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節 反應

“敢問殿下……”終於有一個不怕死的擅權大着膽子,出列問道:“這保護價殿下希望是多少?”

劉徹看了他一眼。

這人?大概三四十歲,穿着綾羅綢緞,樣子還算過得去。顯然是關中某個家族的族人或者與那個家族有着緊密聯繫的人。

這個時代,當然有忠義之士。

前世,吳楚之亂中,不知道多少忠義之士,守信之人,僅爲一個承諾,就不惜放棄自己的性命甚至家族的性命!

譬如劉徹就記得,趙王劉遂叛亂,他手下的丞相、內史全部殉國。

楚王劉戊叛亂,他的宮廷血流成河。

甚至於吳王劉濞也有忠臣。

劉濞的食客周丘,僅僅爲了報答劉濞的收留之恩,單槍匹馬,爲劉濞打下了下邳郡,拉出了三萬人的軍隊,然後北上進逼江淮,掠地數郡,一路打到城陽國,與城陽國的軍隊發生激戰,大破之,兵圍城陽,差一點就讓他將整個局勢都給翻了過來。

錯非,當時,聽聞城陽危機,駐紮在衡山救災的漢軍與衡山國郡兵救援,加之,當時吳楚大軍已經在決戰中覆滅,敗亡。

周丘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會師下邳,走到半路,背疽發作而死。

就這麼一個無足輕重的食客,差點就打通了吳楚與齊趙的通道。

但是……

在商人裡還有忠義之人?

搞笑吧!

商人的本質難道不是欺騙、訛詐、貪婪和陰險嗎?

或許大概有吧?

但劉徹能肯定,至少關中的大商人中不存在這樣的人。

對於一幫將利益奉爲圭幣,幾十年來什麼手段都使過的商人來說,忠義是個什麼東西?能賺錢嗎?

因此,劉徹想都沒想,就將此人打進‘利令智昏’的黑名單裡。

原因很簡單。

劉徹是太子。

高高在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九州萬方。四海諸夷的家,未來的天子。

一個小小的擅權。居然也敢站出來問‘保護價是多少’這個問題。

難道他以爲,高高在上的皇室,這天下的主宰,會跟一羣連官都不算的商人商量、談判?

假如真是這麼一個原因的話,那他就是蠢貨!

而很顯然,劉徹不覺得一個這時代商人中的精英,掌管着一個市集大權的擅權,會是個蠢貨。

那麼毫無疑問的。他就是利令智昏,糊塗到居然產生幻覺了!

歷代以來,朝廷做事,什麼時候需要跟商人商量、談判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皇室開口了,商人們聽着就是了。

尤其是現在劉徹已經確定擺平了大部分擅權,多數人已經被團結到他身邊的時候。

嗯,或許,在場的八十五個擅權和他們背後的家族聯合起來,大概可能或許可以對劉徹產生點什麼威脅。

現在嘛……呵呵……

現在劉徹的注意力已經從怎麼拉攏這些擅權爲己所用。轉移到了怎麼立威,怎麼讓這些現在已經動搖和站到他這邊的擅權們意識到,只有聽話和服從纔是生存下去的條件。

每逢大戰。將軍們會從軍隊裡抓幾個典型出來,殺了祭旗。

這就是古人所謂的殺雞儆猴。

劉徹呵呵一笑,看着他,輕描淡寫的道:“這個嘛,暫時還是朝廷機密,屆時會有文書傳遞到諸位手中……”劉徹看着他,問道:“先生有意見?”

那人被劉徹一笑,魂都幾乎飛了。

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但是,很可惜他的牙齒都在打着冷戰。

劉徹搖搖頭。道:“諸位擅權都是各縣市集的棟樑,孤在這裡透個風。馬上就到歲末了,孤打算上奏父皇,在關中各縣各市集的擅權之中加一個規矩,這個規矩叫做‘末位淘汰’,與現在官場上的考績一樣,會有少府官員會同御史大夫衙門,對所有關中市集的秩序、經驗情況,守法情況進行考績,排名在最後十位的擅權,統統要重選,並且被廢黷的擅權,三年內不可以再次參選!當然了,有罰,自然有賞,考績在前三的擅權,要重賞,至於怎麼賞,孤還要請教皇父,但孤可以保證,起碼能有一個關內侯的名額!”

劉徹這話一出,擅權們立刻就只感覺眼前一黑,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

漢室軍功勳爵等級,跟秦代一樣。

一共二十一級。

頂點是徹侯。

但與秦代不同的是,秦代的軍功勳爵,是配合着名田宅制度一起實行的。

故此,在秦代,每一級的爵位,都有着相應的限制。

譬如,第一級跟第二級之間,所能擁有的土地限額和房屋大小面積,都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在秦代,你就是有錢,假如沒有爵位,也不能擁有土地和房屋。

但在漢室,惠帝以後,名田宅制度就基本上名存實亡了。

先帝在位時更狠狠的補了一刀,使得名田宅制度徹底消亡。

所以此時,在民間,你就算是個只有一級爵位的人,只有有錢,任性,想買多少地買多少地,想造多大的房子,就造多大的房子,甚至要是在偏僻的荒山野嶺,你就算蓋個皇宮,自稱朕,只要沒有人發現,沒有人舉報,那也隨便了。

但是,這些只是低級爵位。

事實上,十七級以上的高爵,就會開始擁有一些政治特權了。

關內侯是第二十級爵位,僅次於徹侯。

擁有許多政治特權。

譬如說,關內侯犯罪,地方官什麼的級別低了是不能審判的,必須由兩千石級別的大官審判、定罪,然後還要由廷尉批准。

又,關內侯也有食邑。雖然基本都是一百到五百戶之間,而且不是固定的地方,就不過是每年按照食邑戶數。朝廷發錢給關內侯而已,不似徹侯。封地固定,在封地裡,徹侯就是土皇帝,甚至能指派一些地方的低級官員。

然而,這卻也足夠了!

當此之時,整個天下還沒有出過一個商人出身的關內侯!

甚至以布衣爲關內侯的也很少。

絕大部分關內侯都是軍功封爵。

劉徹看着這些商人,臉上露出些微笑。

事實證明,真正能對付商人的也只有商人。

前世小豬的鹽鐵官營政策。就是在商人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孔僅、郭咸陽、桑弘羊,接棒完成的。

即使是後世的天朝,不也要給商人們按個什麼政協委員什麼的。

總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吧?

“我的這根胡蘿蔔還不錯……”劉徹得意的觀察着這些擅權的臉上的神色,心中不無得意。

至於給商人一個關內侯爵位,老爹那裡能不能通過?

呵呵,漢室從來就是一個實用主義的政權。

前世小豬都敢給商人封官了。

堂堂九卿之一的大司農,連續三任都是商人!

國家經濟政策更是出自商人之手。

只要有好處,劉徹不覺得自己的老爹會捨不得一個關內侯的爵位和每年幾萬錢的食邑錢。

“好了,今日的正事說完了。諸位請自便……”劉徹笑着道:“孤爲諸位在這思賢苑中準備了美酒佳餚,至於孤……尚還有事,就先失陪一陣……”

“王道……”劉徹轉身對王道吩咐着:“這裡就交給你了!”

“諾!”

“程鄭先生。請隨孤來……”劉徹又對程鄭嬰吩咐道。

……………

劉徹帶着程鄭嬰,來到他在這思賢苑的宮殿中。

讓其坐下來後。

劉徹就直截了當,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道:“程鄭先生,你先在這裡住下來,準備一下,過兩日,孤皇父可能要召見你!”

“啊……”程鄭嬰嚇了一跳:“天子……”

當今世上,程鄭嬰最怕見的人就是漢室天子了。

畢竟他的財富很大一部分是挖了鄧通牆腳得來的。

而當今天子兩年前下令,將鄧通的財富全部充公。

這就意味着。在事實上,他挖的是天子的牆腳。

見天子。等於是老鼠去見貓,不怕的都是瘋子!

劉徹笑了笑。安慰他道:“先生莫急,只要能鑿開褒斜道,孤保證,孤的皇父不會治罪先生!”

劉徹特意漏掉了卓王孫。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卓王孫可是有一個嬌滴滴的漂亮女兒卓文君。

雖然現在卓文君還是一隻粉嫩嫩的小蘿莉,但是,爲了以防萬一,劉徹決定,還是先把這隻小蘿莉收藏起來再說。

劉徹一點也不怕卓王孫跟程鄭嬰不拿錢出來或者虛與委蛇什麼的。

答案很簡單。

他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那麼大的家業,他們捨得拋棄,就此流浪天涯?

更何況,漢室的商人,可是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尋找着當官的途徑。

前世,小豬不就招安了兩個不亞於程鄭嬰的大商賈孔僅和郭咸陽嗎?

當然,好處還是要給的。

不然,程鄭嬰和卓王孫,憑什麼給他劉徹賣命?

於是劉徹道:“先生的女兒,什麼時候來長安?”

程鄭嬰聞言,眼神一陣恍惚,他有些搞不懂劉徹的態度爲什麼又變了。

但是……

程鄭嬰很清楚,只要自己的女兒能夠進宮,從而實現那個‘貴不可言’的卜語,那麼,付出再多財富都是值得的!

因爲,程鄭嬰這三十年的商賈生涯告訴他。

再多的錢,也頂不過刀劍的鋒利。

只有成爲皇親國戚,纔是家族和他的財富的長久之道。

這麼想着,程鄭嬰於是俯首叩首,道:“小民之女,大概明歲正月來長安……”

劉徹閉上眼睛,道:“孤知道了。先生先在這裡住下來吧,孤會派人照顧先生起居!”

……………

上林苑出口。

此時,已近黃昏。

三三兩兩的來自關中各縣的擅權們。有的興高采烈,呼朋喚友。打算回家繼續喝酒,商議,一個個興奮不已。

因爲這些人看到了他們崛起的曙光,看到了關中重新洗牌的希望。

至於糧食保護價,會不會傷害他們的利益?

他們現在還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呢!

反正,先打垮那些騎在他們頭上,或者攔了他們路的傢伙再說。

更何況,倘若關中與蜀郡的往來不在被高山峻嶺所束縛。兩地貨物可以無障礙的自由往來,多了蜀郡的市場,未必能吃虧到那裡去!

當然,也有一些垂頭喪氣,滿臉死灰的人。

這些人,人數並不多,大概只有十來個。

他們聚集在一起,眉頭緊鎖。

因爲他們深知,他們的一切,都是依附和寄生在長安和長安的貴族勳臣身上的。

而漢室太子一旦發起狠來。別說是他們的家族,就是他們的靠山都可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怎麼辦?”有人嘆氣的擔憂。

“我們快快回去稟報各自的主家吧……”一個人道:“希望家主們能去求那些徹侯大臣甚至宮裡的貴人,請他們在天子和太后面前。爲我們說話,太子這樣太胡鬧了!”

“是啊,是啊!”那個親自出面問劉徹的擅權握着拳頭,臉色蒼白,顯然他還沒有從方纔太子對他的打擊中恢復過來,一直處於恐懼中,此刻,他就像一個抓到救命稻草的溺水者。

這些人還在商議。這時候,一隊全副武裝。打着旗牌的官差,從遠處的官道上走過來。

爲首的一個官員看了一眼這些人。問道:“重泉縣擅權杜春何在?”

“小人就是……”那個臉色蒼白的擅權,戰戰兢兢的走出來。拱手問道:“各位上差找小人有何貴幹?”

“本官風內史備盜賊都尉劇都尉之命,有事情,請杜擅權過內史衙門一趟……”

這個官員拿出一份公文,丟給杜春,道:“經查明,杜擅權與兩年前重泉縣的幾宗夜盜殺人案有關,另外,備盜賊都尉衙門接到百姓檢舉,杜擅權還牽涉了七八宗勾連遊俠,欺行霸市的案子!”

杜春聞言,一屁股癱軟在地。

這些事情,他明明都把手尾都給抹掉了啊,怎麼可能還能被人翻出來?

這時候,杜春在來抓捕他的官差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那是重泉縣的張大郎嗎……”他徹底的絕望了起來,那個張大郎,可不就是重泉縣之前最出名的遊俠嗎?不是曾經跟他把酒言歡,稱兄道弟的嗎?

“張大郎……”杜春吞了吞唾液,企圖拉關係。

事實上,那個張大郎也確實向他走了過來。

但是,是提着枷鎖和刑具的。

枷鎖臨身,杜春癡呆的看着這一切,他不知道爲什麼。

爲什麼,他的那些以爲人不知鬼不覺的事情會被翻出來?

爲什麼,平日裡跟他稱兄道弟的遊俠頭子會變成官差?

“兄長……”杜春只聽到耳邊,張大郎低聲的嘆息:“怪不得小弟翻臉無情啊,實在是,小弟如今吃了這朝廷的皇糧,受的是劇大兄的恩惠啊,俺們遊俠兒,歷來都是聽大兄的!”

於是,這些官差就押着杜春上了囚車,然後揚長而去。

留下的那幾個擅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股自靈魂深處升起的寒意,瞬間席捲了他們的整個身心。

誰家屁股底下沒有屎啊?

面對太子的這個明顯的警告和報復。

這些擅權每一個都從心底升起一股絕望。

事實上,他們還強撐着到現在,還支持他們的支柱。

無非就是兩點。

一是,本家在朝野有大量的利益關聯者,甚至有的人的家族還跟宮裡的貴人有着深厚的‘友誼’。

二則,太子今年才十六歲多一點,不過是個毛頭小子,再怎麼厲害。又能厲害到哪裡去?

但此刻見了杜春的下場。

這些人,不由得全都想起了市井的流言。

“太子徹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

“太子徹自小就英明神武,有異於常人。太宗常對太后言:此子類我,當王天下!”

太宗孝文皇帝。離世才兩年,他的手段,他的威望,他的厲害,此時還沒有消退。

這些人終於開始恐懼,動搖了。

“我和我背後的家族雖大,認識的人也多,但拿什麼去跟一個得到過太宗孝文皇帝認可的太子鬥?”一個人的恐懼的想着。

當年。太宗孝文皇帝,赤手空拳,打趴下了陳平周勃,一手壓服了天下野心之輩,不僅僅是民間百姓對這位仁慈的天子記憶猶新,以爲聖人。

關中豪強、貴族,對其更是恐懼無比。

對於那位已故天子的手腕,每一個人,只要想想,都會渾身冷汗。

“不管怎樣。我們先回去向各自的主家稟報吧……”一個人道:“此事,已非我等所可插手的了,就讓那些大人物去判斷吧。假如,大人物們能壓服太子,那我們就依然聽主家的命令,不然……”

這人看着其他人道:“大人物都動搖不了太子,我們螻蟻一樣的東西,憑什麼去撞太子?只怕粉身碎骨都傷不了太子的一根皮毛!”

…………

當天晚上。

長安仁裡的一棟宅院之中,燈火通明。

十多個關中大賈濟濟一堂。

這些人出現在這裡,很顯然只爲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對於太子的保護價。他們到底該怎麼應對?

“諸君!”作爲主召集人,杜茂站起身來。拱手道:“想必諸君都已經知道了吧……太子,是要來真的。鄙人那不成材的侄子杜春已經被下獄……雖則只有我杜氏一門遭災,然,諸君……兔死尚且狐悲,更何況人?”

“今日太子若是做成保護價,讓關中糧價穩定,我等死期不遠矣!”杜茂深情並茂的慷慨陳詞着。

“我們無鹽氏不關心這些……”杜茂話音剛落,坐在杜茂身邊的一個年輕人就站起身來,朝着杜茂躬身道:“很抱歉,來之前,父親大人曾吩咐過小侄,倘若世伯談及任何太子的話題,我就必須馬上離開……很抱歉……”

這個年輕人很有禮貌的離開坐位,再三鞠躬,然後對其餘人道:“作爲晚輩,小侄無意評論各位今日的行爲,只想提醒諸位長者一點,漢室對於任何陰謀對付儲君甚至議論儲君的行爲,從來都是雷霆震怒的,且,小侄以爲,螻蟻不可憾大樹!言盡於此!”

說完,他就飄飄然的離開了。

“膽小鬼!”有人看着那個無鹽氏的年輕罵着。

但老成的人卻事一言不發。

“無鹽氏的靠山是南皮候,這事情,南皮候發話了!”有年紀大的,瞭解背景的人,立刻就在心裡盤算了起來。

南皮候竇長君,乃是當朝太后的大兄,基本上南皮候的表態等於太后的表態。

於是,又有兩人起身,道:“對不住了,杜兄,我等愛莫能助……”

這兩人的家族做的都是貴族的買賣,像什麼鬥雞走狗、拉皮條在花街柳巷開妓院,所以,糧價什麼的,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還有一個明燈無鹽氏都做了帶頭作用,留在這裡,一個不小心,可是要搭上身家性命的,不值得!

這兩人一走,又有一人遲疑了一會後,起身道:“杜兄,抱歉,我們田家也不敢攙和到這件事情裡來!”

這人是田氏的本家家主田廣,田廣跟杜茂交情很深厚,因此,他忍不住提醒道:“杜兄也請仔細考慮考慮吧,歷來胳膊拗不過大腿,實話告訴杜兄,我們田氏對太子要鑿開褒斜道是萬分歡迎的……”

杜茂一聽,差點罵娘了。

田家當然對開鑿褒斜道是四肢都歡迎的!

蓋因爲,褒斜道一通,田氏在哪裡的一萬多畝土地就立刻變成良田了。

與之相比,糧食上的損失就還能接受了。

更何況,田家現在誰不知道重注投資在了田甲扶持的張湯身上,寄希望張湯能再造當年晁錯的奇蹟。

田廣一走,同樣背景的安陵氏也緊隨其後,跟着走了。

於是,這偌大的屋子,一下子就空蕩蕩了。

就剩下不到一半的與會者了。

而且,這些人中動搖和猶豫的也不在少數。

杜茂知道,所有的人都可以投降都可以退縮,但他杜氏退不的!

誰叫着長安十家米鋪四家是他家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族人杜春被抓起來了,以劉氏記仇的性格,假如他就這麼投降了,那麼,等太子登基,等待杜氏的是什麼?

至少……也要讓太子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

讓他知道,要尊重我們的利益!

抱着這樣的想法,杜茂看着在座的各大商賈家族的主事者,道:“那些膽小鬼走就走吧,接下來,我們商議……”()

第1427節 在大夏(1)第908節 換俘(1)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687節 平律(2)第846節 善後(3)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04節 栽贓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537節 洗腦(2)第1247節 佈置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21節 過繼(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23節 蒼鷹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592節 統治(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97節 租船(1)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793節 廟算(2)第529節 擦屁股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12節 父親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15節 局勢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486節 政體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402節 法統(2)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4節 豬隊友們第721節 原委第1118節 腦洞(2)第1326節 怎麼辦第865節 條件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437節 猜疑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節 家宴(下)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427節 在大夏(1)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332節 重賞!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376節 黑科技第467節 家宴(1)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748節 國葬(2)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283節 山寨(1)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650節 嘗試(2)第1226節 安排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332節 重賞!第1281節 戰上谷(2)請假條第386節 制度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49節 厚顏無恥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333節 滅亡(1)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6節 傳播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792節 廟算(1)
第1427節 在大夏(1)第908節 換俘(1)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687節 平律(2)第846節 善後(3)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04節 栽贓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537節 洗腦(2)第1247節 佈置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121節 過繼(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23節 蒼鷹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592節 統治(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897節 租船(1)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793節 廟算(2)第529節 擦屁股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12節 父親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15節 局勢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486節 政體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402節 法統(2)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74節 豬隊友們第721節 原委第1118節 腦洞(2)第1326節 怎麼辦第865節 條件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437節 猜疑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節 家宴(下)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427節 在大夏(1)第547節 血流成河(3)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332節 重賞!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376節 黑科技第467節 家宴(1)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748節 國葬(2)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283節 山寨(1)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650節 嘗試(2)第1226節 安排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332節 重賞!第1281節 戰上谷(2)請假條第386節 制度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49節 厚顏無恥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333節 滅亡(1)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86節 傳播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792節 廟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