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節 考舉(2)

岑邁將車門打開後,露出了裡面的情況——一個上着鎖的木箱。

岑邁做了個請個手勢,義縱走上前去,掏出自己的鑰匙,將箱子打開,裡面滿滿的全部是被木牘一層一層壓得平整無比的紙質試卷。

義縱微微一笑,拿起一份被木牘壓着的試卷,在手上看了起來。

作爲考場的監考官之一,義縱知道,今天的這一輪考舉,總共是分爲三張試卷,二十一道題目。

作爲天子近侍,義縱還知道,本次考舉的所有輪次考試,天子已經決定引入打分制度。

每輪考舉,滿分皆是一百分。

以第一輪考舉來說,第一張試卷上,會有十道題目,但,每道題目都只有三分。

也就是說,就算第一張試卷上所有題目全部作對,且全部得到滿分,也只有三十分。

而想要通過第一輪考舉,順利拿到那個當官的通行證,最少需要得到六十分。

天子的意思是,六十分,方爲及格。

這六十分也是劃分草包與人才的分水嶺。

義縱草草的看了一眼這張試卷,點了點頭。

確實!

這張試卷上的題目,非常簡單。

基本都是些讀過書的人就該知道的常識。

譬如有道題目是這樣問的:秦將白起的封爵是什麼?

就算是三歲孩子都知道,那位武安侯白起的大名吧?

還有一道題是這樣的:請列出國朝二十一級軍功勳爵爵位與其對應授田名額、宅邸規模。

義縱看來。這些題目,給三十分,簡直太浪費了!

只要不是笨蛋。能看會寫,必須能答出這些答案!

假如連這些答案都答不對的話,那這個傢伙,可以洗洗睡了。

義縱的心思比較細膩,他注意到,在試卷的右側有一行豎排下來的小字:本次考舉假如出現試卷不整潔、塗抹、行文有錯字等,皆將扣除五至十分。

這行字很小。而且隱藏在試卷邊緣,假如不仔細審查整張卷子的話。恐怕是看不到的。

“也對!”義縱心裡想着:“假如連字都寫錯,卷面都塗改得一塌糊塗,這樣的人,要他何用?”

將手上的試卷拿給岑邁看。義縱拿起第二張卷子。

與第一張試卷相比,這張卷子上的題目無疑就是另外一個維度的存在了。

雖然同樣考的也是基礎性的常識。

但……

義縱看完這張卷子,握緊了拳頭,讚道:“正該如此,出這卷子的人,應該提拔,應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與第一張試卷相比,這張卷子上,只有七道題目。

第一道題目是這樣的:太祖高皇帝刑白馬而盟者何?

義縱在看到這道題目的瞬間。就下意識的在心裡給出了答案: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第二道題目是:請試敘太宗孝文皇帝除誹謗令詔書全文。

天下哪個讀書人要是沒聽說過這道著名的詔書,那他還當什麼官?

第三道題是問太宗孝文皇帝功績。

這個問題。朝廷早有明發天下的官方說明,照抄就可以了。

第四道題問的是先帝即位後所頒佈的除田半租詔書內容。

第五題開始,就涉及了今上即位後的詔書了。

譬如甲子詔諭等。

所有七道題目,每道都是六分,合計四十二分。

換句話說,只要這前面兩張試卷都答對。且不被扣分,那麼。通過本輪考舉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而從這兩張試卷上,義縱能清楚的看到今上對考舉的態度了。

僅以這一輪考舉,現有的題目的看,今上想要選擇的官員是那些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忠心朝廷,忠於天子的人。

那些不關心朝廷舉措,對政治毫無敏感的人,將會被義縱手中的這七道題目一舉鑑別出來。

連朝廷都不關心,時政都不關心,埋頭讀書的書呆子,才華再高,又有何用?

以義縱來看,這張卷子的出題人,簡直是政治上的人才!

深諳洗腦大法。

仔細想想就能明白了,當一個士子在考場上遇到這些問題,即使他早就知道答案,但,畢竟是考試,還關係身家前途,自然會仔細掂量,重新回憶。

然後,這複寫在卷子上的過程,本身也是一次洗腦。

更重要的是,這次考舉以後,恐怕絕大多數有志於仕途的年輕人,都會開始拿着漢室歷代天子的詔書和詔命進行學習,以充分領會其中的精神!

這樣的考題,對於在政治傾向上已經開始偏向法家思想的義縱,簡直是太對胃口了。

只是義縱不知道的是,這七道題目,本身就是在劉徹這個皇帝的授意下被列出來的。

作爲穿越者,劉徹對於學習貫徹領會上級講話精神這種政治活動太熟悉了!

穿越前,作爲一個屁民,劉徹當然對這種假大空的政治表演沒什麼好感。

但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思維。

當他穿越後,特別是坐到了皇帝的位子上後,就赫然發現,我大天朝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先進的!

當官是幹什麼的?

當然是搞政治!

一個搞政治的人,豈能不講政治立場?一個政治立場與最高層相悖的官員,用屁股想都知道他會幹出什麼事情了!

考舉這玩意,好是好,但,假如不控制好,萬一弄出一個東林黨一類的政治團體,該如何是好?

因此,還是我大天朝的方法好!

天朝世宗皇帝的三講運動,有必要提前拿到這個時代來運行。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應該年年講,天天講!

具體到怎麼講?

天朝是從學習太祖思想、太宗理論開始,以馬列爲皮,資本爲骨,槍桿子在手,天下我有!

而漢室,稍微變動一下就可以了。

反正天朝沒有時空管理局,跑不來西漢找劉徹要版權費。

更重要的是,在這西元前的時代,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傳媒,基本上是統治階級說什麼,下面就信什麼。

簡直沒有比這樣的時代更適合天朝模式的了!

義縱不知道這些,自然是對這出題人非常好奇和欣賞。

因爲,他的立場決定了他天然的會對一切加強中央權力的行爲有天然好感。

他將這張試卷看完,拿起最後一張卷子。

與前兩張相比,這張卷子的題目就很少了。

一共只有四題。

但難度卻是驟然上升!

因爲它們考的赫然全都是數學!

第一道題還算正常,保持的是前面那些題目一樣的風格:送分。

它問的問題,是算術的基礎之一:請試敘勾股定理!

經過去年的考舉,還不懂去買本九章算術的傢伙,就是笨蛋白癡了!

當然,這一題的分數也是很低的,只有五分。

第二題也還相對正常,問的是一個關於土地面積的問題,這種要計算土地面積的事情,在基層衙門,是很常見也最普通的文案工作,無論是收稅還是清查財產,都需要丈量土地面積。

至於第三題一映入義縱眼簾,義縱就有些感覺好笑了。

這不就是去年考舉的那道無人解答出來的算術題嗎?

看樣子,當今天子,確實是很看重算術!

不然,也不會幹出這種炒冷飯的事情了!

至於最後一題,義縱看完之後,卻是長久的沉默。

因爲,這道題目與前兩天天子的求問百官公卿的詔書是一模一樣的!只是語氣與用詞,稍微做了些改動。

簡而易之,這其實是一道政治策問。

根本不存在固定答案,給多少分,完全看閱卷官的個人觀感。

但義縱沉默的原因,並不在此。

讓他沉默的原因是,在這道題的旁邊,有一行字,非常清楚而且明顯的標註了這道題的分數:八分!

而之前的那兩道算術題,一道是七分,一道是八分。

換句話說,這個關乎國策的策問,在當今天子心目中地位與那兩道算術題是一樣的!

“陛下這是在用最鄭重的態度表明他對算術的看重!”義縱立刻就想到了關鍵所在。

只是……

算術,真有那麼重要嗎?

義縱有些不確信。()

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647節 殺放囚(1)第191節 造假第1347節 毀滅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328節 選秀(完)第209節 調查(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238節 喪母第112節 父親第1198節 程序(1)第652節 誘導(2)第754節 遠航(3)第654節 梟雄第476節 虛僞第209節 調查(3)第1265節 戰略(1)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407節 裁決(1)第1208節 諷刺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9節 懲處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533節 敲打第658節 南巡(3)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943節 微行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293節 挖坑(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570節 攪局者(2)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166節 決心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45節 鑄幣第1592節 統治(2)第632節 新學派?(1)第271節 反應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721節 原委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533節 敲打第572節 戰和(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800節 先鋒(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48節 殺放囚(2)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358節 微服(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226節 安排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405節 賄賂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21節 招攬人才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497節 委派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654節 梟雄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440節 設計第1458節 掀桌子(4)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17節 煩擾第34節 覺悟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89節 移民(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609節 定策(3)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
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647節 殺放囚(1)第191節 造假第1347節 毀滅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328節 選秀(完)第209節 調查(3)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238節 喪母第112節 父親第1198節 程序(1)第652節 誘導(2)第754節 遠航(3)第654節 梟雄第476節 虛僞第209節 調查(3)第1265節 戰略(1)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407節 裁決(1)第1208節 諷刺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19節 懲處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533節 敲打第658節 南巡(3)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943節 微行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293節 挖坑(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570節 攪局者(2)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254節 軍功制度(1)第1166節 決心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56節 周亞夫致仕(2)第45節 鑄幣第1592節 統治(2)第632節 新學派?(1)第271節 反應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721節 原委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533節 敲打第572節 戰和(1)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第800節 先鋒(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648節 殺放囚(2)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358節 微服(1)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226節 安排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405節 賄賂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21節 招攬人才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497節 委派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654節 梟雄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440節 設計第1458節 掀桌子(4)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517節 煩擾第34節 覺悟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89節 移民(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609節 定策(3)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