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節 入吾甕中(2)

竇彭祖苦着臉,但韓嬰和其他學者,卻幾乎都是興高采烈。

他們終於享受到了權力的滋味,品嚐到了主宰世界沉浮的樂趣。

這太美妙了!

他們才懶得去管,這樣一來,地方上的退休官員和軍官,會不會天天在家裡罵他們呢?

這也是文人的通病。

根本不會去考慮現實,只會想着一定要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來創造世界。

縱觀古今,一拍屁股,就要玩一個新花樣的文人,數都數不清楚。

而王莽,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基本上,文人的意見和建議,聽一聽,做個樣子就可以了。

這就好比,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心靈雞湯。

你看了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但你肯定不會按照雞湯的方法去做。

因爲你知道,那只是一個成人童話。

文人的話也是一樣的,聽聽就好了,真要當真去做,那無疑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反正,劉徹清楚知道一個真理——歷史所有相信了文人一面之詞的傢伙,最終都悲劇了。

典型的就是圓嘟嘟的五年平遼大計以及後世某些逗比搞的臉書治國,微薄治世。

自然,韓嬰和整個儒家,都不知道,此刻,他們已經惹怒了整個官僚集團。

無數大臣在心裡痛罵不已:“腐儒,居然膽敢壞我們的好事!”

原先,在三老制度下,基本上,只要能混到退休致仕,在場大臣,人人都可以撈一個三老的榮譽,甚至還有人說不定可以混一個上大夫乃至於比兩千石的榮譽。

而現在,一切都完蛋了。

大家致仕,只能拿一個五更。

完全不能與威風八面的三老相比——僅僅是在逼格上,就下降了不止一個等級,而在實際現實裡,五更的所謂權力與三老的待遇相比,更是天差地別!

最重要一個指標就是,按照尚書記載,三老是可以得到天子親自敬拜和奉食,同時可以乘坐安車軟輪!

而五更,卻根本不具備以上待遇。

這從三老與五更的定義上就可以看出區別。

三老是三德之宿老的意思,哪三德?柔、剛、正。

而五更,是五事的意思!哪五事?貌、言、視、聽、思而已。

與三老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是以,憤怒的情緒在官僚之中蘊集。

他們不敢去怨懟和抱怨皇帝,自然就把氣都撒在了儒家身上。

但儒家各派,卻偏偏都還不知道這個事情。

他們依然興致勃勃,興高采烈。

像今天這樣可以直接參與和決定國家禮制規劃的事情,他們可是等了幾十年纔等到!

自叔孫通之後,儒家在政治上再無建樹。

即使叔孫通,其實也是戰戰兢兢,小心伺候,謹慎行事,才能讓劉邦不去踹他……

現在,當儒家在養老禮的事情上屢戰屢勝後,甚至有儒生在心裡面有些看不起和瞧不起叔孫通了——雖然在過去,其實也有無數儒生看不起和鄙夷叔孫通。

覺得他就是一個懦夫,明明身居高位,卻不爲儒家謀福利。

以至於他死後,儒家在關中的影響力,幾乎爲零。

但現在,在勝利的鼓舞下,一些儒生甚至在心裡面開始想着:什麼大直若拙,道固委蛇?這叔孫子的器量太小了,若吾在他的位置,必定會引導漢室歷代,崇吾儒家,罷黷百家!

更有甚者,直接在心裡痛罵:“叔孫子不過依世、諧俗、取寵罷了,其置先王之道而不顧!什麼儒宗?我看不過是個怯懦小人!”

這也是儒家內部不少人長久以來的通病了。

勝則得意洋洋,敗則如喪考妣。沒毅力沒恆心,很容易被外界影響,偏偏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好在,現在儒家沒有執政。

所以,這些人的想法和意圖,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

但正因爲如此,他們才越發的想要在這個舞臺上表現自己。

就像孔雀開屏一樣!

在韓嬰之後,許多儒生都紛紛開口。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引用詩經和尚書、禮記等經典,再自己加以腦補,就幫着劉徹將這個三老五更之制,一點一滴的完善起來。

劉徹坐在上首,自然樂得儒家來做個壞人,眼睜睜的看着儒家掉進一個他們自己親手挖得坑裡面。

最最重要的是,今天之後,即使儒家知道了他們做出了一個多麼可怕的錯誤選擇,他們恐怕也得捏着鼻子,幫着劉徹完成這個三老五更之制。

不然的話……這豈非是證明了儒家的失敗?更會在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他們的可恥一面,淪爲笑柄!

所以爲了不讓自己失敗,變成笑柄,儒家各派系,只能也必須一頭道走到黑!

這就跟某些官員一拍屁股做出了一個決定,然後導致了可怕的災難。

但假如沒有遭遇到更高一級的重壓,那麼無論下面怎麼罵娘,怎麼吐槽,怎麼腹誹。

他也一定會硬着頭皮走到底。

哪怕他自己知道,這麼做會發生什麼?

原因很簡單,假如他自己改變策略,那就證明了他之前決定的錯誤,更會給上面留下許多不好的印象,影響前途。

爲了掩蓋這個錯誤,也爲了不影響自己的前途,他纔不會去管會發生什麼災難呢?!

反正,即使發生了災難,也不會影響到他和他的家庭。

不過是幾個**倒黴罷了!

既然如此,那肯定要粉飾太平嘍!

不僅如此,還得找一大幫御用文人和走狗,寫無數文章來歌功頌德、吹捧。

將自己拉的翔,妝點成亙古未有的大好事!

儒家也是一樣。

劉徹甚至能看到,他們未來會找出無數理論和藉口來解釋他們今天的行爲。

甚至很可能,他們會將這個事情變成他們的功德與政績,來向世人證明,他們的正確。

總之,就是死鴨子嘴硬。

而這,恰恰是劉徹想要的。

李世民曾經看着科舉的士子魚貫而入興奮的說道:天下英雄入吾甕中!

但在劉徹看來,這只是初級階段而已。

真正的入吾甕中,應該是現在這樣的情況。

讓人們自動自覺的自發的舔掉自己拉的翔!

………

今天就這兩更了,因爲我會把剩下的存起來。

嗯,後天爆發!(。)

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610節 胸甲快去搶紅包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263節 上谷第439節 收買(4)第267節 明悟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10節 協議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59節 微服(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514節 戰略(2)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34節 覺悟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226節 掃把星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282節 終結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324節 抉擇(2)第1142節 團結(1)第88節 扁鵲傳人!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458節 趙佗!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865節 條件第796節 投軍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267節 明悟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652節 誘導(2)第237節 賄賂第1125節 南越內附(1)請假條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73節 袁盎第1589節 博弈(1)第61節 微服(2)第1403節 繼任者第871節 覲見(2)第1569節 攪局者第845節 善後(2)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093節 天單于(1)第306節 神器(1)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395節 無題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388節 聯盟(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121節 影響(1)第1027節 狂歡(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206節 安排第419 長安諜影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506節 陷阱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321節 馬耕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519節 盤算第413節 考舉(6)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381節 殖民(1)第242節 選擇
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610節 胸甲快去搶紅包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263節 上谷第439節 收買(4)第267節 明悟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26節 官商勾結第1310節 協議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59節 微服(1)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514節 戰略(2)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34節 覺悟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226節 掃把星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282節 終結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324節 抉擇(2)第1142節 團結(1)第88節 扁鵲傳人!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458節 趙佗!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865節 條件第796節 投軍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267節 明悟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652節 誘導(2)第237節 賄賂第1125節 南越內附(1)請假條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73節 袁盎第1589節 博弈(1)第61節 微服(2)第1403節 繼任者第871節 覲見(2)第1569節 攪局者第845節 善後(2)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093節 天單于(1)第306節 神器(1)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395節 無題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388節 聯盟(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121節 影響(1)第1027節 狂歡(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206節 安排第419 長安諜影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506節 陷阱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321節 馬耕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519節 盤算第413節 考舉(6)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055節 安東的狂歡(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381節 殖民(1)第242節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