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節 軍功制度(2)

“陛下聖明!”輕車都尉李蔡立刻就說道:“臣深以爲純以首級論功,已不合時宜!”

“臣亦有同感!”強弩校尉蘇建更是哭着說道:“舊以首級論功,諸強弩士卒,苦之久矣!”

曲周候酈寄也深有同感的點頭,道:“確是如此,臣舊在軍中,多聞諸將或有此議,皆曰:純以首級論英雄,置豪傑於無物!”

許多列侯們,也都深有同感,特別是那些曾經在強弩部隊服役的將官們,都是心有慼慼然。

大家都記得,過去每次戰後,爲了首級的問題,各軍種之間,都要上演幾次全武行。

甚至曾經發生過在戰場上,大敵當前,當爲了幾顆首級而鬧得彼此不合的事情。

但,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現行斬首制度,獲益最大的,自然是騎兵和材官們。

特別是騎兵,因制度之故,佔了不少便宜。

所以,在強弩將官們紛紛吐苦水的時候,新興軍功貴族們和一些騎兵出身的大將,都是怒目圓睜。

若不是天子當面,這些傢伙恐怕都可以跟強弩軍官們幹一架了。

即使如此,大傢伙也紛紛是從鼻孔哼了一聲,以示不滿。

看到這個情況,劉徹也是揉了揉太陽穴。

這個事情,一時半會,想要捋清楚也不容易。

劉徹知道,斬首積功制度,在曾經的歷史上盛行了兩千年,甚至到了滿清之時,依然興盛。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的一點就是相較於其他方法,其實論斬首計算軍功是相對最公平的。

不過,這個制度發展到今天,已經是非改變不可了。

原因很簡單——未來漢軍將要打到幕北去,打到西域去,打到中亞和印度去。

倘若繼續沿用斬首積功制度,肯定要出亂子。

甚至可能導致災難!

譬如在歷史上,李陵敗亡的緣故,也有一部分是因爲這個斬首積功制度的不合理所致的——本來,李陵出塞候,武帝派遣了老將,強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數千,爲其殿後、策應和接應。

按照安排,路博德應該前出居延,到浚稽山附近接應。

但,事實是——當李陵大軍被匈奴主力包圍在浚稽山的峽谷,奮勇作戰,帶的五十萬支箭都射光的時候。

路博德帶着的數千軍隊,卻還在居延觀望……

而路博德可是老將,甚至可以說是名將了!

他以右北平太守追隨霍去病轉戰了大半個世界,後來還以衛尉官領伏波將軍滅亡南越!

從北方打到南方,幾乎轉戰了全世界,可謂戰功赫赫!

本來,這樣一位經驗豐富,戰功赫赫的老將,爲李陵殿後,並作爲接應李陵的主將,無論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接回出塞的李陵部。

但事實卻是——李陵出塞前後數月,僅僅在浚稽山裡就抵抗和遲滯了匈奴主力數日。

而在距離李陵所部被包圍的峽谷地區不過數百里的居延。

本來應該已經趕來接應的路博德所部,卻在這幾個月裡,只向前進軍了不過兩百里,甚至都沒出居延邊牆範圍!

用蝸牛速度,都不足以形容路博德!

這個悲劇,告訴劉徹,假如按照現行的斬首積功制度繼續下去。

未來,可能會出現許多個李陵一般的悲劇。

前方的騎兵打的激情四射,而後面的步兵和接應的軍隊,卻在蝸牛一樣的爬。

這在歷史上的漢匈戰爭期間,曾經上演過無數次。

不止一個李陵,栽在援軍和接應部隊趕到不及時或者乾脆隔岸觀火之上。

而導致這一切的緣故,除了私人恩怨,武帝后期軍隊素質下降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後方部隊缺乏積極性。

畢竟,前面的騎兵,打的再好,與後面的軍隊也沒有太大幹系。

既然是這樣,爲什麼要那麼積極呢?

慢悠悠的向前蹭豈不是更好?

自馬邑之戰後,劉徹就一直在通過軍法官系統,摸索着改革首級積功制度。

到現在,通過一次次嘗試和不同的試點,劉徹也已經差不多有方案了。

“近年以來,朕命廷尉及御史,在軍中各部,試行過種種不同的計算方案……”劉徹緩緩的道:“經過推論和驗算,如今,朕已經差不多有一個想法了!”

劉徹望着自己的將軍,道:“卿等皆大將,久經戰陣,明知軍事,都聽一聽,然後再與朕來說說這其中的利弊……”

“朕打算日後在軍中推行首級均分制度,其以戰兵七,輔兵二,勇兵一之方式分配首級……”說着,劉徹就讓汲黯將一塊屏風擡出來。

屏風上,已經用一個表格列出來了一場戰鬥之後,首級分配方式。

衆將都聚攏過來,看了看,然後略一思索,接着就紛紛點頭。

就連騎將和材官們,也是很滿意。

因爲這屏風上的表格說的很詳細,在戰鬥結束後,禁止士兵隨意割取首級,只能由隧營來割取。

而隧營所割首級,在軍法官處統計完成後,再進行分配。

表格上列了一個假如有一百個首級,怎麼分配的方法。

首先,將這一百個腦袋分作三部分。

最大的七成,均分給所有衝陣殺敵的士兵,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只要出擊了,衝鋒了,就可以均分到屬於他們的功勞。

而剩下的三成,則分作兩部分。

其中兩成,均分給所有輔兵,包括在後方轉運糧草和器械的輜重兵,甚至連炊事兵和餵馬的馬伕也可以分到。

而餘下的一成,則分配給那些戰死者或者作戰最勇敢,表現最突出的士兵。

這個新的首級分配製度,是劉徹通過數以百計的軍方官和隨軍文職軍人,在數年的時間,不斷摸索出來的一個分配方式。

當然,也參考了戚繼光在歷史上的做法。

這樣一來,基本上就可以杜絕作戰的時候,爲了腦袋,結果當着敵人的面,不顧一切就去割首級的行爲——在漢軍的野戰軍之中,這樣的行爲雖然沒有發生過,但郡兵和民兵裡,類似的情況一直屢禁不止,沒辦法,漢家軍功最高,漢室的軍功就跟後世的科舉功名一樣,是財富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而如今,有了這個軍功分配製度,就可以杜絕這樣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還是加強軍隊的團結,避免各部隊之間的內訌,同時調動後勤兵的積極性。

有了這套軍功制度,劉徹相信,便是後勤輜重部隊和民夫,也會很有積極性了!(。)

第521節 條件(2)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2節 雪中送炭第650節 嘗試(2)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609節 定策(3)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381節 殖民(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207節 調查(1)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943節 微行第122節 過繼(3)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1580節 情報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1463節 裁決第1427節 在大夏(1)第1473節 衆智(1)第1415節 變遷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569節 人心(1)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456節 三越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25節 授田第1592節 統治(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215節 漢鼎!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383節 詔諭第478節 引導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385節 殺使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445節 歸一(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274節 新思維(3)第394節 說服第717節 無題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83節 考驗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879節 構想第131節 思慮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49節 決戰(1)第1208節 新法家(1)第385節 殺使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037節 出塞(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208節 調查(2)第3節 薄皇后第306節 神器(1)第1021節 諜影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265節 戰略(1)第933節 廣關(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28節 竇嬰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169節 祥瑞(2)第1583節 戰前(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799節 戰前(3)
第521節 條件(2)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2節 雪中送炭第650節 嘗試(2)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609節 定策(3)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381節 殖民(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207節 調查(1)第778節 鮮卑人的野望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943節 微行第122節 過繼(3)第812節 王牌對王牌(3)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514節 張湯的野望第1580節 情報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1463節 裁決第1427節 在大夏(1)第1473節 衆智(1)第1415節 變遷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569節 人心(1)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456節 三越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25節 授田第1592節 統治(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215節 漢鼎!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383節 詔諭第478節 引導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385節 殺使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445節 歸一(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274節 新思維(3)第394節 說服第717節 無題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83節 考驗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879節 構想第131節 思慮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49節 決戰(1)第1208節 新法家(1)第385節 殺使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1037節 出塞(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208節 調查(2)第3節 薄皇后第306節 神器(1)第1021節 諜影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468節 細柳獸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265節 戰略(1)第933節 廣關(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28節 竇嬰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169節 祥瑞(2)第1583節 戰前(1)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799節 戰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