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

朱買臣之後,劉徹又點名了幾個官僚。

基本都是些來自中低層的官員,泰半屬於那種出生考舉,但沒有什麼背景和人脈,靠着自己爬到今天位置的精英。

既然是精英,那他們的回答,自然不差。

甚至,讓劉徹充滿了驚喜。

譬如,一個來自公羊派,大抵是胡毋生的門徒,名叫李闕的官員,就開創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政績

這也是他得以能夠來到這甘棠的緣故——這位李先生是河內郡朝歌縣的縣令,而衆所周知,河內是漢室豪族力量最強、遊俠最猖狂的地方。

在整個漢代歷史上,河內郡的豪族和遊俠勢力,就一直是國家揮之不去的陰影。

原因很簡單。

對付其他地方的豪族、遊俠,地方官實在奈何不了,可以讓國家出手,將之強制遷徙。

但河內就不行了。

此地,是漢室列侯封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河內郡領十六縣,就有十一列侯!

其中包括了當朝太后薄氏的親弟弟薄戎奴的封國——郅縣。

如此多列侯蝟集在此,別說是什麼縣令縣尉了,就是郡守,恐怕也得掂量着來。

萬一你不小心,得罪了那位列侯,人家給你穿小鞋怎麼辦?

是故,河內郡問題一直困擾漢室,國家幾次想要整頓,卻都投鼠忌器。

歷史上,直到武帝時,義縱和王溫舒接棒,纔算勉強鎮壓下了河內豪強和遊俠的氣焰。

至於在現在……

此地的豪族和遊俠勢力,只能說是一手遮天。

而豪族和遊俠勢力強大的地方,若是郡守,大約還可以彈壓、鎮壓,但一個小小的縣令,顯然是沒有什麼施展才華的空間。

但這位李闕李縣令卻打破了這個常識。

他用的法子很簡單——推廣水稻。

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水稻是南方的作物,小麥和粟米纔是北方的主人。

但問題是,河內郡諸縣的地理和氣候確實適合種植水稻。

而且,在試種了水稻以後,還得到了很高的產量——比粟米高三倍,比小麥高兩倍。

水稻的平均畝產達到了五石!

就連劉徹初聽也是不可思議,水稻產量雖然很高,但不應該這麼高吧?

但事實是——他沒有說謊。

在調閱了大農檔案後,確實如此。

若只是如此,那麼此人也就不過是一個走運的幸運兒罷了。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李闕在經過試驗,知道了朝歌可以種水稻,產量還這麼高後,他就帶領民衆,在沿河地段開墾了上千頃稻田。

要知道,北方的粟米和小麥都是不耐澇的。

所以,沿河的灘塗地和洪泛地,一直都是空着的。

而他此舉,等於生生的將朝歌的可耕作土地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此舉對整個三河地區都有着強烈的示範作用。

而這位李闕李縣令,也因此成爲了河內豪族、遊俠與官府相互合作的典範——沒有豪族和遊俠的配合,他一個小小的縣令,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資源,組織起那麼多人力開墾如此多的水田?

而另一位來自法家的年輕人也給了劉徹不少驚喜。

這個來自太原的年輕官員,在自己的治下,大刀闊斧的清理商賈多佔的土地,一口氣清理出了上萬畝,真可謂是政績斐然。

與這些年輕官員對問之後,劉徹對於這個國家的現狀也有了更清楚的瞭解了。

直到離開甘棠,坐在前往茂陵的攆車上,劉徹都一直在思考和消化着今日的所見所聞。

張湯卻是特別好奇的在旁邊問道:“陛下,那位朱生打算怎麼解決這蒙師、醫生以及匠人的問題?”

劉徹聞言,笑了笑,將那本小冊子交給張湯。

張湯接過來一看,驚訝的嘴巴都合不攏。

“這……”張湯放下來,嘆道:“未免有些驚世駭俗了吧……”

“不……”劉徹搖搖頭,笑着道:“朕覺得挺好的!”

“也很適合當前的天下……”劉徹說道:“總不能說,人醜無人權吧……況且,以貌取人,失之偏頗啊……”

當前,漢室一直有着傳統,那就是想當官?ok!先照照鏡子。

假如長的醜,五官都不端正,或者有殘疾,那就對不起嘍!

歷史上,武帝見到公孫弘,第一印象就是——帥哥啊!

倘若公孫弘長的歪瓜裂棗,甚至,哪怕只是普普通通,武帝大約都不可能重用他。

沒辦法,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長的醜,本事就是罪。

劉徹雖然一直有心改變這個傳統,但奈何,他只是一個皇帝,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

尤其是選官用官這種事情,說句老實話,能夠處理和選用兩千石就已經很辛苦了。

兩千石以下的事情,哪怕他有三頭六臂也管不過來。

所以,漢室天下,每年都上千名因爲相貌而不是才華被直接拒之門外的人。

而如今,這個朱買臣瞄準的就是這些因爲相貌而不是才華,所以無緣官場的人。

在他的計劃裡,所有的蒙師都會盡可能從這些人中招募。

並且,只要這些人在地方幹滿十年,沒有劣跡也沒有犯法,就可以得到官府的保舉,踏入仕途。

這也算是給這些可憐人打開一扇改變自身命運的大門吧。

說不定,這裡面就有西漢的戲志才和龐統。

至於醫師和鐵匠的問題,朱買臣的解決辦法也很有意思。

由於這兩種人才都直接跟地方百姓的息息相關,而且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積累經驗。

所以,朱買臣打算用兩條腿推進。

一方面,在地方上挖掘和招募相關人才。

一個郡這麼大,總歸是有些醫生和鐵匠的,然後呢,再從郡中選派那些年輕、聰明、好學的年輕人,送到這些醫生、鐵匠門下學習,作爲官派學徒。

再通過獎懲措施來激勵這些人教育、培養派去的門徒。

而在另外一方面,則由官府出面,組織一批人,來長安的魯班苑和太醫署進修、培訓,請求魯班苑和太醫署開辦一種短期培訓課程。

就類似於在安東屯墾團裡的模式。

不需要教他們什麼深奧的東西——簡單的號脈、診斷和開藥方、辨識草藥/修理和鍛造農具就可以了。

而這種技術,一般三五個月就可以教會。

只能說,這朱買臣在安東,還真沒白呆!

這也讓劉徹堅定了繼續推行屯墾團的模式的決心。

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142節 團結(1)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785節 洗腦(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501節 驚喜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873節 腦洞第133節 志向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193節 陽陵第1403節 繼任者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253節 戰略(1)第753節 遠航(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33節 新學派(2)第686節 平律(1)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20節 過繼(1)第1159節 連橫(1)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396節 尚武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281節 迷霧第1069節 反撲(1)第283節 五銖錢!(1)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43節 貓膩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864節 回扣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408節 考舉(1)第459節 一箭N雕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203節 命運第1055節 糾纏(1)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916節 哭廟(2)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083節 撤退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462節 大朝儀(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681節 法度第792節 廟算(1)第825節 腹黑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308節 疑惑第104節 栽贓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448節 孤兒軍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437節 收買(2)第610節 胸甲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422節 狗腿子(2)第647節 殺放囚(1)第1448節 決策第218節 認可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
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142節 團結(1)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785節 洗腦(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501節 驚喜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873節 腦洞第133節 志向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193節 陽陵第1403節 繼任者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253節 戰略(1)第753節 遠航(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273節 新思維(2)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33節 新學派(2)第686節 平律(1)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20節 過繼(1)第1159節 連橫(1)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280節 戰上谷(1)第396節 尚武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281節 迷霧第1069節 反撲(1)第283節 五銖錢!(1)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43節 貓膩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864節 回扣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408節 考舉(1)第459節 一箭N雕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203節 命運第1055節 糾纏(1)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916節 哭廟(2)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083節 撤退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462節 大朝儀(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681節 法度第792節 廟算(1)第825節 腹黑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308節 疑惑第104節 栽贓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448節 孤兒軍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437節 收買(2)第610節 胸甲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422節 狗腿子(2)第647節 殺放囚(1)第1448節 決策第218節 認可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