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

未央宮,宣室殿。

時隔一個月,這座漢室最重要的宮殿,再次被啓用。

站在修繕一新的宣室殿中,劉徹裡裡外外的看了一遍,感覺很不錯。

尤其是那塊掛在御座上方殿堂之頂上的牌匾,很和劉徹的胃口。

“四海窮困,天祿永終……”劉徹念着這八個小纂字,對着陪同視察的臣子們訓道:“此乃上帝之訓也,蓋天命之本質也!”

旁人說這個話,輕則掉腦袋,重則死全家。

但皇帝卻是毫無壓力。

因爲,全世界,只有皇帝擁有對所謂‘天命’‘天意’的最終解釋權和定義權。

當年秦始皇在的時候,去王號不用,用‘皇帝’,廢諡法,自號始皇帝,全天下除了‘吾皇聖明’之外,就沒有第二個聲音了。

又好比當初劉邦在雍縣看着四位帝君的神廟,覺得人數不對,於是一拍屁股加了個黑帝。

天下人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認可的這一個選擇。

所以說啊,強行喂翔這個天賦,還真是皇帝的特長。

此刻,滿殿大臣都只能在劉徹面前點頭哈腰,道:“聖明無過陛下,臣等唯頓首受訓而已……”

這個場面讓劉徹不禁想起他剛剛登基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這個皇帝,只能選擇對東宮百般討好,對羣臣各種拉攏。

短短兩年,他就已經進化到了聖心獨斷的境地。

讓他頗有些感慨。

想了想,劉徹問道:“前日,朕曾下詔。命天下郡國四百石以上各陳己見,御史大夫,如今,天下郡國的奏報可已彙總了?”

晁錯立刻拜道:“回稟陛下,天下郡國奏報。皆以抵京……”

“這樣啊,卿就辛苦一下,早些將奏報查閱完畢,從中選取一百位言之有物之官員,以御史大夫衙門的名義,命其等入京述職……”劉徹吩咐着。

後世的天朝。依靠中央黨校的培訓方式來加強官員的思想政治建設。

劉徹有意取取經,在這個方面學習一下。

畢竟,單純依靠考舉來培養新型官僚,速度太慢,成效也太慢。且很難真的把握住這些考舉士子的思想觀念。

反正,儒家的士子在思想上面,肯定是跟墨家的人,背道而馳的。

而法家跟黃老派的路線之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考舉只是一個初選,確定對方是否具備常識和能力。

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建設,卻只能是一點一點的通過政策、法令和培訓,深入下去。

“諾!”晁錯點頭領命。

劉徹轉過身子,看向羣臣。想了想,嚴肅的問道:“前任少府令岑邁,如今已經去職。轉任凌煙閣大使,這少府令,干係重大,掌有山海地澤之稅,溝通中外之權,朕思來想去。未得堪用者,諸卿皆賢達。必有能識俊傑者,請不吝舉之!”

少府這個龐大的機構。自秦以來,就在中國的政壇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三公之下,最重要的官職,就是少府令了。

因爲,少府的財權和人事權大的超乎你的想象。

國家每年一半多的財稅收入,以及全國所有的國家主導的大型工程,乃至於各種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作坊,全部都是由少府來控制並主導實施的。

除此之外,少府還擁有自己的文官集團,自己的軍隊,自己的民政系統。

在此時,少府就是一個比後世天朝二十世紀末的鐵道部還bug的存在。

而且,因爲少府本身的性質,使得它比鐵道部還封閉。

連丞相、御史大夫,都很少有能干涉少府內部事務的。

在原則上,少府只會聽從來自未央宮和長樂宮的主宰的命令。

但丞相和御史大夫,肯定不會甘心看着少府這麼大的一個塊頭遊離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所以,長期以來,漢室的少府,就是一個戰場。

來自方方面面的利益,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勢力,在這個漢室最龐大最複雜的衙門中彼此爭鬥。

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有關少府的改革議案,在常朝和朔望朝上就已經分別提出過十幾次了。

但每次都是無疾而終。

因爲,統治者們最終都發現,想要動這個漢室的老大難,不是鬧着玩的。

少府要是出了問題,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都要動盪不休。

所以,歷代以來,都只能是小修小補。

劉徹即位後,好幾次都想對少府下手,但出於種種顧忌,劉徹忍了下來。

少府積弊,確實很多。

但問題是,這個官僚系統,至今依然是健康穩定的在運行,而且,劉徹關注的東西,都保持了高效運作。

掀起一場打擊少府積弊的運動,確實很簡單。

嘴皮子上下一碰,劉徹相信,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門還有九卿其他部門,都會立刻冒着綠光撲上去。

但,運動之後呢?

劉徹不確定,少府還能保持完整。

沒有少府的錢袋子撐着,劉徹現在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沒辦法去做。

所以在權衡再三後,劉徹決定暫時放棄肢解少府的決定。

這纔有了今日的向羣臣徵詢少府令的繼任人選的舉動。

不然,直接將少府令的位置空着,然後,坐看少府衙門內部的各個部門撕逼就好了。

等他們撕逼撕的差不多了,也就有藉口和理由,將一些敏感的部門,從其體系中剝離出來。

譬如上林苑、軍械作坊還有蘭臺。

當然,這也只是暫時而已。

這從劉徹不斷的拔高蘭臺的地位,同時加強對上林苑的控制就能看出來。

再過個三五年,蘭臺的地位,就能與外朝相比了,而上林苑也會自動從少府獨立出來。

羣臣們相互看了看。

少府令的位置,大家都清楚,這個問題上,天子不會讓大家做什麼‘民煮決策’的。

實際上,自秦至今,歷代少府都是皇帝親自任命。

所以,天子開口的意思很明顯了。

這只是個由頭而已,爲的就是彰顯一下天子的態度,免得被人說閒話。

果不其然,天子話音剛落,尚書令汲黯就立刻道:“回稟陛下,臣以爲桃候舍,爲人忠厚,用事勤勉,當爲最佳人選!”

劉徹聽完,笑眯眯的看向其他人,問道:“諸卿以爲如何?”

大家還能怎麼着?

大臣們紛紛表示,桃候當少府,我們都認爲非常合適,甚至,再也沒有比桃候更合適的人選了。()

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1310節 協議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548節 諸儒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352節 決戰(4)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58節 大鐵礦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352節 決戰(4)第468節 家宴(2)第五百五十一節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51節 競爭對手第456節 三越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445節 歸一(2)第1189節 明主(2)第579節 夢兆(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354節 緣由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86節 麻煩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570節 攪局者(2)第328節 選秀(完)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459節 一箭N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36節 張湯第721節 原委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410節 考舉(3)第794節 動員(1)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650節 嘗試(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節 表演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397節 立規矩第455節 坑第908節 換俘(1)第1187節 鼓舞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56節 宰肥羊第169節 祥瑞(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37節 收心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897節 租船(2)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570節 人心(2)第1250節 調整(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8節 養廉第413節 考舉(6)第404節 無題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621 節 錯誤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537節 居延(2)第352節 太子之怒!(1)
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1310節 協議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1548節 諸儒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1352節 決戰(4)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058節 大鐵礦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352節 決戰(4)第468節 家宴(2)第五百五十一節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51節 競爭對手第456節 三越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445節 歸一(2)第1189節 明主(2)第579節 夢兆(2)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354節 緣由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86節 麻煩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570節 攪局者(2)第328節 選秀(完)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459節 一箭N雕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36節 張湯第721節 原委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410節 考舉(3)第794節 動員(1)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650節 嘗試(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節 表演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23節 燙手的山芋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397節 立規矩第455節 坑第908節 換俘(1)第1187節 鼓舞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56節 宰肥羊第169節 祥瑞(2)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37節 收心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897節 租船(2)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570節 人心(2)第1250節 調整(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8節 養廉第413節 考舉(6)第404節 無題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621 節 錯誤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537節 居延(2)第352節 太子之怒!(1)