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

就在未央宮裡漢家羣臣激動萬分,興奮不已時。

數千裡之外,燕山腳下的匈奴大帳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軍臣的眉毛,都快皺成一團了。

而他的貴族大臣們,則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這幾天來,他們的壞消息越來越多。

先是,在草原上的騎兵,遇到了從無數從上谷方向跑來的潰兵,這些潰兵證實了,亦石完蛋的消息,還帶來了漢朝神騎的消息。

在這些驚慌失措的潰兵的口中,漢朝神騎,簡直化身成爲了天神。

他們無所不能,無可阻擋,無可違逆。

右谷蠡王的本部,被這些可怕的騎兵,撞成了碎片。

其他部族,狼狽逃竄,但無濟於事。

有人親眼目睹了,漢朝人在女祁方向,建起了一座超大的巨型京觀。

這些消息,最開始只在貴族之中流傳,但現在,卻連下面的奴隸都知道了。

整個匈奴軍隊,上上下下,人心惶惶。

無數的小部族,紛紛要求馬上撤退——趁漢朝神騎沒來之前,有多遠跑多遠。

甚至,有人已經開始跑了。

過去三天,匈奴各部,單單是抓到的逃跑之人,就多達上千。

至於沒抓到,悄悄跑掉的,就只有天才知道!

而這樣的變故,直接導致了夏王的提議落空。

沒有傻瓜願意留下來斷後了,人人都只想跑。

尤其是幕南的貴族們,他們甚至聲稱:假如再不撤軍,那軍隊就可能會譁變!

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和恫嚇了!

軍臣雖然氣的要死,但,卻拿這些傢伙沒有辦法。

因爲,他根本不敢嚴懲他們。

此番南侵,幕南部族,雖然不是主力,只是做着後勤輔助和打醬油的工作。

但他們的數量,也不可小覷。

他們至少有七萬人,其中騎兵三四萬。

惹毛了他們,直接跳反,內訌。

軍臣的軍隊,就不要說撤退了,能夠留個囫圇身子回草原就是老天保佑。

對軍臣來說,現在唯一的好消息,恐怕就是,他的軍隊,已經開始從要陽方向,按照夏王的計策撤離了。

第一批的三千騎,甚至已經撤到了草原上。

這讓軍臣,感覺稍稍有些安心。

不過……

“左大當戶!”軍臣看着自己的親信,在高闕之戰因爲慘敗,而被貶爲萬騎長,但最近又被軍臣提拔爲左大當戶的呼衍當屠,問道:“爲什麼撤離速度如此慢?本單于南下之時,一日之內,可是有五萬騎從各個方向突入了漢境!”

在現在,漢朝神騎和主力隨時趕到戰場的現在,軍臣恨不得自己生了翅膀,可以飛出草原。

但,撤離速度,卻慢的讓他跳腳。

在過去的三天多的時間裡,他的軍隊只有半個萬騎撤出了漢境。

而原計劃現在應該已經撤離到草原的另外一個半萬騎,則都還在濡水和燕山的羣山之間跋涉,有些時候一天都走不了一百里。

這對軍臣來說,簡直是無法接受!

但呼衍當屠卻是滿腹的牢騷。

他出列恭身說道:“大單于容稟:我軍進軍時,是順河而下,居高臨下,但現在撤離,卻需要翻山越嶺,很多時候甚至不得不步行!”

這也是燕薊這一代的地理的特徵了。

在草原與漢室接壤的這一帶,燕山山脈向北走,從造陽和什闢之間開始隆起,數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在這一地區,留下了起伏延綿的羣山和丘陵,也留下了蜿蜒的河流。

而在草原一側,蒙古高原也開始隆起。

當匈奴人從蒙古高原下來時,自然是居高臨下,一路坦途,這很有利於他們的進軍。

但在撤退時,卻是從低地向高地遷徙。

這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你只需要知道,漁陽塞這裡,海拔高度約在一百到兩百米左右,但錫林郭勒,海拔已經普遍達到了一千米。

兩者的落差,足足有超過八百米。

而燕山山脈的隆起,造成的崎嶇和艱難,又足以讓人絕望!

而這也是爲什麼,秦漢兩代,甚至燕國,要將造襄防線,建立在此的緣故。

可惜,匈奴人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現在吃大虧了。

從低海拔,向高海拔轉移,這不僅僅會讓人疲憊,更可能出現了多種意外。

軍臣現在只想帶着自己的主力跑,哪裡管呼衍當屠的這些理由?

他冷哼一聲,訓斥道:“本單于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之,兩天之內,你必須讓前鋒和牲畜羣,全部出塞!”

此番匈奴入寇,軍臣至少帶來了一百萬的牲畜。

這些牲畜,雖然有一大半留在了草原上,但軍臣還是帶來了二三十萬頭進入漢境,以這些牲畜的奶水和骨肉來作爲軍糧。

而隨後,爲了攻破漢軍的防線,軍臣又陸續調進來了十幾萬頭牲畜。

這些日子,這些牲畜病死或者被宰殺的數量,接近了五六萬。

剩下的這三十幾萬頭,軍臣自然不會也不可能留給漢軍。

但,如此龐大的牲畜羣撤退,卻比人撤退還要麻煩好幾倍!

因爲人有智慧,聽得懂命令,而牲畜可就不會管這些。

也正是因爲這些牲畜的拖累,軍臣的軍隊的撤離速度纔會這麼慢。

呼衍當屠聞言,低下頭,他很清楚,軍臣的命令,已經不可通融了。

他更明白,假如自己做不到,那麼,軍臣就肯定會拿他的腦袋來祭旗,所以,他只能硬着頭皮說道:“遵命!”

“派人去告訴左谷蠡王,讓他務必給本單于打通道路……”軍臣強調道:“本單于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必須打通道路!”

在數日前,其實左谷蠡王狐鹿涉的軍隊,已經打通了漁陽郡和右北平之間的交通。

但很可惜,在四天前,隨着一支漢朝的騎兵加入戰場,這條通道被關閉了。

這也是現在匈奴人撤退艱難的緣故。

他們不能再沿着河流進入右北平郡,然後通過右北平返回草原,只能原路撤退。

這對現在的軍臣來說,簡直是不能接受。

他需要這條通道來以防萬一!

………

而在軍臣與他的本部貴族們商議的時候,匈奴軍營各地,那些部族的首領和貴族,也三三兩兩的找機會聚在了一起,討論問題。

軍臣可能會帶着王庭主力跑?

這在現在的各部族之間,已經不是秘密了。

若不是長久以來,單于庭的威信和統治手段震懾着這些人,他們現在早就跳起來。

即使如此,他們現在也已經很不安分了。

“我早就說過了,不要南侵,單于偏偏不聽……”一個貴族憤憤不平的抱怨着:“現在好了,南下這麼久,什麼也沒有搶到!不僅如此,還損失慘重……我看,這匈奴,遲早要完!”

“就是如此……”另一個貴族點頭贊同:“好好的西邊不搶,非要來搶南邊,南邊是好惹的嗎?漢騎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現在我們面對的漢朝騎兵何止一萬?依我看,起碼四五萬!”

“而且,漢朝的車騎將軍和神騎,也馬上就要來了……”

“一旦漢朝主力抵達,我們就算想撤,恐怕也撤不了了……”

無數人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心煩意亂。

而這些人,其實還是現在匈奴各部族裡的忠臣。

因爲,他們至少還沒有跟幕南諸部族一樣……

“軍臣這個昏君,不能再讓他當單于了……”世世代代,都鎮守在幕南地區的渠落王對自己的老朋友雕毗說道:“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了!”

雕毗聞言,也正色的點點頭。

幕南部族,對於軍臣的怒火,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自從軍臣發動政變,血洗單于庭,殺死右賢王,流放大批南侵派開始,幕南部族就已經很不爽單于庭了。

但那個時候,只是不爽而已。

Wωω ●т tκa n ●co

大家也不敢表露,只能裝孫子,暗地裡支持尹稚斜跟軍臣唱對臺戲。

但是現在,幕南部族再也受不了了!

軍臣在漢朝面前屢戰屢敗,已經讓整個幕南的貴族們,怒火中燒。

特別是在渠落王和雕毗眼裡,現在,匈奴帝國的一切問題,都是軍臣一手造成的!

這個昏君和暴君,根本就是個廢物!

而且,此番一敗,渠落王和雕毗都清楚,幕南很可能馬上就會落入漢朝人手裡。

他們這些貴族,很可能只能跟着軍臣撤到河西和幕北。

但問題是——去了河西和幕北,他們算什麼?

恐怕什麼都不是!

所有的權力和富貴以及地盤,都將跟自己說拜拜。

這怎麼能忍?

必須殺了軍臣,然後立一個願意帶着全匈奴軍隊在幕南和漢朝繼續死磕的單于!

“我已經聯絡了左大都尉須卜當屠和右大當戶蘭折野,還派人去告訴了左谷蠡王……”渠落說道:“只要我們這邊一發動,成功了,立刻就請左谷蠡王,既單于位!”

左谷蠡王狐鹿涉,乃匈奴四柱之一,雖然不是宗種,但至少擁有單于繼承權。

殺了軍臣之後,當然,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而左大都尉須卜當屠和右大當戶蘭折野,則分別掌握着部分王庭的衛兵,有他們的配合,政變的成功可能性立刻大大增加!

…………

但,跟渠落王以及雕毗等人不同,另外一些幕南貴族,既受夠了軍臣,也受夠了匈奴。

“我已經派出了使者,前去漢朝的漁陽塞和薊城,與漢朝的貴族談判……”黑暗中,一個粗矮的人影低聲說道:“一旦漢朝願意接納,我就會率部反正……”

“你們怎麼選?”這人望着自己身周幾個貴族。

這些人與他一般,都不是匈奴本部,甚至不需要別部。

從前,匈奴人強盛,他們當然願意給匈奴當狗。

但現在,匈奴人傾巢而出,卻奈何不得漢朝一條殘破的防線,頓兵城下,足足一個月,卻無法突破和前進半步。

這樣的匈奴帝國,在他們的眼中,再不可靠了。

在這艘船沉沒之前,大家當然要找個新主子了。

還有誰比現在的漢朝更好的主人呢?

況且,這些貴族,這些年來,一直在暗中跟漢朝眉來眼去。

漢朝的變化,也瞞不過他們。

造陽的樓煩人的日子過的如何,大家心裡都有數。

既然漢朝可以解決大家的衣食問題,又是如此強大,那麼,怎麼選,還用想嗎?

其他幾位貴族,相互看了一眼,都點頭道:“我等自然是願意歸順偉大的漢天子的!”

甚至還有人驕傲的道:“我在數年前,就已經在爲漢天子服務了……我爲天子立過功……”說着他還拿出了一個本本,這是漢家繡衣衛頒發的證明,證明此人,曾經幫助過繡衣衛。

但此人沒高興多久,其他人就笑着拿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在手裡揚了揚:“可不是隻有你纔有此物……”

“我們也都有……”

“嘿嘿嘿……”

事實上就是,這兩三年來,諸部族,誰沒有跟漢朝私底下接觸過?

漢朝的繡衣衛,甚至在某些部族的領地內公開活動,也沒有人去管!

而前兩年,漢朝大規模的贖回自己的臣民,這些人也是出力了的。

當然,那個時候,他們是看在黃金和絲綢的面子上幫忙,而之後,則慢慢的開始將爲漢朝服務和通風報信,當成了一條退路。

而在現在,他們終於對匈奴徹底失望!

…………

祁連山,匈奴的聖山,沒有之一!

這裡是匈奴的河西走廊地盤的核心,也是匈奴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對於匈奴人來說,這個世界,再沒有任何地方,比祁連山更重要的了。

祁連山的冰川和山腳下的牧場,是他們賴以爲在此生存和繁衍的最重要的資源。

但在此時,這個過去的匈奴聖山,卻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提着屠刀,且渠且雕難亢奮的走在祁連山的一條山路上,折蘭騎兵在他的兩翼護衛着他。

在山路的盡頭,幾十個絕望的匈奴貴族,拿着刀,吶喊着衝殺過來。

“殺光他們!”且渠且雕難冷漠的下達命令,然後折蘭騎兵一擁而上,將這些最後的忠於軍臣的貴族砍成了肉泥。

而且渠且雕難則舔了一口自己刀尖上的鮮血,然後走到山坡前,一個被人團團包圍的匈奴少年面前,跪下來說道:“偉大的左賢王,這些可恥的叛逆和不軌的陰謀者,已經被斬殺乾淨,奴才,請您即刻即位爲單于!”(。)

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890節 任命第238節 喪母第13節 橄欖枝第6節 推恩(中)第437節 猜疑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578節 夢兆(1)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658節 南巡(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99節 戰前(3)第271節 反應第579節 夢兆(2)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543節 酷吏(3)第1004節 漢三藏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932節 廣關(1)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513節 鼓譟第1432節 死間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841節 殲滅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594節 戰起(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308節 疑惑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437節 猜疑第152節 滅蝗策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861節 杜仲膠第567節 風暴(3)第486節 政體第608節 定策(2)第480節 佈局第586節 新世界(2)第189節 佈置第273節 新思維(2)第632節 新學派?(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82節 狗咬狗第466節 大朝儀(6)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34節 選擇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795節 動員(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384節 官僚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1343節 屍山第729節 圈錢第1414節 相親(2)第743節 忽悠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14節 相親(2)第396節 尚武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1404節 忐忑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節 蝴蝶效應第28節 竇嬰第234節 選擇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41節 殲滅第26節 官商勾結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
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890節 任命第238節 喪母第13節 橄欖枝第6節 推恩(中)第437節 猜疑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578節 夢兆(1)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658節 南巡(3)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99節 戰前(3)第271節 反應第579節 夢兆(2)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543節 酷吏(3)第1004節 漢三藏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932節 廣關(1)第742節 不甘人後的陳須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513節 鼓譟第1432節 死間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841節 殲滅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594節 戰起(1)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308節 疑惑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437節 猜疑第152節 滅蝗策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468節 在安東(1)第861節 杜仲膠第567節 風暴(3)第486節 政體第608節 定策(2)第480節 佈局第586節 新世界(2)第189節 佈置第273節 新思維(2)第632節 新學派?(1)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82節 狗咬狗第466節 大朝儀(6)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34節 選擇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795節 動員(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384節 官僚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1101節 絕望的匈奴人第1343節 屍山第729節 圈錢第1414節 相親(2)第743節 忽悠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14節 相親(2)第396節 尚武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1404節 忐忑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節 蝴蝶效應第28節 竇嬰第234節 選擇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841節 殲滅第26節 官商勾結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