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節 在安東(1)

很快,樓船就被那一羣所謂的‘細柳鯨’或者又叫‘虎鯨’的獸羣包圍。

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根本就不怕人類。

甚至於,它們探頭探腦的排隊浮出船舷一側,張着嘴巴,就像一羣在騷姿弄首,企圖討好主人的歌姬。

一塊塊魚肉被丟到了它們嘴裡。

接着,讓方勝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的事情發生了。

這些細柳鯨用嘴接住魚肉後,並未立刻吞下去。

相反,它們叼着魚肉,向着遠方航去。

不遠處,蔚藍色的海水之中,一大三小四隻細柳鯨浮出了水面。

這些討得了魚肉的細柳鯨,叼着魚肉,來到這些細柳鯨身邊,然後將肉分別餵給它們。

特別是那頭大的細柳鯨,得到了更多關注和照顧。

方勝親眼看到,有好幾頭細柳鯨,在這頭巨獸面前撒嬌。

那模樣就像漢人家庭裡的小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情,在家長面前撒嬌和討好。

撓了撓頭,方勝也只能相信了張戎的說辭。

這細柳鯨,確實聰明、孝順。

而一個孝字,就足以讓它們擁有一塊免死金牌,受到人們的喜愛。

因爲,對中國來說,一個孝順的人或者動物,絕對不會是個壞人/壞動物。

既然不是壞的,那就應該允許它們生活、繁衍,且受到特殊照顧。

在海上,與這羣細柳鯨遭遇後兩個時辰,遠方的海疆之中,終於出現了陸地的蹤影。

影影綽綽之間,能看到炊煙的蹤跡。

“承恩島就要到了!”張戎對方勝說道:“先生準備一下罷,可能西北都尉陳公會召見先生也說不定!”

張戎話語之中,對於陳嬌充滿着崇拜和敬仰。

這讓方勝詫異不已。

陳嬌?在方勝印象之中,不過是個仰仗着父祖遺澤,在長安城裡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

但方勝哪裡知道如今,在整個安東地區,陳嬌都是一個標杆,一個榜樣。

他甚至被一些文人士大夫吹捧爲‘安東精神’的化身。

什麼叫‘安東精神’?

既是雜家所推崇的白手起家,披荊斬棘,依靠自己成就事業,光宗耀祖,讓天下矚目。

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開拓、努力、進取。

這很符合安東地區的人民和移民的思想,也很符合在如今環境下的安東人的訴求。

所以一經拋出,就廣受推崇。

特別是那些加恩封國裡的列侯子侄們,就差恨不得跳起來,大講特講自己是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在這陌生的安東,冒着風雪和嚴寒,篳路藍縷,一點一滴的建設起如今的封國的辛酸和苦楚。

商人和遊俠們就更是如此了。

一個個天天逢人就說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纔有的今天,吃了多少苦,克服過多少危險。

而下層的移民甚至是那些‘派遣工’,對這些說法,無比相信和信服。

因爲雜家和雜家控制的輿論圈,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心靈雞湯,無時不刻不在麻醉和洗腦。

在這個氛圍下,安東上下,無論是移民還是遊俠,不管是列侯還是官員,基本都相信,只要自己能夠努力工作,認真、踏實、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就必定可以成功,爲家人爲妻小,建立一個溫暖幸福的生活環境。

因爲,雜家在過去數年,熬製了至少數百碗香濃的雞湯,併成功的將它們灌給了全安東的人民。

喂人民喝湯的技能點,幾乎已經達到了時代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在這些雞湯裡,味道最濃郁的,莫過於陳嬌的財富神話了。

安東人人皆知,隆慮候陳嬌的發家史。

他第一個開拓了倭奴羣島的航行,帶來了皮實耐c的倭奴,廣受各地歡迎。

他又第一個帶起了捕鯨浪潮。

如今,在安東,兩個最大的產業,分別是捕鯨業和淘金業。

捕鯨業後來居上,已經隱隱有了趕超淘金業的聲勢。

而興盛的捕鯨業,甚至帶動了近海捕撈業的發展。

許多得不到捕鯨許可的人,開始先從捕魚開始下手,結果發現,這海中資源還真是無窮無盡。

只要操作得當,哪怕是捕魚,一歲也可得數十萬甚至百萬利益!

財帛動人心,安東地區的近海捕撈業和遠洋捕鯨業由是不斷興盛。

今年以後,安東地區的漁民數量就可能取代齊魯地區,成爲漢室漁民最多的地區了。

有超過十萬人,如今開始以海爲生。

他們每年可以捕撈數十萬石各種魚獲海鮮,並將大量的海魚乾轉輸內地。

方勝從前在長安嚐到過的各類魚乾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安東漁民從海洋之中捕撈得來的收穫。

……

與此同時,仁川港內,許九和王溫舒乘坐的樓船,緩緩靠近港口。

此刻,整個仁川港,都是載歌載舞。

來自朝鮮王國、真番王國等數個獲得了長安冊封的藩國國王,帶着自己的貴族大臣,恭恭敬敬的排在港口兩側。

甚至,烏恆王和鮮卑王也派來了使者,帶着大量的禮物,靜靜的等待在一側。

但,他們並不能成爲今天的主角。

朝鮮君劉明纔是此地的主宰。

今天的劉明,已經是一個年近二十歲的英武青年,他在去年剛剛做了父親,他的王后萁氏爲他生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翁主。

當了父親後,劉明的氣質開始內斂起來。

他現在已經不再需要韓安國和張羽的指導了。

在朝鮮爲君數年,這個當初還懵懂無知的王子,現在已經成長成爲了一個想要在天下的舞臺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的諸侯王。

“都督遠來辛苦……”看到許九和王溫舒下船,劉明就帶着自己的文武大臣迎上前去:“本君已在平壤略備薄酒,爲都督接風洗塵……”

許九連忙迎上前去,拜道:“不敢!有勞朝鮮君了……”

然後,他就探頭探腦的打量了一下迎接的人羣,沒有發現陳須陳嬌的蹤影。

這讓許九心裡立刻就咯噔一聲,感到頭皮發麻。

他現在已經通過一路上的邸報得知,在他之前,廣武候故漁陽郡守領燕國中尉事李廣已經在一個月前經由遼東郡抵達了新化城,正式就任護濊將軍。

李廣就職當日,已經卸任安東都護府都督職位的薄世親自召集了整個安東地面上的頭面人物。

陳須陳嬌兄弟親自帶兵出新化城三十里相迎。

朝鮮君和韓王萁準爲李廣親自鼓樂助興。

幾乎所有知名的遊俠、有實力的列侯子弟以及商賈,全部到齊。

甚至就連素來有禮在冰原之中,與都護府保持距離的許多生番部族也遣使道賀。

據說,僅僅是來賓所贈送的禮金和禮物,價值就超過三千金。

但今天,他這個正牌都督到任,場面卻遠沒有李廣風光。

安東地區的頭面人物,就來一個朝鮮君劉明……

這大約還是因爲他是走海路來的,劉明纔不得不硬着頭皮來迎接……

至於幾大巨頭,無論是西北都尉陳嬌和西部都尉陳須,都沒有來。

安東地區,最大的幾個勢力的首領,似乎也沒有到場。

這讓許九有些面子上掛不住。

劉明看着許九,卻是不動聲色的笑道:“都督莫要多心,西部都尉須和西北都尉嬌,如今都有私事,不便前來,託本君向都督致歉……”

許九還能說什麼?

只能怪自己過去名聲不顯,所以呢,安東地區的各方勢力,大約也都是打着觀其行聽其言的主意。

這也正常,許九來過安東數次。

他深知安東地區的人的個性。

這些來自天下五湖四海的移民和遊俠、商人組成的羣體,極爲自信,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足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對於他這個既無政績,也沒有名聲,只是天子寵臣的傢伙,大約是沒有什麼好感的。

尤其是,許九爲了避嫌,拒絕了伍被和平壤學苑的巨頭來迎接他、呼應他,甚至爲他造勢的舉動。

若有雜家支持和造勢,想必如今他的處境要好很多。

但他更知道,如雜家跳出來給他造勢和支持,那麼,必定會引發儒法甚至黃老派的注意。

雜家以前,避居安東,還可以扮豬吃老虎。

但隨着安東開發的加速和安東資源不斷內銷,諸子百家都已經注意到了安東,許多巨頭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過來。

僅僅是許九已知的,今年年內,就會有來自儒法兩大派系的十餘個巨頭會派遣自己的子弟門生來安東‘遊學’。

說是遊學,但誰知道,遊學之後,這些人會怎樣看待安東和在安東的雜家?

旁的不說,許九清楚,法家巨頭,御史大夫晁錯,一直對安東的雜家,忌憚不已,曾經多次向天子進言,請求在安東設置一個法家或者儒家的學苑。

在這個背景下,許九怎麼敢把自己與雜家的關係公開?

那不是等於告訴天下人:許九這個安東都護府都督來安東就是給雜家保駕護航來的?

一旦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儒法必定會將注意力轉移過來。

今日的雜家,可沒有力氣,同時對抗儒法,甚至根本不足以與儒法任何一支相抗衡。

所以,許九隻能強顏歡笑,說道:“兩位都尉有私事?無妨,在下過幾日,再親自上門拜訪……”

旁的長安大臣貴族,或許還會以爲,陳須陳嬌兄弟,依然是那個數年前在長安的混世魔王。

但,許九知道,這兩人,如今已經是安東地面最大的勢力之一了。

這兩位天子的小舅子,這些年各自拉攏和收攏了一批貴族子弟、官僚以及商賈,形成了各自龐大的利益鏈。

從伍被提供的信息來看,這些年來,陳須一直在忙着各種開荒,經營着大量的種植園。

種植園內,大量使用各種‘派遣工’,主要栽種着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

依附於他身邊的,主要是鮮卑、烏恆、丁零和其他一些貴族、遊俠。

基本都是棉花、大豆產業鏈上的利益相關者。

他們的同盟非常穩固,彼此常常聚會。

去年,陳須誕下一子,他就將此子與鮮卑王之女定下婚約。

這凸顯出了陳須利益共同體的團結。

而陳嬌就更不了不得了!

自元德四年以來,陳嬌就是雜家在安東地區最大的金主之一。

另外一個能與他媲美的是朝鮮君劉明。

兩人三年年累計向平壤學苑贊助了總價值超過三千萬的各類物資、金錢、土地。

除此之外,陳嬌還一直野心勃勃的推動在安東地區建立一個類似江都造船廠的超大型國家造船廠。

爲了讓天子能夠同意這個請求,陳嬌甚至在平壤和新化城之中,都建立了‘魯班苑’,大量培訓各類造船工匠。

聽說現在,這些魯班苑收學生,只要你願意去學,且願意籤一張願意爲陳嬌或者其他利益相關方工作十年的契約,就可以免費得到培訓。

而陳嬌身邊,自然都是些伐木、造船、捕魚、捕鯨的利益相關方。

這些人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都有。

但同盟的穩固性,卻遠超了陳須那個同盟。

許九曾經聽伍被在信中提過,陳嬌此人抱負極大,野心也很大。

他有‘扶桑之志’,想要有朝一日,揚帆遠航,尋找傳說的扶桑大陸,找回那些失落在外的殷商遺民,爲天子建功,以換取天子曾經的一個承諾——能得扶桑,復我殷商遺民者,必以扶桑地王之!

只是,扶桑之說,虛無縹緲,比身毒還不可信。

至少,身毒雖遠,但卻是確實存在的地區。

而扶桑之地,雖然故老相傳,有神人居,有殷商遺民所在。

但,從未有人證實過,存在扶桑大陸的事情。

想到這裡,許九卻又遲疑。

扶桑真的不存在嗎?

那爲何天子信誓旦旦,稱其必在?只是與神州之土,遠隔數萬裡,必須跨越大洋,方可抵達。

宮廷之中,也有傳言,稱天子曾經做夢,夢到有神人乘金烏而入夢,告知天子,有殷商遺民,在數萬裡之外的扶桑大陸定居,他們已經忘卻了自己的祖先和傳承,被髮文身,茹毛飲血。

不過,他們在前往扶桑之時,曾經得到了天帝賜福,所以,他們在扶桑大陸,栽種着種種神奇的作物,可以衣食無憂。

若這些傳言是真的,扶桑大陸確實存在。

那麼陳嬌只要找到了,那天子必定會兌現諾言,以扶桑之地王之!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嬌的所作所爲,似乎又可以理解了。

第1533節 敲打第50節 五銖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293節 挖坑(2)第100節 網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307節 神器(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944節 萌芽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31節 廟算(3)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48節 忠臣第26節 官商勾結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070節 血戰(1)第1463節 裁決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440節 設計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75節 爲政第369節 無題第1079節 小算盤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324節 抉擇(2)第796節 投軍第463節 大朝儀(3)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996節 廟算(2)第659節 南巡(3)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214節 拍馬屁第403節 拉皮條第1157節 合縱(3)第209節 調查(3)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548節 諸儒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250節 調整(2)第1492節 深海(2)第45節 鑄幣第1524節 流放第821節 臣服第386節 制度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326節 選秀(1)第774節 承諾(1)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12節 屈射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64節 大朝儀(4)第927節 封王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987節 動員(2)第88節 扁鵲傳人!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466節 大朝儀(6)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50節 五銖第599節 無題第753節 遠航(2)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652節 誘導(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649節 嘗試(1)第754節 遠航(3)第448節 孤兒軍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028節 狂歡(2)
第1533節 敲打第50節 五銖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293節 挖坑(2)第100節 網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307節 神器(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944節 萌芽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31節 廟算(3)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48節 忠臣第26節 官商勾結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070節 血戰(1)第1463節 裁決第589節 新世界(5)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440節 設計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307節 嬰兒潮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75節 爲政第369節 無題第1079節 小算盤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324節 抉擇(2)第796節 投軍第463節 大朝儀(3)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996節 廟算(2)第659節 南巡(3)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214節 拍馬屁第403節 拉皮條第1157節 合縱(3)第209節 調查(3)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548節 諸儒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250節 調整(2)第1492節 深海(2)第45節 鑄幣第1524節 流放第821節 臣服第386節 制度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326節 選秀(1)第774節 承諾(1)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12節 屈射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64節 大朝儀(4)第927節 封王第703節 淘金浪潮(1)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987節 動員(2)第88節 扁鵲傳人!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466節 大朝儀(6)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50節 五銖第599節 無題第753節 遠航(2)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652節 誘導(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649節 嘗試(1)第754節 遠航(3)第448節 孤兒軍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028節 狂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