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節 仰望星空

然而,劉徹卻緊緊的攢着那份奏疏,手背上青筋暴起。

終究沒有罵出口。

幾乎用盡了全部的力氣,壓抑住內心深處狂躁的殺意,劉徹揮手道:“朕知道了……”聲音之中,甚至連半分波動也沒有,彷彿就跟沒有看到這本奏疏一樣。

直到那宦官遠去,劉徹才鐵青着臉,一屁股坐回御座。

“劉榮……”坐在御座上,劉徹大口大口的喘着氣:“爾真以爲朕不敢殺你?”

過了良久,他長出一口氣:“朕現在確實不敢殺你!”

是的,劉徹現在確實沒有膽子對劉榮下狠手。

倒不是殺不得,而是殺了劉榮,代價太大了!

從宗法禮儀上來說,劉榮是哥哥,是長兄。

即使不能兄友弟恭,也斷不能做到弟殺兄的地步。

弟殺兄,在民間,稱爲逆、弒。

在皇室之中,更是一個不可觸碰的禁忌。

後世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被人在史書上指責了一千年!

無論李世民怎麼爲自己的行爲辯護,終究難逃悠悠衆口。

而另外一個活寶,雍正皇帝,爲了遮掩自己的過失,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在這本書裡,盡是瞎說大實話,雍正自己還洋洋得意,結果,等他兒子一上位,立刻就盡毀一切。

甚至恨不得將這本書的每一個字都用刀子挫一遍!

而在如今,弟弟殺哥哥這種事情,全天下是不可能接受的。

哪怕是劉榮扯旗造反,劉徹撐死了也就關他幾天緊閉罷了!

而且,經過淮南厲王之事的教訓,哪怕劉榮真的扯旗造反,在事實上來說,劉徹也就最多讓人將之軟禁在王宮之中。

顯然,劉榮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誠心的給劉徹添堵。

不然,在淮南國,上有高廟,下有太宗廟,他何必非要跟自己的老爹的仁宗廟過不去?

不然,他從前不幹,爲何非是現在幹?

很顯然,劉榮的行爲,就跟一個嬌慣的小孩子,故意搗毀大人的麻將桌或者電視機的行爲是一樣的。

只不過,劉榮這個傢伙今年都二十五歲了,都是做爹的人,是以,毫無疑問,他是在跟劉徹示威,是在與自己的弟弟較勁。

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雖然是皇帝,是天子,還是天下人口中的聖王,但是……我不服!我就要跟你對着幹!就要給你添堵!我就喜歡看你奈何不了我,還得幫我擦屁股的樣子!

劉徹甚至都能看到那個遠在壽春的哥哥得意、驕縱和猖狂的模樣。

事實上,劉榮從來沒變。

他依然是那個自以爲是、狂妄自大、自鳴得意的傢伙。

深深的吸了一口,劉徹咬緊牙關,呢喃着道:“爾真以爲……朕就奈何不得你?”

在劉徹眼裡,劉榮這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挑釁皇帝的威權?

劉榮該不會真以爲他是不死之身了吧?

整個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人能夠在羞辱和挑釁了一個皇帝后,還能活下去的人!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伏屍百萬。

這可不僅僅是小說家言!

沉思片刻後,劉徹就召來一個侍中,吩咐對方:“去請蒙王入宮……”

蒙王劉非,自從受封之後,就一直逗留長安。

沒辦法,燕薊之戰,牽扯了國家大量的精力。

等到戰爭結束,後續的撤軍、收尾和重建工作,也使得漢室顧不得幫劉非移封。

這個事情就這麼拖着,估計要到大朝議以後,國家纔有可能騰出手來,幫其移封。

在長安,劉非最大的愛好,就是去武苑聽講,或者在茂陵城外看賽馬、馬球比賽。

特別是馬球比賽,他是現在漢室最狂熱的馬球賽事粉絲。

來了長安,接觸到馬球比賽後,這位帝國的諸侯王,就沒有落下過任何一場馬球比賽。

人們甚至可以常常在賽場的貴賓觀禮席上看到這位帝國的大王,天子的弟弟歡呼雀躍的模樣。

由是,劉非成爲了漢室諸王之中最親民的代表。

他的知名度和好評度,甚至幾可與宗室中的模範,楚元王父子相提並論。

沒辦法,他天天在人們眼前晃來晃去……想不熟悉他都難!

而他只需要稍微演一下,做做樣子,就可以人民生出好感。

所以,劉徹派出去的使者,沒費什麼力氣,就找到了正在賽馬場裡觀看比賽的劉非。

兩個時辰後,在夜幕降臨之前,劉非就出現在了劉徹面前。

一見面,劉非就發現了,皇帝哥哥似乎有些悶悶不樂,眼睛更是有些發紅,彷彿流過眼淚一般。

這讓他心裡大驚。

這個世界上,能夠讓皇帝大兄,當今天子傷心和淚流的事情,已經不多了。

特別是數年前,故安候去世後,已經很少看到或者說聽說天子傷心流淚了。

所以,劉非馬上就收斂自己的心神,小心翼翼的拜道:“臣弟非拜見吾皇!”

“蒙王來了啊……”聽得皇帝哥哥柔聲一嘆:“來朕面前坐吧……”

劉非受寵若驚,連忙拜道:“臣弟豈敢!”

但整個人的身體卻不受控制的跑到了皇帝哥哥面前,乖乖坐下來——開什麼玩笑,這種能夠更皇帝哥哥拉近距離與感情的事情,只有傻瓜纔不做!

“陛下……”坐到皇帝哥哥面前,近距離觀察過後,劉非還真發現了天子臉上的淚痕,這讓他更吃驚,也更急切——他急切的想要知道,皇帝哥哥爲何傷心!

劉非又不傻,他自知道,這是一個絕佳的接近和拉近皇帝哥哥與自己之間感情和關係的機會。

於是,劉非拜道:“陛下因何傷心呢?”

“朕沒有傷心……”劉徹卻是倔強的搖了搖頭,說道:“只是有些感嘆而已……”

作爲演技派,劉徹此刻的臉上情緒,真是飽滿到了極點,淒涼之中,帶着些許的悲嘆,悲嘆裡卻又包含着一絲絲的憤恨和無奈。

讓劉非看的,真是心裡如同貓抓了一樣。

在這個時間線上,由於先帝,也就是劉非和劉徹共同的老爹,並沒有來得及對自己的親弟弟樑王玩出那一手過河拆橋,順便挖坑埋人。

特別是,現在樑王與劉徹之間的叔侄感情,可謂是典範。

大漢天子拼了命的各種補償‘爲國家和社稷立下大功的皇叔’,又是封鎮樑王諸子,有了好處,更是絕不忘記拉皇叔一起分享。

這個事情,連樑王劉武自己都信以爲真。

更別提其他人了。

所以呢,沒有經過這個事情教育的劉家諸侯王們,對皇帝和自己之間的感情聯繫,還是看的很重的。

誰都想自己成爲樑王第二。

哪怕做不了樑王,也不要做淮南厲王。

所以,劉非立刻就大着膽子說道:“陛下,臣弟雖然不才,但年已十八,臣弟雖無孟賁之勇,藺相如之智,廉頗之勇,然亦願爲陛下效死!誠如陛下詔書所言: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二人同心,其臭如蘭!”

潛臺詞自然無非就是——皇帝哥哥皇帝哥哥!弟弟我最乖了,有什麼事情,交給弟弟我去辦吧!保證做好!

劉徹感慨了兩聲,裝出一副痛苦的模樣,將一張奏疏,遞給了劉非,沉痛的道:“臣弟看看,這淮南的所作所爲吧!”

劉非接過那奏疏一看,立刻就只感覺,一股氣血直衝大腦,整個世界都跟撕裂了一般。

他馬上就捧着那奏疏,痛哭流涕起來,說道:“父皇宗廟,竟受如此大辱!”

對劉非來說,他比劉徹更在意,更需要,更依賴於已故的仁宗孝景皇帝,他的父親的保護和照顧。

原因很簡單,沒有仁宗孝景皇帝的地位。

那麼,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兄弟,統統都將失去稱孤道寡的資格。

他的權力,他的財富,他的所有一切,都將立刻如夢幻泡影一般破碎!

甚至,就連他的妃嬪妻兒,也將化作泡影。

是以,當他看到劉榮在淮南國,居然侵佔仁宗宗廟的土地,他的反應也就很正常了。

劉榮的行爲,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大宗族裡的庶長子,將祖宗的宗祀的牆給推倒了一樣。

他傷害和侮辱的是所有的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和權益。

劉非幾乎是立刻就咚咚咚的磕頭,拜道:“臣弟請命,請爲陛下使者,前往淮南,稽查和督辦此案!”

他擡起頭,咬着牙齒,看着劉徹,斬釘截鐵,充滿了殺氣的道:“斷不能讓淮南肆意妄爲,凌辱先帝!”

無疑,現在在劉非心裡,他已經將劉榮開除出了兄弟的行列。

沒辦法,劉榮與他本來就關係不好。

如今,劉榮居然膽敢侵佔先帝的宗廟土地。

這等於是一巴掌,直接扇在了包括劉非在內的所有仁宗子嗣的臉上。

火辣辣的,疼的厲害。

更嚴重的是——倘若劉非不能立刻端正立場,與之劃清界限。

那麼,在天下人眼裡——你爹的宗廟的土地都被你哥哥侵佔了,你居然無動於衷?是不是你也想這麼幹啊!!你這個不孝子!

劉徹卻是幽幽一嘆,道:“淮南終究先帝長子,朕之長兄,朕實不忍致法於王!”

這就是劉徹和劉非的區別。

作爲皇帝,作爲劉氏皇族的宗主,劉徹還可以轉圜,還可以忍讓。

但劉非、劉餘、劉閼、劉勝、劉端等諸兄弟,甚至包括現在還完全不懂事的劉彘、劉舜都是完全沒有退路的。

他們只能選擇,乾死劉榮,以此來維護和確立自己確實是仁宗孝景皇帝的孝順兒子的地位。

“陛下!”劉非懇求道:“淮南忤逆無道,驕縱日兇,天下所共睹,人神所共見!今陛下以爲,淮南先帝長子,陛下長兄,陛下不忍致法於王……而臣弟不能認同!”

“淮南今日可侵先帝宗廟,來日自可傷太宗、高廟之安寧!”

“今陛下不忍,臣以爲,日後恐將有管蔡之亂!”

說着,劉非就不斷磕頭,腦袋都磕破了,血流如注,卻依然不敢也不肯停止。

但劉徹卻是知道,僅憑現在的這個罪名和罪證,是弄不死劉榮的。

甚至,根本傷不到劉榮!

可能,他將此事公之於衆後,輿論會沸沸揚揚,朝野會物議洶洶。

尤其是自詡以仁宗孝景皇帝忠臣自居的那一幫人,更會跳起來,喊打喊殺。

但終究,到了最後,屠刀舉起的那一刻。

同樣上這羣人,會前仆後繼,此起彼伏的唱上一曲救王之歌。

道理很簡單——劉榮確實做了了不得的大錯。

但……

他到底是先帝的長子,皇帝的哥哥啊!

怎麼能殺他?

必須保下來!

這既是保護先帝長子,也是維護天子的名聲。

弟弟殺哥哥?哪怕哥哥犯下了滔天一般的大罪,也不該責罰嘛!

舜尚且不殺企圖謀害他性命的弟弟,天子怎麼可以隨便誅殺和怪罪自己的哥哥?

倫理上,沒有人能接受!

若只是輿論,劉徹還可以不在乎。

但問題是——天下人都是這麼認爲和覺得的。

哪怕是民間的一個庶民,一個老農,也會反對天子誅殺自己的哥哥。

更何況,東宮兩位太后,特別是太皇太后,必然會阻止。

歷史上,劉榮侵佔太宗宗廟被迫自殺,竇太后就責怪劉徹的老爹:帝殺吾孫,還利用自己的威權,賜死了逼死劉榮的郅都。

是以,劉徹知道,自己若想借這個事情弄死劉榮。

根本不可能!

既然如此,劉徹自也不會用這個事情來搞劉榮。

但他也不是那種能忍得下這口氣的人。

劉榮想死?

劉徹自會成全他。

會看着他一步步自己作死,一步步走向滅亡!

正如那句話: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劉徹感慨兩聲,扶起已經磕頭磕得鮮血淋漓的劉非,嘆道:“朕悔不過使蒙王知此事……”

他將劉非扶着坐下,然後取來傷藥,親自爲劉非敷上,動作非常熟練,讓劉非感覺有些奇怪:“陛下是如何會的包紮傷口?這未央宮溫室殿之中,又是如何有的傷藥?”

但他來不及想太多,腦門的血不斷流出,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

加之,耳邊傳來天子的叮囑:“此事,蒙王就不要去告訴其他人了,朕讓人去責備和教育一下淮南就好了……”

天子拿着紗布,將他的傷口包紮起來,嘆着道:“終究,朕與淮南,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啊!手足之情,骨肉之情,縱使淮南不念,朕不能不念!”

“且,淮南如此,想必是因朕德薄,不能教其所致……”

“朕當齋戒沐浴,素服以避正殿,告罪於仁廟,請求父皇寬恕……”

一副友愛哥哥,關懷弟弟,願意爲了兄弟,而情願自己受罪,自己受委屈,自己吃苦的仁厚兄長形象立刻就在劉非心裡樹立了起來。

劉非都被感動得稀里嘩啦,哭着說道:“陛下仁厚無雙,只是臣弟恐怕淮南未必領情啊!”

劉徹拍着劉非的肩膀,語重心長的道:“昔者,舜不曾去想弟弟象會不會領情,一心一意,爲了弟弟考慮,朕雖然才德不及舜之萬一,猶願從之!”

劉非被這一碗雞湯一灌,整個人都糊里糊塗裡,只覺得皇帝哥哥真是太偉大了!

爲什麼我以前不能發現呢?

這天下,真是合該皇帝哥哥來坐啊。

於是心悅誠服,五體投地,當即頓首說道:“陛下厚恩,不忍罪淮南,然臣弟弗忍,當告諸兄弟姊妹,以示漢賊不兩立!”

“唉!”劉徹嘆了口氣:“這就是朕爲何後悔將此事告知蒙王的緣故啊!此事傳出去,知道的人,知道朕的心意,不知道的卻以爲朕乃是要敗壞淮南的名聲呢!”

………

而在屏風後面,一位史官,在默默的奮筆疾書,記錄這今日的一切。

第1158節 合縱(4)第569節 人心(1)第712節 影響第327節 選秀(2)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518節 昆明池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4節 財源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136節 封神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027節 狂歡(1)第68節 早朝(1)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6節 趙胡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01節 先鋒(2)第1529節 刷經驗(1)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589節 新世界(5)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249節 調整(1)第1260節 動員(2)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565節 風暴(1)第634節 新學派(3)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506節 陷阱第395節 無題第178節 腦殘粉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913節 不虧第1387節 聯盟(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1261節 居庸關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397節 立規矩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9節 蝴蝶效應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06節 洗牌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635節 新學派(4)第864節 回扣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261節 居庸關第27節 定策第359節 微服(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19節 送溫暖第800節 先鋒(1)第424節 冬小麥(1)第587節 新世界(3)第1467節 期許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728節 佈置第1415節 變遷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84節 蠢貨第9節 蝴蝶效應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948節 整頓(3)第321節 馬耕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292節 挖坑(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536節 洗腦(1)第440節 設計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06節 神器(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548節 猶豫第120節 過繼(1)第507節 無題第92節 密謀
第1158節 合縱(4)第569節 人心(1)第712節 影響第327節 選秀(2)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518節 昆明池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44節 財源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136節 封神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027節 狂歡(1)第68節 早朝(1)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6節 趙胡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801節 先鋒(2)第1529節 刷經驗(1)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589節 新世界(5)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1249節 調整(1)第1260節 動員(2)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565節 風暴(1)第634節 新學派(3)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506節 陷阱第395節 無題第178節 腦殘粉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913節 不虧第1387節 聯盟(1)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1261節 居庸關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1397節 立規矩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9節 蝴蝶效應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06節 洗牌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635節 新學派(4)第864節 回扣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457節 掀桌子(3)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261節 居庸關第27節 定策第359節 微服(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19節 送溫暖第800節 先鋒(1)第424節 冬小麥(1)第587節 新世界(3)第1467節 期許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728節 佈置第1415節 變遷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84節 蠢貨第9節 蝴蝶效應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948節 整頓(3)第321節 馬耕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292節 挖坑(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536節 洗腦(1)第440節 設計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306節 神器(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548節 猶豫第120節 過繼(1)第507節 無題第92節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