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節 連橫(1)

長安城,未央宮,承明殿中。

劉徹捧着一本書,給坐在自己面前的皇長子劉病已講着故事。

“從前魏文侯之時,文候問狐卷子:‘父親顯明,子女可以依靠嗎?’狐卷子回答說:這不行!”

“文候又問:兄長賢明,弟妹就可以依賴嗎?狐卷子又說道:還是不可以!”

“文候再問:弟弟賢明,兄長可以依賴嗎?狐卷子堅決的說道:不可以!”

“那麼,臣子賢明,君王可以依賴嗎?”

“狐卷子依然堅決的搖頭說道:不可以!”

“文候於是非常生氣,問道:吾問先生五個問題,先生都說不可以依賴,這是爲什麼?”劉徹看着一本正經的劉病已,觀察着他的神態和模樣。

這個故事,對於劉病已來說,雖然有些艱深,但卻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既然他出生於皇室,那麼,他就必須聰明、勇敢、獨立、內心強大。

不然,他就註定會成爲他人的踏腳石,甚至可能會成爲流血的對象。

古今中外,有無數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可能對其他家族來說,四五歲的孩子,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完全應該去遊樂嬉戲。

但對於皇室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任何一個皇室男性,當他哇哇落地的哪天開始,就已經踏上了沾滿了鮮血和鋪滿了屍骨的殘酷道路。

道路的終點,是皇位。

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和民族之中,很多時候,就算成爲了皇帝,倘若能力不足,手腕不夠,也極容易變成悲劇。

所以,每一個皇子,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就意味着他必須儘快的讓自己成熟起來。

不然,他的兄弟會將他遠遠的拋在後面。

而劉徹顯然不是那種會因爲感情或者別的原因,拿着國家民族的興衰,當成自己喜惡判斷的依據。

能者上,弱者下。

倘若劉病已不能讓他滿意,那他就只能去做一個諸侯王。

所以在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嬉戲玩耍之時,劉徹的孩子,就必須開始學習和掌握他們未來將要統治世界和國家的技能。

這第一課,劉徹就決定通過故事告訴他一個道理。

一個任何其他人都不會輕易告訴他,只能靠着他自己去揣摩和摸索的道理。

一個君王的基本條件。

“狐卷子對魏文侯道:父親賢明,沒有超過堯的,但他的兒子丹朱傲慢荒淫,結果被放逐;兒子賢明,沒有超過舜的,但舜的父親和兄弟合謀企圖殺害舜;兄長賢明,沒有超過舜的,而他的弟弟像卻遭到放逐;弟弟賢明,沒有超過周公的,但他的兄長管叔因爲叛亂被殺;大臣賢明,沒有超過商湯和周武的,但是他們的主君夏桀和商紂卻最終被他們推翻;夏桀和商紂,荒淫無道,爲天下厭棄,討伐!但他們卻總是想要指望別人,依賴別人,這根本無法達到目的!”

“最後,狐卷子告訴文候說道:假如您今天想要自己的國家強大繁榮,那應該從自身做起,自己強大了,就不需要依賴別人了!”

將這個故事講完,劉徹放下書,對劉病已問道:“病已啊,你聽明白父皇講的這個故事了嗎?”

劉病已臨襟正坐,非常懂事的點點頭,答道:“回稟父皇,兒臣知道一二……”

“說說看……”

“父皇教訓兒臣,萬事不可依賴他人,唯有己身,方是根本!”

劉徹聽了,笑了起來。

看樣子,這劉病已在上林苑的學苑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的。

這樣他就放心了。

對於皇室來說,永遠不會懼怕自己的孩子早熟。

皇帝永遠擔心的事情只有一個——麻蛋這個龜孫子怎麼這麼蠢?

而目前來看,劉病已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都還不錯。

就在這時,殿外響起了腳步聲。

一個宦官進來稟報道:“陛下,繡衣衛都尉尹齊求見!”

劉徹於是放下手裡的故事書,對左右道:“將皇長子送去給義夫人,明日上午,必須送回上林苑!”

“諾!”左右恭身一拜,然後牽着劉病已離開此殿。

片刻之後,一位身材修長,容貌俊朗的官員,走進殿中,對着劉徹恭身拜道:“臣齊恭問陛下聖安!”

“朕躬安!”劉徹站起來問道:“可有什麼事情?”

自從當年的清查奸細行動後,尹齊就備受劉徹信任和重用。

這既是因爲尹齊在前世是劉徹見過的爲數不多的兩袖清風,一心爲公的酷吏。

同時也是因爲此人能力確實是出類拔萃。

至少在繡衣衛之中,少有他這樣的能吏。

更關鍵的是,尹齊熟讀漢律,對於現行的任何法律條文,包括近幾年才頒佈的《平律》等法律也瞭然於胸。

他辦事,從來都是循法而行。

不像其他繡衣衛的官員,不是喜歡釣魚執法,就是愛好刑訊逼供。

而劉徹其實一點也不希望繡衣衛變成類似於錦衣衛那樣飛揚跋扈,目無國法,只有皇帝一人的暴力特務機構。

原因很簡單。

特務這種東西,是一把雙刃劍。

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傷到自己。

一個有底線的繡衣衛掌管者,總比王溫舒等沒有底線的傢伙要強!

“回稟陛下,臣奉命監察諸子百家的活動,這是近期彙總的天下諸子百家各派系的活動……”尹齊說着就從懷裡取出一份厚厚的報告,呈遞給劉徹。

劉徹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就是足足半個時辰。

而尹齊則是一動不動的跪在原地,等候劉徹的命令。

等到劉徹擡頭髮現此事時,才連忙笑了一聲,吩咐道:“爲尹都尉賜坐……”

他這纔敢起身,在一個宦官的引領下,坐到席位之上。

“這些事情,都覈實清楚了嗎?”等尹齊坐下來,劉徹嚴肅的問道:“可有什麼遺漏或者偏頗之處?”

尹齊正色答道:“回稟陛下,所有報告之中的事情,都是臣與諸僚再三確認,簽字畫押後的事實!”

如今的繡衣衛有制度,凡簽字畫押背書者,就必須對其報告的東西背書。

有錯的話,要承擔責任!

這是爲防止某些傢伙吃飽了撐着捕風捉影。

更是爲了斷絕有人打着謠言、傳說的幌子搞事。

類似繡衣衛這樣的暴力機構和皇帝的爪牙。

劉徹的態度向來就是必須管好,管嚴格。

目前來說,在尹齊的管控下,繡衣衛也開始漸漸洗脫了那些濃厚的江湖氣息,開始走向正規化和官僚化。

雖然官僚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總比內部混亂,毫無秩序,一羣遊俠大佬一拍屁股就決定這個事情就這麼辦,要強太多。

聽到尹齊的回答,劉徹點點頭,拿起那個報告,瞄了一眼,問道:“黃老派,果真在與法家接近嗎?”

“回稟陛下,經臣等的查證,確實如此!”尹齊說道:“不過,在目前而言,似乎僅僅是張恢老大人與田敬先生在倡導,齊黃老諸位鉅子,尚未知其反應!”

“哦……”劉徹拿着報告,笑了起來。

黃老居然去和法家合流?

這大大出乎了劉徹的意料,但卻也反應出了一個真理——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

而且……

雖然在後世人的印象裡,似乎黃老派是講究清靜無爲,休養生息,與法家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

但實則,很少有人知道,黃老派與法家在政策、理論、追求以及訴求方面,都相互契合。

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黃老與法家的接近,屬於水到渠成,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黃老派主張的也是依法治國。

譬如耳熟能詳的‘法無禁止則不糾’就是當代黃老派政治家的核心政策。

另外,對法家而言。

雖然法家追根溯源,是當年子夏先生,在魏國開講,從而誕生的一個學派。

但實際上,法家受到黃老思想的影響,遠遠大於他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現在,法家提倡的‘法、術、勢、力’就是來源於黃老思想。

甚至,法家的巨頭們,如商君,如申不害等等,統統受到的是黃老思想的影響。

商君的老師屍子,就是黃老派巨頭。

至於申不害。

韓非子就明確的指出了: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史記記載)。

在本質上來說,黃老派和法家,就像兩根依附在大道上的藤蔓,彼此相互糾纏,不斷攀爬向上。

在漫長的歷史上,這兩個學派曾經相互影響,相互發展,相互合作。

雖然兩者的行事和作風可能南轅北轍,但是他們追求的未來和理想國,卻是驚人的相似。

黃老派說‘道生法’,法家就說‘緣法而治’;黃老派提出‘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法家就在旁邊大喊‘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學霸在做作業,而屁股後面的學渣在不斷抄襲。

不過這個學渣比較聰明,在抄襲了學霸的作業後,自己修改了一下,然後,改成了屬於自己的作業。以至於連老師都不知道學渣是抄襲的。

只是……

問題的關鍵在於,現在,黃老派雖然漸漸衰落,但它依然是漢室的執政者。

哪怕是今天,劉徹的政策和法令之中,也依然帶着濃厚的黃老思想。

地方官和基層政權,除了法家大臣治理的地方,其他地方也都是按照着黃老無爲的思想在治理的。

而法家,則屬於目前諸子百家之中最大的一個治世派。

治世派的特點就是清談者少而實踐者多。

當世的法家強人,基本都在官場上。

晁錯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廷尉趙禹,更是執掌漢家刑罰的最高法院院長兼任最高檢察官。紀委書記。

南陽郡郡守張湯,主宰着未來的漢家重工業基地的興衰。

甚至,就連車騎將軍義縱,其實也是法家的。

乃至於劉徹眼前的這位繡衣衛都尉,亦是帶着非常非常濃厚的法家色彩。

當黃老與法家走到一起,合流之後。

其他學派還要不要玩了?

劉徹敲了敲桌子,然後就將這個事情放到了一邊。

對於這個事情,他其實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喜惡。

他是皇帝,是仲裁者。

他只需要維護起碼的公平公正,只要諸子百家不走下三路,他才懶得去幹涉呢。

這個世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某些學派被黃老派和法家聯合起來,打的節節敗退。

但卻不會滅亡,也不會真正因此消亡——除非他們自己作死,自暴自棄,不然,只要堅定決心,未來還是可以找回場子的。

有壓力纔有動力,有競爭,纔有進化!

況且,法家和黃老的聯合,別說現在還是隻是一個苗頭,就算是成了,也未必會親如一家。

就特麼黃老派內部和法家內部,現在都是一團亂麻呢。

黃老派內部的齊黃老和楚黃老以及秦黃老,還有法家內部的商君、申韓和李悝派系,麻煩先分個高下。

所以,即使黃老派真與法家聯合起來,也未必能真的團結如一。

當年,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合縱,多大的聲勢?

還不是被秦國的連橫,輕鬆瓦解?

與此相比,劉徹反倒是更關心儒家內部的那些破事。

“想不到,朕當年放出的那些風聲,現在真的起作用了……”劉徹看着報告裡的有關韓詩派的東西,抱着雙手笑了起來。

對韓詩派,劉徹當然是很有好感了。

因爲前世,他就是受到韓詩派影響非常大。

有關韓詩派的主張和訴求,他也很瞭解。

他也確實在拿着韓嬰寫的那幾個小故事教育自己的兒子。

譬如,他方纔給劉病已講的那個故事,就是韓嬰寫的。

這很符合他的三觀,也很適合作爲皇室的教育素材。

在這個世界上,皇室成員就該如此。

誰都不能指望,誰也不能去依靠。

唯有自己,也只有自己,纔是最好的依靠!

這就是所謂的靠山山倒,靠人人倒。

基本上只要明確了這一點,就具備了一絲做皇帝的基礎。

但是……

“朕可從來沒有欣賞過韓詩派的其他舉措啊……”劉徹抱着手在心裡笑着。

若他真的欣賞和喜歡韓詩派的主張,就不會把韓嬰丟在邯鄲了。

肯定會請來長安,至少也會任用爲漢家賓客,作爲智囊。

而事實是——劉徹只是欣賞和個人對韓詩派有好感,至於要讓韓詩派來參政議政,那就得了吧!

這就好比,你喜歡玩遊戲,但你會將遊戲當成你的人生嗎?(~^~)

第324節 佈置第995節 廟算(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180節 講道理(1)第549節 比爛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449節 土化肥第990節 交易第69節 早朝(2)第944節 萌芽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462節 大朝儀(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878節 世仇第651節 誘導(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943節 微行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022節 替死鬼(1)第654節 梟雄第323節 疑慮第802節 入關第1326節 怎麼辦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037節 出塞(2)第1404節 忐忑第167節 明君?第216節 基本盤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615節 洗錢第437節 猜疑第1448節 決策第1595節 戰起(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753節 遠航(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168節 藝術(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25節 難題第1189節 明主(2)第578節 夢兆(1)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083節 撤退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162節 征途(2)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343節 屍山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964節 省親(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1414節 相親(2)第53節 條候第1347節 毀滅第1157節 合縱(3)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754節 遠航(3)第430節 廟算(2)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75節 神器!第308節 囑託第537節 洗腦(2)第156節 宰肥羊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796節 投軍第797節 戰前(1)第1185節 丟臉第1116節 培育
第324節 佈置第995節 廟算(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180節 講道理(1)第549節 比爛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449節 土化肥第990節 交易第69節 早朝(2)第944節 萌芽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461節 大朝儀(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462節 大朝儀(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878節 世仇第651節 誘導(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943節 微行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022節 替死鬼(1)第654節 梟雄第323節 疑慮第802節 入關第1326節 怎麼辦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1037節 出塞(2)第1404節 忐忑第167節 明君?第216節 基本盤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615節 洗錢第437節 猜疑第1448節 決策第1595節 戰起(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753節 遠航(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168節 藝術(2)第40節 考舉?科舉?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25節 難題第1189節 明主(2)第578節 夢兆(1)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083節 撤退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162節 征途(2)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1343節 屍山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964節 省親(1)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1414節 相親(2)第53節 條候第1347節 毀滅第1157節 合縱(3)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726節 進擊的二世祖(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208節 新法家(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754節 遠航(3)第430節 廟算(2)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75節 神器!第308節 囑託第537節 洗腦(2)第156節 宰肥羊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796節 投軍第797節 戰前(1)第1185節 丟臉第1116節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