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節 運動戰(2)

當晨曦照耀到漁陽塞城頭時,這座城市,甚至已經沒有了城市的模樣了。

幾乎整個城牆,都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城樓上,更是血跡斑斑,隨處可以見到曾經發生在這些地方的血戰留下的痕跡。

過去二十多天,匈奴人的攻擊,如同颶風一般,狂猛而可怕,蠻不講理。

拿着千里鏡,薄世遠眺城外的匈奴軍營和那些到處是硝煙和破碎的箭樓的大地。

這二十多天的戰爭,匈奴人在漁陽塞城下,陳屍數千。

但漁陽軍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至少有四千人戰死,另外有數千人重傷,而帶傷者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即使是薄世,也在戰爭中失去了自己右手的兩根指頭。

他的親衛隊,更是隻剩下了不足一百人。

而在戰前,整個漁陽塞,哪怕算上老弱婦孺,恐怕人口也不足五千。

由此可見,這場戰爭的可怕和烈度之高。

匈奴人最瘋狂的時候,曾經一晝夜之間,對漁陽發起了上百次的攻擊波。

那些瘋狂的夷狄,在其貴族的指揮下,不要命的撲向漁陽各段城牆。

蟻附而上、掘牆挖土,甚至將一個個巨型的箭樓和攻城塔,推到漁陽塞下,與守軍對射,掩護其軍隊突襲。

戰鬥最危險的時候,漁陽的多處城牆崩塌,匈奴人一涌而進。

守軍幾乎難以抵擋。

就連薄世都以爲,這座城市要守不住了。

但關鍵時刻,一支千人左右的燕國遊俠組成的突擊隊,捨生忘死的撲向了匈奴人。

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身軀,硬生生的將匈奴人趕了出去。

充分詮釋了,什麼叫燕人!

燕人,就是鵰悍!

而這些遊俠,卻也因此幾乎全軍覆沒。

不過,現在,漁陽塞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現在,在沿着漁陽塞一直向東,延伸到李廣把守的虒奚-獷平一帶的長城上,漢軍雲集。

從燕國,從趙國,趕來的援軍數量,到今天上午,已經突破了二十萬之多。

解決了上谷之敵後,車騎將軍義縱統帥的漢軍主力騎兵,也已經渡過漁水,向着潮水和濡水、要水之間穿插。

一個空前的包圍圈,正在向入侵的敵人展開。

漢軍,從今天,將從戰略防守,轉向全面的戰略進攻。

“燕王什麼時候到?”薄世轉過頭,問着自己的副將張未央。

這也是他的第四個副將,前面三個,都已經長眠在這片土地上。

“燕王應該快到了……”張未央的額頭上,綁了紗布,在這場戰爭中,他失去了自己的一隻眼睛。

但他卻根本沒有休息,只是簡單的包紮了一下,就再次登上了城頭。

這場戰爭,整個護濊軍都打瘋了。

雖然損失慘重,尤其是軍官,陣亡和重傷了一半以上的隊率和三分之一的司馬,來援的五個校尉裡,有三個戰死,剩下的兩個,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傷勢。

在最危險的時候,甚至連都護府的文職軍官、參謀和那幾個平素張未央很不喜歡的儒生,也拿着武器,站上了城頭,有人喋血於此,長眠此地。

但,護濊軍上下,沒有人後悔,也沒有人退縮。

因爲,這裡是漁陽!

身後就是薊城!

而護濊軍之中,有超過一半的兵源,是從燕國調撥的。

保衛漁陽,保衛薊城,就是保衛護濊軍的桑梓!

就連張未央這個趙人,也被同袍們的熱血和不懼犧牲所感動。

可惜……

燕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但燕王,卻是一個懦弱和膽小的混蛋!

這個膽小鬼,本來在三天前,就應該抵達漁陽,慰問軍民,但他到現在都還在路上磨蹭。

張未央甚至恨不得騎馬跑去,拿着刀子,把這個膽小鬼押到漁陽來,讓他好好看一看,這個英雄的城市!

………………

而此時,在距離漁陽約五十里的直道上。

漁陽劉定國的車駕,依然如同蝸牛一般的向前。

即使如此,劉定國也依然罵罵咧咧:“走這麼快做什麼?去送死嗎?”

他坐在舒適的王駕馬車裡,摟着一個妃子,眉頭緊皺。

若有可能,他是死也不願意上前線的。

哪怕,薄世和他的大臣們,百般勸說,拍着胸膛保證,他也不願意。

在他看來,戰場上那麼危險,寡人千金之體,坐不垂堂,決不能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但他那裡知道,現在,他的身邊的人,從宦官到婢女,一直到他摟着的那個妃子,在心裡面,都非常蔑視和瞧不起他這個大王。

“簡直就是社稷之恥,國家之不幸!”有老宦官在心裡嘆氣。

敬王若在,恐怕會恨不得拿寶劍殺了這個不孝子孫吧……

也有年輕的小宦官,悄悄的拿着一個小本子,在上面寫寫畫畫。

燕王劉定國,自即位以來的所有事蹟和言行,幾乎都被記錄在上面。

儘管劉定國萬分的不情願,但在軍隊和官員的督促下,他的王駕馬車,還是在當天中午,從漁陽塞的北門,進入這座城市。

燕王的到來,讓整個漁陽塞,瞬間沸騰了起來。

“大王來了……”無數自帶乾糧前來投軍,抵禦匈奴入寇的燕國豪強和士大夫以及遊俠們,紛紛趕來。

對他們來說,燕王劉定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簡直堪稱完美!

匈奴入寇的消息傳來後,這位大王,立刻登上城頭,發表演說,鼓勵軍民。

還將其王宮內庫的積蓄和所有珍寶,全部拿出來,作爲賞賜和犒勞軍民的物資。

更在其後堅持每日甲冑在身,巡視城頭,又進入市井,慰勉軍民。

充分的展現和詮釋了一個真正的國家社稷之主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如今,更是‘不避刀劍’,‘不顧安危’,以燕王之尊,親自駕臨漁陽,慰問和勉勵大傢伙!

這個大王,真是好樣的!

不愧是敬王子孫,康王嗣子!

但劉定國透過自己的王駕馬車的車簾,看着外面,列於街道兩側的那一個個衣衫襤褸,滿身血污的士兵、軍官,卻忍不住的捏着鼻子,說道:“這些骯髒的賤民!”

根本不去想,若無這些人的犧牲和付出,他哪能安慰的待在後方,逍遙快活。

然而,這就是統治者,這就是肉食者!

你以爲他們真的會跟百姓,會跟人民,甚至會跟士大夫站在一個地方?

別開玩笑了。

古有肉食者鄙,後有‘何不食肉糜?’,其後更有‘飛機難道不應該是一個人坐的嗎?’諸如此類,不勝其數。

你覺得他會跟你一起,那其實只是一個謊言而已。

但劉定國的到來,還是激起了無數軍民的士氣,讓人們激動不已。

連燕王都親自上前線了!

我們還有什麼好怕的?

只有那些知道內情的人,才清楚,所謂燕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燕王劉定國一到,薄世立刻下令,全軍殺牛宰羊,發放酒肉,犒勞三軍。

同時讓人在漁陽城頭,豎起燕王的王旗。

更令人通報整條防線:“今,燕王身自將,與諸君共生死,大王守國門,君子死社稷!”

立刻,全軍轟動,連來源的趙國豪傑和士大夫貴族們,也是點頭稱許:“不想敬王子孫,果如乃祖,剛烈如斯!”

然後,這些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大王們’,一個個都是搖頭嘆息。

自漢興至今,趙國曆經了三姓五位大王。

首任趙王張耳,確實是英雄。

其自張敖,也還算合格。

之後的幽王、隱王,勉勉強強,還算湊合,而且因爲他們的悲劇,趙國人民對他們的認同感非常高。

但,厲王(劉遂)卻是讓趙國百姓傷透了心。

…………

而匈奴人,當然也立刻看到了,從漁陽城升起來的燕王王旗。

“漢朝人,欺人太甚!”軍臣一看,立刻就挑起腳來了。

若在十天前,甚至五天前,燕王的王旗倘若從漁陽城升起,那麼,匈奴上下,恐怕都會激動萬分,甚至士氣高漲。

一個姓劉的宗室諸侯王,這可是一個能夠狠狠的抽漢朝皇帝臉的象徵。

無論是俘虜他還是殺死他,都可以讓匈奴一雪前恥。

但現在,漢朝人這樣的舉動,無疑於挑釁以及赤裸裸的無視和蔑視。

“大單于,請讓奴才率軍去攻破漁陽,將這個燕王的頭顱帶回來!”呼衍當屠立刻就請戰道。

若說在匈奴貴族裡面,誰還想繼續作戰的話,那麼,無疑就是呼衍當屠了。

呼衍當屠知道,其他人可以撤退,可以回到草原,但他不行!

這次戰爭失敗,匈奴肯定要有人負責。

單于,也肯定需要一個替罪羔羊,來對諸部族解釋。

而他,無疑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若在以前,倘若軍臣需要,呼衍當屠完全可以閉着眼睛去死。

但在現在,呼衍當屠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他會這樣的不想去死。

甚至在內心深處,還有一個魔鬼的聲音在迴盪。

這個聲音告訴他——匈奴已經不行了,英雄,應該做出自己的抉擇,建立自己的事業。

這個聲音讓他膽戰心驚,也莫名激動。

但長久以來的習慣,卻讓不敢也不想邁出那一步。

如今,漢朝的燕王,居然來到了漁陽?

這給呼衍當屠最後的希望。

他知道,若可以攻破漁陽,殺死或者帶走漢朝的燕王,那麼,這次南下,匈奴就有臺階可以下了。

可以對諸部族做出一個完美的解釋,更可以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混蛋!

“攻破漁陽?”呼衍當屠向來的死對頭,也是他的堂兄,呼衍折忽冷笑着道:“左大當戶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呼衍折忽,正要繼續嘲諷。

忽然一個貴族狼狽不已的跑進大帳,稟報道:“大單于,大事不好了!”

“我軍南部側翼,發現了大股漢朝騎兵的蹤跡,根據斥候回報,應該是漢朝車騎將軍統帥的軍隊!”

軍臣和整個大帳的匈奴貴族聞言,一下子全都站起來,緊張不安。

“漢朝人怎麼來的這麼快?”軍臣滿臉的不敢相信。

僅僅在五天前,漢朝車騎將軍的主力,還在上谷,但在現在,他卻彷彿插了翅膀,飛到了漁陽,而且一出現,就出現在了匈奴最薄弱的側翼。

“漢朝人有多少兵馬?”呼衍當屠也立刻緊張的問道。

高闕之戰的恐怖記憶,再次浮上他的心頭,漢軍主力軍團的可怕,讓他生出無邊的戰慄。

他永遠不會忘記,在河陰的那幾天時光。

那支可怕的頑強的幾乎不像人類的漢朝偏師,頂着他和他的軍隊的猛攻,死戰不退,而且,還主動攻擊。

他的本部被打的殘破,須卜氏的一個萬騎全軍覆沒。

就連單于給他的兩個本部萬騎,也首創嚴重。

但那只是漢朝的偏師,總兵力最多不超過兩萬,騎兵數量更是少得可憐。

然而,在他們面前,他統帥的主力,一敗塗地,三軍破膽,幾乎是逃跑,才撤入高闕城。

他永遠都不會忘記,在河陰的那些漢朝軍人的身影。

那些如牆而進的漢朝陌刀隊,那些勇敢堅強,捨生忘死的漢朝騎兵。

“根據預估,總兵力至少有兩萬騎……”那個貴族顫抖着回答:“另外,有斥候報告,發現了漢朝神騎的身影……”

“神騎!”許多貴族幾乎都跳了起來:“天神啊!”

“大單于!大單于,速做決斷吧!”貴族們膽戰心驚的嚷嚷起來。

甚至有人急紅眼,道:“大單于,漢騎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啊!如今漢朝車騎將軍統帥兩萬鐵騎而來,我匈奴大軍,還是應該暫避其鋒!”

“是啊,是啊……”許多貴族紛紛附和。

尤其是從高闕敗退回來的那些貴族,現在只恨自己沒有長翅膀。

漢朝主力騎兵,那可是無敵的啊!

至於神騎,更是不可能戰勝的對手。

面對一個不可能戰勝的敵人,還打什麼啊?

趕快逃命,回到草原,纔是王道!

匈奴人雖然沒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諺語。

但引弓之民,千百萬年的生活和習俗,就是——假如敵人太強,那就跑,假如跑不過,那就投降。

至於什麼榮譽啊,什麼驕傲啊。

那要活着,才能去講。

命都沒了,也就沒資格講這些了。

…………

明天開始連續三天暴更!(。)

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583節 敲竹槓第1351節 決戰(3)第1569節 攪局者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022節 替死鬼(1)第995節 廟算(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18節 昆明池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419節 鹿鳴宴(2)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34節 選擇第439節 收買(4)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6節 三越第944節 萌芽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063節 屠殺(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475節 見聞(1)第1445節 歸一(2)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436節 收買(1)第1098節 分蛋糕第12節 忽悠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023節 替死鬼(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070節 反撲(2)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48節 忠臣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029節 狂歡(3)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1226節 安排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476節 見聞(2)第801節 先鋒(2)第1207節 撕逼!(3)第1596節 戰起(3)第1179節 直臣第1537節 居延(2)第1170節 訛詐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62節 人心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499節 問題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413節 考舉(6)第968節 安排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143節 團結(2)第411節 考舉(4)第1208節 諷刺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921節 齊魯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89節 佈置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519節 盤算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458節 趙佗!第752節 遠航(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156節 合縱(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11節 考舉(4)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848節 武夫當國(1)
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583節 敲竹槓第1351節 決戰(3)第1569節 攪局者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022節 替死鬼(1)第995節 廟算(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18節 昆明池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419節 鹿鳴宴(2)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34節 選擇第439節 收買(4)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6節 三越第944節 萌芽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063節 屠殺(1)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475節 見聞(1)第1445節 歸一(2)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436節 收買(1)第1098節 分蛋糕第12節 忽悠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023節 替死鬼(2)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1070節 反撲(2)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48節 忠臣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029節 狂歡(3)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1226節 安排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476節 見聞(2)第801節 先鋒(2)第1207節 撕逼!(3)第1596節 戰起(3)第1179節 直臣第1537節 居延(2)第1170節 訛詐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62節 人心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499節 問題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413節 考舉(6)第968節 安排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143節 團結(2)第411節 考舉(4)第1208節 諷刺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921節 齊魯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89節 佈置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519節 盤算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458節 趙佗!第752節 遠航(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156節 合縱(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411節 考舉(4)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1124節 赦與罰(2)第848節 武夫當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