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節 在安東(3)

夏季的安東,無比美麗、富饒,漫山遍野都開滿了鮮花,樹上結滿了累累果實。

潺潺的河水,奔流向海,無數鮮魚奔涌其中。

兩岸民衆,都忙着捕魚,家家戶戶的牆壁上掛滿了捕獲的魚類。

司馬遷騎着一匹戰馬,走在鄉間的道路上,看着一路上的風光,心裡面也是感慨不已,不禁讚道:“我在長安時,曾經聽說,安東地廣物博,物產豐饒,有民做歌曰:棒打袍子瓢舀魚,野雞飛入飯鍋中!如今看來,名不虛傳啊!”

“賢弟說的是……”一個年紀比司馬遷要大上四五歲的貴族子弟騎着馬,笑着對司馬遷道:“若非這安東風光如此秀麗,吾怎麼可能在此一待就是數年?”

“今晚,愚兄已爲賢弟在宅邸略備薄酒,以作接風洗塵……”

“多謝兄長!”司馬遷連忙拱手道謝。

“哎……”年輕貴族笑着道:“你我世交,不必如此客氣!”

司馬遷聽了也是笑笑。

此人姓賀名戎,是祁候家族的嫡子。

祁候是目前漢室碩果僅存的二十餘位開國列侯之一,其先祖祁繒候賀方,是高帝麾下赫赫有名的戰將,曾經在彭城之戰之時率軍斷後,爲高帝安全撤退立下了汗馬功勞,更陣斬一位項羽的大將。

是以高帝曾經贊曰:子(賀方)留彭城,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避!

正是賀方的這一關鍵舉動,使得在彭城之戰中損失慘重的漢軍能夠安全撤退到滎陽,重新構築起新的防線,並有了再次組織軍隊的機會。

不然,彭城一敗,漢軍很可能就會一敗塗地。

要知道,在戰敗中有序撤退的難度比擊敗敵人還要高。

一個不小心就是潰散,就是滅亡。

項羽亥下一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過呢,到了今天,祁候家族早就沒有了什麼聲勢了。

在列侯排序之中,甚至已經連續三十年排名倒數前三。

不過,曾經墊底的另外兩個家族,現在都已經鹹魚翻身了。

汁方候家族如今緊抱天子大腿,去年汁方節候雍世臣去世,臨終遺命其子嗣說:天子,聖人也,爾等一日三頓首,每旬一朝覲,不可懈怠!

他兒子雍維全部照辦。

甚至做的比他爹要求的更多!

雍維在自己的臥室之中,讓人塑了一個神像,名曰:漢天帝,其樣貌與天子類似,他每天早上起牀,必定誠心誠意的跪拜在神像前,口稱:信臣維敬拜天帝,伏請陛下聖恩。

吃飯的時候,全體雍家人不分老幼,都得先朝未央宮方向叩首,說道:“臣等敬謝陛下隆恩,伏唯陛下聖德澤被天下!”然後纔可以吃飯。

據說就連啪啪啪乃至於納妾這種事情,雍維都得先去天帝像前祈禱、占卜,卦象不吉利不啪……

舔到這個地步,汁方候家族於是地位不斷躥升。

雍世臣在世的時候,汁方候家族是漢家列侯集團裡最大的笑話,更是大漢帝國有史以來,體重最高的記錄保持者。

而如今,雍維已經獲准‘入朝參政’‘旁聽廷議’‘君前對奏’等等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權力。

其跪舔的下限和地步,連曾經號稱天子四大金剛之一的樊市人都看不下去了。

這位舞陽侯曾經私底下譏笑說:“雍君候大抵想當國師腦子都要壞掉了……”

然後,舞陽侯就被天子請去喝茶了……

再然後,舞陽侯也在家裡學起了雍維的法子……

列侯們眼睛掉了一地,紛紛感嘆,馬屁精們的節草果然不可期待!

而另外一個同樣墊底的家族,宋子侯家族,如今則自不用說。

當代宋子侯已經就任安東都護府都督,假如一切順利,那麼八年後,他就很可能回朝就任九卿了。

過去的三大墊底,如今唯有祁候家族,地位依舊尷尬。

不過,老賀家顯然不這麼覺得。

他們家屬於那種小富即安的個性,自當年,見到了諸侯大臣血洗長安的慘狀後,當時的祁候賀昌就決心再也不干預政治。

自那時起,歷代賀氏子弟,不是忙着修仙煉丹,就是在家玩弄花花草草,養養各種奇獸。

上一代的祁頃候賀胡則忽然發現,史書更好玩,於是就開始與司馬氏往來親密。

兩家由此走近,當年,司馬遷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兩家還打算聯姻呢!

只是後來新君即位,當今天子對司馬氏家族表達了一些特殊關注和照顧後,什麼舞陽侯、赤泉候、中水候紛紛提着禮物上門表示:聞君麒麟兒,願結秦晉之好……

司馬氏家族於是尷尬不已。

一方面,作爲史官,他們應該恪守中立,不該與這些混政治的家族往來過密。

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惹來閒話,被人質疑。

另一方面,司馬氏小胳膊小腿的,這些人一個也得罪不起。

於是,就只能拖着。

不過,要司馬遷來選的話,其實他更中意賀戎的妹妹,也就是那個曾要與他聯姻的妹子。

但問題是,這種事情他根本做不了主。

只能期望將來天子能夠賜婚……

賀戎顯然也很喜歡司馬遷這個妹夫,他領着司馬遷,穿過田園與鄉村,來到了此地的祁候府邸。

祁候食邑一千四百戶,安置加恩令,可以獲得兩千八百戶食邑的土地。

每戶土地百畝,整個封國就是二十八萬畝。

當然了,作爲一個沒有什麼地位和權勢的列侯,祁候分到手的封國土地,其實大半都是山陵和沼澤。

實際可耕作面積,最多不過五萬畝。

這五萬畝土地中有三成被拿來做了封國的宅院和民居。

剩下的土地,也沒有完全開發出來。

以司馬遷這一路看過來的,觀察的結果,最多也就是三萬畝左右的土地。

講道理的話,哪怕這些土地每畝畝產達到四石,一歲也最多十二萬石的產出,扣掉支出和其他消費,恐怕結餘不多。

但這祁候侯府,卻是建的堂皇大氣,充滿了藝術感。

宅院門口,甚至建造了兩尊張牙舞爪,用於辟邪的猛犬石雕。

這猛犬,乃是安東地區如今信奉最廣泛的灌口二郎的寵物,名曰哮天犬,傳說這哮天犬天生神異,可以吞食日月。

不過,司馬遷卻是知道,在蜀郡的灌口二郎信仰裡,是沒有哮天犬的。

之所以在安東有哮天犬,應該是託濊人、烏恆人以及韓國、真番等族的功勞。

因爲,據司馬遷所知,這些部族和王國,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都有蓄養猛犬的習俗。

特別是濊人與烏恆人,他們蓄養的猛犬,如今在長安都很受歡迎。

而僅僅是這兩尊石雕,司馬遷估計,起碼需要數十位石匠,花費數月之功,纔可雕琢出來,價值起碼數萬錢!

至於侯府的大門,更是大氣無比。

用的是非常金貴的黃花梨木,這種梨木,在長安價值非常高,一根一丈長,三尺寬的黃花梨木就可以叫價數萬!

但在這裡,這種價格高昂的梨木,卻被做成了祁候侯府的大門。

僅僅是這一扇門所用的木料,恐怕就價值數十萬!

進入侯府之中後,更是別有洞天。

整個侯府內,有着亭樓閣榭、假山水池,走廊內外,更有着大量奴僕往來。

司馬遷看了,嘆道:“兄長難怪不願回長安了……這座侯府,恐怕比長安的九卿府邸還要奢華!”

長安城裡,恐怕連章武侯的府邸也未必能有這麼大的空間和如此多的奴僕。

賀戎卻是嘿嘿的笑了兩聲,道:“陋室!陋室!不足一提!不足一提!”

司馬遷心裡面卻是疑惑不已。

這賀戎,哪裡來的這麼多的財富和資金?

司馬遷記得很清楚,三年前,賀戎離開長安,來到這安東開拓時,只帶了數十個家臣和家奴以及不過三十萬的本錢。

短短三年,就變成這樣?

怕是……

賀戎彷彿看出了司馬遷的疑惑,笑着解釋道:“不敢瞞賢弟,吾能有今日,多虧了棉花與大豆!”

他一邊帶着司馬遷向侯府中走,一邊介紹着道:“賢弟知道,愚兄的這個封國,多山澤鹽滷之地,可耕作之地不多,是以愚兄不得不另闢蹊蹺,恰好堂邑候世子陳公相邀,愚兄於是跟着種了些棉花與大豆,少少的賺了一些……”

“棉花?大豆?”司馬遷陷入了沉思。

棉花他知道,最近三年,在長安市場上,棉布和棉被就是最暢銷的奢侈品之一。

中產之家和小康之家,爭相購買。

司馬遷也曾經跟風湊熱鬧買了幾匹棉布,做了套衣服,穿上以後確實很暖和。

只是價錢實在太貴,比一般的絲綢還要貴上一倍,僅次於蜀錦,哪怕是司馬遷也是消費不起。

但,司馬遷曾經聽天子提起過,這棉布價格未來會不斷下降,最終可能低於絲綢!

至於那大豆?

司馬遷撓了撓頭,大豆價格素來低廉,一直被視爲飼料。

長安市面上,一石大豆不過四十五錢而已!

這還是這些年來,因爲大豆可以做豆腐,纔有所漲價的緣故。

賀戎卻是笑着道:“這棉花嘛,種出來可以賣給少府,大豆則可以榨油後,將豆油出售給商賈,豆渣則賣給太僕……比種粟米和麥子划算多了……愚兄靠着每年種棉花與大豆,一歲少則可得百萬,多則三五百萬……”

說着他就笑起來:“只是些小錢,遠不及其他人……”

司馬遷卻是疑問道:“敢問兄長,如今有棉花地與豆田幾何?”

“棉花地大約有個四五萬畝吧……”賀戎笑着答道:“至於豆田要多一些……因爲哪怕是鹽滷地也可以栽種,所以有個六萬畝的樣子……”

“十萬畝???”司馬遷聞言,嚇了一跳,他問道:“兄長何來如此多人手照料?”

這纔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安東地區,地廣人稀,人手奇缺,可能棉花和大豆的種植相對粟麥要容易,但也哪怕一夫可以照料數百畝,這十萬畝也最少需要數百個家庭纔能有可能照料的過來。

而以司馬遷所見,這整個祁候封國,現在最多五百戶人家!

這麼點人,恐怕勉強只能耕作那些粟麥之地吧!

賀戎卻是神秘的一笑,將司馬遷帶入自己的客廳之中,一個身着青衣的夷狄男子立刻上前,跪下來拜道:“主人,酒宴已經準備好了,請問是現在就上菜嗎?”

賀戎卻是笑着上前,扶起那人,說道:“我與你說過多少次了!你如今已經再非夷狄,而是我漢家臣民,乃我之家臣,以後不要叫我主人,應該與其他人一般稱我主上……”

“來,我與你介紹一下,此我之世交,當朝太史公之子司馬公子,以後在這家中,司馬公子的話就是我得話!明白了嗎?”

“諾!”對方對司馬遷拜道:“夷狄野人敬拜公子!”

“又來了……又來了……”賀戎連忙對他道:“你如今已經是我漢家臣民了,戶籍都已經批下來了,你如今姓賀名忠……”

賀忠卻依然是一副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模樣。

這讓司馬遷在旁邊看的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情況?

賀戎不得已,拉着司馬遷的手解釋道:“方今安東,乃雜家之天下,雜家諸位明公,皆倡廢奴,以爲人生而平等,以人爲奴乃陋習也!”

“由雜家之倡,今日安東便是窮鄉僻壤之處,大海汪洋之中也無奴僕矣!”

沒有奴僕?

那這偌大的侯府的下人和僕人哪裡來的?

司馬遷更加難以理解了。

賀戎也是嘆了口氣,他知道,安東現在的情況,是很難與外人一時半會說清楚的。

別說是外人了,就是他,當年也是花了許多時間,才搞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

於是,他拉着司馬遷的手,道:“我知賢弟心中有所疑慮,不過,這些東西,愚兄一時也難以與賢弟解釋清楚,不如明日愚兄帶賢弟去棉花地與豆田之中一觀,賢弟便可知道虛實了……”

司馬遷聽了點點頭,覺得也對,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聽別人說,遠遠沒有自己親身去經歷去觀察來的更加清晰。

第825節 腹黑第1259節 動員(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373節 科技樹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486節 政體第323節 疑慮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22節 過繼(3)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21節 齊魯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274節 新思維(3)第1347節 毀滅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651節 誘導(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369節 無題第647節 殺放囚(1)第131節 思慮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31節 相信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491節 深海(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63節 上谷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585節 新世界(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023節 替死鬼(2)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333節 滅亡(1)第45節 鑄幣第691節 文治(2)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582節 籌備(2)第112節 父親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32節 殿問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603節 僵持(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159節 連橫(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404節 忐忑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206節 撕逼!(2)第1463節 裁決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735節 心軟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413節 考舉(6)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247節 佈置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1334節 戰場第567節 風暴(3)第643節 木偶第1056節 糾纏(2)第652節 誘導(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589節 新世界(5)第194節 麻煩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748節 國葬(2)第1340節 帝國主義!
第825節 腹黑第1259節 動員(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373節 科技樹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486節 政體第323節 疑慮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122節 過繼(3)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21節 齊魯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274節 新思維(3)第1347節 毀滅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651節 誘導(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369節 無題第647節 殺放囚(1)第131節 思慮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31節 相信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491節 深海(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63節 上谷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585節 新世界(1)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023節 替死鬼(2)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038節 望城止寒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333節 滅亡(1)第45節 鑄幣第691節 文治(2)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582節 籌備(2)第112節 父親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132節 殿問第1067節 作繭自縛(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603節 僵持(2)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159節 連橫(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404節 忐忑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206節 撕逼!(2)第1463節 裁決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735節 心軟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413節 考舉(6)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1247節 佈置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1334節 戰場第567節 風暴(3)第643節 木偶第1056節 糾纏(2)第652節 誘導(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589節 新世界(5)第194節 麻煩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748節 國葬(2)第1340節 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