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節 大朝儀(2)

站在銅鏡前,劉徹張開雙手,讓侍女爲自己換上剛剛從少府內庫送來的嶄新天子衣冠。

按照蕭何當年爲劉邦制定的規矩,漢天子春夏秋冬朝會所穿的天子衣冠顏色,將因四季變化而變化。

這就是所謂的‘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

但是,這個規矩連劉邦自己都不願意遵守,只實行了一次,就被廢止了。

此後數十年,劉氏天子的衣冠,基本上就是喜歡怎麼穿,就怎麼穿。

太宗孝文皇帝生性節儉,生前只穿弋綈、革舄、赤帶,只有大朝儀時纔會換上華麗的天子衣冠。

嗯,就是叔孫通從秦代的皇帝衣冠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那一套黑衣大冠。

賈誼曾經勸過太宗孝文皇帝,確立天子衣冠制度,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直到今天,劉氏也沒確定和規定皇帝的衣冠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像冠冕,諸侯列侯甚至王子皇子,都能穿戴。

而且與皇帝老子的冠冕相差無幾——真要區別的話,那可能就是天子的旒珠有十二排,而諸侯王皇太子九排,。

至於身上的衣服,那就是百無禁忌了。

基本上皇帝的常服與士大夫的基本無二。

就只有祭服和朝服上會在顏色以及裝飾上做一定的區分。

所以在漢室的前期歷史上,常常出現這樣一個局面:民間有錢的狗大戶和富商地主階級的衣冠。居然比皇帝的還奢侈華麗……

當然了,還是有一樣東西,除了皇帝外。一般人是不被允許穿戴的。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發明創造的劉氏冠。

所謂的劉氏冠是個什麼玩意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竹皮製造的一種有些類似喜鵲尾巴的頭冠。

這種幾乎沒有任何科技含量,製造方法簡單的頭冠,因爲它的發明者是劉邦,而且劉邦生前最愛戴此冠,所以劉邦死後,這種頭冠就成了皇帝專屬。其他人不能隨意佩戴。

除了這個所謂的劉氏冠外,老劉家再未規定任何一種不允許民衆穿戴的衣冠。

歷史上。漢室天子衣冠的制度化始於小豬統治時期,隨着儒家獨尊,爲了區別皇帝與其他人而開始建立。

但小豬也就打了個補丁而已,並未硬性規定什麼衣服只能皇帝穿。而大臣百姓不能穿。

所以,宣帝常常會穿着一件短衣,就跑出宮外。

到了東漢,皇帝專用的衣冠這個玩意才正式出現。

漢室尚黑,衣冠普遍是深絳色。

如今,穿在劉徹身上的這一套衣冠也是如此。

劉徹伸出手,接過王道遞來的那柄高祖斬白蛇劍,任由侍女爲自己繫上綬帶。

寢宮的大門已經打開,門外。無數的火盤洶洶燃燒着。

沖天的火光,將整個未央宮都變成了白晝。

大朝儀宮中置火盤火把,算是現存爲數不多的周禮了。

左傳中說: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國語有云:敵國賓至,火師監燎。

唐代的孔穎達就曾經對此做過註解:廷中設火,以照燎來朝之臣夜入,因謂火爲庭燎。

所謂庭燎之百,大抵如此。是故,羣臣又別稱百繚。

迎着火光。在身周侍女宦官侍中以及郎官數百人簇擁下,劉徹走出寢殿。

一架巨大的天子攆車已經在殿門口候命。

“羣臣可都到了?”劉徹問道。

漢室制度,大朝儀,羣臣先至宣室殿,全部到齊後,皇帝纔會駕臨。

是以,每歲大朝儀,羣臣百官都會提前在北闕宮門城樓下等候。

不然,萬一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緣故遲到了,那麼,這位遲到的大臣就可以去死了!

居然敢在天子之後入殿?

你還有沒有爲人臣子的心?

王道在旁邊答道:“陛下,羣臣都已經到齊了!”

稍微頓了頓,王道就又道:“請陛下移駕宣室殿,宣慰諸臣!”

劉徹點點頭,說實在的,他心裡也有些緊張。

這可是大朝儀!

西漢版的兩會!

天下郡國,勳貴、列侯、元老、外戚,全在等着他這個皇帝。

要說不緊張,那是騙鬼!

但劉徹很快就鎮定了下來,因爲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朕乃天子,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安可有懼?

於是,他提起綬帶,帶着侍從們走向攆車。

攆車周圍,數百名虎賁衛的士兵早已在劇孟帶領下恭候劉徹的到來。

“陛下……”劇孟迎上前來,拜道:“臣奉命奉車,請陛下登車!”

身爲奉車都尉,劇孟的本職工作其實就是管理天子車駕,虎賁衛的指揮官,只是差遣,如今,劇孟算是幹回老本行了。

劉徹登上攆車,在衛隊與侍從的護衛下,向宣室殿進發。

沿途所見,俱是兵甲林立,黑旗飄揚。

今日的未央宮中,幾乎塞滿了士兵,整個北軍以及一部分的南軍都已經進入未央宮各處,擔任安保警戒任務。

換句話說,未央宮現在實質上已經成爲了一巨大的兵營。

攆車抵達宣室殿時,這景象就變了。

宣室殿的衛兵,全部都是選的南北兩軍最高最壯最英俊的士兵。

最低身高要求是七尺。

這些士卒全部身被重甲,手持着斧鉞斬馬劍一類的禮器。

這些兵器,全部都是樣子貨,沒有開刃,基本上不具備殺傷力。

這也是自周室以來的傳統了,天子朝會所在,片刃不得夾帶,所有可能危及天子的人身安全的東西,都被排除。

但是,也有例外,譬如貼身保護劉徹的郎中、侍從以及謁者,這數百人全副武裝,手持殺人利器。

這大抵也算是漢室的一個創新吧。

誰叫當年荊軻刺秦王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無人不知呢?

爲了避免再出現一個荊軻第二,而天子卻沒有保護措施,所以,漢室規定,天子身邊的侍中、郎官以及謁者是可以攜帶兵器利刃的。

尤其是劉徹身邊的心腹保鏢侍中們甚至被允許攜帶類似短劍這樣的兇器。

劉徹的攆車從宣室殿的大門直接抵達宣室殿的內宮,在內宮門口,劉徹下了攆車,從一側的殿門直接進入宣室殿的內殿。

在哪裡,太皇太后竇氏,太后薄氏,皇后陳阿嬌三位漢室最有權勢的女性已在等候他的到來。()

ps:抱歉,今天有點卡文,

第674節 暖冬第423節 狗腿子(3)第186節 麻煩第694節 制度(3)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482節 視察第1006節 繳文第81節 求情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01節 挑撥第1232節 影響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321節 馬耕第760節 交易第987節 動員(2)第38節 養廉第587節 新世界(3)第968節 安排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897節 租船(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411節 考舉(4)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322節 研究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53節 影響(3)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28節 竇嬰第1193節 公示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26節 怎麼辦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50節 決戰(2)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79節 姊弟第792節 廟算(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162節 征途(2)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84節 官僚第48節 忠臣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473節 在安東(4)第505節 種子第1065節 屠殺(4)第501節 驚喜第595節 抉擇第52節 難題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91節 造假第1226節 安排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386節 制度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127節 波瀾(1)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581節 籌備(1)第1208節 諷刺第296節 迷霧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40節 英雄故事
第674節 暖冬第423節 狗腿子(3)第186節 麻煩第694節 制度(3)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482節 視察第1006節 繳文第81節 求情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370節 流血的撤退(2)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01節 挑撥第1232節 影響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321節 馬耕第760節 交易第987節 動員(2)第38節 養廉第587節 新世界(3)第968節 安排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897節 租船(2)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411節 考舉(4)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322節 研究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53節 影響(3)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28節 竇嬰第1193節 公示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552節 長水胡騎第1326節 怎麼辦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350節 決戰(2)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79節 姊弟第792節 廟算(1)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1162節 征途(2)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045節 呼揭東進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602節 魚海!魚海!(2)第384節 官僚第48節 忠臣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473節 在安東(4)第505節 種子第1065節 屠殺(4)第501節 驚喜第595節 抉擇第52節 難題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191節 造假第1226節 安排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089節 異想天開的呼揭人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386節 制度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127節 波瀾(1)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1581節 籌備(1)第1208節 諷刺第296節 迷霧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840節 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