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節 收買(3)

未央宮,與後世的明清紫禁城不同。

未央宮在建造的最初,其基調核心就是:非壯麗無以重威!

那要怎樣才能讓這座漢朝天子的居所能在外人見到它的第一眼的瞬間,就被視覺帶來的衝擊震懾住,進而膜拜這座宮殿的主人,漢家天子,不敢輕視?

主持未央宮與長樂宮營建工程的漢室名相蕭何爲此費勁了他所能用的一切手段與心思。

最終,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未央宮,讓劉邦看了都目瞪口呆。

其基座以龍首山的黃土填充,並儘可能的高於地面,尤其是作爲主殿的宣室殿,加上建築,竟然高達三十五丈!

漢初一丈,大概合後世的米應當是2.7米左右,也就是說,宣室殿實際上有將近九十米高!

幾乎與後世30層左右的大廈相差不多。

在西元前的時代,一座如此雄偉的宮殿,僅僅只是高度,就足以讓任何初次見到它的人,忍不住對其頂禮拜膜,對於加強漢天子的威權與神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未央宮,不僅僅是這樣。

其規模之大,也同樣讓人震驚。

整個未央宮宮殿羣,週迴二十八里,總面積幾近五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明代紫禁城的大小。

再加上僅僅是它的基座,就遠遠高於長安城的任何建築。

是以,未央宮與長樂宮,實際上。就像兩座矗立在雲端的神宮,居高臨下。俯瞰整個長安。

站在宣室殿的殿閣之上,你甚至不需要費力。就能將整個長安城盡收眼低!

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爲了裝b,更是爲了震懾。

相當於告訴長安的貴族、大臣,天子,就在宣室殿中注視着你們!

是以,漢室大臣奏疏之上,常有這樣的話:陛下明見萬里,此臣所不能及也。類似的話語,這並非是純粹的拍馬屁。而是一種類似於寫實的隱喻。

皇帝站得高,自然能看的遠!

劉徹此時就站在未央宮宣室殿前的臺階上,看着正自司馬門方向,亦步亦趨的朝他走來的濊人首領,漢朝的滄海君,南閭信一行。

濊人們到底長了個什麼樣,是否與霓虹人存在什麼關聯,劉徹暫時還不知道,也看不清楚。

但……

“他們擡着一隻白虎是要鬧哪樣?”劉徹撓了撓頭。

劉徹身旁靜立的大鴻臚周仁似乎看出了劉徹的疑慮。道:“陛下,據臣所知,濊人以虎爲神,敬獻白虎皮是濊人表示臣服。永遠忠誠的意思……”

“據典屬國的報告,滄海君以爲,陛下乃是神明。當以白虎敬獻!”

“哦……”劉徹點點頭:“原來是一張白虎皮啊……朕還以爲他們要送一隻活的白虎呢!”

至於濊人敬獻白虎皮來表達自己願意臣服漢室的態度……

劉徹卻並不怎麼信。

他深知,想要一個異族心悅誠服的服從漢朝。以漢人的利益爲自己的利益,爲漢朝流血流汗。還毫無怨言,靠一張白虎皮是不可能的。

只有漢室自己永遠強盛,漢人的力量永遠強大,他們纔會心悅誠服,並且不敢有異心。

不然的話,只要你稍微露出破綻,安祿山就是榜樣!

不過,話又說回來,濊人的這個馬屁拍的不錯!

濊人的高層既然以爲漢天子是神明在世,劉徹覺得,不妨就順水推舟,坐視了自己乃神明的事實——至少,讓濊人承認漢天子就是他們的最高神!

後世霓虹的天皇,不就是靠着什麼在世神的名頭,忽悠國民嗎?

霓虹的例子告訴劉徹,納粹沒有撒謊,謊言只要重複三千次,就能變成真理!

另外,滿清的乾隆皇帝,也曾經成功的讓藏傳佛教的活佛們承認自己是文殊菩薩,從此開啓了中國統治者在西藏地位就是文殊菩薩的傳統。

甚至連天朝的波ss也是如此……

這些成功的例子,都告訴劉徹,對愚昧的宗教來說,你是不是神不重要,只要收買籠絡了對方的高層,那麼,你就一定能成爲神!

帶着這樣的想法,劉徹揮了揮袖子,道:“走吧,回宣室殿,等候滄海君覲見!”

實則是,劉徹想要再整理一下行頭。

讓對方真以爲他是神的化身!

像類似這樣的忽悠和裝神弄鬼的把戲,劉徹早就把技能點給max了。

回到後殿,劉徹就命令侍女爲他重新整理行頭。

將旒珠放大,冠帽擡高,再命人取來高祖斬白蛇劍——再沒有這柄天子象徵的聖劍更能彰顯劉氏天子君權天授的了!

尤其是五十幾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下來,別說是濊人這種文化程度還停留在原始的部族社會的民族了。

就是長安城的百姓,也對這柄劍迷信無比。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漢人深信這柄劍確曾斬殺過一位神帝的子嗣……

而在對外的宣傳中,漢室更是不遺餘力的強化了這柄劍上附着的神聖光芒。

到了劉徹手中,這柄劍,劉徹進行了一些‘高科技’的處理。

譬如說,劉徹命令少府,爲這柄劍重做了劍鞘,在劍鞘表面,極爲敗家的鍍上了一層金屬鉻……

劍身更是被重新精加工,打磨,並撒了些能發光的粉末在裡面。

反正花俏怎麼來。

至於這柄劍是不是還能實用?

皇帝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當皇帝都被迫要拿起武器戰鬥的時候,這個政權,也就到了末日了。

那個時候就是給一個高達,恐怕也沒法挽回局勢。

就這樣,劉徹持着這柄天子劍,登上宣室殿的龍座,面北而座,然後,擺了幾個poss,最終選擇了他自認爲最威風最自得的一個姿勢。

他臨襟正坐,左手持劍,擡頭挺胸,目視前方,靜待濊人前來朝覲。

劉徹很清楚,他只需要作出一個類似神明的姿態就可。

而神明,是不需要與凡人對話的。

神與凡人之間,過多的交流,會破壞神的威權。

所以,後世的霓虹,纔會有所謂的鶴音,各種宗教也會各自奇奇怪怪的宗教用語。

爲的就是塑造神秘感,讓人相信,自己就是神或者神的代言人。(,!

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463節 裁決第64節 試驗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293節 挖坑(2)第489節 移民(2)第1310節 協議第1602節 僵持(1)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1591節 統治(1)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43節 貓膩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065節 屠殺(4)第486節 政體第1591節 統治(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快去搶紅包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04節 忐忑第506節 陷阱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656節 南巡(1)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271節 反應第929節 探尋第594節 忠臣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010節 內閣(2)第606節 決斷第1605節 說服(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908節 換俘(1)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70節 返航第591節 新世界(7)第1037節 出塞(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86節 傳播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86節 傳播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193節 公示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9節 彌補疏漏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159節 連橫(1)第293節 挖坑(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70節 早朝(3)第1198節 老將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334節 滅亡(2)第67節 安排第8節 家宴(下)第306節 神器(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61節 微服(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794節 動員(1)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37節 朝覲者
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463節 裁決第64節 試驗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293節 挖坑(2)第489節 移民(2)第1310節 協議第1602節 僵持(1)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1591節 統治(1)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43節 貓膩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065節 屠殺(4)第486節 政體第1591節 統治(1)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快去搶紅包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1404節 忐忑第506節 陷阱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656節 南巡(1)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271節 反應第929節 探尋第594節 忠臣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010節 內閣(2)第606節 決斷第1605節 說服(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908節 換俘(1)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70節 返航第591節 新世界(7)第1037節 出塞(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86節 傳播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86節 傳播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193節 公示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9節 彌補疏漏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1159節 連橫(1)第293節 挖坑(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70節 早朝(3)第1198節 老將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334節 滅亡(2)第67節 安排第8節 家宴(下)第306節 神器(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61節 微服(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794節 動員(1)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18節 鹿鳴宴(1)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1307節 嬰兒潮第1137節 朝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