爲本嗎?

那就做個樣子給我看看。

要是隻是嘴炮,那就休怪我無情了!

這等於是官府逼着他們掏錢消災,然後,這好處和名聲,還全被官府拿走了。

這讓無數人一邊痛罵,一邊不得不準備拿出些錢糧來賑濟災民,甚至免除部分貧民今年的田租。

但卻也有聰明人,從中看到了機會,看到了利益,看到了未來。

特別是那些本身是大商人的人。()

第734節 競爭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605節 說服(2)第1394節 談判(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273節 新思維(2)第273節 新思維(2)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409節 考舉(2)第1261節 居庸關第327節 選秀(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536節 居延(1)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747節 國葬(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363節 劇變(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136節 封神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77節 任務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462節 人心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1395節 談判(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464節 甜棗第1598節 獎懲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211節 新法家(4)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163節 雄心(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358節 自作孽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070節 血戰(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743節 忽悠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775節 承諾(2)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6節 推恩(中)第874節 未來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064節 屠殺(3)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67節 明君?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083節 撤退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277節 戰前(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203節 命運第639節 廟算(1)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209節 調查(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224節 觸動快去搶紅包第38節 養廉第857節 撫卹(2)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634節 新學派(3)第419 長安諜影第466節 大朝儀(6)
第734節 競爭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552節 官制改革(1)第1605節 說服(2)第1394節 談判(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273節 新思維(2)第273節 新思維(2)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409節 考舉(2)第1261節 居庸關第327節 選秀(2)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536節 居延(1)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747節 國葬(1)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363節 劇變(1)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136節 封神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77節 任務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462節 人心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1395節 談判(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1464節 甜棗第1598節 獎懲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211節 新法家(4)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163節 雄心(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358節 自作孽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070節 血戰(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743節 忽悠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775節 承諾(2)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4節 樑王劉武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6節 推恩(中)第874節 未來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064節 屠殺(3)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67節 明君?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083節 撤退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277節 戰前(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203節 命運第639節 廟算(1)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209節 調查(3)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224節 觸動快去搶紅包第38節 養廉第857節 撫卹(2)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634節 新學派(3)第419 長安諜影第466節 大朝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